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longge 12-26 17:28 阅读 我爱育娃
#记录我的2023# ——01——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这首咏物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借蝉自喻,表现高尚的情操。 从表面看来,前

#记录我的2023#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1——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虞世南《蝉》

这首咏物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借蝉自喻,表现高尚的情操。

从表面看来,前两句似乎只是就蝉的本身描写,突出了它的两个特性:一是它“不食人间烟火”,只是靠饮清晨纯洁的露水充饥:二是它托身在高高的梧桐树上,鸣声悠扬,可以传出去很远。但由于诗人把它头上的触须比喻为古代当官的人常用的冠带的“垂”“矮”。便到了移花接木的作用,把具有这两种特性的蝉的形象,用以暗示出身高贵而人格高尚的作者自我的形象。这样一来,写蝉和写人便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在前两句生动的形象铺垫的基础之上,诗人在后两句所生发出的议论的确是很精彩的。一般的咏蝉诗,往往只限于通过描写蝉的高洁,比喻人的品格的高尚而已。

而诗人这议论,却令人耳目一新。它一语双关地表白了作者不是靠权贵的提携、而是靠自身高尚的节操,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就像蝉那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的确是未经人道语。

据《全唐诗》记载,唐太宗曾称赞虞世南是具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人才。可见,说这首诗是他的借蝉自喻,并非无的放矢。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2——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唐·李商隐《柳》

这首诗是李商隐于唐官宗大中五年(851)作的。当时,他的妻子王氏病故不久,他受聘到梓州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代掌***。诗人既痛失爱妻,又兼伤迟暮,于是写这首诗借物抒情,抒发内心无限悲怆的今昔之感。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从前充满欢乐的场景:东风嫁的春天,乐游原上,士女如云。杨柳轻盈的枝条,在欢乐的筵席旁飘拂着。人们沉浸在轻歌曼舞之中,心醉神迷。不能自己,自然,这乐而忘返的游人中,也有诗人和他的爱妻在内。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不堪回首的昔日欢乐场景,回到描写眼前冷落的清秋时节:杨柳的枝条不再在春风中飘拂于舞筵,而是在萧瑟的秋风中抖动,染着夕阳残照的枝条上,还传出秋蝉一声声绝望哀鸣。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为什么从前令人心醉神怡的欢娱,竟然会变为夕阳的寒蝉,如此萧条冷落,令人不堪回首呢!

诗人正是通过对“柳”今昔变化的对比描写,抒发自己的仕途失意和迟暮哀伤之感的。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3——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李商隐《蝉》

这首诗不仅是李商隐咏物诗中的出色之作,也是历来咏蝉的名篇。

“深情绵邈”,这是古来许多诗评家对李商隐诗风格的认同。的确,感情的无比深挚是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

李商隐虽然为人正直,在“牛李”***争中洁身自爱,不肯为了禄位而攀附某一方的势力。

但由于他早年曾受过令狐楚父子的知遇之恩,后来又成为土茂元的女婿。而令孤父子和王茂元分属这两个在朝廷激烈斗争的***派,逐渐得势的牛***,特别是令孤楚之子令孤淘终认为李商隐“负恩”,便在政治上对他加以压制与打击,使他怀才不遇,但途困顿,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首诗就是借咏蝉自喻,表白自己即使在险恶的政治漩涡中也要坚持清高纯洁的操守的心态。

首联说,蝉选择高树作栖身之处,便只能靠吸风饮露维持生活,这自然难得一饱了。那么,又何必为自己的处境枉费气力,发出怨恨的声音呢?诗人的意思是说,他由于坚持消高的操守,所以难以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即使答恨也是徒劳的。

颔联接着从第二句的“恨费声”展开 描写五更天断断续续的稀疏的蝉声,并以“一树碧无情”作为反衬。颜色本身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这是由于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同话》)。

在诗人看来,不仅蝉在五更天断续的鸣声,仿佛自己由于政治上的失意而发出的哀鸣,而且蝉所栖身的碧绿的高树,也像自己所处的“牛李”***争的漩涡一样冷酷无情。

前面诗人是借咏蝉抒情,到了颈联,便转而为直接抒情了。上句的意思是说,我给别人当幕僚,是个职位很低的小官,为了生计到处漂泊,就像水中的木偶随波逐流似的。下句紧接上句之意,意谓既然如此不如弃官归去,把长满杂草的故园好好整理,像陶渊明那样躬耕田园,啸傲山林吧!

