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longge 04-14 12:14 阅读 我爱育娃
我国种植稻谷的历史悠久,至少有12000年到16000年的历史。 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这是周朝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用引流水的方式灌溉稻田,获得丰产。

我国种植稻谷的历史悠久,至少有12000年到16000年的历史。

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这是周朝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用引流水的方式灌溉稻田,获得丰产。

那么稻谷和麦子的种植方式是不一样的,当稻谷在仲春和晚春发芽之后,如果任其生长,那么丛生的稻苗会互相争夺养分,反而导致秋天的稻谷产量不高。人们很早就发现稻苗的这个生长特性,所以在稻苗发芽之后,要专门的分秧,给每颗稻苗以更多的空间和养分,获得迅速而饱满的成长。

在农历的四月,也就是早夏,是河流水面,土地湿润,水源充足的时期,这个时候,就要进行稻苗的分秧和插秧了。有的是在已经灌溉好的农田中进行,有的是在插秧后,迅速引水。而此时早夏充沛的降雨,也给稻苗带来蓬勃生机。

这是一件非常精细而且辛苦的农活,因为要抢时间,利用节气降水,而此时往往晴天的时候,太阳焦灼,下雨的时候,上下泥泞。但是这正是关系到生存的一件大事,数千年来,每年早夏四月,都是插秧的旺季,辛苦和希望同在,绿色和汗水浸润了肥美的土地。

先来看一首插秧名诗。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五代后梁契此和尚《插秧诗》

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来,但是已经很本土化,中国的和尚是很少在街上乞讨的,这和印度是古代僧人不一样,他们几乎是不从事体力劳动,靠施主的供养,和自己的冥想来达到所谓的天国之境。但是在中国,僧侣大部分会从事农业劳作,自给自足,在感受自然的同时,艰苦修行,也将充满正能量的哲理带给人们。

契此和尚和尚据说是浙江四明人,身体肥胖,笑口常开,时常云游。

但是这首诗是不是他所写,已经无法考证,因为按道理如此懂得农事的人,也胖不到哪里去。

但是这首诗,是真的美。

在浙江江南,种植稻谷的水田随处都是,而插秧季节,人们手把青苗,退行种植,一方面是节约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看到稻苗的间距,给予稻苗最合适的空间。

在这样的水田里,人们劳作,虽然面朝水田,背朝天,十分艰辛,汗水滴落在水中,但是如镜的水田,却给了另外一种如在画中的舒缓感。因为你站立耕耘的水面,倒映着天上的青山白云,浩浩蓝天,形成视觉的广袤,反而减轻了劳作时那种视觉和心里的疲劳感。

你种的是田,且种的是画啊。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稻田的种植讲究精细,充分利用面积,节约时间,要快,准 ,稳,才能迅速以最小的体力完成最大面积的有效种植。所以专心,执着,才能获得速度和成就感。

而这种执着也是佛教提倡的所谓念念一心,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触意,都在一种非常单纯的禅定和笃定状态。实际这种状态并不深奥。任何一个投入的人,进入了投入的状态,都会获得这样美好的身心体验,而种植稻苗的人,如果心无旁骛,如何不是一种人世的修行。

最美的金句是”退步原来是向前。“插秧人的退步插秧,是充分了解了水田种植的技术,是知道如此会获得更快更多是收益,所以他的退步,是为稻田丰收,必然的工作步骤。

但是这句诗的哲理在于,这样的辛苦退步的种植,是获得秋天的圆满,是另一种向前。那么放在人生,你若对一件事有充分的把握,在过程中退让,也是迈向成功的步伐。

而在人生很多事情上的退让,并非懦弱,而是利他,种植更广袤的福田。

实际这首诗也是赞美安慰了辛苦劳作的农民,他们在很多事情上忍辱负重,退让谦虚,但是这也成就了他们回报自然,无愧人生的人生。

这首诗对于今天的人仍旧具有很强的心理舒缓和指导意义,人生未必处处高歌猛进,有挫折的时候,当想想,福祸相倚这样的道理,以更大的心理容量对待生活,保持乐观,保持劳作。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落日知分手,春风莫断肠。

