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经典诗词有哪些(八首咏怀唯美古诗)
秋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八月,“庆历新政”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而被捏造罪名,由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降知滁州。遭贬之后的欧阳修对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此诗即作于到任滁州后的一个秋天。
全诗大意:这节令风物难道有哪里不好,为什么秋怀秋思让人忍不住黯然神伤。西风吹动市上的酒旗,细雨中金色的菊花盛放。想到国家大事愁得我灰白了双鬓,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感到羞愧难当。什么时候能驾着鹿车,回到颍东过耕田植桑的生活。
历来诗人写秋,大多悲伤之语,抒发惆怅悲怆的情感,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此诗不同,诗人以“节物岂不好”开篇,似在问人亦在问己,节令风物有哪里不好吗?你看那秋风中舞动的酒旗、细雨中盛放的菊花,秋天的节令风物都是极美好的。所以诗人在“感事悲双鬓”一句中直言自己的“秋怀何黯然”不是悲秋,而是在为国家大事忧愁。诗人忧国忧民,多次呈上奏疏,但朝廷对他的建议都不予理睬,所以诗人才有“包羞食万钱”之感,他觉得自己尸位素餐,享受着国家丰厚的俸禄却于国事无补,故而羞愧。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忧愤,自然也就能理解诗人为何会向往归隐生活了。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作于1061年,当时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路过渑池,回想当日与弟弟苏辙赴京应试路经此地的场景,有感而作此诗。
全诗大意:人生在世到这儿又到那儿,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什么呢?我觉得像随处飞翔的鸿鹄,在雪地里这一块那一块地留下脚印。它在雪地留下的爪印是偶然的,因为鸿鹄哪会计较是东还是西。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了,只留下了一座藏骨灰的新塔,再也看不见那我们曾一起题过诗的破壁了。你还能记得我们当年赴京应试的崎岖路程吗?路远人疲惫,连驴也累得直嘶吼。
苏轼由苏辙原诗“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之语中的“雪泥”二字引发联想:人的一生之中所到之处留下的痕迹像什么呢?应该就像飞来飞去的鸿雁偶然之中脚爪踏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指爪印是偶然留下的,鸿雁不会记得,而且那痕迹很快就会消失。此诗开头的这段议论很有哲理性,形象生动,寄意深沉,而“雪泥鸿爪”则作为苏轼诗中很著名的一个比喻流传下来,成为成语。“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是对苏辙诗中怀旧之语“旧宿僧房壁共题”的应和。昔年苏轼兄弟二人在渑池县的僧寺中投宿,在墙上题过诗;但如今老和尚死了,当年题的诗句也找不着了。由此可见,人的一生确如“雪泥鸿爪”,即便偶然之中可以留下痕迹,但终究会在时光中被磨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宇宙运行的一部分,无须过分执着于过去,执着于怀念。未来的路充满希望,更值得用心力去开拓。从此诗中也可以感受到苏轼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纵笔三首(其一)
【宋】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发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苏轼由惠州贬所再贬儋州,时已六十四岁,老病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这是第一首。
全诗大意:现在孤苦寂寞的东坡是一个病翁,毛须早已斑白,在风中萧散的样子像霜风一样。我家小儿看到我脸色红润,错以为我还青春不老,我听后不由一笑,他们哪知道是喝酒后的脸红。
