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枣花香九首古诗词(忽忆故园树,枣花色正新)
芒种节气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标志着盛夏仲夏的来临。芒种最重要的农业景观,就是麦收和夏水稻的种植。所谓枣花开,割小麦,就是应对这一时段的农村谚语。当树上的枣花开了的时候,也该是收割麦子的季节。所以这一章节,我们谈一下夏花芒种之花,枣花。
枣在我国的记录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由于枣子是木本,且容易贮藏,和其它水果相比,更有粮食的价值,所以自古就是上品,最初的国家和王朝祭祀,都要用上枣,而品质好的枣更有药用价值。所以在汉代很多神仙传说里,会说迷失在山林的人,往往会遇见神仙和枣树,只要一两颗就可以让他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死。这实际是饥荒的潜意识。因为人类从存在开始,都在和饥饿做着斗争。
枣花开在夏天,只有热爱土地的人,才知道枣花对于丰收意味着什么。所以城市里的人很少看见枣花,但是枣花是田园记忆中不能忽略的成分,因为它虽然细小却别有一种蜜样的芬芳。
“野枣花含新蜜气,山禽语带破匏声。
垂鞭晚就槐阴歇,低倡闲冲柳絮行。”唐朝白居易《寿安歇马重吟》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初夏,或者野枣花在山林自然之间,开得稍微早些,所以白居易在骑马回故乡的时候,闻到了初夏枣花的芬芳。
只有熟悉枣子和乡村生活的,才会分辨出枣花特殊的清甜,而白居易恰好童年和少年就是在山***大,这样的生活让他一生都热爱土地和植物,在诗人,官僚之外,他还是唐朝著名的园林专家和农业专家。
你可以想象他在槐荫树下打尖的场景,呼吸里是枣花香气,更催促他快马加鞭,扑向故乡。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唐朝李颀《送陈章甫》
农历的四月五月,正是小满芒夏,麦秋麦收的季节,田野里南风吹起金色的麦浪,枣花在树上,梧桐正在展枝叶,此时送别好友,已经可以看到对方心中的惆怅。麦子黄了,枣花香了,最美的夏天却要远行,一出门你准会想家。
无论外面有多少青山绿水,你都是过客,只有在家乡,那金色的麦田和枣花的香气才真正属于你,你虽然辛劳但是有着家园的恣意啊!
不过夏天出门,对于游子来讲的确是个苦的事,因为气温高,路程奔波,还要面对各种不适和风险。身后是父母家人在田地里收割,多少游子含泪踏上远方的路程,是愧疚,是无奈,是一出门就有的无尽乡愁。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唐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贺刚刚当官,就回忆故乡的枣花季节。因为京城对于年轻的官员来讲并不友好,进士尚且要坐几年冷板凳,可怜李贺因为父亲的名讳连考试资格都被剥夺,好容易谋了小职位,那也是升职无望的冷板凳。才气冲天的李贺自然觉得像囹圄。
他的家乡在许昌,此时,已经是江米成熟,枣花飘香的季节。他在京城里吃着因为必要节俭才能度日的饮食,哪里能不怀念这故乡的米香和枣花香气呢?
那故乡的枣花虽然在夏天,可是正是它的春光啊,李贺活得非常短暂,没有等到他生命的春天,只留下灵魂的诗卷。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宋朝 苏轼《浣溪沙》
43岁的苏轼任徐州太守,只是这年整个春天都持续大旱。古代儒家官员虽然不信鬼神,但是大旱之年,也会遵循古老的祈雨风俗,带领百姓去郊外山林求雨。求雨之后,雨水降落,旱情缓解之后还要还愿谢雨。这是地方长官和人民心连心,对抗灾难的一种精神纽带。
所以这首浣溪沙是写在夏天谢雨的途中。可以看到整体还是轻快的,但是二十多里山路,虽然前后都有人鱼贯跟从,途径遥远,且中午吃饭还喝了点酒,这感觉就有些疲惫了。
但是这疲惫当中,苏东坡还是兴奋的,因为乡村还在有序地忙碌,路过乡村时,低垂的枣花落满了头巾和衣裳,听见纺车的声音嗡嗡不止,有农夫在路边的古柳下买着鲜嫩的黄瓜。
当然出行是以不扰民为主,然而漫长的行路还是忍不住口渴,所以他还是敲门想喝一点茶水。
那么枣花有个特点,就是密集开放,随开随落。普通枣花和果实的比例是100到几百朵小枣花才有一个可以结果。这是枣树在自然中演变出的生存和延续方法,用多花的方式保证授粉完成,而枣花独特的香气也会吸引蜜蜂前来帮忙授粉。
所以枣花虽小,但是密集壮观,香气清冽。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惟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宋朝王曙《诗一首》
这是正面歌咏枣花的诗,枣花虽然小,但是可以长出累累果实,桑叶看起来柔弱,却能为蚕提供营养,产生坚韧的蚕丝。
这些农村的树木看起来不起眼,却有大的功劳和用途。
只笑那牡丹,开出斗一样的花朵,徒有好看,妆点枝头,是能结果给人粮食呢,还是能织布?
