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优美诗词摘抄(6首经典幽默诗词)
01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昨晚我在松树旁醉倒,问松树:“我醉到什么程度了?”我疑心松树摆动枝丫是要来扶我,连忙用手推开说:“去!”
作者借诙谐幽默之笔发泄内心的愤懑。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
02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宋代:苏轼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有一位好友叫陈季常,陈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就像是狮子的吼声,吓得陈手里的拐杖都掉落在地,脑中一片空白。
苏东坡就写了这首诗取笑陈季常。
03
《戏赠杜甫》
唐代: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问杜甫: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是因为这段时间作诗太辛苦了吧!
一句关切的话从这位出口成诗的天才诗人口中说出来,不知道杜甫听后有没有想打他的冲动呢?
04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诗人问卖酒老翁:“老人家,你看这榆树的榆荚长得挺像铜钱的,我摘些榆钱儿来买你的酒,你肯不肯卖呀?”
岑参,你这么皮真的好吗?
05
《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是陶渊明写的一首责备儿子的诗,在诗中,陶渊明对几个儿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阵怼。家中五个儿子,都不喜欢搞文学创作。阿舒十六岁,懒惰无人能及。阿宣快十五了,总不想着学习。阿雍阿端十三了,连六和七都不认得。通儿快九岁了,天天就知道找吃的。
这首诗写得很是有趣,“肌肤不复实”诗人说自己的皮肤松弛不再饱满了,看来中年危机古人也有呢!
“且进杯中物”骂累了,不说了,还是去喝酒算了。
06
《读诗》
宋代: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一、
明朝时,一年仲春,湖南长沙乡村二户农户的牛顶斗在一起,一牛去世,一牛负伤。俩家主人家因此又哭又闹,恶语相向,本地的县太爷也难断本案。这一天,俩家主人家据说刺史祝枝山察访民意途经此处,便挡路控诉。祝枝山问明状况,立即判道:“两牛相斗,一死一伤。逝者共食,活者共耕。”彼此一听,感觉有理有据,因此争议平复,二户别人往来比之前更为亲密无间。
二、
明代代宗时,江西南昌宁王府喂养了一只丹顶鹤,为当朝皇上赐给。一天,宁王府的一位奴仆带著这只鹤在街上游逛,没想到被一户贫民家喂养的一只黄狗咬伤。狗的主人家吓傻了,赶忙苦苦哀求,周边的老百姓也而为说情。但这位奴仆不管不顾许多人,牵扯着狗的主人家到府衙控诉。状词上写着八个粗字:“鹤系冠军,系出御赐。”县令接状,问明原因,挥毫判曰:“鹤系冠军,犬不认字;野兽相伤,未关人事部门。”判词称得上绝佳,给人入情入理之感,奴仆哑口无言,只能罢手。
三、
明朝福建龙溪县张松茂,与邻女金媚兰通奸,被金家“抓奸成双成对”,把张松茂捆将到福建巡抚王刚中的厅堂上,金媚兰跟随也跑来啦。王刚中一看二人容貌,全是眉目清秀,言行举止温文尔雅,不好像浪荡奸邪的奸险小人,便有意向满足二人,便询问道:“你俩会做诗吗?”张、金二人心有余悸,听了这句一些无缘无故的讯问,都赶快点了点点头。王刚中便指向堂前屋檐下蛛网上悬着的一只蝴蝶对张松茂说;“如能为此为诗,本官便能免尔等之罪。”话刚讲完,就听张松茂吟道:“仅因赋性太颠狂,玩遍百花丛觅异香。前不久误投罗网里,开脱还藉探花郎。”探花出生的王刚中想着这人才华出众,并且诗中有悔改之意,很是难能可贵。便又指向大门口的水晶帘子对金媚兰说:“你也为此问题作诗一首吧。”金媚兰略加思考,随后念道:“绿筠劈成一条条直,绿线相接眼眼齐。只求似花成片段,遂令失节致摇缀。”王刚中听完,不知不觉中击节赞美。
见他二人男才女貌,年纪非常,便下笔写判词道:“佳人才子两相宜,发家致富端由祸所基。判作夫妇永偕老,不劳钻穴窥于隙。”二人叩头拜谢。金家见多说无益,也就和稀泥,迅速为二人办了大喜事。
四、
明朝末年凌濛初主编的《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赵六老舐犊丧残生张知县诛枭成铁案》中,讲了一个孩子深更半夜打贼误杀爸爸,原本杀贼可恕,但却因大逆不道当诛而被判死罪的小故事。
某省有一财主赵聪,颇为颇具,与父亲赵六老分离衣食住行。一天晚上,一人到墙壁打洞,爬进财主家,被亲人发觉,一阵乱棒,活生生砍死。待到举灯一看,被砍死的贼子竟然财主的爸爸!报了官,本地相关高官感觉甚难裁定:孩子砍死爸爸,本应判死罪;而那时候只了解是歹人并不知道是父亲,按道理又不可死刑。知县张晋判道:“杀贼可恕,大逆不道当诛。子雨顺风调财,进而父贫为盗,大逆不道明矣!死何辞焉?”随后将赵聪重责四十,到了死刑犯枷,押入死牢。
五、
明朝天启年里,一位御史演讲口才颇佳,一名太监心存妒忌,想方设法嘲笑御史,便缚一耗子前往控诉:“此鼠咬毁衣服,特擒来请御史判罪。”御史思索一会儿后判曰:“此鼠若判笞杖流放则过轻,若判绞刑凌迟则过重,本官决策判它宫刑(阄割)。”太监自讨没趣。
六、
清朝康熙年里,福建泉州城边的“风流庵”中住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尼姑,该出家人与一位乾隆年间,一小寡妇想再嫁,但遭受亲人与隔壁邻居的阻碍,她就向官衙呈上状子:“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善嫁?”知县接状,挥毫判了一个字:“嫁!”
七、
清朝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太爷时,曾判过一桩“僧尼私恋案”。一天,士绅将一个高僧和一个出家人捉到县衙,嘈嘈嘟囔地说她们通奸,伤风败俗。原先二人未剃度时是同一村人,两小无猜私定了终生,但女性爸爸妈妈却把闺女许配给村西一个老财主做妾。闺女立誓不从,背井离乡奔桃花庵削发为尼,小伙也愤而剃度。殊不知在明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命苦鸳鸯戏水竟又碰了面,因此趁夜幕约会,没想到被别人现场把握住。
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判她们能够 还俗完婚,下笔写出判词曰:“一半胡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自此叩门月影遥。鸟性悦时光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到底是谁勾却风流韵事案?记取当堂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