前两句主要借助了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一个饱经沧桑、疾病缠身、满头白发的诗人形象。平平写来,却也大有意味。写本人的老病之相,看似是嗟穷叹老,实则不然,却为后文的反差蓄足了势。后一句,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了孩童眼中看到的一个气色红润的老人形象,而“一笑”揭示了诗人脸红的原因是因为喝酒,不免又让人心情沉重。诗人变化的语调,使读者的感情也随之起起伏伏。此诗最出色之处,便是刻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色彩的前后交错、内容的肯定与否定的错落,将东坡旷达的态度与坦荡的胸襟直呈于纸上。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东坡一生仕途不顺,在职期间屡次遭到贬职,最后一次更是在年迈之时被贬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海南岛。元符三年(1100),当时苏轼遇赦北归,离开栖居多年的儋州,在经过琼州海峡时作此诗。可以看作苏轼对其一生患难生涯的总体认识。
全诗大意:天上星辰转移,已经快到三更时分。虽然经历了凄风苦雨,天色总算已经放晴。乌云散去,明月当头,此时还有什么能点缀天空呢?殊不知天空与大海本就应一片澄澈。我虽怀抱孔子的救世之志,却也仿佛听到了黄帝时期演奏的优美音乐。这次被贬南荒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也决不悔恨,因为这一次是我一生最奇异的壮游。
诗句开篇点明时间,利用时间渲染氛围。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正值夜深时分。此刻黑夜将过,迎接黎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天空星象的转变暗喻诗人的政途将会获得新生,迎接黎明。雨停风止,天空终于放晴,苦雨大风是诗人仕途的写照,狂风暴雨是诗人人生的坎坷,“晴”字在此是双重解释,一为天晴,二为心情放晴。颔联同样有一语双关之意味。此时新政失败,苏轼得以归京,而这是何人助力?诗者不免疑问。下句的“本澄清”自问自答,政乱诬陷就如同那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本诗的首联、颔联均采用比喻的手法,其中首联两句皆为暗喻。两联看似写景,实则写意,这也算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一个简要概括。颈联借用典故,以孔子之口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同样,乘桴也是多重解释,既有因政见不同而流露出的出世思想,又照应标题,准确表达出正在渡海的情景。轩辕是黄帝的代称,炎黄大败蚩尤,创造华夏文明,听闻乐声和润悠扬,此时诗人联想浮翩,一派政局平和的场面浮现。尾联中“九死而不恨”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有异曲同工之妙,虽是贬谪到偏远的南方,但我仍然不因政见不同被贬而感到悔恨,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宏伟的人生抱负,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在诗歌领域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同时又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与杜甫、陈师道、陈与义合称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该诗作于诗人任泰和知县期间。
全诗大意:处理完公事,就登上江阁,看那晚上的风光。只见群山的树叶都已落尽,显得天地格外的辽阔,一道清江在月色下更是特别澄净。因为佳人,早已不再抚琴,如今置身于美酒之中。期待着乘上归船,吹着长笛,将一片心肠寄放在山水之间。
江西诗派的诗风以好用典故而著称。首句即出自《晋书·傅咸传》“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诗人以痴儿自许,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认真处理官事才安心的人。其中也透露出不得纵情山水的些许无奈。第二句“倚晚晴”自然带出颔联,其中“倚”字绝妙,从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化出,含有倚阁与赏晚晴两个动作。三、四句写景,无边落木,天高山远,澄江奔涌,月光皎洁,意境辽阔而浩大,风景清秀而空灵。寓情于景,表达出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其归隐之心可能即由此愈加热烈。颈联由写景转至抒发感慨,但绝不直白,以巧妙运用典故来言志。第五句化用《吕氏春秋·本味》“子期死,伯牙断琴绝弦,终不复琴”。这里提到的朱弦代琴,所谓佳人,实为知己之意。黄庭坚此刻便以当代的伯牙自居,弦为知己者绝,人因美酒而喜。显示出诗者因旁无知己,借酒消愁的感慨。第六句用阮籍青眼之事,表明自己好恶,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不愿驻留官场同流合污的情怀。尾联以鸥鸟盟誓表示自者毫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归”字直抒归隐之意,伴有长笛之乐,富有清新脱俗之感,更显意味无穷。
