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暮春唯美古诗(推荐唯美意境诗词)
因为衣衫穿着在人们身上,通过衣衫能感受到的美,就让人感觉无比真实,就像触手可及一样。比如,两个国家本来隔着大海,相对不近了,但如果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就成了像隔着一条一脚就能跨过的小河一样近的邻居。又如,形容两个人的友谊深厚,说什么也比不上这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穿过同一件衣服,你说亲密不亲密?
一衣带水
同样的道理,很多唯美、空灵的风景,诗人为了让大家能感受到它的真实,都喜欢用“XX衣”来形容,来表达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的美。比如,诗仙李白形容庐山瀑布,用的是“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给人的感觉固然是气势磅礴,但“银河落九天”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其实是无法想象的。但如果用“XX衣”来形容,那一下子就拉近了风景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能够亲自感受到它的美。
1.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唐代诗人裴迪喜欢辋川,也因为辋川而结识了半官半隐的大诗人王维,他们俩的相识相知,是因为各自对辋川的喜爱。这首《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就表达了裴迪对辋川的喜爱,不在王维之下: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夕阳西下,松林之中传来阵阵清风。散步归家,只见青草之上露珠已干。
唐人喜欢松,就像宋人喜欢竹一样。松代表的是伟岸、高洁,代表了一种傲雪之姿,深受唐人的喜爱。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云霞灿烂,余晖秀美掩映走过足迹,山气苍翠,宛若轻微吹拂诗人衣衫。
一句,“山翠拂人衣”,很微妙,微风轻拂,衣衫微动,苍翠的树木影子,也在洁白的衣衫上晃动,像是在轻拂诗人的衣服一样。
2. 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温庭筠
这首唐代诗人温庭筠的《题造微禅师院》,写的是禅院,自然是一些清高的景象,纵然清高,但是给人的感觉,又是近在眼前,这才是诗人高超的手法,让我们既感受到了禅院的庄严,又感觉它们并不遥不可及:
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
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
草堂疏磬断,江寺故人稀。
唯忆湘南雨,春风独鸟归。
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
“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夜晚,从室内映出的灯光和野地里扎眼的雪光,一齐映照着青青的竹林,使得竹竿显得凄冷清凉。慢步徐行穿过松树林的时候,月光透过树丛的缝隙洒落到衣衫上,是那么皎洁。
“竹”,象征了气节;“雪”,象征了纯洁;松,象征了高傲;“月”,象征了高洁。所有这些高贵品质,在“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又显得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
同样是这句,“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又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就像大诗人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样。所以,后面诗人接着写了,“草堂疏磬断,江寺故人稀”,夜深了,草堂里稀稀疏疏的磬声也渐渐停了,我住在江寺里,来往的老彭已经很少了。
一句,“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既有诗人的高傲和纯洁,又有诗人的孤独,以一种我们能够切身体会的感觉,一起呈现给我们。
3. 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李正封
从唐代开始,牡丹就号称“国色天香”,因此,只要是诗句中出现了“天香”、“国色”这样的词,那一定是写牡丹的。比如这首唐代诗人李正封的《赏牡丹·天香夜染衣》:
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这首诗,其实是句。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夜晚,朦朦胧胧,大家不知不觉被牡丹那种来自天庭的香气染在了衣服上,久久没有飘散;而到了早上,牡丹那种国色,就像喝醉了酒的女孩的脸庞,红扑扑的,特别可爱。
一句,“天香夜染衣”,感染了读者,也被无数的后来者引用。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中写道:
占断雕栏只一株。春风费尽几工夫。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斡自扶疏。
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其实可以断句成这样,“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就让诗句的韵味更上一层楼。牡丹的天香染香了美女的衣衫,再加上夜晚的露水,让衣衫湿漉漉的,就像一个刚出浴的美人,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早上的牡丹,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美人,娇艳欲滴,而且还酒醉未醒,双眼迷离。
正是由于词人将牡丹比喻成娇羞的美女,才有了后面的“娇欲语,巧相扶”。稼轩不愧为遣词造句的高手,把本来就已经很唯美的“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加了两个词,就把牡丹变成了醉酒后出浴的杨妃,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4.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
这首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人们一般都惊叹它的前半句,“掬水月在手”,这句开创了唯美空灵诗词的先河,连大诗人王维都有所不及。其实,除了“掬水月在手”,后半句,“弄花香满衣”也是非常唯美的。全诗为: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这句明显引申自王维的那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意思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流连忘返,当我归去时, 那馥郁之气,溢满衣衫,而久久不散。
千年以来,人们只喜欢前一句,“掬水月在手”,殊不知,这句固然是空灵唯美,但也有不足,明月在手中,其实是不可长久,只要水从手中散去,明月也就散了。而“弄花香满衣”,虽然不空灵,但唯美,而且长久,那满衣的香味,是久久不会飘散了。
所以,女孩们更喜欢用各种花香来熏衣,让自己能够保持持久的香气袭人!
