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鬼谷子》精华75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言

longge 09-28 12:56 阅读 我爱育娃
一、《捭阖第一》之精要: 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译文】圣人在人世间,从古至今,他们的

《鬼谷子》精华75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言

一、《捭阖第一》之精要:

1、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译文】圣人在人世间,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虽然事物的变化是没有止境的,但是它们最终都有自己的归宿:或者阴气,或者阳气;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启,或者闭合;或者松松弛,或者紧张。

2、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译文】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揣度对方的智谋,度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上的优劣。至于人们之间的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胆怯、仁义,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就可以开启使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摒弃;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这些都要靠无为之术来把握。

3、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译文】如果要运用开启之术,贵在考虑周详、完备;如果要运用闭合之术,贵在隐藏保密。

4、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译文】所谓开启,就是要么开启而展示使用,要么开启而收纳闭藏;所谓闭合,就是要么闭合而采纳使用,要么闭合而摒弃不用。

5、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译文】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灵魂的主宰,人的意志、欲望、思维、智慧、谋略,都要通过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开启和闭合来把握和控制。

6、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译文】所谓开启之术,就是公开的,可言及的,属于阳的方面;所谓闭合之术,就是关闭的,沉默的,属于阴的方面。

二、《反应第二》之精要:

7、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译文】想要对方发言自己反而先要保持缄默;想要对方敞开反而自己先收敛;想要达到高大反而要表现低调;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予。

8、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译文】虽然所谈之事不是当务之急,但是可以根据表现出来的细微征兆,了解判断出总的变化。

9、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译文】要了解别人要先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人与人相知,就像比目鱼两两相随一样;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契合无误;掌握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神形相连。

10、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译文】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用“圆”的方法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的方法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

11、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译文】事情发生了,前后左右怎么处理得有个方法。自己心里没数,不先定个解决的策略方法,不能用巧实力很好的处理事情,就会忘乎情理失去道义;自己周密思考,先确定策略然后去打交道、搞外交,这样方式方法别人就没啥好说的,外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整个事情就解决了,这是高手,老天都会封你为神。

三、《内揵第三》之精要:

12、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译文】上下交往之事,一定是内情相得,然后巩固,上下之间开始相连结。或以道德原则相交,或以朋***关系相结,或以金钱财物相投,或以声色犬马相拢。

13、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译文】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投靠就投靠,想离开就离开;想求取就求取,想思念就思念。

14、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

【译文】不了解事物的本来和性质就去做(游说),必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了解对方实情的时候而去进游说之辞,必定会受到拒绝。掌握实情,才是把握了内揵之术。

四、《抵巇第四》之精要:

15、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译文】万物都有自然发展的规律,万事也有聚合分离的法则。有时离得太近反而觉察不到;有时离得很远却彼此知晓。离得近却不能觉察,是因为没有考察他的言辞;离得远却彼此知晓,是因为追溯过去并验证了将来。

16、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译文】万事万物在初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震动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

17、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译文】巇,也就是罅。罅就是由小的裂缝开始,像山涧一样由小变大。裂缝刚刚出现时,可以用“抵”的方法堵塞,可以“抵”的方法使其退却,可以“抵”方法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方法使其消失,可以“抵”方法而获得成功。这就是抵巇之术堵塞缝隙的道理。

18、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译文】与天地之间有“离合”、“终始”一样,万事万物必然存在着裂隙痕迹,不能不明察秋毫。能够运用“捭阖”的方法观察,并运用自如,就是圣人。

19、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译文】当世间没有裂缝需要“抵”的时候,就要深深地隐藏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间需要“抵”的弊端时,就应该顺时而动,加以谋划策略。

五、《飞箝第五》之精要:

20、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译文】要造成一种声势,使事情获得成功,就得先观察人们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议论的是与非,了解对内对外的各种进言,掌握其真假,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然后再权衡春利弊得失。

21、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译文】与对方交谈时,运用言辞中的钩箝之术,引诱他人言论归顺自己,或以激昂的言辞引诱从而控制对方得到实情。诱致对方实情的话,是一种游说之辞,时而相同时而相异。

