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唯美古诗有哪些(杜牧经典的十四首古诗词)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杜牧途经金陵夜泊秦淮时的触景伤怀之作。本诗借陈后主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描写蒙胧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细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的景象,读来给人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夜泊秦淮近酒家”是叙事,点明夜泊地点——酒家,并由“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进而引出商女之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回想历史,当隋军大兵压境,南朝小朝廷已经危在旦夕,陈后主却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末两句表面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兴叹忧虑之感力透纸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诗人孤身行路时悼念亲人的烦闷悲痛情绪,后又转为轻松愉悦的豁达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首句点明节气、天气,将清明淫雨霏霏的环境和气氛营造出来,奠定了全诗基调。第二句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二字把行路人内心的凄迷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明在我国是个重要日子,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可是诗人却孤身一人身处他乡,沿途所见皆伤悼情景,自己也被这样的情绪所感染,更添几分凄凉哀伤。“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希望借酒消愁,向牧童问路,而牧童的回答却使全诗氛围一转,把诗人和读者引入了一个与之前凄凉哀伤的环境完全不同的鲜明生动的画面:牧童纯真无邪,远处杏花烂漫,村头酒旗飘飘。答语配着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前抑后扬,相映成趣。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诗人赶往杏花村饮酒的情形不得而知,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山头。“远”字写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白云缭绕,更凸显了山之高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枫林晚景使诗人欣喜之情难以抑制,故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此句中的“晚”字用得巧妙,表明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山中红叶喜爱之极。末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这也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同时前两句疏淡的景致也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枫叶如染,与彩霞交相辉映,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艳丽,从萧瑟秋风中显露出绚丽秋色的别样风情,令人赏心悦目。这一片红色也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经过著名的古战场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有感于三国时期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
这首诗的开篇,先从一件古代的兵器开始,说起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战戟因为沉在泥沙中,所以没有被锈蚀,诗人将其从沙中挖出来磨洗,然后认出它是前朝的遗物。这种描写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写出了历史风云的沧桑,同时暗示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哲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千古传唱的佳句,写了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简单两句,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来到景物繁丽的江南,想起当年南朝事佛的虔诚,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这是首咏颂江南春景之诗,描写了江南景物搭配,且富有远近的层次之感。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写近景,江南千里皆是黄莺鸣叫,朵朵红花与棵棵绿树互相映衬。第二句描远景,诗人眺望远方能够看见傍水的村庄与依山的城郭中升起的迎风招展的酒旗。远近相应,自然与人文之景融合,短短十四字就将江南春景萌动之意跃然于笔纸之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后两句之景就更广阔了,诗人的目光望向更遥远的古寺楼台,皆沐浴于微微春雨之中,描绘出一种虚虚实实的迷蒙之景,艺术张力恰到好处。
综合全诗来看,红绿的色彩搭配,声声入耳的莺啼与迷蒙春雨的虚实搭配加上远近之景的层次感,使读者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江南春天的美景。
当然对于诗人单单着眼于南朝之寺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杜牧借辉煌之南朝的过去与如今众多寺庙被风吹雨打的凄清之景,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因为在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佛教的兴盛,尤其是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使得诗人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不断加深。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诗人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与同僚韩绰结下了深厚友谊。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扬州之后,作为礼物寄赠给韩绰。
这是一首寄赠给朋友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青山绿水与扬州的明月古桥,在幽默的调侃中寄托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流露出对扬州城的怀恋之情。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前两句写诗人离开扬州时所见的风景,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山水图:连绵的青山若隐若现,江水悠长如带;在温暖的南方,即使已是深秋草木仍然充满生机。“隐隐”“迢迢”叠词的使用,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生动表现了扬州风景的柔美动人,也暗示了诗人与朋友空间距离之遥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后两句由写景转入对朋友的怀念。二十四桥是扬州胜景之一,因传说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诗人遥忆扬州岁月,自然想起和朋友一起诗酒人生的过往,进而问起朋友的近况。但诗人并不直接发问,而是别出心裁,以玩笑的口吻借古代美人吹箫的典故调侃朋友:不知你每夜在何处教歌女吹箫取乐呢?“玉人”一词,原本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诗人以此比喻风流俊美的韩绰,可见诗人对其之看重及感情之深厚。而韩绰风流倜傥的形象也在这侧面的描写中逐渐生动清晰起来。
遣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
