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盛开六首诗词古句(初春锦绣铺千树,梅花为梦草为茵)
早春时节正是江南梅花盛放的时候,东湖梅园,西湖梅花,都是著名的赏花景点。人们看梅赏梅,在缤纷如霞的梅花下玩耍,照相,留住早春绚烂清新的美。
梅花诗很让人奇怪,历代的梅花诗,以梅花并非盛花期的冬天梅花为主,流传下来的梅花诗何止万首,但是真正到了梅花盛开的时候,关于春梅的诗反而锐减,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梅花不美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长久期待之后的开放,已经和梅花如同亲人一样的亲密,反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放松,仿佛是无言的巨大的拥抱的情感,你,终于开了。
是的,徜徉于真正的花海和花香,是不需要太多言语的,只是尽情的沉醉期间,此时无声胜有声。梅花若不美,何以让人从冬天就盼望呢,任何一种花都没有梅花这样让人们漫长的等待,而真正的花开,有着太多悲喜交集的感情,花开如雪,照应人心的深沉厚重,都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准确。所以看梅花,不像樱花那样,给人轻狂的感觉,梅花和国人的互动别有深度的烂漫。
“初春洛城梅开时,赏梅更吟梅花诗。
梅花虽开难远寄,唯寄梅诗伸所思。”北宋 · 邵雍 《答人吟 其二 》
邵雍就是写《梅花易数诗》的作者,他的易数梅花充满了历史的预言,至今为人着迷,试图破解。他对梅花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来看这一首真实的赏春梅。
北宋京城汴京,拥有黄淮大部分土地,长安洛阳也在版图当中,所以此时洛阳城梅花开放。
从南北朝起,长安和洛阳就有梅花,虽然开得不如南方繁茂,但是也是早春的盛景,人们纷纷去郊外赏梅迎春。这首诗看似没有写梅花的美,但是每句都有梅字,可以想到邵雍身处梅花林中的那种喜悦。
恨不能每句话都带梅。赏梅吟梅,能够让这位历史和理学大师动容,一定是成片绚烂的花海。
不过他说梅花虽然开了,却不能寄给你,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吗?
这里是邵雍特地强调了地点,这梅花开在北方,比南方晚,何况南方才是梅花的故乡,我这么喜欢梅花,却不能将这份喜悦借花传达给你,因为你看到的,一定比我看到的还要漂亮。
但是,就算你有,我也要将自己的梅花诗寄给你,来表达我对梅花的热爱。
他的朋友肯定是南方人。而这洛阳早春的梅花盛开,也着实让人心动。
虽然没有任何关于梅花本身的描写,邵雍在当时就是历史,学术的知名大咖,他说好,那肯定是真的繁茂动人。
“紫芽红甲爆春枝,幽步寻芳款款移。
蜂未出房寒尚在,梅花开遍不曾知。”南宋 · 释行海《 早春后园即事 》
这是一位僧人看到早春时节自己院子的一大树梅花开花。
而且这是山梅或者果梅,不是宋朝城市的观赏梅花,俗称江梅。花开五瓣,红蕾红萼,花朵洁白通透,花香冷冽馥郁,极其清丽。
紫色的花芽红色的花苞,此时布满了花枝,随时在次第开放。
一个爆,写出了梅花含苞到开花,密集在枝头的那种生命的蓬勃。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梅花开那种花开得蓬勃生机。
而他看见这梅花,简直是狂喜又小心的去观赏,一步步地左看右看,慢慢欣赏那横斜的枝条,密集的花朵。
此时正是早春尚寒的时候,如此美丽芬芳的梅花,竟然没有蜜蜂和蝴蝶过来,但是也好,这动人的春色都是他的。
那蜜蜂正懒惰在蜂房里,梅花开成这么绚烂,它们都一无所知。
这是巧写了梅花的耐寒。梅花是风媒也是虫媒花朵,靠风完成授粉,又用极度的芬芳吸引冬春的昆虫,为了生存和延续,野梅花和果梅花的花朵小,但是特别芬芳。以至于培植技术相当成熟,观赏花梅广泛种植庭院园林的宋朝人,许多人,仍旧最爱江梅,爱那洁白天然的花开,爱那馥郁冷冽的幽香。
他们去山野找寻江梅和果梅花。这位僧人身在山林,得天独厚,修行坐卧之间,一树最美的早春
梅花开在了寂静的庭院里。
“吟入梅花倚树腰,不知声撼雪飘飘。
山翁只道春无力,半日黏须未肯消。”南宋 · 方岳《早春山中 其一 》
在山中,一树春天怒放的梅花有多美?
来看看方岳这首诗。他边吟着梅花诗,边靠在梅花树干上。
结果他声音大一点,树上的花瓣就纷纷飘落下来,如同雪一样。
梅花盛花期是边开边落,开落同时,有花雪之美。当然有些盛开完成授粉的花瓣,如果没有气流的震动,还是可以堆在枝头一段时间的。
不过这个方岳首先是靠在了树上,另外就是吟诵诗歌时,产生了身体的震动,很多花瓣就纷纷落下来。
他却以为是自己的声音撼动了梅花,或者竟是梅花听得懂他的诗一样,大约那诗里会有雪或者落梅花的字句。
梅花花雪同赏,在汉朝,南北朝和隋唐非常盛行。人们喜欢那种天女散花一样的美,所以汉朝有《落梅花》的迎春大曲,南北朝有看梅花开落的雅赏,隋朝有春天在梅花树下花雪同飘的歌舞狂放。这种审美也影响到扶桑的樱花之赏,在岛国遍种樱花之前,他们努力引种中国的梅花。
不过到了宋朝,梅花盛开时候的花雪,就不再被正面宣传。这是因为,可看的花开,随着春天的到来,越来越多,而凋落也就成了不被刻意提倡的美。
不过在这首诗里,还是将梅花花雪写得别致。
这春风骀荡,阳光温暖,梅花也柔软起来,纷纷凋谢,落在我的胡须上,半天都不飘下,仿佛一种春情和旖旎。
梅花仿佛是听懂了他的诗,飞到他身上,落在他怀里,求安慰。
可以想到这山中梅花正是怒放的时期,否则怎么会如此绚烂,花雪在枝头,花雪在飘动?
