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大气寒梅五首赏析(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寒梅,是指梅花耐寒的特性,也是指冬天开花的梅树梅花。因为梅花花期横跨冬春,往往会用寒梅来表达冬天的梅花。
梅花自上古就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其花开早,结子酸甜,成为古代饮食中五味之首酸味的重要来源,因为酸味利于消化和肠道,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在尚书中有这样的故事,殷商的大臣傅说是这样劝皇帝武丁的,若想做一锅大家都满意的汤,就需要用梅子来调味,顾及所有人的胃口。其潜台词是如果想把国家治理的和谐旺盛,你必须选择像梅子一样有能力的人综合整合辅助你,达到最佳的状态。
那么后世往往用会使用人才的皇帝叫作“和羹手”,而有才干的人自然愿意争着当梅花梅子,以期待重用。
这是梅子梅花高大上的一面。那么也可以看到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使用梅子。
梅花的种植在上古周朝已经遍及黄河流域,是重要的民生食品。彼时,黄河流域梅花盛放,有君王特地登上终南山视察这里的梅花种植。但是这种状况,随着历史气候的变冷,梅花慢慢退出了黄河流域。
在唐朝的时候,温度虽然没有周朝那么高,但是仍旧很温暖。在陕西山西一带,仍旧有大片的梅林种植,成为很多人记忆的家园树。不仅如此,唐朝长安的曲水边,有大片的梅林,其观赏价值因为唐朝的富庶而得到体现,人们纷纷在冬春游玩,欣赏梅花。
“冻柳含风落,寒梅照日鲜。
骊歌虽欲奏,归驾且留连。”初唐 ·刘孝孙《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鲜》
这是初唐的高官在长安附近的家园中,冬天游园宴会,写下的诗作。
此时是仲冬或者晚冬,柳树仍旧有着叶子,在风中凋谢,但是梅花已经开花,在晴朗的蓝天下和明丽的阳光中,特别鲜美动人。
这是仰头去看梅花在阳光里开放,那枝头的梅花虽然是冬天,却带着和太阳共鸣的向上的鲜明美,那种勃勃生气,让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里也有着唐朝初年那种万象一新的美,从人心快意折射上晴日冬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盛唐 · 王维《杂诗三首 其二》
王维祖籍陕西,十五岁就作为陕西神童来到陕西长安都城发展,他以俊秀的相貌,极高的音乐天分打入了贵族圈,但是他不是优伶,最终以进士登第,走入仕途。
但是这个过程是以他从小离乡背井和克服情感的思念作为代价的。所以他对故乡的人和事别有一种漂泊中的思念,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6岁的他内心并不适应长安的繁华,在登高时,思念和胞弟那种亲密。
这是一首写在冬天隽永的梅花诗,长安不是没有梅花,但是那不是故乡的梅花,长安有无数的庭院和美女,但是不是他有深切情感的故乡。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吧。你说说,你来的时候,那庭院里靠近某个窗户的梅花,开了没,好看不?
我仍旧相信这是王维少年时代的作品,因为表面端然的他,虽然有京城贵族圈的热捧,而内心仍旧是纯真孩子气。他巧妙地问来人,故乡的梅花开了没。
这大气简略之外,却是有另外的九九,那个绮窗,是他思念的妹子还是爱慕着一直牵挂着,却无法表达的恋情呢?
为什么说这首诗大气呢?因为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家园情怀。
我们遇见家乡人,最先是从天气,家园桑麻,梅花,开启话题的,而后才会渐渐转向深沉的人间悲欢。我们对故乡的记忆往往浓缩在一个画面,一种熟悉的芬芳,是开始,是渐次弥漫的深情。
王维官做大了,也最终回不去,但是他一直都不喜欢京城里那种锐艳繁华,中年之后就在长安附近的辋川买地,制造了和家园类似的田庄,乐此不疲。
“忽见寒梅树,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中唐 · 王适《江滨梅》
这是一首最美最有仙意的寒梅诗,应该是梅诗之冠。
汉水是长江的分支,古代此地是云梦大泽,如今是江汉平原,楚地烟云,水泽氤氲。
在茫茫的晨雾中,冬天的早上在江边散步,看见的是平川白沙,视野开阔,且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浩大寂寥广阔感。
然而忽然在你的视线中,出现了一棵梅花树,开满玉色的花朵,站立在水边。如梦如幻。
天地之旷,熹微的阳光穿过晨雾,你站得很远,但仿佛已经看见了那无数花朵上反射的光泽。这种梅花属于半野生状态,名字是江梅,花开洁白和粉白,比观赏梅花别有一种清丽和仙美。在缭绕的江雾中,你会想到什么?