怀远
【宋】陈师道
海外三年谪,天南万里行。
生前只为累,身后更须名。
未得平安报,空怀故旧情。
斯人有如此,无复涕纵横。
陈师道,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亦师亦友,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专力为诗。该诗作于苏轼被贬至海南的第三年。
全诗大意:你已经被贬到海南有三年之久了,只身前赴遥远的万里南方。生前被名声所拖累,死后还能再需要所谓的名声吗?我还没有收到你的平安信,只能想想当年的旧情。如此人物居然有如此命运,唯有老泪纵横而已。
此诗题目有很强的指明性,“怀远”顾名思义是怀恋远方的人,开篇点题,为读诗指明方向。全诗采用纪实的手法,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海外三年谪”直接点明该诗的创作背景,说明苏轼被贬海南满三年的状况。古时人们地理思想尚未成熟,又因海南与陆地板块相隔琼州海峡,所以此时诗者便在这里写到海外,意思是路途遥远的意思,与现代海外释义有所出入。“海外”二字恰与下句呼应,点明“万里”,这里点明诗人对好友的关心,也表示出长期未见好友的思念。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名望极高,但是他的才名却没有在政治上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仕途艰难,所以将这大好的名声生前视为拖累,身后视为无用。古时地域封闭,交通发展落后,苏轼前往海南的道路异常艰辛,而正是这道路的坎坷导致两人的交流也变得无比困难,所以陈师道很难得到苏轼的消息,也就有“未得”的出现。交通不便,再加上苏轼是被贬之身,两人不可能时时来往,所以,诗人只能终日想象,怀恋旧情。尾联诗人以自己的视角的感叹结尾。“斯人”指苏轼,大文豪苏轼都落得这番下场,不免心生感叹,加之两人亦师亦友,也替苏轼感到可惜。
春日二首(其一)
【宋】晁冲之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
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着笑向春风。
晁冲之,出身于文学世家,诗风偏向江西诗派,亦多有清丽之作。此诗作于其晚年,立意新奇,并大有深意。
全诗大意:作为男儿,到了晚年,还依然意气如虹。虽然头发稀疏,又怎么能比作折断的蓬草呢。想到要向桃花借点颜色来让我的面庞更为红润,只是不肯甘心向春风献笑。
首句开篇见义,一个老当益壮的英雄之气扑面而来,而其中的“更”字透露出诗人无论年岁如何老迈都不可能颓唐的决心。第一句作为第二句的例证,特举老人常见的稀疏头发,说即使其像断蓬也毫无关系,因为其心中有如虹的豪气在。如果说前两句是胆气雄健的宣言,第三句就有了调皮的味道,诗人居然异想天开地想向桃花借份颜色,来使自己“老来俏”,与上文有了强烈的反差,使全诗饶有趣味,但也就仅止于此。第四句顺着三句意脉而来,言其最终还是不肯借颜色,不是桃花不肯,而是其不愿意有桃花色,以免有向春风献媚之嫌。联想到诗人的身世与时代,当时晁氏诸人卷入新旧***争而纷纷被贬,晁冲之隐居于野,不与当权派合作,正是不甘“笑向春风”的表现。此诗在幽默活泼的同时给人以剧烈的人格洗礼,可谓举重若轻,极具匠心。
对酒
【宋】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陈与义,两宋之交著名诗人,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诗早期清新俊逸,后期诗风转向沉雄厚重。此诗表现出宋代士大夫典型的生活情态。
全诗大意:满眼都是新诗的材料,可我一时不能剪裁,且看那飞鸟与浮云的倒影落入我的酒杯。这官场的文书堆案好像没有了日,让人厌倦。一抬头,风雨袭来,一年的秋天又要到来。人间是非不断,我这一介书生已渐渐老去;岁月匆匆而过,昔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就让我索性将一切烦恼都抛到脑后,喝着美酒,枕着那江南竹根枕,美美地睡上一觉。
此诗的句法安排最具匠心,灵动新巧,是江西诗派诗风的典型代表。首联运用倒装句式。以正常语序,本应先写次句的满眼风光,再写首句的无力为诗,而诗人这样一倒装,将其懊丧感呈现得极为醒目,诗歌亦显得突兀而奇崛,令人印象深刻。颔联与颈联都是一句写情,一句写景,一句写人情,一句写自然,前后语意的割裂使用使得诗歌意脉更为跌宕而流畅,同时愈加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界的向往。尾联方在诗中第一次使用正常的语序,表达着放弃世间烦恼而向梦乡寻得暂时一乐的快意感,自然不用太过用力,别出新格,可以说,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契合。总而言之,这首诗属于拗体,采用了不同常规的结构形式,显得兀傲奇崛,是江西诗风的正宗代表。所以有学者称赞其为“学许浑诗者能之乎?此非深透老杜、山谷、后山三关不能也”。
#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