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longge 03-25 12:14 阅读 我爱育娃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据《宋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朱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间,钦宗召朱敦儒至京师,欲授以学官,朱敦儒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终因鄙弃世俗和权贵,拂衣还山。此词即为朱敦儒从京师返回西都(今洛阳)途中作。

作者以“山水郎”自居,出于天性而热爱山水,直抒他的理想生活,不喜欢尘世,流连于山水间。“天教分付与疏狂”,作者声称自己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坦荡直爽、豪气四溢。“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以天意透露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怡然自得的心理。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才丰富,酒量很大,未曾见过“侯王”,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表现出作者不愿意到朝廷做官,只想纵诗饮酒。一个“慵”字,准确地表现了他厌弃名利,留恋“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梅花”意在体现词人高洁的品性。全词用高洁与狂放来表现作者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朱敦儒携家南逃,先到淮海地区,后渡江至金陵。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这首词具体写作年月虽不可考,但从词的内容看,似是他离开淮海、沿江东下金陵时所作。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去国离乡之感。开篇就介绍了词人乘风破浪顺流东下,经过吴山只是稍微地浏览了一下景色,向读者交代了地点。“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绘了天空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词人的郁闷之情和茫然之感。紧接着词人又想到往昔繁华的洛阳,回忆起“伊嵩旧隐,巢由故友”。词人不禁感慨万分,悲痛不已。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下片描述的是对国事的关怀和报国无路的悲痛。“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词人疾声高呼抗金的英雄在何处呢?“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这三句既是对抗金英雄的不幸遭遇的惋惜,同时也是表达自己报国无路的悲痛之情。结尾几句词人想到晋灭吴的历史事件,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表达了词人沉痛而绵长的愤懑。

这首词大量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比如说“南柯梦”是写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而殁,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皓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睿冲浪而来的战船,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靖康之难,北宋都城汴京沦陷,徽宗、钦宗二帝被俘。朱敦儒仓促南逃到金陵避乱,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上金陵西门城楼的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一幅美丽壮阔的秋景图,万里夕阳,晖照大地,长江滚滚滔滔,一泻千里。这是大宋的大好河山,多么美好啊!但这毕竟是夕阳下的景象,黄昏来临,一切将被黑夜吞噬。词人有意将美景置于夕阳中,意在告诉读者,大宋的江山正惨遭金人的侵略践踏,这意味着国土沦丧、国将不国了的悲哀。中原已经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面对这样的现实,词人义愤填膺,斥责道:如此懦弱无能的统治集团,能指望他们在什么时候将失土收复?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朝廷不可指望,这并不能消减词人的爱国之情,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风悲、景悲、人悲,不禁令词人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词人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深度关切。

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上片的写景,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一幅壮美的图画中又透露出一股悲凉的气氛,暗含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为下片抒发词人的爱国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是结句的拟人手法,为秋风赋予了人格,能将词人的眼泪送到扬州去,非常艺术又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战事的关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卜算子

【宋】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两路攻宋,汴京沦陷,宋钦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妃嫔、朝臣被俘北上金国,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后作者南渡躲避战乱,在漂泊无依的旅途中,见旅雁南飞、风雨失群而产生命运相同的共鸣,创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俗浅白,通过大雁的经历表现了词人南渡之后的流亡生活与内心的痛苦。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景物阐发自己的心声。

