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唯美古诗大全(赞美菊花唯美七绝诗)
菊花在世人中的形象,是有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有“此花开尽更无花”的骄傲;也有“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淡泊”和“淡定”,因为更多时候,菊花是隐逸的象征,隐士必然是“淡泊”的,就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淡然。
1. 对菊·菊似灵均带楚愁,黄庚
宋代诗人黄庚特别欣赏菊花的淡泊,并且他对菊花的喜爱不是因为陶渊明,而是因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在《对菊·菊似灵均带楚愁》中写道: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灵均”是屈原的字。菊花就像屈原一样,天然带了楚人的忧愁;现在那个以“菊花”为餐的楚国人已经去世很久了,也让我们看到菊花就千古思悠悠。屈原以“菊花”为食,他在《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像孔子那,“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我一个志向高洁的人,喝要喝“木兰之坠露”,吃就要吃“秋菊之落英”。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菊花只开在西风飒飒的篱笆院落,而不是在富贵人家的后花园,甘愿清苦,甘愿清贫;它甚至只开在秋天,而不想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这种淡然,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只有屈原、陶渊明这些高尚之士才可以媲美。这里以百花代表那些在位的昏庸君臣,以菊花代表那些像屈原那样的志士,屈原宁可流放,也不愿意和公子兰、靳尚之流同流合污。
从此,“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就刻在了菊花的基因里,菊花就是一种清淡、淡泊、淡然的象征!
2.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史铸
在宋代诗人史铸眼里,菊花是那么的淡泊,它们不看轻清贫的主人,甚至是慰籍他们;它们也不攀附富贵,甚至是只选择那些不肯同流合污的“闲人”。史铸在《黄菊·满眼黄花慰素贫》中写道:
满眼黄花慰素贫,年年结侣采花频。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
“满眼黄花慰素贫,年年结侣采花频”,诗人是一个陶渊明式的隐者,过着朴素、清贫的生活,自然没有富贵人家的后花园,平常也没什么名花欣赏。但每年秋天,诗人都会看到满眼的黄花,只有菊花,它能慰籍诗人的清贫;不用多少金钱,诗人可以年年秋天和朋友结伴采摘菊花。
“要收节物归觞咏,只许闲人作主人”,诗人每年都会采摘、收藏节令性的菊花,回家以后,可以赏菊、可以喝酒、可以咏诗;菊花,它不嫌贫爱富,甚至它只选择像诗人这样的“闲人”做主人,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淡泊,一样的洁身自好!
隐者和菊花一样,都是一样的淡泊、一样的淡然;他们洁身自好,一个可以生活在贫家,一个因为热爱人民,不肯和当权者同流合污,因而甘心清贫。因此,菊花从来都是隐士的象征。
3.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汪元量
南宋末年的诗人汪元量,经历了国破家亡,自然是心中无比凄苦,纵然是凤凰山漫山的红叶,也无法安慰他一颗破碎、孤苦的心。他在《红叶·凤凰山上少人家》中写道:
凤凰山上少人家,红叶漫山映落霞。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
“凤凰山上少人家,红叶漫山映落霞”,经过了南宋末年的战争,整个国家估计都没多少人口,因此,“凤凰山上少人家”是一定的;“国破山河在”,虽然国破人少,但风光还在,凤凰山漫山遍野的红叶,映照了鲜红的落霞,风光无限好。但人呢?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我自己面对这么好的风光,却经常嘲笑陶渊明隐居栗里,每到秋天,只能寂寞的面对东篱的菊花。其实,菊花是懂陶渊明的,他们是知己,因此,陶渊明并不寂寞。而我呢?面对者漫山遍野的红叶映彩霞,应该是多么火红幸福啊!可是这些属于我吗?我一个南宋的未亡人,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一句,“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在外人看来,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实际上他和菊花是知己,并不寂寞;在外人看来,诗人是幸福的,但实际上,“红叶漫山映落霞”的幸福不属于诗人,诗人是孤苦的、寂寞的。