兴来无不惬,才在亦何伤。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盛唐 · 高适《广陵别郑处士》

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关于插秧的唐诗。

高适和没有功名的郑处士分手,对方仕途无望,准备返乡。

此时是晚春。高适对于农业的感知,在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家乡务农,所以对于朋友的处境是非常理解。这个世界,中进士,做官,运气很重要,但是退一步,回家务农未必不是上选。

所以这首别离诗充满了勉励。

这晚春落日分手,不用这么断肠。

我们相知,性情相投,相处愉快,这是非常难得的,你有才华,足以自傲,何必为不能崭露头角而伤感。

你回去的时候,正是溪水夏满,正堪垂钓,江田水足,赶得上回去插秧。

人生有家园可退,有地可耕,山川美景,都在自然,你的这一决定,非常正确,足以是享受太平时代的耕读之乐,何乐不为?

实际高适也说出了很多人的理想,自古人多地少,绝大多数人城市仕途的奋斗,是因为无田可以退守,如果一个人安心于田园农业,实际也是很陶渊明的。

这首诗点出了唐朝的插秧季,也在早夏。这是农业文明的传承。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偶与天雨会,霶霶四郊匀。

插秧复修堰,野叟何欣欣。“北宋 · 王禹偁《和杨遂贺雨节录》

王禹偁家境贫寒,世代农家,所以他对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出自内心。

他一生以直言几起几落,42岁这年,被贬谪到安徽,结果这年春夏之间大旱。

古代尤其是宋朝的官员,奉行儒教,并不相信鬼神,但是遇到这样的大旱,人心惶惶,他也做了很多祈雨的事情,安抚民心。放出了监狱的囚犯,祈祷了各路神仙,去水边拜水神庙,去寺庙烧香,他说做这些明明知道不是正常的正统的典故,但是是为了安慰旱灾中惶恐的百姓。

终于,降下了一场久旱甘雨,那磅礴的雨让郊外农田雨露均沾。

老农民笑开了怀,赶紧就着雨水插秧,整理田坝,蓄水。

那种快乐和欢欣,王禹偁深有体会和感动,因为他就是农民的儿子啊。

农民珍惜土地,珍惜稻田,珍惜水,那是和生存密切相关。

所以有水的稻田,秧苗特别齐整,那是农民爱惜资源的深沉的爱啊。

写到这里,谈谈中国古老的祈雨。

其实唐宋之后,皇帝和官员并不笃信鬼神,然而大旱之年,却有隆重的祈雨仪式,甚至祈雨会影响到一些正常的决策。比如释放囚犯。

这是一种必然必须的安抚。包括苏轼为了祈雨率领民众步行几十里去龙潭祈祷,降雨之后,又要谢神。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每个人都觉得无力和渺小的时候,凝聚成一种虔诚的祈愿,也是安抚和稳定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心于子民同在。

但是我想王禹偁虽然知道这是仪式,他一定分外虔诚,因为他也曾是劳苦百姓。他理解农民的焦灼,他甚至心酸的理解那得雨后的巨大快乐,因为灾难过去了。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鹁鸠晴雨报人知,更问农家底事宜。

村落泥乾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宋 · 曾几《途中二首 其一 》

这是风调雨顺时节的太平年。

鹁鸪声声,长期从事农业的人,从鹁鸪斑鸠的声里,预测了天气晴雨。

这个时候,并不需要去问农民今年的打算和收成,因为这个时节,农民们真的没空。

因为只要天晴,就赶紧收麦子,避免雨水熟坏了成熟的麦子,口感和收成都打折扣。

只要下雨,那就赶紧插秧,因为此时的雨,最合适水稻秧苗的成活和生长。

所谓春耕夏种,忙的就是这个阶段,人人几乎都在田里。

就算是村子里有留守的妇女,她们不是在收蚕纺织,就是在做饭送饭。

而男人们在打麦插秧之余,还要采摘水果。那都是山林土地的收获啊。

最美最忙碌的早夏四月,辛苦并且快乐着,就算有地方官员下来视察,那也是要少说多看,甚至出力的,现在可不是等着庆功的时候。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晨雨麦秋润,午风槐夏凉。

