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longge 01-22 14:56 阅读 我爱育娃
#夏日生活打卡季#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从诗词上看“端午节”,特别是出名诗或名词的角度来看,不如其他三大节日

#夏日生活打卡季#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从诗词上看“端午节”,特别是出名诗或名词的角度来看,不如其他三大节日,甚至不如“元宵节”、“七夕节”。其实,有关“端午节”的诗词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出名的不多。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我们读这些“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可以看到古人很多的“端午节”习俗,这些习俗都非常有趣,有一些我们现在还保留着,有一些已经失传了。

1. 吃粽子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被我们保留下来的习俗。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老是在为粽子是甜粽还是咸粽争吵不休,古人似乎只有甜粽,而且喜欢吃鲜果馅。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就在《端午帖子·其二·皇帝閤六首》中,提到了一种杨梅粽,似乎现在我们很少有见到了:

䌽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

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䌽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

“䌽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在盘中,粽子用彩色绳索打着结;打开粽子,里面是红色的杨梅馅,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在端午节,宫里都九种不同的乐事,但风俗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

一句,“杨梅粽里红”,想想就很有食欲,可能是鲜果做的馅,不能久藏,所以,在极度工业化的今天,这种粽子也就没有了。

还有一种粽子,今天似乎也失传了,这就是“九子粽”。所谓“九子粽”,就是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称“九子粽“。北宋诗人王圭在《端午内中帖子词·其三·皇后阁》中写道:

金屋风光别,仍逢令节新。

争传九子粽,皇祚续千春。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争传九子粽,皇祚续千春

“金屋风光别,仍逢令节新”,金碧辉煌的皇宫,今天的风光也跟平时不一样,这是每逢节令就焕然一新的感觉。

“争传九子粽,皇祚续千春”,大家都在争着赠送“九子粽”,希望皇家能多子多福,皇祚能够延续到千秋万代。

很有意思的是,整个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皇家子嗣都不多,甚至是多有断档。

2. 插艾人

“艾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采集艾草扎成人形挂在大门或房门上,认为可辟毒气,以后历代相沿成习俗。现在,我们依然有插艾的习俗,只是不再花时间做成“艾人”了。元末明初诗人元天锡在《端午》中写道:

熏风微软气清新,万户千门挂艾人。

静对菖蒲一尊酒,笑他兰渚独醒臣。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熏风微软气清新,万户千门挂艾人

“熏风微软气清新,万户千门挂艾人”,这天,熏暖的微风,吹得人微微发软,空气十分清新,千家万户门上都挂着艾人。

“静对菖蒲一尊酒,笑他兰渚独醒臣”,除了挂艾人,端午节这天,人们还挂菖蒲,诗人静静的对着菖蒲,喝了一杯酒,大笑那些在兰渚还醒着的人。

清代诗人刘大櫆在《重午西园绝句三首·其三》中写道:

安石榴花斗火光,家家门巷艾人妆。

科头静坐长林里,新笋阴齐老竹行。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安石榴花斗火光,家家门巷艾人妆

“安石榴花斗火光,家家门巷艾人妆”,“安石”,指丝绸之路上的安国和石国。从西域移植来的石榴花能跟火光斗艳,家家户户门口都插着艾人。

“科头静坐长林里,新笋阴齐老竹行”,我不戴帽子,披头散发的静坐在树林里,今年的新笋已经长了一人多高了,可以给人遮荫了,而往年的老笋也已经成行了。

我们现在是把艾草和菖蒲合在一起,插在门口。古人是做艾人,也插菖蒲,这个习俗也差不多。

3. 系五彩丝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汉族节日习俗,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演变而来。这个习俗,似乎现在已经没有了。五代诗人和凝在《宫词百首·其九十五》中写道:

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

平明朝下誇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平明朝下誇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

“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绣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角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粘黍,故称。

端午节这天,人们给孩子们绣额,在大门上插艾人,有些害羞的将粽子送到嘴边吃掉。

“平明朝下誇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政治平明,朝廷下旨宣布赏赐,女孩子的手臂上都系上新赠的五色香丝。

在这首诗里,“绣额”这个习俗,现在也失传了。南宋诗人李龏在《端午日》中写道:

