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鼓古诗五首赏析(何处生春早,春生腊鼓中)
每年腊月到过年期间,都会觉得特别热闹,其中最常听见的就是锣鼓声。尤其是鼓声,沉浑有力量,在喜庆的氛围里,鼓声密集,仿佛雷霆滚过,激发人心情震荡,不知觉投入了沸腾的年节氛围里。而且过后回想起来,一年最密集震撼的鼓声,往往是在过年期间,不觉得嘈杂,反而是一种很贴切人心和情感的释放。
那么鼓起源何时呢?
实际鼓的起源,和上古的自然崇拜有关,比如自然的雷声。雨或者雪来临之前的气流形成的雷声闪电,具有神秘性震撼性。尤其是冬天和早春的雷,雷声之后,是大地复苏,万物觉醒。
另外就是人们发现中空的物体,会吸纳扩大声音,比如竹筒或圆形的井状自然物。
石器时代,人们已经会制作石器利用石器,做简易的耕种和收割,而收获后的喜悦,自发载歌载舞,感谢自然,石器之间的敲击声,用以助兴。而中空的石头山体,也往往会因为石器的敲击,而发出扩大的声响,这种声响,也往往会觉得神秘。
我相信,鼓状的手工物品,肯定先产自民间,但是利用它,却是巫师的事。
比如历史记载,上古伊耆氏,制作了土鼓,还举行了冬天对百神的大祭祀。这个伊耆氏,现在不能考证,他的历史年代。但是从他的作为,可以看出,这是原始社会的大巫师,领袖。
很显然,土鼓,是用来祭祀神灵的,且是在冬天祭祀整个神界。当然这个土鼓,究竟是土还是陶作的,也无法考证。
但是周朝末期的《吕氏春秋》里,却记录,说尧帝,让一个叫“质”的人,创作音乐,这个质,就用麋鹿的皮包在大腹的陶罐上,用石头敲击,音乐响起,百兽就来跳舞。
那么在陶寺的考古,对应了古书中的尧时代,出土了一枚陶鼓,恰恰是像酒器。这样的鼓,形制不巨大,恰好可以一人拿在手上或者系在腰间,类似现在细腰鼓的半截。想必是彼时代的巫师,一定是在美酒醺然下,载歌载舞,以狂放的释放击打陶鼓,发出动人的声响,已经先感动陶醉了世人。
周朝在每年的腊日前一天,依照传承的古俗,会举行由巫师主导的祭祀,称为大傩,其中重要的音乐工具,就是鼓。
一,用鼓声驱赶野兽,瘟疫,鬼魅。
二,用类似雷的鼓声,震撼大地,萌发草木生灵,迎接新年和春天。
鼓以其声音的浑厚震撼,被称为大地发出的声响,大地深处的声音。
那么在古代的腊日以及腊日之后的迎年里,多会使用鼓,这个鼓和鼓声,就叫腊鼓。
在南北朝时代梁朝《荆楚岁时记》里, "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这是民间延续了自上古先秦以来的迎年祭祀风俗。村人们穿戴着有面具的衣裳,扮演金刚力士,身上系着细腰鼓,载歌载舞,以祛除一年的不吉,而且这腰鼓是非打不可,且要投入尽力的击打,因为腊鼓代表着去旧迎新,鼓声越强劲,预兆大地被震撼,草木萌生更快,来年庄稼兴旺,五谷丰登。
腊鼓响,春草生,代表着人对自然的祝福和丰收的渴望。
腊日到新年之间,鼓声不断,才是有中国味道的年。
“寒塘敛暮雪,腊鼓迎春早。
匹马五城人,重裘千里道。
淮山轻露湿,江树狂风扫。
楚县久酝醲,扬州百花好。”唐 · 韩翃
到了农历腊月,尤其是腊八和腊八节之后,各地乡村迎春迎年的氛围就浓厚起来,路过一个村落,就可能听到冬冬的鼓声,远远传来,那是人们在举行各种祭祀和集会。
韩翃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送别五位朋友,去往远方寻觅更好前程。
