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longge 11-16 18:42 阅读 我爱育娃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常建《岭猿》 常建,字少府,盛唐著名诗人,长期游历长安。 他是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沉沦失意,但耿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常建《岭猿》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常建,字少府,盛唐著名诗人,长期游历长安。

他是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沉沦失意,但耿介自守,后来往于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直至隐居鄂渚。

他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有独特造诣,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题材,善用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似淡泊襟怀,却也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0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花木深处,潭影空。

●这是一首千古名篇,因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意境幽古、禅意通透的经典句子而得名。因为太知名,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这两句,却不知道它出自于常建的诗。

诗人说:清晨,我走进这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高高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的小路弯弯通向幽深处,寺内禅房前后花木繁茂森然。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心地空明。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下来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诗篇朴素简单,清新幽远,独具一格。据说大文豪欧阳修极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爱到极处,甚至亲自到山寺去体验这种意境之美,想要依意再写一联,但苦思数次,依然不能得,可见常建这两句写得精绝。

在唐诗史上,有很多因一首诗而扬名的诗人,比如张若虚,比如崔灏。常建因这首诗,亦是诗坛留名。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02.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唐〕

雨歇杨林东渡头,

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门前溪水流。

故人家在,桃花岸。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这是一首随兴而发的小诗,事情简单,字词简单,诗却不简单。

常建作为王昌龄同榜进士,他的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这种“淡泊”,既不同于王维的佛意无我,也不同于孟浩然的热爱生活,他惯使用简单的语言记录平常的事情,更贴近于大众,他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得以成为千古名句,也正是这种原因。

诗人说: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洗涤,青翠满眼,生意盎然。三月三日这天,我乘舟寻访友人,就从这杨柳林东边的渡口出发了。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让我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李九的家有一片桃林,就在这条溪流岸边,小舟可以直达门前。

这首作品就是写这么一件事。能够被大众传读的作品,才最容易成为经典。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03.

《落第长安》

常建〔唐〕

家园好在尚留秦,

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

且向长安度一春。

故里依旧,莺花笑。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这是一首落第抒怀七绝。“且在长安度一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

常建的家就在长安附近的秦地,他落第不归,反而滞留长安,显然不合常理。但诗人说,唯恐碰上故里莺花烂漫的春光,使人蹉跎岁月,进而会造成再试不第的尴尬局面,于是决定暂且留在长安静读一春。

诗人说:我的家乡就离长安不远的秦地,家园依旧,而我还留在长安,耻于政治清明之时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回家返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只能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常建的这首诗,有着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诗中没有失落,只有发愤雪耻的决心。这首诗,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况景,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长安,是逐梦的地方。静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腾云万里,挥斥方遒。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04.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唐〕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微月茅亭,宿花影。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它同《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起,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诗人说: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作下此诗,赞颂王昌龄的清高品格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此次归隐的决心,同时也在规劝王昌龄回来归隐。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05.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建〔唐代〕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天涯静处,无征战。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常建的这首《塞下曲》与以往的边塞诗不一样,它却独辟蹊径,它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和睦的高度,抒写自己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愿景,在诗间,他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人说: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

常建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06.

《送宇文六》

常建〔唐〕

花映垂杨汉水清,

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

愁杀江南离别情。

微风林里,别离情。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着诗人的一腔离愁别情。

诗人说:鲜花似锦映着垂柳,汉水碧波清漾;林中有微风轻轻吹过花枝,看它轻盈地吐露着芬芳。现在面对江北的景色,尚且如此依依不舍;若是去到江南,看到更美的景色,那离别之情更会使人愁绪满怀。

江北美景,日丽风和,花柳相映,汉水澄清,微风习习,在如此浓丽的春景下送别,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更强烈。

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美,离别之情将更使远行人愁苦深重。

常建仕途不得意,后隐湖北东南一带,以山水自娱,放浪诗酒、漫游名山以寄情。这首《送宇文六》是常建在阳春三月从江北汉水送别友人到江南时所写。虽写离情别绪,但另一一番意境与滋味。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

文章评论

盛唐诗人常建经典诗词六首(看古寺花木深,诉江南离别情)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