高门高挂艾天师,玉臂还缠五彩丝。

我只一杯昌歜酒,羲皇窗下读骚辞。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玉臂还缠五彩丝

“高门高挂艾天师,玉臂还缠五彩丝”,大宅高门都高高挂起了艾人天师,以求庇佑;女孩子的玉璧上,还缠绕着五彩丝。

“我只一杯昌歜酒,羲皇窗下读骚辞”,“昌歜酒”,即菖蒲根泡的酒。我只要饮一杯菖蒲酒,在太阳窗下读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

关于“五彩丝”的习俗,具体是这样的:在端午节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系线的时候,孩子不能开口说话。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着戴上彩绳,很多男子担心被别人看到笑话,就悄悄系在脚踝上。也很有意思的,不知道为什么慢慢会失传。

4. 赛龙舟

“赛龙舟”,应该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一般看到的“赛龙舟”,主要是竞赛环节,但实际上的“赛龙舟”,可不止是竞赛那么简单。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唐代卢肇在《竞渡诗》一诗中全面描述了这项习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馆驿楼前看发机”,在驿馆楼前观看龙舟赛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鼙鼓初击时似雷声,“雪微微”,指比赛激起的浪花如雪,“兽头凌处雪微微”,比赛激起的浪花,打在龙舟兽头上,像雪花一样四溅。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龙舟冲破波浪突围出来,万人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读着诗词,就已经让人热血沸腾了,想想,如果是在现场,那该是怎样的激动人心?难怪诗人“思端午”,“看发机”。

龙舟竞赛之所有具有非常强烈的竞赛属性,在于参加龙舟赛的各个单位,都奔着第一名而去。宋代诗人黄裳在《减字木兰花 竞渡》就描写了龙舟赛的竞争场面: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中国讲究“天人合一”,龙舟竞赛也是在天然赛场,所以有“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龙舟赛一般选择天然的河流,起点是“深深杨柳渚”,既天然自然,又绿水环保。“红旗高举”,体现了龙舟赛的组织性和团体性。“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鼓声像春雷,激荡人心;龙舟竟发,直破烟波,让人荡气回肠。“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讲究气势,有棋手、鼓声、号子声、有整齐划一的动作,讲究的就是压倒性的气势。

最后一句,“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点名了龙舟赛的竞赛属性,是要夺得第一,“衔得锦标”,争得荣誉!

5. 读《离骚》

对于读书人来说,“端午节”最大的看点是和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关系,既然是这样,那么,在“端午节”读屈原的作品,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因此,古代读书人就有了在“端午节”读《离骚》的传统。南宋诗人戴复古在《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中写道: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

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这个“端午节”下起了雨,虽然榴花开放了,但花上微雨潇潇,自己切了一些菖蒲,泡在浊酒里制作菖蒲酒。

“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因为刚刚才制作了菖蒲酒,没得酒喝,所以是今日独醒,但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但为了你们能够痛饮,我大声读起了《离骚》。

南宋诗人胡仲参则更加虔诚一些,他特意在“端午节”去祭拜屈原。他在《端午》一诗中写道: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汨罗江的流水啊,千年以来,都是东去滔滔,端午节这天来汨罗江追吊的人很多。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汨罗江上的画船也就不够用了,我也没有卖到船票,只能回家来,外面风雨交加,我比上门,静静的读起了《离骚》,以此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个人以为,“端午节”读《离骚》这个传统挺好,读书人不能抛弃这个传统。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正是他这样的不离不弃精神,使得中国在抗日战争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坚持到胜利。是他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国人,使得中国直到今天,还能屹立在世界***之林。

6. 斗草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用草作比赛对象;唐朝后斗百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这个习俗,是一种辨别草药的竞赛习俗,特别值得传承,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流行了。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端午帖子词·其二·夫人閤五首》中写道:

鸣蜩惊早夏,斗草及良辰。

共荐菖华酒,君王寿万春。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鸣蜩惊早夏,斗草及良辰

“鸣蜩惊早夏,斗草及良辰”,“蜩”,即蝉。夏蝉的鸣叫声,惊醒了早夏沉睡的人们,在这良辰美景,人们当然开始了斗草游戏。

“共荐菖华酒,君王寿万春”,我们用菖蒲酒敬酒,祝福君王万寿无疆!

