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longge 01-25 13:42 阅读 我爱育娃
#记录我的2023# 0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先秦·佚名节选《鹤鸣》 这首诗共两节,结构相同,这

#记录我的2023#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0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先秦·佚名节选《鹤鸣》

这首诗共两节,结构相同,这里选的是第二节。

通篇采用设比手法,讽喻王朝统治者重视使用人才,注意招贤纳士。其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句,含有哲理,为后人所广泛征引。

周王朝从文王时起,就开始兴建园囿,以供射猎或玩赏。东周时各诸侯国,也都热衷于园囿的建设。在这些园囿里,树木繁茂,松柏长青,鸟翔兽走,鱼跃池中,煞是可观,国王常常在这里休息。诗人即以园林譬于国家,借园中各种景物为喻。

首句先从鹤写起,说是在那清清池水之边,白鹤在长鸣,其声嘹唳,传遍四方,响彻天空,远近皆闻。鹤是珍禽,历来受到园主的重视。所以作者用它象征国王所重视的人才,他们的功业“声闻于天”接下来的两句以鱼设比,“鱼在于渚,或潜在渊”。鱼,不论是潜入水底,还是浮上浅滩,毕竟都是活泼可爱的,能够被发现的,应及时地加以欣赏。

作为园囿,不仅有鹤鸣,有鱼游,还有诸多树木,“爱有树檀,其下维穀”。檀树高大,可供赏玩;楮树粗糙,可供造纸,各有用途。既然如此,园林的主人就应善于发挥它们的各自专长,以便物尽其用。

诗的最后两句,从园中景物生发开去,提出一个具有哲理性的认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物理角度说,这两句体现了相辅相成的道理。玉润石粗,二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却各有自己的长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美玉,使它成器。

这首诗,诗是以“它山”喻异国,意思是说,可以取别国人才,为我所用;或者借鉴异国的经验,来治理自己的国家。现在人们往往引申为:借鉴别人的长处,可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接受别的批评,改正自己的缺点。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02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魏晋·佚名《古诗二首·其二》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全诗以生动而又朴实的语言,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看问题时必须全面地看,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切忌片面性和一点论。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写的是自然界瓜和枣,这是人们所常见的美味。大意是说:甜瓜是从蒂上长出来的,而瓜蒂却是苦的;美枣是从树上结出来的,而枣树却有许多的刺。这里,通过“抱”与“生”两个动词,把事物的利与弊联系起来,形成对立的统一,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哲理意味。

“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由自然转向人事,阐述利害关系。意思是说:好与坏、利与害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犹如“利”字,它的旁边总是靠着一把刀(刂),贪利的人常常是利令智昏,很容易被刀所伤,自己害了自己。诗中用“自贼”来概括贪人,既准确,又形象,令人警醒。

这首诗的本意,是通过“瓜”与“枣”的设喻,以警告贪心之人应有所注意:想得到利时,便有可能受害,因为利与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即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之意。

“甘瓜抱苦蒂”一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往往又赋予它新的哲理含义,那就是先潦倒困苦而后得到安乐幸福者,可以取喻此句:某一事业经过艰苦的努力而后得以成功者,也可取喻此句;即“受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之谓也。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03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汉·佚名《回车驾言迈》

这是一篇自警自励的作品,写得情文并茂;富于哲理。

诗人久客还乡,一路看到种种事物今昔不同, 由新故盛衰的变化想到人生短暂,又想到正因为人生短暂就该及时努力、建功立业,谋取不朽的荣名。

诗的前四句,描写作者归来途中所见之景物。

诗人赶着车子,在悠悠的道路上前行着,放眼望去,到处是绿色茫茫,新草代替了陈草,似乎一切都变了样。这里,诗人在“东风”与“百草”之间下一“摇”字,化静为动,不仅形象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而且生动地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仔细玩味,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极见炼字之功力。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由物及人,作者从写景转入抒情议论,大发感慨:种种事物都是新的代替了旧的,和自己所记忆的完全两样了,这一切自然物象变化是如此地快速,人又怎能不老呢!这里,诗人通过新陈代谢的描写,以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极富哲理意味。

接下六句皆以议论口吻写出,哲理性很强。“盛衰各有时”,总结上意引起下文。“盛”与“衰”,既指物,又指人。“时”,不仅指一定的天时,也指一定的命运。正因为有盛衰的物变,作者才有人生短暂之感,从而发出“立身苦不早”的慨叹。而“人生”二句又进一层。

