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霰古诗五首赏析(朔风洒霰雨,风霰暗纷纷)
在下了冻雨之后,今年此时地的雪,不是温柔飞舞的雪花,长达十二个小时,是无数细小的雪子。早上临窗,听见雪子打在窗户上那种细密的脆响,细看,雪子落下的时候,还在弹跳,这是米珠落玉盘。雪子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踩在脚下,有种粉末感,而道路车流碾压下的雪子,宛如白冰,景色倒是均匀奇丽,只恐路上更容易打滑吧。
往年通常下雪的初期,会有一小段时间落雪子,往往给人提示,大雪将来。不过这段时间通常只有半个小时,所以是雪的前奏,也往往为人忽略。今年却不一样,漫天的雪子,持续落下。和之前发生的冻雨,堪称本地雨雪的另类奇观。
那么实际这种下雪子,古人早就观察到,在古代称之为“霰”或者“雪霰”。
让我惊讶的是周朝《诗经》里,有对雪和霰的精准描述。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
乐酒今夕,君子维宴。”诗经《頍弁》
那么这里的雪和霰,是作为比喻的,也就是说,这是当时常见的自然景观,用来打比方,好使人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其他。
就像雪降下时,先不是雪花,而是无数的雪子,代表着雪将落下。
那么这里为什么将雪落下的过程,如此细腻的描写?
一是,当时对下雪的观察,非常细腻,这是因为当时是半原始的农耕,极其依赖自然的降水,并试图在不同形式的降水中,掌握对作物的利弊。也就是周朝的人,对于雪和霰,是分的很清楚的。每次降雪之前,往往会有霰,这种颗粒状的雪子冰粒先行。仿佛是一种前奏,一种雪要到来的集结。而这种雪子比雪紧密。
二,在这首诗里,是用雪子落下,比喻兄弟间短暂的相聚,而以雪花飘飞,来比喻即将到来的离散和人生的漂泊无常。
那么可以知道在周朝,甚至周朝之前,人们对于雪,降雪的过程,是非常的重视和了解的。
“朔风洒霰雨,绿池莲水结。
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魏晋 · 无名氏《子夜四时歌 其十一 冬歌十七首 》
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也注重了降雪的过程。
当北风吹来,并洒下雨一样的霰,那曾经长满荷花的池塘,水面结冰。
我愿意和你欢快的露出手腕,携手去池塘边,共同迎接最先飞下的雪花。
不过这个霰雨,很类似今天的雪霰,至少它是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霰雨,导致湖水结冰,很类似冻雨。
而给了人们充足的时间,等待真正的雪花飘落。
可以知道,古人把霰和雪分的很开。在下雪花之前下霰,给了人们赏雪,看雪花,一定的时间。
“霰先集兮雪乃零,散辉素兮被檐庭。
曲室寒兮朔风厉,州陆涸兮群籁鸣。”南朝宋 · 王韶之《咏雪离合诗 》
这是历代对诗经“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的解读和引申。
天上只有霰先开始集结,然后雪才会飘飞落下。而诗题里也点出了是用雪来写人生离合。
当然他表达的很含蓄。
写了下雪的雪景之美和冷瑟,想必那是兄弟分开后,心境更萧条。
那雪落下后,带着白色的光泽披盖在屋檐庭院上。
而我的房间很冷,我一个人听见北风凄厉,看见山川水流结冰,万木在风中发出冷冽的响声。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莫深村夜,残雁雪中闻。”唐 · 白居易《村雪夜坐》
白居易因为母亲过世,回新郑老家守孝三年。不过在这里,也遭遇了大雪压村的雪灾,是靠朋友元稹的多方协调,又寄钱粮又给安慰,度过了雪灾。
那么这首诗,写的很可能就是那年的大雪。
他坐在面向庭院的窗户前,孤灯燃烧在身后,他的眼睛却看着窗外。
因为窗外起了北风,听得见雪子在狂暴风中落下敲打窗户的那种紧密。
这种状况,只能枯坐在房间内,等待雪落。
而想必也是一场连绵大雪,寂寞的他,就这么守着夜雪,偶尔听见了半夜里村落边水塘大雁的哀鸣。
古人强调风调雨顺,也包括了雪的适度。过小不足的雪,不足滋润土地,但是过大的雪,同样是灾难。白居易以朝官归故里,在这样极端的天气里,也困守愁城,何况百姓?
也正是所见所闻,以及一颗始终善良柔韧的心,让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和诗人。
“忆昔寻梅汉水傍,故乘微霰渡澄江。
如今飘泊闽山侧,拥褐安禅听打窗。”宋 · 张嵲《十二月旦雪霰大摰 》
那么霰和雪花的不同,在于霰是空气中的过冷水凝结的冰粒,密度质地大于雪,也就是降落下来的声音是不同雪花的,是一种脆响。
这种密集的脆响,比雨雪更有听觉感。
我回忆从前,在汉江边寻找梅花,乘着这样下着霰的天气,去渡江,听见霰打在船篷上的那种美好。那个时候,年轻,渴望自己是一树不畏风雪的梅花,主动去寻找它们。
如今我老了,漂泊在福建,落脚在这山林之中。我又听见了雪霰独特的声音。
但是此时,我不再年轻,只是拥着棉被,听见雪霰打在窗户上,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不过他此时已经变作了山林真正的梅花,何须远行。
是谁,在轻敲我窗?
霰,通常不是一种灾难性天气,往往预示着雪的到来。不过如果大规模的霰,也很容易造成地面冰层积累,化冻困难。尤其是在兼有冻雨的天气里。所以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地面先撒盐,避免结冰和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