5.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
老杜写春天的诗是真的好,不必说那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夜不必说《绝句二首》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就这首《十二月一日三首》,还是老杜想象中的春天,就已经让我们膜拜了。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第三首: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春意萌动,想象中即幻现出一片春光烂漫之景:燕子飞入山间小屋的大门,黄莺从青翠的山色中鸣叫着飞过。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临水岸边开满的粉红的桃花,轻飘飘的柳絮点点,都沾染上人的衣裳。
一句,“轻轻柳絮点人衣”,在老杜眼中,春天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点点柳絮,轻轻的粘在诗人的衣衫上,让人难以排除春天的痕迹。
6.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
谁能想到,晚唐诗人杜牧会把鸳鸯凫水比喻成“浴红衣”,瞬间把一对毫无感情的动物,比喻成了水边浴衣的女子,而且是婷婷袅袅的女子,在洗浴她那美丽的红衣裳。我们来看这首《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翠绿色的菱叶,掩露青萍绿透了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着蔷薇花枝。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这一整日,都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在两两相对,洗浴着它们那红色羽衣。
一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展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鸳鸯两两相对,洗浴着它们的红衣,就像恬静的女孩,在洗浴着她们的衣裳,美丽而恬静!
7. 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陆游
人生在世,当你无所求了,生活就会充满了惬意。哪怕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也会生活得充满了情趣。比如,大诗人陆游的这句,“送客溪桥雪满衣”,一定没有任何苦寒的感觉,而是充满了浪漫。我们来看他的这首《留题云门草堂》:
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
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
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
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
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
“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虽然滞留了两年,但诗人一点都不空虚无聊。相反,他过得十分充实。他时常去山间野寺里去寻碑,那个时候,白云从草鞋底升起,就像仙人一般;他偶尔也会在冬天里,送客送到溪桥边,那时候,大雪满风衣,人如同在仙境。
“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平时,诗人会亲自洗涤砚池,但日积月累,还是会留下墨渍,清洗不掉,不也挺好;有时,心情特别安静,躺在床上,看火炉散发的烟云,袅袅绕绕。
一句,“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心无所求,就像大诗人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样的浪漫。难怪诗人会在最后写道,“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我当年四处宦游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惬意生活,早就该买了渔具蓑衣,在还没有老去的时候归隐的。
8.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张子容
台州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它要山有山,要海有海。山有天台山,是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海呢,地处东海,近海有多个岛群和岛屿。唐代诗人张子容在《送苏倩游天台》是这样形容天台的: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
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
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去天台游玩,可以到沧海里去寻找灵异,在青山绿水间日夜笙歌。“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可以跟江鸥一起狎昵,可以看云鹤即将飞起。感受大自然的清闲,享受心里的宁静。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你可以看到无数的玉树,可以品尝不同的仙果;可以在琼楼观看神鸟在试飞它的羽衣。
“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阮郎”,是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的记载故事中的一个传说人物。汉明帝永平五年,会稽郡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被邀至家中,并招为婿。
一句,“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这“游天台”,不就是在游仙境嘛!
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
上千年以来,描写“春雨”的美好,莫过于老杜的《春夜喜雨》和宋代志南和尚的这首《绝句》,老杜的诗固然是好,但不是本文要说的。本文要说的,正是这首最美的“春雨”诗,《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句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有多种理解。比如这句,“沾衣欲湿杏花雨”,我们可以理解成,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也可以理解成,丝丝细雨,带着杏花的香味,洒在我的衣衫上,像是要淋湿,但又不曾淋湿。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沾衣欲湿”,感觉诗人更希望能淋湿他的衣衫,只要带着杏花香味的雨,诗人才希望淋湿他的衣衫,这样,杏花香味可以在他身上保留得更久一些。
“沾衣欲湿”形容“春雨”的小,而“杏花雨”,则是春天特有的,带着花香的小雨,无法淋湿衣服,还带着杏花香味,让人心甘情愿的淋雨。同时,“吹面不寒杨柳风”,那吹动杨柳轻舞的春风,吹到脸上,一点都不寒冷,反而带着花草的气息,让人精神一振。
千年以来,这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成了描写“春风春雨”诗句的最高峰,再也没有被超越。
10. 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文珦
这是一首描写水仙花的诗词,它借用了“舜帝二妃”的典故,因此,出现了“衣袂”的描写,用“二妃”的衣袂来比喻水仙花瓣,非常生动。这首《墨水仙》,描写的是水墨水仙花,全诗如下:
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
犹似不忘君,垂头情脉脉。
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
“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舜帝二妃”的典故是这样的,二妃指尧的两女娥皇女英,也是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妻子,即娥皇女英。二妃为尧帝之女,舜出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湘江,泪尽而亡。
舜帝的两位妃子,为死于苍梧的舜帝而哭泣,泪水太多了,把她们的衣袂都染黑了,因此变成了墨水仙花。
“犹似不忘君,垂头情脉脉”,她们纵然变成了水墨水仙花,也忘不了君王,个个都垂着头,含情脉脉。
一句,“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形容水墨水仙,美丽而多情,把水仙花瓣比喻成衣袂,我们可以想象,衣袂飘飘,是多么的美!
- 上一篇:雨中精灵,活泼调皮(十首山雨经典诗词)
- 下一篇:日精尽厉正能量的句子(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