诗人在尾联中引蝉为知己,深情地对它说:谢谢你提醒我要重视操守的好意,我将永远保持清高的人格;你看,我全家人不是一直在过着清贫的生活么!“烦君最相警”中的“最”字,意味深长,其言外之意是:惟有吸风饮露,居“高难饱”的蝉,才最理解他、同情他和关心他,至于官场上那许许多多追名逐利之徒,是只会把他看作不识时务的傻子的。

诗人咏蝉,蝉中有我,我中有蝉,物我交融,情深意切,感人至深。这首诗采用了许多虚字,如“本”、“徒”、“欲”、“犹”、“已”、“最”、“亦”,使诗人得以体物抒情,曲折尽意。从这点看,显然得力于他对杜甫五言律诗的学习。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4——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唐·李商隐《泪》

李商隐这首诗的前六句,分别写了不同时空的六种人的眼泪,永巷失宠妃嫔望幸之泪;闺中少妇思念征夫之泪蛾皇女英丧夫伤逝之泪;襄阳百姓缅怀德政之泪;王昭君绝塞怀乡之泪;楚霸王英雄末路之泪。虽然它们同样是泪,却难以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首出色的诗篇。

完全出入意料的是,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忽然将自己感伤身世之泪和前六种人的泪加以对比,并作出了惊人的判断:“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清晨我到灞桥一看,才知道以上种种伤心之事,都不及有自尊心的青袍寒士为玉珂贵客送行的可悲,诗人正是以这对比和判断作为凝聚的基点,才把散漫的创作素材。

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创作出这首内涵丰富、深切感人的咏物诗的。

当然,这巧妙的构思不仅得力于高超的诗艺,而且也和诗人无比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分不开。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5——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唐·罗隐《雪》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雪》,但罗隐既没有写什么朔风怒号、彤云密布,也没有写什么白絮飞扬,奇花漫舞,更没有用什么鳞甲满天、遍地堆盐一类的比喻,而是抓住一个“瑞”字,极力渲染,通篇议论,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在咏雪中别树一帜,自辟蹊径。

在偌大的长安城中,有多少人都“尽道丰年瑞”,说这大雪来得好,预示着下一年的丰收。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联系下文,即不难看出这里的“尽道”二字语含讥讽,它显然是指那些达官显贵、富商大贾。

富人们安居华屋,身着皮裘,酒足饭饱之后,一边围炉取暖以驱风寒,一边欣赏着那宛如柳絮因风而起的六角奇花,不住发出“瑞雪兆丰年”的感叹。(也许他们还会自命为悲天悯农者呢。)

然而,长安市上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者,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度过寒冬年关,在大雪中疲干奔命,苦苦挣扎,难免要冻饿而死,哪里还会有心思去欣赏雪景、争说“祥瑞”呢?

罗隐对生活观察的这么细致,嗅觉如此敏锐!正是出于对富者的讥讽,对贫者的同情,诗人才发出慨叹,大声疾呼地写道:“为瑞不宜多!”看,这议论是何其精辟,何其冷峻,深得悯农之神髓,之真谛!

这首小诗言简而意丰,它还人们揭示了这样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应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出发点不同,立场观点有异,因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于雪是如此,对于其它万事、万物同样是如此。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6——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这首咏物诗非常通俗、形象,但它的寓意是什么,却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有人说:“诗意似有所悟,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说:“此讥横行乡里,聚敛无厌,而终不能自保者。唐末社会动乱兴灭无常(如大小军阀之兼并),故诗人有所感讽也。”更多的论者则认为是通过对蜜蜂的赞美与同情。为封建社会里无数终年劳苦而难得温饱的劳动人民鸣不平。

有人则认为这是罗隐自己多次不第的自嘲。文学作品的形象往往大于思想,特别是寓言诗,在读者中常常引起对作者所寄托的思想的不同理解,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这并不奇怪。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是如此。我以为见仁见智,各有会心,倒也无妨,是不必强求的一致的。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7——

席为冬设,簟为夏施。

揖让而坐,君子攸宜。

——两汉·张纯《席》

张纯张俨朱异,都是驰名一时的神童。一天,他们三人同去拜见骠骑将军朱据。朱据早就听说过他们的才名,想考考他们,便说:“早就听说你们的大名,老朽渴望一见。人言骏马以迅猛为好,鹰雏以轻捷为妙,请你们三位各赋一物,诗成后再入席就坐。”于是张纯赋《席》诗;张俨赋《犬》诗;朱异赋《弩》诗。三人各就眼前所见,顷刻而就,然后人席,朱据大为欢喜。

席是人们常见之物,用蒲草纺织的草席。

张纯的这首小诗,属于即兴创作,仅用十六个字,便把这眼前之物的习性、作用等尽都写了出来,读了极受启发。

“席则冬设,簟则夏施。”先描述席子的作用,从时令铺展开来。

汉代以前,因尚无椅凳,人们常常铺一张席子,就地而坐。冬天,由于气候寒冷,人们坐在蒲席上,比较暖和些,所以作者说“席为冬设”

这四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坐在竹制的席子上,比较凉爽些,因此作者说“簟则夏施”。这里的一“冬”一“夏”,一“设”一“施”,把席子在不同季节的不同作用,都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出来,足见作者的观察力是很强的。

