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longge 01-25 18:56 阅读 我爱育娃
#秋日生活打卡季# 柳树,这古老的诗灵,在中国文化中早已成为春的象征,激起了人们无尽的愁思和欢喜。它那飘逸的身姿,如同一位温婉的女子,用她柔软的腰肢,摇曳出世间最美的

#秋日生活打卡季#

柳树,这古老的诗灵,在中国文化中早已成为春的象征,激起了人们无尽的愁思和欢喜。它那飘逸的身姿,如同一位温婉的女子,用她柔软的腰肢,摇曳出世间最美的舞姿。

从古至今,杨柳的婀娜多姿,就像中国人心中那一抹永不消逝的绿色,深深地承载着春天的生机与情感。

让我们在晚风中,感受那柳树的柔情与坚韧,体味这古人的诗意与情感,让心灵在柳树的轻拂中得到宁静与慰藉。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长安陌上,无尽的树木在春天的生机中舞动,仿佛只有那垂柳才能解读离别的奥秘。在我国古代,折柳送别是一种传统习俗,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年代。到了唐代,这种习俗更是盛行,尤其在文人墨客之间,成为一种优雅的风尚。

他们在送别时,不仅用折柳表达深深的惜别和祝福,还会饮酒、听曲、诗词唱和,以及在长亭中深情送别。郑谷的诗,生动地描绘了这种送别的场景。在一个春日的扬子江头,拂堤的杨柳仿佛在春风中沉醉,诗人即将与友人在此分别,无法再共享这春日的美景。

此刻,柳絮纷飞,如烟似缕,织成无尽的愁绪,就像苏轼所描述的那样,“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时,黄昏日落,离别的酒宴即将结束,两人默默倾听着微风和暮色中的哀婉笛声。一个向南踏上通往潇湘的路,一个向北前往长安,就这样他们分别了。

这样的送别,有柳色的笛曲,有离亭的酒香,最后一句“君向潇湘我向秦”,将离别的悲欢渲染到了极致。这正是李白笔下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描绘了古今折柳送别的深情厚谊。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

渡口的杨柳郁郁葱葱,每一枝每一叶都充满了离别的情思。杨柳在烟雾中矗立,不仅深深触动了送行者和漂泊游子的心,也让闺中的少妇感到黯然销魂。

在王昌龄的笔下,一位少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盛装登上高楼,只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然而,没想到的是,路边的杨柳无端地勾起了她的闺怨离愁,后悔让丈夫去沙场征战,去追求功名。

这种深深的幽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闺中春愁,就像欧阳修所说:“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是作为征妇的思念和忧虑,关系到生死,或者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或者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王昌龄看似只是捕捉到了征妇见到柳色而后悔别离的片刻心理进行描绘,实际上却展现了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状态。她们每天都在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却无法见到他们,只能将怨恨倾诉给杨柳陌上的愁绪。

而在边塞的丈夫,也同样思念着自己的爱人。他们在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场上吹起了羌笛,心中充满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深深思念。在杨柳青青的季节,他们的每一叶都充满了离情别绪。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唐·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其二》

春天的微风吹拂着面颊,杨柳轻轻摇曳,犹如少女优美的身姿。在古人的笔下,杨柳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女。

在韦庄的描绘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脸庞如同桃花一般娇艳,眉毛则像柳叶一般细长,容颜娇嫩,举止温柔,楚楚动人。

然而,当他在一夜醒来,却发现这一切只是梦境。但那女子低头含笑的媚态,以及她欲去又依依不舍的娇羞,就像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桃花的鲜艳,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中。

这种楚楚可怜的模样,让白居易赞叹不已。他曾用柳叶来赞美杨玉环的美丽,“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同时,他还将自己喜欢的歌姬舞女比喻成杨柳般的腰肢,“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而这些具有柳叶眉和杨柳腰的美丽女子,形成了独特的风姿绰约的气质,这正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薛蟠只是匆匆一眼瞥见了黛玉的婉约风韵,就已经被她的魅力所征服,酥倒在那里。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古人折柳送别,不仅折下一段柳枝,更是借此表达对故友的深情。在古代的折柳曲中,有三种曲子被广泛传唱。

第一种是北朝乐府中的《折杨柳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曲子,表达了折柳送别的情感。

第二种是由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而成的《渭城曲》,也被称为《阳关三叠》。这首曲子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

第三种是唐朝的教坊名曲《杨柳枝词》。这首曲子以杨柳为象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在郑谷与友人相互送别的场面中,他听到了折柳曲。而李白在客居东都洛阳期间,也听到了《折杨柳枝》这首曲子。听到春夜里的笛声,李白不禁想起了故乡的水,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即使后来李白进入长安供奉翰林,他仍然没有忘记这种故园之情。在听到折柳曲时,他感慨万千,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过去。

同样表达乡愁的还有张九龄的“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王翰的“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这些诗句都借助折柳这一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宋·陆游《沈园二首》

陆游曾被一个弱柳扶风的女子所吸引,她的名字叫唐琬。沈园的柳色见证了他们一生无法实现的爱情,这段感情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充满了悲情与怅惘。

当陆游二十岁时,他与唐琬结为夫妻,沈园中杨柳堆烟,成为他们深情厚谊的象征。他们在园中游赏,一切都显得静好。然而,过了而立之年,在陆母的逼迫下,陆游与唐琬被迫分开,但他们在沈园重逢时的情景仍然令人心酸。

当时,唐琬已经香消玉殒四十载,而陆游面对着苍老不堪的沈园杨柳,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他深知,杨柳会老去,人也会老去,但唯独他对唐琬的痴情不会消逝,甚至在他即将离开人世之际,这份感情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他在去世前一年还在悼念唐琬,表达出他对这份不渝的爱情的深深眷恋。最终,他接受了唐琬已经离开的事实,而这份悲情缠绵的爱情故事,让人不禁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感慨。

另外,柳永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象征了爱情的缠绵。但与陆游的故事不同,柳永的诗句表达出的是一种离别的哀愁和思念,别有一番韵味。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韦庄《台城》

陆游的笔下,沈园柳树会老去,因为它承载了陆游对唐琬的深情,而如今伊人已逝,柳树又怎能承受得住这份思念?

韦庄笔下的台城柳,则显得漠然无情,它不问世间的兴衰,只在那里静静的堆烟,绵延十里长堤。这仿佛是一种无奈的无情,其实草木本就无情,一切只是诗人的情感投射。

韦庄在悲叹中,感受到了六朝如梦,春鸟空啼的荒凉与无常。杨柳的繁盛,反而更加突出了台城的荒芜,彰显出人类在历史兴衰更迭中的渺小与无力。

韦庄真正想阻挡的,不是六朝如梦的消逝,而是他对大唐繁华旧梦的眷恋。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宦官专权等重大危机后,那个曾让无数人自豪的盛唐明月,已经黯然失色。

他的满腔悲愤,只能寄托在那台城柳上,就像姜夔后来悲伤地吟咏,“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同样以杨柳哀叹兴亡,年过半百的白居易也曾写下,“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

古诗中的柳树,寓意着离别和思念。正如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条的轻拂,仿佛是离别之人那挥不去的眷恋。而“柳丝长,草木青”,则寓意着思念之人那深深的情意。

柳树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形态,更在于它那坚韧的生命力。正如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即使经历了严寒和烈火,它依然能在春天重新焕发生机。

每当看到那一抹柳绿,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春天,感悟那生命中的美好与希望?

文章评论

垂柳不闻世间事,绿意飘荡在人间(推荐6首有关杨柳的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