大文豪苏轼也有关于“斗草”游戏的记载,他在《端午帖子词·夫人阁四首·其一》中写道:

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匆匆的,已经到了正午时分,庭院里大槐树下,沉沉的玉漏声已经稀少了。

“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如今皇恩浩荡,大家都在家里欢度佳节,女孩们都在进行斗草游戏,赢了可以赢得珍珠。

其实,“斗草”习俗不光是在“端午节”有,在“春社”和“清明节”也有这样的习俗。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中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相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写的是“清明节”时的“斗草”习俗。

这种“斗草”习俗实在是太美好,今人不应该把它遗弃。

7. 浴兰

“浴兰”,也叫“沐兰汤”,即端午日洗的草药水,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宋诗人晏殊在《端午词·其三·内廷》中写道:

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

仙苑此时收百药,鍊丹飞石保长生。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

“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南荆”,因于东汉末年以荆州地割据南方,故名南荆。从古到今,在荆州这个地方都记载有,在“端午节”这个佳节,洗一次兰汤澡,则万种毒气都清除了。

“仙苑此时收百药,鍊丹飞石保长生”,那些道观仙苑也在这一天收购百种药材,用来炼丹飞石,以保人们长生不老。

南宋诗人周麟之也在《端午贴子词·其四·皇帝阁六首》中写道:

槐绿乍迷青羽盖,樱红已荐赤瑛盘。

太平节物年年好,又见浮菖与浴兰。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太平节物年年好,又见浮菖与浴兰

“槐绿乍迷青羽盖,樱红已荐赤瑛盘”,“青羽盖”,古时以鸟羽为饰的车盖。“赤瑛盘”,红色的玉石盘, 比喻太阳。

今天是“端午节”,那槐树的绿叶,甚至是比青羽盖还绿;那樱桃的赤红,都快要赶上了太阳的火红。

“太平节物年年好,又见浮菖与浴兰”,现在是太平年代,节日的物产一年比一年好,又看到了家家户户插菖蒲,也看到了人们在使用兰汤沐浴,以祈求人们身体健康。

用各种草药制作“沐兰汤”来洗澡,这个习俗也是值得传承的,别的不说,这能治疗一些皮肤病,洗了也能防蚊虫叮咬,很不错的。

8. 喝菖蒲酒

“端午节”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菖蒲酒”,用高粱、大麦和豌豆等多种粮食和二十多种名贵中药酿制而成,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份、丰富的矿物质和活性物质,主要成份能绝大部分被人体迅速吸收。其实,古代的“菖蒲酒”没有这么复杂,就是使用菖蒲泡白酒。大文豪苏轼就在《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六首·其二》中记载过“菖蒲酒”:

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

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

“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菖蒲酒”永垂不朽,我要用价值千金的琥珀杯来盛它,才对得起它的价值。

“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年年端午,我都要喝“菖蒲酒”,而且都是在小池旁,只见一轮新月挂在小池的台阶上。

元末诗人郑梦周也在《端午日戏题》中写道:

今年端午在邮亭,谁送菖蒲酒一瓶。

此日不宣沈角黍,自家还是屈原醒。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

今年端午在邮亭,谁送菖蒲酒一瓶

“今年端午在邮亭,谁送菖蒲酒一瓶”,今年端午节,我在邮亭,不知道是谁送了我一瓶“菖蒲酒”。

“此日不宣沈角黍,自家还是屈原醒”,“屈原醒”,屈原回答渔父问他之所以被放逐的原因时说:“众人皆醉我独醒”。

今天,我悄悄的投放了粽子,来祭奠屈原,所以,我还是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没有喝别人送的那瓶“菖蒲酒”,同时,也暗示了元朝通知了中原,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以此来表达诗人对元朝的不满。

“菖蒲酒”个人感觉应该没什么作用,不喝也罢,所以,这个习俗没有得到传承,其实也不可惜。

文章评论

端午节经典诗词精选(端午节十六首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