上片写失群的孤雁在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在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但实则喻指人世社会的艰险,词中则指骤然袭来的战祸。“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以大雁的饥渴辛劳、孤宿寒汀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鸥鹭苦难亲”承接上句“寒汀立”而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却也难以宁处,还要担心人们的弓箭射杀,其悲哀无助的处境与战乱之下广大人民的处境一般。最后“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谁听哀鸣急”则生动呈现了苦难中无助挣扎的状态。全词托物寄兴,风格沉郁,催人泪下,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普遍意义。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宋】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朱敦儒词的特色是在清丽疏旷的语态中,有着沉着伤感之情。这首词应该是朱敦儒南渡后,历尽沧桑,有感而发的。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人生像一场颠倒的梦,真是十分可笑,世事原来就像飘忽不定的浮云,瞬间变幻。那么人生有什么可依恃的呢?所以他说“尘劳何事最相亲”,劳苦的红尘中,什么最令人感到可亲?我们每天劳劳碌碌,为生活奔忙,不知所为何来。“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从早晨忙到夜晚,过了腊月又是新春,整天都劳累忙碌,不知不觉就这样虚度了岁月。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时光像江水奔流不止,落日转眼间飞快西沉。时间如“流水”、落日如“飞光”,比喻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快速。词人对世间事物骤然产生一种空虚的失落感,他反复用不同的景况来显示心中复杂的思绪,因此发出“世间谁是百年人”的感叹,进而引出最后两句,“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他说,这其间最应该留意的是,认清自己的本真。意思是,人生难得长命百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管怎样就尽量做一个忠于自己本性的人吧。这是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维持人生尊严的一种方式。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这是词人暮年在嘉禾城南放鹤洲筑别墅写就的词作,据现有材料,他很可能活到近百岁,当时他的创作主要倾向于描写隐居生活的情趣,反映生活与思想的另一侧面。

这首词从散文的角度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彻悟,流露出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用饱含辛酸的笔触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随后笔锋一转,将世事人情的变化和对人生的认识归结为命运,用“原来”二字透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又隐含着愤恨,于是消极地放弃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这两句除了照顾押韵,更是为后面做了铺垫,情调由沉重到轻松,反映了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结语两句则又回归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白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每天把大酒杯倒得满满的,终日在鲜花盛开的小花圃里赏花豪饮,只求一醉,时常自己唱歌自己跳舞,把自己乐得开怀大笑。最令人高兴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企求,没有牵挂,没有羁绊。人的一生短暂得很,能有几回短暂的美梦?即使前生显赫,哪一位奇人异士也都免不了归到黄泉。人生不用计较太多,也不要对未来作太多的打算,只要把现在的欢乐时光过好就行了。

创作这首词时,朱敦儒年轻时的狂妄,中年时的壮怀都已被消蚀殆尽。字里行间虽然不够透露出对人事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但他不再与现实纠缠,选择了完全远离世事、深居自然、以酒为友的生活方式,选择了看破红尘之心态,不复对现实世界存半点希求,更不再想此生有所作为,不计较过去,不设计未来,当活在而今现在,即把一切都交付给那变幻莫测的命运去主宰,求得片时欢乐也就心满意足了。

显然,朱敦儒的这种人生态度过于消极。但词中的最后一句“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对于那些过于热衷功名利禄的人,有着警醒作用,所以,常常被人引用,警示人们正常把握人生。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好事近·渔父词(其一)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靖康之难”不仅摧毁了北宋王朝的政治大厦,也结束了朱敦儒前期疏狂隐逸的闲适生活。北宋灭亡后,朱敦儒也随着大批流民一起南逃,开始了“万里飘零南越”的流亡生活。他自洛阳经淮西、南京、江西辗转逃到两广,曾在粤西泷州一带暂居。后来南宋朝廷曾两次征召他入京。此时朱敦儒在饱受国破家亡的乱离之后也很想为***兴亡出份力,也就改变了前期的隐逸生活态度,应召到了杭州,开始了仕宦生活。然而南宋偏安王朝却奉行屈辱求和政策,朱敦儒非但不能有所作为,反而遭到弹劾被罢官。于是朱敦儒又重归隐逸。这首渔父词就是他晚年退居浙江嘉兴时所作。原作是一组共六首,这是第一首。这个“摇首出红尘”的“渔父”形象,实际上就是晚年朱敦儒自我形象的生动写照。如果说朱敦儒前期的隐逸主要是出于“疏狂”的个性,那么他晚年的退隐则既出于愤激又出于厌倦;如果说他前期的隐逸还带有几分矫饰的色彩,那么他晚年的退隐已表现得更为平静。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