古时候有文化有素养的人聚会在一起,入席时总是要彼此谦逊一番,表示礼节,所以作者写道:“揖让而坐,君子攸宜。”

人们不难想象到:当三位诗人在将军府各自吟诗完毕,朱老将军请他们入席就坐时,一定是彬彬有礼,互相谦让。这两句联想极其自然,它不仅写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写出了客人的文明礼貌。“攸宜”用得很准确、文雅,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良好修养。

这首诗的深意在于,别看它普通,但是通过这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8——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

韩卢宋鹊,书名竹帛。

——两汉·张俨《犬》

犬作为家养六畜之一,由于机警忠诚,既能守夜,又能出猎,故深受人们的欢迎。古代就有关于犬的赞美之词“跃跃冬兔,遇犬获之。”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开头两句,抓住犬的两个主要特点,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首先是因为它能看门守夜,而且忠心耿耿,从不厌弃主人。

将军府中的犬更是非同一般,所以作者下一“威”字,表示赞美。犬的另一特点,是它能够随同主人出猎,以捕获动物,这一点对于将军犬来说,尤为重要,因而诗人以“有获”加以赞扬。这两句中的一“威”一“获”,写出了良犬的特征,为后面的联想先做好铺垫。

“韩卢宋鹊,名书竹帛。”《战国策·齐策》中有这样的记载:齐国想攻打魏国,淳于毙不以为然,他对齐王说:韩卢是天下最迅猛的良犬,郭逡是天下最狡猾的兔子。一次韩卢追逐郭逡,绕山三圈,爬山五次,结果狡兔和良犬都累死了,后来又都被农夫毫不费力地收拾了。

意思是说,齐国要攻打魏国,秦国就会坐收渔利。由于《战国策》有声有色的描写,后人常常用此典故。至于宋鹊,它的事迹虽没有具体记载,但有些诗文总是把它与韩卢并提,如曹植《孟冬篇》就有“韩卢宋鹊,呈才驰足”之句。

张俨以韩卢宋鹊比喻朱据将军府中的猛犬。说它看家时极有威风,出猎时大有捕获,非同一般之犬。犬也挺好,忠诚,勇敢,能干。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09——

南岳之干,钟山之铜。

应机命中,获隼高墉。

——魏晋·朱异《弩》

弩,作为一种以机械发射的弓箭,与敌作战中极有远距离的杀伤力,对于将军来说,尤为必不可少。

“南岳之干,钟山之铜。”先写弓弩的选材精良,此弩制造非同一般,它的机身所用的是衡山所产的木材,质地坚硬,不易损坏;它的机括所用的是钟山所产的青铜,富于韧性,不易断折。

不用说,用这样上等材料所制造的弓弩。质量必属上乘,在战斗中定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以重创强敌。南岳、钟山,相距甚远,诗人将它们拉在一起,想象丰富,夸张中更显真实。

“应机命中,获隼高墉。”再写弓弩的性能良好。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如果鹰隼飞过,只要瞄准目标,扣动机括,它就会必中无疑,应声而落。

看,这弓弩的威力该是多么巨大啊!这里,作者为什么不选战场射敌,而选高墉射呢?仔细玩味,不外是鹰隼搏击长空,速度快捷,体积又小,加之风的阻力,射之比射人射马更要难上十倍。作者所以这样写,足见他高明之处。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借物写人,暗自赞扬朱据将军的兵器精良,武艺超群,弩不虚发,但行文却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10——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

——南北朝·庾信《镜》

“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成的, 主人在照镜之前,先行般在匣子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以“玉匣”盛镜,说打开玉匣,轻轻地擦拭镜面上微尘。,这就为下面的描明此物珍贵,主人爱惜备致,精心保护,写作好铺垫。

“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对镜子的赞扬无以复加。出句是说,镜面闪闪发光,像水一样明亮清澈,光可鉴人。对句是说,以镜相照时,镜中之影,镜外之人,彼此映衬,就像两边都有人一样,颇让你感到新鲜、神奇。

“月生无有桂,花开不逐春。”桂,指桂树,神话传说中月亮里有高大的桂树,这里是以镜喻月,故云:“无桂树”。全句的大意是说:铜镜像天空中的明月园朗光洁,但其中没有桂树。镜子虽有花,但它并不争春,只供欣赏。这两句是从侧面写镜子光彩宜人,装饰华美。

结尾两句化用典故,以小见大:“试挂淮南竹,堪能见四邻,”《淮南子》上有“高悬大镜,坐见四邻”之语。这两句由此化出,意思是说,若是把这镜子挂在高大的竹树上,它的作用将会更大,足可以照见四周的邻居。这也是对“影照两边人”的进一步升华,含有广施恩惠之意。以颂扬笔调结束全诗,令人回味。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文章评论

守则有威,出则有获(10首咏物哲理古诗)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