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诗词名句大全(李商隐蔷薇两首)
阵雨在初夏的午后,下得车来,行道上人不多,一路蔷薇带雨。近距离看,晶莹的雨水点缀在蔷薇花瓣间,因为花瓣有着茸质的美,如同荷叶上的滚珠凝露。那寂寞娇美的蔷薇,半侧着脑袋,仿佛蔷薇泪。寂静的半阴半雨的午后,这种低迷的感觉分外清晰。
想到古诗中,是否能够有这样的描写了,想来想去,居然无多。
秦观有“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是那种朝气蓬勃的娇美,不是这样的沉闷,杜牧有“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轻快明丽,不是这样的哀伤。
我知道唯一一个写出夏日蔷薇带泪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李商隐。
那首《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的黯然,是很符合眼前这样夏日的寂静和惘然。
然而这是一首被很多人忽略的李商隐的诗。
在这首诗之前,我先谈李商隐另外一首关于蔷薇的诗《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唐 · 李商隐《日射 》
在唐朝,但凡长安有庭院的家庭,多种植蔷薇。且蔷薇自南北朝以来广泛种植,到唐朝品种已经非常繁多,且花色漂亮。其中流行的就是小朵红色的蔷薇,圆润小巧,重瓣同心,有着佛教宝相绵延的美好,象征长久美好。正是蔷薇爬墙护院,多于女子内院种植,蔷薇花开,天真浓情,和女性柔美浪漫照应,中唐之后,就有写女性闺阁和庭院的诗。蔷薇花开,也很自然是游子心中的家园情怀。
李商隐的妻子,是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随父征战,勇略知名,是中唐著名的将军,李商隐和同年进士韩瞻,为王茂元器重,特地将两个女儿下嫁给他们,李商隐迎娶的是小女儿。这个小女儿约比李商隐小十岁,温婉坚贞,夫妻恩爱,感情极好。虽然王茂元后来病故,家世凋零,但是在京城中还有资产,姐妹连襟住在长安城。只是李商隐仕途不顺,薪水微薄,所以常年在外幕府任职,庭院和儿女交给妻子打理,他们聚少离多。
李商隐对这个小十来岁的妻子,是颇有愧疚的。因为对方系出名门,将军爱女,如果不是李商隐仕途备受打压,这个女子夫荣妻贵,是有很好的生活。然而跟了李商隐,在她父亲死后,生活拮据,两个人聚少离多。
李商隐也是比较注重情感隐私的人。在他一系列的《无题》诗,或者以诗句头两字开头的作品,多半涉及生活中的感情和心灵咏叹,成为后世人们破解的谜诗。但是经过长期读者的努力,可以基本还原,这些诗中的女子,要么是他年轻时的恋人,要么是他的妻子。而之所以扑朔迷离,也证明李商隐写诗,有着底线,不愿意被人对号入座,影响那曾经在他生命里重要的女性的现实生活。
那么这首《日射》,同样是作为无题系列的一首。实际是抒发对妻子的美好和愧疚。
长安李商隐的故居,妻子所在的庭院,是种满蔷薇的。
那蔷薇花开朵朵,红绿摇曳,垂悬轻盈。这是旧日将军府邸,虽然现在门可罗雀,但依然回廊曲折,气象幽深。没落的府邸庭院,保留着一种都市难得的园林幽静。或将军在世时,也曾经蔷薇花下宴请豪客,但是显然岁久年深,这些蔷薇从院墙,回廊上已经累累垂悬,甚至形成了洞天之美。留在这里的李商隐和妻子,常常能够感受蔷薇带来了幽静安宁。
李商隐常年在外,在春夏的他乡,他能回忆的家园,就是妻子在蔷薇庭院里,沐浴着蔷薇芬芳。
李商隐毕竟比妻子大上十来岁,妻子美丽的青春,大半是在寂寞的守望中度过的。
两个人感情甚好,自然有着夫妻间那种旖旎相思,心曲互通。
在回忆和愧疚里,他写下妻子在寂寞蔷薇深庭的守望。
当晚春初夏时节,骄阳和南方吹动满院的蔷薇时,妻子从室内走出来,看见了回廊和院墙边茂盛的蔷薇花开,且明丽的太阳和狂暴的风,吹卷着蔷薇花海如波浪。
虽然杜牧和李商隐同时代人,实际杜牧比李商隐年长,且杜牧当时就有诗流传“蔷薇花谢即归来。”我想李商隐是知道且喜欢的。
他和妻子,如何不是约定,蔷薇花开时,就回来?
只是他在他乡,写下的信,多半是因为滞留或公事原因不能回来。
他能够想象小妻子端雅表面内心的失落。她应该是寂寞穿行在蔷薇花海中,摘下了无数的蔷薇,回头放在屋子里,在用手帕洗手的时候,略略停顿了一下吧。
小妻子是将军之女,家里败落,必有仆从,她是不会太表露心思的,这是家教修养使然。
他能够想象妻子的寂寞,在想他的时候,站在庭院里的,逗着架子上的鹦鹉。
但是李商隐觉得辜负。这个有着贵族气质的妻子,人前端庄,人后天真,对他依恋,从某种角度,李商隐觉得愧疚。这是李商隐的自知。他出生贫寒,得蒙将军青眼,妻子真心下嫁,但是生活坎坷漫长,他能够给妻子的,富贵不可及,连陪伴也少。
如果说是命运辜负他,那他如何不是辜负妻子?