虽然村落边的水塘,还飘着傍晚的雪,但是到处都响着起伏的鼓声,显示着新年新春将来,倒也不寂寞。
这几个人,穿着厚厚的裘皮衣裳,骑马上路。
伴随他们的,虽然有着风露,但更多的是沿路的年景热闹风光。
想必倒了湖北,就有过年的美酒等着,到了扬州,那就是百花盛开的春景。
这一路,最不缺的就是鼓声里的年味和人气啊。
“又听村村腊鼓鸣,年丰物阜庆清平。
星霜陡觉岁华晚,时序祇伤今古情。
装景雪花飞点点,催诗云叶乱英英。
自惭伏腊尤多误,和语烦公子细评。”北宋 · 李之仪《和人腊日》
腊月里有两场鼓,是非打不可,非听不可,一场就是腊八的鼓声,一场就是除夕的鼓声。
古代腊八,延续上古风俗,祭祀百神,求得来年丰润,腊八又是传统迎年的开始。所以腊八的鼓声,响亮而热烈,村村相连,此起彼伏。
乡村的腊日腊鼓,肯定还有更深的寓意,感恩土地一年的馈赠,再度用鼓声和热情唤醒沉睡冬眠的土地,让土地更为丰饶。
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关于自然和土地的情结和情怀。
“荡荡王风更穆然,辉辉瑞曰政申天。
千村万落迷烟火,腊鼓逢逢送旧年。”明 · 金净《次茂沃然字韵》
腊鼓还有一个高潮,就是除夕。那是最后的岁末。
虽然传统的新年和腊月,偶尔在年份中又着几日时间的差别,但是除夕的本意,也是打扫一新,驱除灾疫,迎接新的开始,无疑,用鼓声最为响亮震撼,所以除夕夜的鼓声,也常称为腊鼓。
比起立春的春风,人间的年,才更有气象,那是人间君主统治下的辉煌。
所以,一年的开始,比立春更重要。
在除夕夜,千村万落,都笼罩在一片爆竹声里,而那爆竹烟花的绚烂中,鼓声蓬蓬,是真正的去旧迎新的腊鼓啊。
“寒村腰鼓春前盛,破腊不愁北风劲。
往日鼓声催不起,今年转觉喧阗更。
玉田千顷花万树,黄发垂髫走相庆。
古原春草此中生,麦陇桑枝一色映。
昨闻江上驰捷书,传说城中布恩令。
千门万户春声来,往助前驱笳鼓竞。”清 · 祁寯藻《消寒四集分韵腊鼓》
虽然鼓在中国的运用,早已经不限于那种民间的腰鼓,但是立春和迎年,在乡间,打腰鼓,仍旧是从上古流传的庆年迎春的最佳乐器。
这倒是令人感动这历史的传承未曾中断,一脉悠久的古风。
在腊日后立春前,乡村的腰鼓戏,腰鼓声,就分外浓烈,用鼓声送走寒冬腊月,人们热情击鼓,不畏北风强健。
以前我听到鼓声,还总懒着睡觉,但是我发现,今年的鼓声特别大,特别热闹。
我出门一看,原来是天降瑞雪,大地莹白,玉树琼枝,人们高兴瑞雪丰年,打着腰鼓往来庆贺啊,难怪鼓声这么刚劲有力。
就在这大雪和鼓声当中,春草发芽,麦田青翠,桑树提前返青。
我听说,还有好的惠民政策已经颁布。
难怪这鼓声是前所未有的响亮和欢快啊。
鼓,是人的心声。
“何处生春早,春生腊鼓中。
毛员鸣送冷,腰细响随风。
草纽芽将发(谚云腊鼓鸣春草生),虫坯户渐融。
冬冬绕街巷,忙煞小儿丛。“清 · 弘历《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
都说乾隆的诗不好,但是我还是喜欢他的敏慧。
比如这首。有古意,也清新,又欢快。
何处可以看到最早的春色?
春天就蕴藏在腊鼓声里。
那放在胸前打击的圆鼓,送走寒冷,而挂在农民腰间的细腰鼓,鼓声在风中传递。
随着鼓声,春草发芽,封冻小动物昆虫的冰雪融化。
那冬冬的鼓声在街上响起,忙坏了孩子们,跟着鼓声,巡街走巷,累并欢笑快乐着。
这是浓浓的过年和迎春的快乐氛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