22、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译文】对于运用以钩箝之术仍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先征召,然后排列比较,再反复试探其能力;或者先排列比较,反复试探,然后就对方的弱点予以摧毁。

23、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译文】运用这种方法时,或者用财物或者各种珠宝等给予试探,或者衡量、考察对方才能,确立去留的趋向以引诱对方实情,或者发现对方的弱点来箝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抵巇之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译文】如果将飞箝之术运用于他人,就要观测对方的智慧才能,考察对方的实力,估量对方的气势,把握关键要害之处,以迎合或随顺对方,以飞箝之术达到与对方协调,以友善的态度达到与对方融洽。这就是飞箝的运用与发挥。

《鬼谷子》精华75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言

六、《忤合第六》之精要:

25、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

【译文】凡是需要趋合或背逆,都要有相应的计谋。万物分合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连接无缝隙,各有其变化态势。事物背反趋势可以相互探求,然后根据每一件具体事情的变化和发展做出处理。

26、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译文】因此圣人生活在世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合适的时机,根据国家教化需要,哪些可多哪些可少,预先察知、调整而使计谋随之转化。

27、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译文】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万事万物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28、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译文】圣人经常作为而无所不为,常听天下,而无所不听。

29、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译文】假如事情必然能成功,而且又合乎计谋的原则,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虽然合乎别国君主的意思,可惜却背离自己君主的原则,这就叫作“计谋不两忠”。其中必有顺逆的道理存在,合乎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反忤之术”。

30、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译文】古代擅长反对和支持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促成忤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

31、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译文】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是:一定要估量自己的才智,估量自己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有哪些不如人,只有这样,才能能够纵横进退,运用自如。

七、《揣篇第七》之精要:

32、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译文】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度量天下形势,揣摩诸侯的实情。如果度量天下形势不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诸侯力量的强弱虚实;如果揣摩诸侯的情况不翔实,就不可能掌握事实及变化的征兆。

33、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译文】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应当审察形势变化;向君主献说陈情,就应当详细揣测君主的想法,避其所短,从其所长。所有的谋划、计策、考察情欲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懂得揣术的道理并加以运用,就可以达到“贵”、“贱”、“重”、“轻”、“利”、“害”、“成”、“败”各种目的,这都是运用揣术的结果。

34、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

【译文】所以虽然有古圣君王的法则,有极高明智慧谋略,不不采用揣度的方法,什么实情也无法获得。这是谋略中最大原则,进行游说的基本规律。

八、《摩篇第八》之精要:

35、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译文】摩是揣情的方法。内心的情感变化及其表现是揣测的主要对象。运用摩术有一定的法则,而且这个法则是在隐密中进行的。

36、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译文】古代善于揣摩的人,就像拿着钓竿坐在深渊旁钓鱼一样,投下鱼饵,一定会钓到鱼。所以说进行的事情日渐成功而别人却不知道,领兵打仗日渐胜利而不使感到恐惧。

37、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译文】圣人深谋远虑于隐密之中,像神道玄妙,故称作“神”,事情成功后,昭然若揭,故称为“明”。

38、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译文】揣摩的方法,可以运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的方法。平,就是平静;正,就是正直;喜,就是喜悦;怒,就是激动;名,就是荣誉;行,就是成功;廉,就是廉洁;信,就是明了;利,就是需求;卑,就是为了谄媚。

39、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译文】所以谋划一定要周密,一定要选择意趣相投的对象进行游说。所以说交结要亲密无间。事情取得成功,一定是合乎了规律逻辑。所以规律、方法、天时三者相偶合然后功业可成。

40、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

【译文】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类别,就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干燥的部分就会先着火燃烧;又如往平地倒水,低洼的地方就先湿。这就是相同的事物必有相同的反应。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

九、《权篇第九》之精要:

41、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译文】奸佞小人,往往因为谄媚之言而体现出“忠”;阿谀奉承的人,往往因为旁征博引、语言丰富而体现出“智”;语言平静不露声色的人,往往由于果断而体现出“勇”;满脸严肃言辞威严的人,往往由于大权在握而体现出“信”;说话稳重不苟言笑之人,往往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反向思维而体现出“胜”。