溪南与溪北,啸歌插新秧。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

我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南宋 · 楼璹《 耕图二十一首 其九 插秧》

这是插秧季节的集体协作。

早上的雨已经显示麦田即将丰收,中午的风,显得槐树下格外清凉。

但是早上到中午的时段,烟雨之中,水田之中,都是插秧的人。

虽然在农村插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但是繁忙的季节,人们会互相合作,首先是在集体的氛围里,一起下地,用歌声助兴。其次是分工协作,村落互相调剂人手,有人在水田边准备成捆秧苗,抛向水中,而秧田中的人,则快速插秧。这样的协作也惠及人力不多的家庭,在集体的氛围里互相抢种成功。

那么宋朝还发明的一种秧马,就是木头的如船的坐具,上面可以堆积秧苗,用手脚滑动退后,这样可以减轻人们低头产生的劳累眩晕,又能够加快速度。

这个官员,有心推广这种南方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农具,缓解民劳。

在古代诗词里,秧马经常出现,那是劳动人民在实际劳动中产生的简单高效的农具。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泓泓圆碧漾新荷,猎猎斜风颤绿莎。

农事正忙三月后,野田齐唱插秧歌。“宋 · 宋伯仁 《夏日 其二》

不知道这种插秧歌,是否在农村还保留。

在宋朝,早夏四月是插秧,集体插秧的季节。

看,小溪里荷叶初生,温润的南风摇曳水草。

农事不是忙碌在春天的三月里,最忙的却是四月早夏。

那农田到处是插秧的人,秧田里飘荡秧歌。

只是没有秧歌的旋律和歌词流传下来,那一起劳作的农民,亮开了嗓子,彼此呼应,那是最美的农歌吧。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浸种二月初,插秧四月中。

小舟载秧把,往来疾于鸿。

吴盐雪花白,村酒粥面浓。

长歌相赠答,宛转含豳风。

日暮飞桨归,小市鼓鼕鼕。

起居问尊老,勤俭教儿童。

何人采此谣,为我告相公。

不必赐民租,但愿常年丰。“南宋 · 陆游《 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

终于找到一首秧歌,是陆游写的,晚年的陆游隐居耕读乡里,和农民土地保持着最深沉朴素的激情。陆游声望很好,低调乡里,这年早夏雨水不多,又是插秧季节,乡里肯定有祈雨仪式,也唱插秧歌,只是民间的秧歌,范围狭小,言辞粗鄙,恐怕不能感动雨神,于是陆游就写了一首《插秧歌》,让人插秧时传唱,用劳作感动自然之神雨水馈赠。

有人说,这诗,农民们会懂会唱吗?

那么我来解释这样的诗歌,是可以根据民歌的旋律,加上各种助词的。

肯定有乡里的里长教会传唱,在重要的插秧季,互相应和歌唱。

来看看内容。

我们浸泡种子在二月初哦,我们插秧在四月中,小小秧马载着稻苗,我们在水中穿梭如鸿。

那送来的饭菜,用上好的吴盐调制,那送来的酒粥,是村里最好的粮食。

我们用歌声和劳作回报,我们从上古就是这么协作勤劳。

我们插秧完了,去集市去买锣鼓,我们去孝顺老人,我们教孩子节俭。

如果听到歌谣的人,将歌谣告诉上面当官的。

就说老百姓不用减租子,老百姓愿望年年丰收,再辛苦也值得呀。

我相信这首插秧歌是流行一时的,因为宋朝的南方村落,还保留集体协耕的传统和美德,乡里组织插秧季,集体安排饮食,种了自家的田,去种别家的田,保障一个地区最高效的种植和丰产。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

又到了农历四五月的插秧季,你还有哪些插秧的见闻呢?

文章评论

早夏插秧七首唯美古诗(手把青秧插满田,退步原来是向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