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唯美古诗有哪些(优美的三首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来了。端午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传统四大节日,它历史悠久,距今有两千多年。人们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在节日前后举行各种活动,已经形成传统。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文秀所写,他就是写的端午节的来源。最早的端午节活动都是围绕着纪念屈原来开展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赛龙舟,向水面投粽子,在门楣上插艾蒿菖蒲等。后来才延伸到各种祭祀辟邪健身娱乐美食等活动。
我们现在的端午节习俗虽然已经转化成了休闲娱乐、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但其核心内容和古人风俗仍然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两首诗歌,一首作者是唐玄宗李隆基,一首是宋代诗人陆游。他们处在唐宋时期,所写内容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也部分记载了当时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是在晚年回到故乡山阴乡下时所写的,记载了农村端午节的风俗人情。他一生胸怀大志,总想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失地,但不为朝廷所用。他无可奈何回到乡下,想想也只能随遇而安了。
诗歌题目说的“重五”,也就是五月五日,指端午节。山村和城市和朝廷不一样,它也有它独特的美。你看五月端午节前后,这些石榴花开得多么艳丽纷繁。
各家各户都在包粽子,那粽子两个尖角,显得非常可爱。“髻”指像发髻一样的粽角。还把艾草捆成一小束,插在帽子上。“危冠”指头上的高帽子,“冠切云之崔嵬”,屈原当时就是戴的这种帽子。
按照风俗还要佩戴香囊,洗浴兰草汤,依照比例配制中药方丹,还有饮雄黄酒等。这些都是驱邪避毒强身健体的措施,有的在端午节当天实行,有的留着日后备用。
诗人忙碌完,看看太阳偏西,端午节这一天也快要过去了,于是一家人坐下来聊天饮酒吃饭,互相祝愿问好。整个村子都是这样,充满了端午节欢乐祥和的气氛。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李隆基是皇上,他的端午诗歌站的角度不同,写的场面也不一样,可以说比较抽象。除了写高级的宴饮以外,多是一些祝愿语,对民间节日风俗涉及较少。
首句交代端午节的夏季氛围,时令已经接近盛夏,日子变得昼长夜短起来。三四句切入端午节的宴饮,扣紧节日主题。“盐梅”指咸味和酸味的调料,“曲糵”指酒水。
宴席已经摆开,饭菜调料酒水都已上桌,大家举杯“传觞”畅饮,尽情欢乐,共度节日。五六句追溯节日渊源,这是古人遗留的节日,到如今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
七八两句再荡开一笔,来写宴会厅外头的风景。凭栏欣赏,木槿树叶绿花繁;水面的芦苇微风轻拂,传来阵阵清香。
后四句是美好的祝愿,希望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亿兆”是数字单位,指全体百姓。“群公”是指王公大臣。大家上下一心,健康长寿,共同努力,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贻厥”指遗留馈赠,“昆”指子孙后代,“芳”指美名美德。大家忠贞不渝始终如一地齐心协力,为后人立下宏基伟业,自己也能留下美名万世传扬。
以上就是三首唐宋时期的端午节诗歌。由于三位作者地位不同,写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从诗歌记载的情形来看,古今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只是现在社会进步了,节日旅游比较多,文化色彩也更为浓厚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木棉花唯美的古诗句(十首木棉花诗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