【宋】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当时朱敦儒致仕居于嘉禾,过着闲旷清逸的生活。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片花竹交错、娴静宜人的小园景象。词人匠心装点闲庭,在其中过得畅情自由,经久不迭的物事不仅没有消磨掉词人的兴致,反而令其更加沉醉,甚而让词人欲隐此处缘尽余生。

上阕主要写景。词人勾绘了一幅清丽活泼的园林图。其中紫白相间的木槿花,郁郁葱葱的丛竹,随心围建的篱笆和草庐均出自词人的良苦用心。从这番雅致精细的住所不难感知洒脱无羁的词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山家风味”表现了词人对于质朴纯粹的农家生活的喜爱。“等闲池上饮,林间醉”是词人日常生活的写照,展现了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状态,也说明了古时读书人对于农隐生活的追捧。

“都为自家”在全词之中起承上启下的妙用,写词人每日在自家小园儿里自在过活,不为俗世侵扰,每日与花竹吐露心事,朝夕长谈,以致“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末尾层层递进,一“争”一“趁”表现了词人随心作乐的胸怀。心意得称过后,词人坦然地估算“剩活人间几岁”,再次显现了其不因生命有终尽而仓促行使执念之乐的人生态度。“洞天谁道在,尘寰外”就像是诗人突发的一句玩笑话,表明其不为空物所诱的理智和对自家小园及当下生活的满足,此句神境的引入,又将词的意境开拓得异常深远。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念奴娇

【宋】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

这是一首优美瑰丽的游月宫词。月亮是古人所认识的除太阳外最大的天体。它那有规律的圆缺变化,月亮表面明暗不一的花斑,优美动人的月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与猜测。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便幻想着飞到月亮上去,遨游一番。

朱敦儒是位南宋初的词人。在饱经战乱流离之后,人们渴望一个安定宁静和平的世界。但现实中的世界却是残破不堪,于是作者只能把理想寄托在尘世以外的月宫中。词的开头,写自己在户外的藤床上乘凉,仰看高大的柳枝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好像是有人在后面推着。月光如水,倾泻在他的四周和他的身上。在恍惚迷离之中,他幻想着或梦见了自己向月宫中的琼台瑶阙飞去。耳边清雾使人感到寒冷,风声好像是在奏乐。天上的风使得环佩等饰物都变轻了,身上佩戴的玉锁本来是保佑长命百岁,使他的亲人能用这锁把他“锁”住的,现在也没有人拉住他了。他在天上自由地飞翔。一路上,云雾渐渐散尽,他看到海中的月光,海中的天宫的倒影,全与整个青天相接,海光天影也倒映在蓝天上,分不清是海是天。

上阕讲飞向月宫,下阕接着讲月宫的见闻感觉。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嫦娥偷吃长生药而飞入月宫的故事,但没有亲眼见过,谁又能相信呢?现在亲眼见到了嫦娥,正在炼这长生药,那如霜如雪的白色月光,就是她新炼就的药。月宫中的桂树,繁茂纷披,玉树琼枝,像是玉色珊瑚。在这飞霜凝雪、珊瑚仙桂的琼瑶世界里,一切都是玉色透明的,尘世的凡人,到了这里,也会洗尽凡心,脱去尘垢,满身浸着清露,头发湿湿的。这是作者一次游月宫的奇特经历。这一想象与梦境,从心理上来说,是朱敦儒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或抗议,从生理上来说,其恍惚、清凉、霜雪、清露等感受或感觉到的东西,其实也正是夏夜乘凉时的情景。他看着银色的月光入睡,梦见了一个琼玉世界;夜深了,露水浸满全身,浸湿了头发,所以才有“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的梦境。浸得难受了,醒了过来,他希望后半夜还会梦下去,所以说“明朝尘世”,其实此时他已回到尘世了。他之所以不愿向别人言说,大概是认为世无知音,不足以言说吧。

文章评论

朱敦儒十首诗词经典(婉丽清畅,洒脱飘逸)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