4. 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张栻
菊花是隐士的象征,而隐士就代表了淡泊、淡然,不把一切功名利禄放在眼里,不为五斗米折腰。宋代诗人张栻在《菊隐·不肯竞桃李》中写道:
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
德人一题品,愈觉风味高。
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
“不肯竞桃李”,春天是百花竞相开放的季节,桃花、李花争奇斗艳,惹得观花得人们目不暇接。但菊花不去凑这个热闹,不开放在温暖的春天里,不和百花同流,也不和百花争艳。它“甘心同艾蒿”,它心甘情愿地跟艾蒿混在一起,就连味道的甘苦,也跟艾蒿一样。从古到今,人们从把艾蒿比作普罗大众,因为它是那么不起眼,随遇而安,在这个世界又是必不可少。艾蒿是淡泊的,菊花也是;普罗大众是淡泊的,隐士也是。
“德人一题品,愈觉风味高”,菊花的隐士象征,是经过了几代有德之士的题品的,先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喜爱菊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他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而他能“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他对菊花品质的认可。而大诗人陶渊明则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他笔下的菊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更是志向高洁。所以,菊花的高洁,是经过了众多的德人题品过的,是因为他们的高洁而相互映衬的。
一句,“不肯竞桃李,甘心同艾蒿”,既写出了菊花的淡泊,也象征了隐士的淡泊;真是菊如隐士,隐士如菊。
5. 素瓷凝雪,果然人淡如菊,陈维崧
自从陶渊明将隐士的淡泊赋予了菊花,菊花就成了淡泊、淡然的象征。渐渐地,“人淡如菊”开始形容那些虽然不隐居,但依然志向高洁之士。比如,这首清代诗人陈维崧的《念奴娇·赠陈嘉玉》:
万家水市,被垂杨、映得酒旗都绿。
细雨淋浪春欲暝,愁煞蒲帆六幅。
烟里停桡,花间命屐,小叩幽人屋。
素瓷凝雪,果然人淡如菊。
君自生长钱塘,移家喜看,
罨画纹铺縠。
说在东风莺舌里,听惯乌丝一曲。
词客生平,男儿意气,何必曾相熟。
掀髯长啸,为君尽此醽醁。
素瓷凝雪,果然人淡如菊
俗话说,“大隐隐于市”,陈嘉玉的幽人屋,就隐藏在“万家水市,被垂杨、映得酒旗都绿”这样的地方,那里是江南水乡,到处垂杨,映绿了酒旗招牌。那里是“细雨淋浪春欲暝”,细雨绵绵,流滴不止,春天就像睡着了一样。“烟里停桡,花间命屐,小叩幽人屋”,我在烟雨里停下小船,在花间使用木屐穿行,然后才小叩叩开了幽人的屋门。
进门一看,是“素瓷凝雪”,家里的摆设,满目的素瓷,像凝固的雪花一样,既明目又素雅。真是“果然人淡如菊”,人称您“人淡如菊”,果然名不虚传。所谓“人淡如菊”,第一,这里幽静;第二,居家摆设古朴,不张扬;第三,最重要的是人。
人是“词客生平,男儿意气”,诗人和朋友,平生不攀龙附凤,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只喜欢作词吟诗,有的是男儿义气,尽在诗词里。
这里的“人淡如菊”,指的是在生活上低调、不事张扬;在精神上弘扬正气;在事业上,坚持板凳坐到冷。
6.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司空图
最早提出“人淡如菊”观点的,是唐代诗人司空图,他在《典雅·玉壶买春》中,提出“人淡如菊”是这样一种生活: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有这样一种人,他用玉壶载酒春游,在茅屋也能赏雨自娱。“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在茅屋里坐中有高雅的名士,茅屋的左右是秀洁的翠竹。“玉壶”是他冰洁的象征,而“修竹”是他虚怀若谷的象征。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初晴的天气白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他在绿荫下倚琴静卧,这时候山顶上的瀑布飞珠。这样一个“人淡如菊”的人,他更喜欢亲近大自然,而不是在官场与人同流合污。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他就像花片轻落,默默无语;他是幽人恬淡,宛如秋菊。他“人淡如菊”,甘于淡泊名利,就像菊花一样,偏偏开放在秋天。“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这样的人、这样的胜境写入诗篇,一定是值得欣赏品读的。
此花开尽更无花
更将金蕊泛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