雪意古诗六首推荐(雪意垂垂浸碧虚,梅正开时雪意深)
大雪节气是每年公历十二月七日或者八日。对应农历的十一月,是传统仲冬之始,长达15天。
大雪节气是先秦时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所设定的,沿用到今天。标志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地方进入了冬天的持续低温期,有飘雪形成并逐步延展成冬天的大雪。
随着历朝历代的气候略有所不同,并非中国所有的地方都会下雪。
但是,大雪节气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会有一种特殊的清冷空气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做“雪意”,是指即将下雪的景象,和那种带着零度气温特殊寒凉的气息。
古代诗词对于雪意也有各种细腻的描写。那是特殊的冬天的感受。
“小雨萧寒破晚晴,疏疏密密滴檐声。
乌鸦盘舞黄云乱,早与商量雪意生。”南宋 · 范成大《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 其一》
常熟是在古代传统的江南地区,雪迟或者无雪。冬天的黄昏,一阵小雨淅淅沥沥,遮蔽了晴朗的天空。那冬天的雨并不大,但是听起来特别萧萧,疏疏密密滴在黄昏的屋檐上。
天上有好像要下雪的黄色低压的云层,而乌鸦在树间盘旋,仿佛是在商量叫唤,可以是雪要来了。
这个雪意生,是指下雪来临前的那种低温,仿佛能预感雪的到来一样。
“山中无历任光阴,梅正开时雪意深。
弹罢蕊珠香满座,天花几个落瑶琴。”宋朝 彭徵《真人 其四 》
这是写山林中的冬天,梅花开的时候,那种清香如雪,仿佛有雪一样的清冽,又表示着空气清凉,即将有雪。
在山中弹琴,琴声里梅花盛开,而琴曲弹奏的是梅花落。
只闻见梅花清冽的香气,何曾看见梅花落,又何曾看见雪花飘落。但是那种冬雪寒梅的清香之美,已经如雪气缭绕,让人心醉。
这里另外有个可以正用反用的暗典,就是琴曲梅花落。梅花落到底是指梅花落还是指的梅花开呢?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状态,都有不同的理解。
实际梅花落,在汉朝古曲,应该是指北方的雪像天上飘落的雪花,盛开在边关。但这个落,很有意思,既可以指白雪飞落,梅花凋谢,又可以指白雪落枝,梅花盛开。
“雪意垂垂浸碧虚,香生一缕上琴书。
何须百万西湖宅,遇有梅花便可居。”宋朝 赵孟淳《题梅 》
那么这里的雪意,就不是指的云,而是指的特有仿佛如雪的寒气,万里无云的碧蓝晴空,这种寒意笼罩天宇。虽然不是下雪,但是这是冬天气温的感受。
只有梅花的香气在这样的寒冷里,流荡,缭绕在读书人的琴书上。哪怕只是案头一枝小小梅花,也让这寒冷有着雪意的冬天,有动人明丽。
不需要在西湖边边花百万,买下住宅,好和梅林同在。
这样的寒冷里,有了一点点的梅花就会使人安定暗香,安于清贫寒苦的现状。
这是诗人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有梅乃馨。
也可以看到宋朝西湖的房价不菲,那是梅花山水景观房,非百万不可以购得。
“凄风起幽朔,白日晦光色。
仰视浮云高,苍茫天容碧。
林林愯群木,栗栗抱寒魄。
今朝识天意,欲见松与柏。”北宋 · 刘敞《 雪意 》
这首诗同样是写的冬天接近冰点的冷空气。
凄冷的北风起在夜晚,连白天的太阳也不暖和了。
仰头看天空浮云游走,但是天空的底色还是晴碧的。
那树木不断在风中摇动,感觉它们是瑟缩地抱紧自己的清冷的魂魄。
正是这样的萧条,这样的寒冷,我更加思念那魏然常翠的松柏。
题目叫作雪意,实际无雪,且天空还是蓝的,这是写的冬天零度左右的气温,风让人感觉那种雪中的寒意。
“天上云骄未肯同,晚来雪意已填空。
欲开新酒邀嘉客,更待天花落坐中。”北宋 · 王安石《欲雪 》
王安石这首雪意,就明显写雪要降落之前的那种景观。
虽然天上的云,未必是和古书上说的,下雪前的云是厚重的一种颜色,沉沉四垂,但是明显能感觉自己顶头的云彩铁定有雪。
这是人在下雪前综合的感受。
于是王安石赶紧备酒,招呼朋友一起过来赏雪。
有客有酒,有他,三缺一,单等头顶的云彩下雪。
他的雪意,当然是大雪将落未落前的意思。
“向晚黄云天为低,卷帘注目雪花飞。
谁知夜半阴晴别,皎皎庭前寒月辉。 ”宋 · 孔平仲《雪意遽解》
当然雪意,也不仅仅是指的如雪的冷空气和将雪的景象。
比如这首诗里的雪意,那是明显写雪不够意思。
傍晚黄云低垂,已经有了雪花落下来,爱雪的人,都期待大雪琼花,来个晶莹世界银装素裹,那才是萧瑟冬天里的快意。
结果这场薄雪真真不够意思。
半夜里居然开晴,一天的明月照在流光地面,大约还没有形成积雪就化掉了。
所以孔平仲用了雪意忽然没了做标题,显示这场雪对他心情的辜负。
这雪,真不够意思。
大雪节气之后,只要不是温暖如春的岭南地带,大部分地区已经能够感受空气里那种将雪的寒意,它使我们更盼望一场雪的到来,在这寒冷里有了最切实的雪花礼物。
等待雪的到来,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雪节气之后,由北到南,会次第出现真正的降雪。空气里酿造的雪意,同样酿造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