王适想到的是神话中的穿着白色粉色衣裳,衣裳上是粼粼珠光的仙女。曾经有个传说,周朝郑交甫,常游汉江,见两位美女,佩着两颗明珠,他想要美女身上的珠子,结果美女笑笑给他了。而后他开心地抱着珠子走了几步,结果发现珠子不见了。回头,美女也不见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是遇见仙女了。
这里王适写他看到的晨雾中的梅花树,美丽又缥缈,他担心自己走得太近,或者这棵梅花会忽然不见吧。
他就在一定的距离间看着梅花,感受梅花带来的特殊的仙意。这也让辽阔的汉江之行,在苍茫里,有了那种可以寄托的深怀。
至清至美梅花,至孤至阔斯人。是孤独,也是孤独中的精神提升和和解。
为什么说大气呢,因为有神无物,惝恍迷离,写出了人人心中都有的以棵绝美梅花树。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唐末 · 吴融《旅馆梅花》
吴融的老家是浙江,在唐朝,这里是江南梅花胜地。只是吴融很不幸运,他生在晚唐。晚唐是个非常混乱而内卷的时代,他一直到40多岁才考上进士,54岁病死。那么在这做官的十四年里,先入蜀平乱,遭贬荆南;回到京城后,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乱,致使吴融被迫离开京城,然后又被朝廷召回,死在路上。
他内心的忠贞可以从履历看到,这履历的背后,是常年的颠沛。也应该包括了他四十岁前的人生。
故乡年年梅花盛开,但是对于他来讲,安定的生活,肯定是种奢侈,而故乡和故乡的梅花也就藏在记忆的深处了。
清香无以敌寒梅,这是用岁月在肯定梅花,是回味,是笃定。
最可爱的是能够在颠沛的驿路上,在旅馆里,看到静静开花的梅树。
我想起家乡溪水边千万棵此时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啊,只是我身不由己,这有好几年没有回去了吧,辜负了多少年雪中梅花的等待。
这可爱的背后是颠沛和辛酸,然而他压抑住了。只说眼前可爱。
由此延伸到记忆里千万树的故园梅花。
这是唐朝官员的坚韧大气,先有国,后有家,哪怕是在末世。
他死后四年,唐朝覆灭。他的一生,没有辜负国和家,也没有辜负梅花,只是留下无穷的遗憾。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唐末 · 李九龄《寒梅词》
这是写梅花风雪耐寒的唐诗。
风霜中的梅花在梅岭率先开花,这个时候,万千花朵都冻在寒冷里,它们根本就不知道梅花开了。
正是梅花有坚定的信心,能够像正直能干的君子拯救世界,它才不惧怕风雪的欺凌,努力开花,结成硕果,用自己的一生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吧。
这首诗可以看到这是以梅花喻人,在风雪中挺立,独有高才,抗拒风寒,有着自己坚定的愿望和理想,才能无畏眼前风雪。
也正是从唐朝混乱的末世,经历了战争,痛苦,人们才分外热爱梅花。
因为梅花代表着最顽强的生命力,是最高尚最大气的品质。
从这些唐诗也可以看到,在唐朝,人们对梅花的审美,是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早唐,梅花代表一种明丽向上,到中唐,梅花是家园之树又是仙女之花,到晚唐,梅花开始和人生的甘苦磨难紧密联系,百折不饶,成为宋朝之后,真正的国民之花,***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