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唯美古诗词,10首《满江红》诗词
“满江红”这个词牌,调名来源说法不一。
一说是来自于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水草;二说来自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用以描绘江景;三说来自唐代“上江虹”这个曲子名。
调为北宋新声,以柳永词为创调之作,后世变体颇多,因此又有“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等诸多别名。
岳飞《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不仅在军事和战略上有着极高的水平,在书法和诗歌创作上也颇为人称道。
他虽然留下的诗词作品不多,但首首都是精品,尤其是这首《满江红》,震撼、感动、激励了中华儿女上千年。
词中,他悲愤于中原重陷敌手,憎恶给大宋带来耻辱和灾难的胡虏,痛惜抗金大业因朝廷决定而前功尽弃,但依然不肯放弃,激励自己莫负壮年光阴,早日统一祖国。
这首词的字字句句,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感情激荡,气势磅礴,表现了了诗人报国立功的信心、忧国报国的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传达了岳飞思想中最重要的“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
而这种中华***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豪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明代学者沈际飞称其“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清代陈廷焯感慨“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辛词以豪放著称,有“词中之龙”之称,这首《满江红》却颇有几分凄切悲凉之意。
此词明写春愁与乡思,实则寄托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悲哀,推测可能是中年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暮春时节,那枝头点燃了火焰般的樱桃,洁白如落雪般荼蘼花,破土生长的春笋,被母亲带着学习飞翔的乳燕,宛转啼鸣的流莺,都是那样生机勃勃,娇艳夺目。
词人既欣赏江南春天美丽的一面,又因为它们的绚烂而反衬得自己更加黯然。同时,春天虽然美好,却转瞬即逝,令他内心更加痛惜。
“春归”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满怀抱负地奔向南宋朝廷,曾一时以武力和智谋震动朝堂的少年,如今已沉沦下僚十余年。“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使得南宋朝廷从未真正信任他,而由上及下的安守江南、不思北伐,更令稼轩内心痛苦。
他登楼北望,旧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目之所及,一无所有。那是沦丧在金国铁蹄之下的故土,是梦也梦不到的家乡。哪怕杜鹃声声劝归,一直啼到三更,人却始终没有归去的可能。
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始终藏在稼轩心中,但无人可倾诉、无法可排解,只能假托春词,借花鸟山水来诉说自己的悲愤。
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从标题便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
此时的苏轼,正由颍州调任扬州的路上,苏辙却在遥远的京城,两人久未相见。
词人以兄弟的情谊为主线来写景抒怀,眼前是青山白浪、孤帆明灭,心中想的却是年少时早早辞官归隐田林的约定,如今却没能遵守,兄弟二人无法再对床同眠,共听萧瑟夜雨。
上片全是写实,表达了聚少离多之恨和恨极白发丛生之悲;下片则是将感情与梦境糅合在一起,写出了对兄弟重聚的期盼。
梦中兄弟相见,共饮于黄河之侧,但入梦时既未说破,到结尾也不写出梦,更不点明,只由人猜测,亦真亦幻,如泣如诉,十分动人。
这首词感情真挚动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而能感人肺腑。虽然也夹杂着对官场的厌倦和人生不得意的感慨,但萧瑟而并不衰飒,正是东坡乐观豁达的本色。
吴文英《满江红·翠幕深庭》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时载酒,调冰雪。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吴文英的《满江红》,写的却是文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情景交融,韵味隽永。
上片主要描写晚春园苑中的风景,下片则是记录友人相聚的快乐,全词语言清丽,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风格雅致。
绿叶浓荫密似帷幕,晚开的花在一片浓绿中映衬得分外艳丽,雏燕学飞、池鱼嬉水,花香缥缈、竹影摇动,园中春色依然明媚璀璨。
词人与好友“闲问字,评风月”,饮酒论诗为乐,恍惚间仿佛身入陶渊明的恬静田园,又好似与唐玄宗一样在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好不快哉。
张昪《满江红·无利无名》
无利无名,无荣无辱,无烦无恼。夜灯前、独歌独酌,独吟独笑。况值群山初雪满,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饶百岁拟如何,从他老。
知富贵,谁能保。知功业,何时了。算箪瓢金玉,所争多少。一瞬光阴何足道,便思行乐常不早。待春来携酒殢东风,眠芳草。
张昪的《满江红》,写在自己致仕还乡、退居故乡阳翟后,八十大寿设宴的当日。
他在北宋真宗时入朝为官,历经四朝,颇多政绩,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老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史书对张昇评价甚高,赞他“清忠谅直,磊落为良执政”。
张昇与亲友们共饮米酒,豪情勃发,击杯而歌,唱出了这首词。
上阕先抛出了不重名利的心态,以超然不羁的姿态来印证,以雪月相映的佳景来衬托,来表达超脱时间烦恼的豁达。由情入景,触景生情,超然物外,至老无悔,表现了一种极潇洒的人生观。下阕笔锋转向议论,阐发了不屑名利、不图富贵的人生哲理。
整首词没有巧妙结构,遣词造句也朴实无华,围绕“名利”、“富贵”、“功业”等话题展开,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