这个也是讴歌了朴素勤劳的劳动人民,辛劳,实在,奉献,真实,不像牡丹绣花枕头,中看无用。
但是上文也谈到了枣花并非各个能结果,是无数的花成就一颗果实。这也是枣花的奉献精神吧。
“忽忆故乡树,枣花色正新。
枝迎馌饷妇,香惹卖浆人。
纂纂飞轻雪,离离缀素珍。
祗今秋渐好,频扑任西邻。“清朝潘内召《咏枣花》
这首诗盛赞了故乡枣花之美。他为什么忽然会记得故乡树呢,实际芒种节气就放在这里,这是夏天最农忙的季节,家家在田野里打麦插秧。
那低垂的枣花树开花,下面有着去田间给丈夫家人送饭的农妇,而枣花的清香也吸引着走街串巷的或者在村口摆摊的商人。
你看那枣花不断落着香雪,已经有小的枣子成型挂在枝头。只是因为如今这麦秋天气好,枣花也飞扬起来,仿佛跳舞庆祝丰收呢。
这里的秋是麦秋,是麦子成熟的夏美。
“香来昧所自,即之还疑无。
翘首见崇柯,黄粟金纷敷。
琐屑似岩桂,一一明鄂跗。
夕意月能媚,晨态烟为梳。
离尘绝搴撷,野蝶升徐徐。
飘英未及地,若将依我裾。
芬扬倘不远,气郁谁能知?
停鞭一为恋,至悦适静娱。”清代姚燮《车行枣花下》
这首诗看起来好像非常的拗口,但是细细看起来,却是一首写尽枣花之美的作品。
我将车停在了枣花之下。枣花的香气来自于枣树林,但是当我靠近的时候,香气仿佛淡了。于是抬头看见枣花,那金色的枣花缀满了枝头。细碎的枣花像桂花那么小,却一颗颗附着在枝干上。这样的幽姿,月笼烟梳,很少有人看到啊。
正是枣花离都市远,所以很少遭到攀折,我看见野蝴蝶慢慢飞上枝头。而枣花频频落下,落满我的衣裳,仿佛留恋我一样。
如果不是枣花的芬芳,我何以能找到它,我停下车马,静静站在枣花林里,享受着这别人难以想象的愉悦啊,静美,快乐!
这让我都心生羡慕,飞花满身,香气缭绕,比落红不知道要清雅芬芳多少倍。
“一庭榴火太披猖,布谷声中艾叶长。
初夏心情无可说,隔帘惟爱枣花香。”叶嘉莹《杂咏四绝》其一
叶嘉莹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词学者,她一生教书育人,与平淡坚持中见她的光芒和真心。
这枣花无疑代入了她自己的生平思想和感情。比起火红的石榴,尖锐欢快的布谷声,她更爱夏天里沉静的枣花香,随风潜入夜,润心细无声。
教书育人,要的不是容颜鲜艳,但是持久的心灵的芬芳,她弟子学生满天下,她却比桃李更低调,是一树芬芳的枣花。
“枣花西院。弄语闲莺燕。已是闻声情不浅。况道恁时相见。
尊前别有风流。三生同梦扬州。剪取吴淞江水,输他一段凝眸。”现代陈方恪《清平乐·枣花西院》
经历岁月的人,会独爱枣花的芬芳,那是故乡少年的记忆。多少年后,朋友相会在枣花院落,听到声音就已经激动,见面的喜悦,那是难以言表。枣花香气弥漫,连接了岁月,人生一杯醇酒,此时真还不是牡丹可比。只有枣花啊,枣花,才能无愧做岁月感情的见证人!
又是芒种时节枣花香,你看见过枣花吗,你闻到过它的芬芳吗?你想起哪些人,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