前两句再现了诗人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楚灵王好细腰”与“赵飞燕掌上舞”两个典故。从字面看,这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美女,但“落魄”两字透露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两句感慨扬州生活,十年倏忽而过,蹉跎了十年光景只是得到“青楼薄幸名”的下场,“赢得”二字是诗人对浪荡生活的自嘲,“十年一觉”饱含浪费青春年华的悔恨,同时也抒发了对幕僚生活的不满。这两句因其言简意赅、回味无穷深受后人喜爱,成为传世佳句。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孤寂哀怨。诗歌前两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写出秋天的晚上,蜡烛发出微光,这给本来就孤寂的屏风凭添了一份幽冷之色。女子无处排遣心中的苦闷,只能在这样寂静的夜里独自去扑打萤火虫。第三、四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说夜色已深,女子理应进屋休息,但是她却还坐在宫内冰凉的石阶上,抬头凝视分别待在银河两边久久不能相见的牵牛织女。这句话使用了牛郎织女的典故,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也使用了这个典故。女子仰望天空自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何况每年七夕,喜鹊搭桥牛郎织女还有相见之日,但是自己的凄凉却没有结束之日。
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为大和九年(835)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升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扬州当地歌女赠别的作品,共二首,这是第一首。杜牧时年三十三岁。
此诗由人及花,由花及市,再以城中全部珠光宝气、脂浓粉香的繁华景象衬托一人之美。或许这位少女并不一定真的艳冠群芳,但是在心生情愫、而又即将远行的诗人眼中,整个扬州城的美人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诗歌前两句描写少女青春可人,语气中有无限怜爱;后两句用反衬的方法述说她的秀丽绝伦,又传达了诗人的情有独钟。诗中始终未正面描写少女的面容,而诗人的意中人,一位娇俏动人的小歌女的倩影已宛在目前。全诗语言空灵清新,深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
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赠别》诗的第二首,写于杜牧由扬州赴长安之时,同第一首“娉娉袅袅十三余”一样,是写给那位妙龄歌女的。第一首重在描写对方的美丽动人,引起惜别之意;而这一首则抒写诗人对少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通过第一首,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位少女的美丽动人与诗人的情有独钟;这第二首的无语惜别,则带给我们更丰富的阅读感受。虽然她是一位歌女,但毕竟只有十三岁,几乎还是一个孩子,诗人要如何向她说明自己的远行呢?此后一别,不知能否再相见,诗人又如何忍心去说明?而那位娇俏可人的小歌女,尚未洞悉成人的世界,不知道与客人离别之时应该说些什么,想必她也拙于表达内心的朦胧情感。三十三岁的诗人和十三岁的少女,在离别的宴席上黯然相对,好像没有什么绵绵情话要倾诉;但是这“无情”与“笑不成”,比直写“多情”更显得含蓄而意味深浓。
后二句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以蜡泪比衬惜别之情,将二人之间无法形之于言表的缠绵缱绻之意写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曰“却似”,曰“唯觉”,形容尽致;曰“有心(芯)”,曰“替人”,设词婉曲。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情到深处情转薄”的感觉,诚为赠别诗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华清宫在今陕西临潼城南骊山上,其地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在此营建宫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当时这里台殿环列,盛况空前,玄宗和杨贵妃常常游幸。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于玄宗荒淫误国而作《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第一首选取飞骑从岭南递送荔枝到华清宫这一典型事件,委婉地讽刺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后代许多文人写过以华清宫为主题的咏史作品,以杜牧这首绝句最为传诵。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含蓄。全诗没有正面描写玄宗荒淫误国,“妃子笑”也仅仅是刻画贵妃见荔枝而欣喜的表情,没有着意表现她如何恃宠而骄。但这“千门”开得如此有条不紊,贵妃这一笑如此怡然,委婉地暗示飞骑递送荔枝是很平常的事;至于马踏庄田、死者相望,根本不在玄宗和贵妃的意中。有这样昏庸冷酷的君主,国运怎么能够持久?行文至此,箴刺之意已宛然可见。
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首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春,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东北,是西晋石崇所建的别墅,富丽奢华,极一时之盛。石崇,字季伦,西晋豪富官僚,官至侍中,以劫掠客商致富。他曾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侈斗富,后被赵王伦所杀。
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歌妓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索要绿珠,石崇坚持不与。孙秀耿耿于怀,终于矫诏捕杀石崇。事发时,石崇正在楼上设宴,绿珠就在身边。看见甲士进来,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绿珠哭着说:“当效死于君前。”于是投身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伤春感昔,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首怀古绝句中,诗人对金谷园的荒凉不胜感慨,对绿珠的不幸命运表现了深深的同情。诗以啼鸟之怨衬绿珠之恨,以春花飘落喻美人坠楼,句句景中皆有情在,情致委曲深婉。诗人宅心仁厚,对弱女子的不幸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一绝,关情无限。
叹花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的文字一作:“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早年在宣城沈传师幕中时,曾游湖州,见一少女生相极美,便以厚币与她母亲约定,要求少女等他十年,如若十年后他仍不来娶,便可出嫁。十四年后,杜牧果然出任湖州刺史,但该女子已经出嫁三年,育有二子。杜牧责备其母失信,其母回说十年之约已过。杜牧大为惆怅,赋此诗以自伤。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借“叹花”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这首诗以花喻人,全篇围绕“叹”字着笔。所叹者为何?叹的是未逢花开,错过花时。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零,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末句“子满枝”语带双关,既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绿叶成阴”还隐含另一层赞叹之意:昔日开着娇艳花朵的花枝,如今已化身绿叶浓阴,能为幼子遮蔽风雨了。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本诗一说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一说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时。“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旧说为项羽兵败自刎处。公元前203年,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围困,突围至此,别无退路,力战而败。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渡江,羞愤自杀。人们一向认为项羽此举展现了高尚气节与英雄气概。杜牧这首诗却别出心裁,批评项羽不能忍辱负重,先求全身而退,以徐图后议。此诗名为咏史,实是抒怀,其中寓有对现实政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