不计名利、看穿富贵,歌酒吟笑,自得其乐。是非之别,有无之观,都已抛之于外,颇有些庄子的味道。
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王清惠是南宋昭仪,曾凭借出众的才华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又以惊人的美貌得到皇帝宠幸。
但元兵一路南下,攻破了杭州城,将年仅六岁的宋恭帝赵显及帝宫三千人,千里迢迢地押解回北方。
走到北宋曾经的都城汴梁时,军队暂时憩息在了夷山驿站。王清惠满怀哀戚与悲愤,在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满江红》。
这首词上片忆旧,下片伤今,写尽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变故后的惨痛命运。
词人开篇便以唐时旧事顿入,借指如今的兴亡,也用杨贵妃的悲惨境遇自况,直接将读者引入她千回百折的思绪中来。
南宋曾经的繁华富丽与旖旎风光,都随着战鼓声声,一夕之间烟消云散。朝廷土崩瓦解,君臣风流云散,山河破碎,遗恨千古,无人可说,无路可寻。
她用“山河百二”来代指南宋的江山,暗喻朝廷虽凭借长江天堑,能暂时拒敌于北,却因为有险可凭便轻敌放纵,用人不当,以至大好河山沦于敌手。
而作为一位弱女子,她不仅无法保卫国土,连自己的命运也不能主宰,在极度的痛苦和恐慌之中,只能寄希望于渺茫的神明之说,希望能得到上天垂怜。
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这首词写在黄城州外赤壁矾,传说是三国古战场,词人漫游至此,难免不发思古幽情。
到了赤壁,难免会想到苏轼那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难免生出几分“眼前有景道不得,苏轼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但戴复古并没有因此像李白一样搁笔,而是以笔写胸中所思所想,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词中以浓墨重采,极力渲染了赤壁大战的场面,生动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传神地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
然而上片结尾一句“今如许”,陡然转折,将对昔日的怀想,转向今日的现况:
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如今的大宋在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呢?
论豪放跌宕,无人能在苏轼赤壁词之上,戴复古选取了质朴平淡的底色,不时添以浓重笔墨,也颇有可读之处。
郑燮《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郑板桥的《满江红》,是以思乡为主题的。
说是思乡,扬州其实并不是他的故乡。郑板桥祖籍苏州,出生于江苏兴化。
他生于书香门第,年幼读书、才华出众,可19岁中了秀才后,便一直不第,直到44岁才中了举人,50岁才做了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
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且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真正做到了“得志则泽加于民”。
然而,他的行为触犯了豪绅巨贾的利益,语言上更是得罪了不少同僚和上司,以至于被排挤、被诬告,日子十分难过。
扬州,对于郑板桥来说,是他年少时贫困度日、挣扎求生时向往的地方,也是他刻苦读书、著书立论的地方,更是他准备离开官场后以画会友、恣意随性的地方。
扬州的风景在他的心里梦里,都栩栩如生、从未褪色,扬州的诗酒好友也令人怀念,所以他对扬州满怀深情,能写出“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这样的诗句。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是***时期的***烈士,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人称“鉴湖女侠”。
她19岁时出嫁,后随丈夫到北京,亲眼目睹***危机,接触到新思想的启迪,立志要为挽救国家***的危亡而奋斗。
30岁时,她毅然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振兴的道路。
这首《满江红》就写在她决心冲破樊笼、前往***留学的前夕,“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她在***加入了同盟会,被派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工作。
归国后,她奔走筹办了《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一生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
同时,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暴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成为辛亥***中最杰出的英雄之一。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压轴这首伟人诗词,写于1963年1月9日,首次公开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冬,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报刊连续刊登文章攻击我***。同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表达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也歌颂了毛泽东和坚强的中国人民。毛泽东读后当即作此和词。
该词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将国际上那些猖狂反华、群聚起哄的丑类视作嗜腥逐臭、见缝下蛆的苍蝇,鄙夷嘲讽之情意溢于言表。而它们数量只有寥寥“几个”,它们的命运终将是“碰壁”,生动地描画出它们喧嚣起哄,却终究惨遭碰壁、断股折翼,穷途末路、向隅哭泣的后果。后文“蚂蚁”、“蚍蜉”的比兴亦是如此。
这首词上片对霸权主义者的行径予以嘲讽、揭露和鞭撘,笔调冷峻而不乏诙谐;下片则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热情歌颂风起云涌的世界***,风格雄浑壮伟。上下片浑然一体,大开大合、波澜起伏,表现出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