“谁识山中别有春,梅花为梦草为茵。
更馀布袋残书卷,不恨身贫恨道贫。”明末清初 · 释函可《初春 》
函可是广东人,故乡就是广东博罗,梅花老家。
他在明朝末年出家,以僧人身份在广州郊区黄华寺修行。这里是早春山林,梅花绚烂,芳草清美。
梅花开得如梦如云。这当然对于他来讲,是别有修行的美地。
函可不是因为贫苦而出家的,他是明末韩尚书的长子,出家的原因,或者是贾宝玉为情所困,又或者志向高洁,有着灵魂上的追求。
但是他和贾宝玉不一样,他出家开始是逃避世俗的繁乱,但是当他知道大明灭亡之后,反而激发了他深沉的爱国热情,我想他一定后悔过出家,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而他却什么都不能做。
这首诗应该是写在他听说了国难之后,他已经放弃了人间的很多资源,只留下了一点点书籍,但是他想有所作为,为了他其实一直深爱的家和国。
是,这深山里别有春天,梅花盛开如梦如云,这是世外桃源。但是梅花在中国文学历史自宋朝之后,是爱国的象征,函可爱梅花,爱山林,那是太平盛世,他的年轻高傲的选择,但是这次,他做了另外的选择,下山,报国。
是,报国并没有多少路,但是机智的他利用自己僧人的身份,去往明朝的首府南京,做反清复明的各种联络,并且目睹了和记录了清朝镇压南明王朝和百姓的惨烈状况
函可被捕,历经酷刑,他始终不说出他人。后来被顺治流放到沈阳。
不杀他的原因,是函可在宗教界有声望,顺治可不想激起更多的反对者。函可病逝在北方。
函可是僧人吗?实际上他是爱国者,僧人只是他的一种身份。
他实践着传统爱国者的梅花精神,坚韧,忠贞。
“尺五城南韦杜庄,紫薇红药碧筼筜。
就中别有萧疏意,一院梅花间白杨。”清 · 梅枚《早春秋水园看梅花 其一》
这是早春时节在郊区的园林做客,这座宁化的秋水园,总面积不下十亩,是座可以类比大观园的私家园林。其中有梅花书屋梅花草堂。
当然现在已然无存,只能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到当年园林之盛。书中零散记载,有十个景点,那么紫薇花,红芍药,竹林,都是占据一定面积和院落的。
其中有一个大院子,种满了梅花。这正是梅花盛开的早春,千花万朵。
诗人倒是看到这座梅园里,还有白杨,当然是一棵还是几棵已经不得而知。
白杨树,早春是光秃秃的,通常农历三月才发芽。
那么在这一院子的梅花当中,这树或者这几棵白杨树就显得格外萧疏之美。
不过这也是一道极其美的风景,设若此日天晴,园中梅花如云如霞,高大的杨树枝干擎向蓝天,高旷和绚丽同在,高下对照之美,更显得早春时节那种特殊的美吧。
这里肯定还有另外的含义,诗人觉得自己就是那白杨树吧,带着一点点清冷高岸,在梅花丛中,是冷眼,是守护,是不合适宜的存在,却又非常合适的融汇到早春景色里。
让这满院子的梅花,更多了早春的清丽感。
“新雨蒙蒙宜五沃,蒸霞始放见钱江。
初春锦绣铺千树,落日微吟坐北窗。”清 · 玄烨 《雨后见梅花 》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南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第四次南巡康熙帝历扬州、镇江、苏杭、杭州、江宁等地,那么这首诗是做在第四次南巡驻跸钱塘江边的。
这是江南早春的梅花,开钱塘江边开得如火如霞。
一场雨后新晴,千树红梅连城壮观的花海,云蒸霞蔚。
他站在钱塘江的楼上眺望江水和梅花。
那初春的梅花如同锦绣铺在了千树之上,而斜阳又照射到花海之上。
兴致盎然的康熙,写下了这首诗。
皇宫园林肯定不缺乏梅花,但是梅花本来就是南国特产,且以江南地区培植长达2000年,尤其宋朝之后,观赏梅花品种越来越多,比如这里的红梅,就一定是观赏梅花。而江南的人们也有种植欣赏梅花的历史人文风俗。这里的梅花肯定比皇宫的梅花开得绚烂,且正是盛花期。
只是不知道现在钱塘江边上,是否还能看到这样红梅千树的壮观景色。
又是一年梅花盛开的早春,正是古诗中的春梅不多,倒给今人留下无限的余地,梅花苦寒为春天,让我们来写春天梅花的盛大绚烂吧,无需吝啬那些美好的字句,因为盛世梅花,本来就骄傲而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