她端雅小巧的身影,停留在没落的庭院,日复一日等待郎君,相思如蔷薇花风浪叠涌,而他不在。
谈完了这首,来谈李商隐的《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唐 · 李商隐《 房中曲 》
正是因为蔷薇是李商隐长安庭院的家常花,所以开头用蔷薇,是非常写实的。因为一个人遭遇重大亡故事件,是没有心情刻意借景的。
大中五年,39岁的李商隐在太原卢弘止幕府任职,但是这年春天卢弘止病故,李商隐处理太原的事情之后,就四处拜访游历,谋取下一份职位。
而他的妻子,此时在长安病重和病故,来太原报信的人没有遇到李商隐。
等李商隐得到消息,赶回长安时,妻子已经被连襟韩瞻和妻子姐姐主持丧礼,下葬。
李商隐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因为天气热,灵柩和遗体肯定不能长时间寄放在家里。家里只有灵堂。
这对李商隐是晴天霹雳。因为妻子本身比他小这么多岁,他在外面幕府求职,也是要给妻子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预设过家庭很多未来,但是这个节骨眼,妻子死了。
“惆怅秦台吹箫客,日西春尽到来迟。”这是何等悲哀。回来晚了。
等到他回来时,满庭蔷薇还在,带雨低垂。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这是早夏蔷薇在阴雨的天气里,含露经雨,如同哭泣,那千万朵小小的绿叶蔷薇,无声笼罩着庭院。李商隐曾经在他乡,无数次回忆这满院的蔷薇,和妻子娇美的身影。蔷薇花就像妻子,妻子就像蔷薇,柔韧坚强,以年年花开和等待,以隐忍和盼望等着他回来。
但是现在,蔷薇在雨中垂泪,而她不在。
这里纯粹是李商隐最悲情真实的描述。
一朵带叶带泪的蔷薇,剪下来,放在妻子的灵前,又或者那带泪的蔷薇,放在洁白的素绢上,那是妻子生前最喜欢的花,那小小的叶子,小小的花,像极了楚楚可怜的妻子。她还那么的年轻,她许多衣服上都是蔷薇花的图案,他怎么不见花伤情。是他没有保护好她。
在灵前守夜,这一夜泪水如泉,只有不懂事的娇儿李衮,还不知道母亲死亡意味着什么,有了天真的眼睛,看着窗外的朝阳,此时儿子李衮年仅三岁,李商隐是抱着孩子在守夜。天明了,孩子的天真,更对照了他内心的悲怆。
枕头是最清凉的石枕,深绿如同碧玉,上面曾经有妻子顾盼的眼波,那是李商隐从外地带回给妻子的。而床上是夏天的席子,还是那么青翠的碧色,这也是家常熟悉的蜗居,但是从此再也没有妻子如玉的肌肤在上面坐卧,而凄惨的是,李商隐在另外一首诗里,写了,这席子保留妻子在世的样子,不多久,上面都是灰尘。
这首诗里的“前年春”,是李商隐37岁,37岁的春天,李商隐在京兆尹手下管文书,然后十月,去了外地。这个中间有两年之隔,靠着家书沟通。
他回忆起前年春天,孩子刚一岁,正是需要母亲的时候,小妻子气色不好,李商隐也一直以为是拮据和辛劳导致,但是这次他回来听到妻子死亡的消息,肯定还有周围人的诉说。那么妻子生病,早有预兆,只是李商隐忽略了,因为妻子毕竟比他小这么多,而且也用不着像他在外面劳苦,所以只以为调养就会好,书信也多半正常,且常常收到妻子寄来的衣裳。
但是妻子劳苦生病,并非一朝一夕,是他忽略了。
乃至于发生这样不幸的事件,他回来时,妻子已经亡故。
回来时,早已经没有妻子的身影,只有房间里的一张古琴和古瑟,那是定情之物,琴长在,人已经没有了。
我和妻子,就像一棵长在深谷中的松树,和一棵长在高山的黄檗。松树向上是我,却怎么也冲不出幽深压抑的现实,而妻子却是高山上的苦檗,年年心苦,现在终于连树都没有了。
我伤心在我若和你再次相见在天上或者黄泉,你绝对认不出如此憔悴悲伤的我。
这是巨大的愧疚。相看不相识,李商隐是辜负了这个爱他的女子,他年天池相会,誓言犹在,这个苦命的女子,怕也不会认他,因为这生,对于她来讲,何等辛苦绝望,至死都没有等回丈夫。
那么这首《房中曲》里面出现了锦瑟,也是在《锦瑟》名诗之外,唯一的出现。
这也造成锦瑟这首诗后世的多种解读。
锦瑟在房中曲中,是代表夫妻感情,琴在人亡。李商隐应该是写实,确实有这样一张琴瑟,在家中。而名字叫《房中曲》,显然也是暗含了这首诗孤独的锦瑟的悲音。
那么李商隐最瑰丽悲伤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也往往被人有几种解读,一种是这是李商隐接近50岁回顾一生的作品,一种是这是悼亡妻子。
实际上这两种解读,都是对的。
因为夫妻情好,本来就是一体,妻子的离世,给了李商隐巨大的悲恸。而他本身身体也不好,这首锦瑟,既是悼亡妻子,从此人海孤独的悲感,也是写自己坎坷多难,不被成全的一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和妻子,有过甜蜜恩爱,何尝知道命运如此不眷,后来纳兰性德说,只是当时道寻常,虽然力度没有李商隐深厚,但也写出了这种生命和时光无情失去的悲感。与人生与爱,在过程当中,谁真的能清醒?
就像他如此聪慧,算不出一生的苦难,而苦难回报他的是历历分明的记忆和遗憾吧。
所以《锦瑟》悼亡伤逝兼有,有命运和现实的浩大悲剧美。
李商隐两首蔷薇,都需要细细地读,在夏天的细雨中,蔷薇如泪,忽然会照应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伤,还好,这种感觉,有李商隐的诗在,你会太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