人既无金属之固,又无磐石之坚,自然也就不能长生不老了。既然不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则成必然,倏忽之间,就可能化为乌有,成为异物,怎能不奋起立身,博取美名,以传后世呢?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两句,深刻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哲学道理。然而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十年中仍可创造出光辉的业绩,赢得“荣名”,流芳千古。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04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汉·佚名《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

这首诗属于《汉乐府·杂曲辞》,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它既像是寓言,又像是童话,更富于哲理,真可谓言约意丰,妙语警世,对人们极有启迪。

起笔不凡,出入意表,作者异想天开地写道:“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一条干枯了的鱼,在其过河时,不禁伤心地哭泣起来,悲叹现在后悔已为时太晚,来不及了。真是奇思妙想,既是枯鱼,何以又会过河?又会哭泣?又会悔恨?而这一切,诗中先不说明,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作一伏笔,以便引入入胜。

诗的后两句,承前生发,巧妙地点明枯鱼过河、哭泣、悔恨的原因:“作书与纺,相教慎出入!”枯鱼虽枯,但灵魂不死,它有一颗善良的心。它要作书(写信)给自己的同类鲂和鱮,要它们提高警惕,不论是外出还是归来,都要谨慎小心,切不可粗心大意!这苦口婆心的嘱咐,不仅表现了对同伴的关心,更表现了对自己过去麻痹不慎的悔恨。

其实,枯鱼既不能过河,也不能哭泣;既不能悔恨,更不能作书。作者所以这样写,是想以寓言或童话形式,向人们揭示这样一条真理:做事应小心谨慎,深思熟虑,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莫及!

综观全诗,构思精妙,想像奇特,描写生动,寓意深刻,是乐府诗中的精品。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05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汉乐府《长歌行》

《长歌行》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为世所传。

这是一首咏万物盛衰有时的哲理诗, 借以激发人们自励图强,不要蹉跎岁月,浪费光阴。

诗一开头,便以园中之葵起兴,通过“青青”一词描写颜色,向人们展示花草树木的繁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园中葵之所以如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然是受到晨露的滋润和阳光照耀的结果,这就写出了园中葵对露、日的依赖关系。接下来的两句,由小到大,推而广之:“阳春布恩泽,万物生光辉。”不仅园中葵是这样,其它万物也同样是在阳春布施恩泽之下生长繁茂,有了自己光辉的。

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由春及秋,描绘出一种人们所担心的景象:“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在四季之中,人们常常是害怕秋天的到来,因为那时花草树木的叶子都将枯黄败落,一片肃杀,光景是十分凄凉的。这就形象地告诉人们:在兴盛之际,要想到衰败时候的到来,极富哲理意味。

诗的“百川”两句,以流水设喻,既生动形象,又极具概括力。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到头来它们总是要归向大海,所谓“百川朝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时光的流逝,也像百川入海一样,不舍昼夜,去而不返,所以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诗的最后句,卒章显志,篇末点题,诗人由万物的盛衰推论到人的盛年难再,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年华,及时努力,做一番事业,切勿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否则到年老力衰时,可就悔之晚矣。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06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念郎锦裲裆,恒长不忘心。

——隋·佚名《紫骝马歌》

紫骗马,古代的骏马名,多为征夫所骑。这里作者借紫骗马为题,描写征夫长期在外,怀念家中的妻子,前两句含有哲理。

诗的后两句是说:远征的丈夫由于离家日久,很是思念妻子,想像她独居闺房,身穿锦缎做成的補裆,坐在那里长吁短叹,盼望自己能早日归来,得以团聚。这里的“恒长不变心”,既是写征夫,也是写思妇,语兼双关,是说两人虽相隔遥远,都彼此相爱,谁也不变心,即所谓“两地相思,一种情怀”。

那么,征夫思妇是怎样同树木联系起来的呢?关键在于一个“独”字。可见前两句的“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是起兴,借以引出后面的两句。试想,征夫在戍,思妇守闺,这不都是“独”吗?与那“独柯”、“独树”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当时,主要是用来烘托感情,哲理意味并不浓厚。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两句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哲理内容,即:一根枝条成不了大树,一棵大树成不了森林。用其比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说明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 ,成不了大事。现在人们所常说的“一木焉支大厦”,不也是强调“独”力难成吗?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文章评论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哲理6首经典古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