42、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译文】刻意巴结奉承,就是谄媚;语言夸张、粉饰太平,就是想博取欢心;善于筹划运用谋略,就是权变;纵横驰骋毫不犹豫,就是果决;自己不对而又指责他人过错,就是反。

43、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译文】古人说:“嘴可以吃饭,不可以说话。”说的是讲话是有顾忌的。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属,即人言可畏,有时候“众口”是可以歪曲事实的。

44、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译文】人之常情,只要自己说出话,总希望有人听;只要办事情,总希望能成功。所以一个聪明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用愚者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处而用愚人的善长,这样就使自己永远不会陷于窘迫。说到有利的一面,就要发挥其长处,说到有害的一面,就要避其短处。

45、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译文】所以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贵的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贫穷的人谈话,要以利益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过错者谈话,要以态度坚决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鬼谷子》精华75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言

十、《谋篇第十》之精要:

46、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译文】观念相同又关系亲密者,大家都会成功;欲望相同而关系疏远者,只能有一部分人得利;同时受到憎恶而关系又密切者,必然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恶而关系疏远者,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

47、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

【译文】所以,如果能互相带来利益,就亲近;如果相互牵连地造成损害,就疏远。这都是规律在起作用,根据这个标准来考察其异同,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

48、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译文】所以,事物的运动变化就会产生新的事情,有了新的事情就要用谋略去解决,谋略产生计划,计划产生议论,议论产生游说,游说产生进退,进退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

49、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译文】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不肖之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被诱惑。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50、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译文】所以强大是由微弱积聚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聚而成,有余是由于不足积累而成。这就是道术的体现。

51、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译文】所以,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人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

52、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译文】因此,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游说之辞,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说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53、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译文】经过揣摩之后施以恐吓,抬高之后加以策动,还要巧妙地引用证据来证明,设符验应证,蒙蔽而阻塞,扰乱而迷惑,这就叫做计谋。

54、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译文】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密,隐密不如结成朋***,结为朋***而亲密无间。遵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

55、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译文】不要将别人不乐意接管的东西强加于人;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情去说教别人。

56、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译文】如果对方有所嗜好,就要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有所厌恶的,就要加以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要用隐密的方法进行谋划而公开地收获。

57、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

【译文】想要去除的人可以放纵他,任其胡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去除他。

58、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译文】遇到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

59、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

【译文】所以行事贵在控制别人,而不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掌握主动权,被别人控制就是命运被别人把握。

60、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译文】所以圣人的行事原则隐秘,而愚笨的人行事方法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

61、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译文】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

62、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译文】智慧的谋略使用出来,常人无法觉察,却可以做到普通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即“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意思是在不知不觉中做好布局,在毫无争斗中取得胜利。

十一、《决篇第十一》之精要:

63、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译文】圣人之所以能完成大业有五条:一是用公开的道德去决断;二是用隐秘的办法去决断;三是信用诚实的办法去决断;四是用藏匿的办法去决断;五是用平常的办法去决断。

十二、《符言第十二》之精要:

64、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译文】眼睛贵在明亮,耳朵贵在灵敏,心灵贵在智慧。

65、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译文】君主如果能用天下人的眼光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能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能用天下人的胸怀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天下人的心都聚于一处,像车轮聚于轴心一样,那么眼光就不会被蒙蔽。

66、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

【译文】山再高,仰望也可看到顶峰;水再深,也可测出深浅。而神明之位,德术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哪里能测量深浅呢。

67、用赏贵信,用刑贵必。刑赏信必,验于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译文】使用奖赏的原则贵在讲信用,使用刑罚贵在坚决。处罚与奖赏用得正确与否,一定要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验证。对于那些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发生影响。至诚在天下畅通,让人民知道犹如有神明保佑一样,那么还用担心奸邪之人前来冒犯君主?

68、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译文】作为人君做事必须周密,如果人君做事不周密,群臣就会生乱。大家都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君臣上下之间没有沟通,怎么开阔视野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开启和闭合运用不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本源。

十三、《转丸第十三》之精要:

69、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译文】游说,就是说服别人;要说服别人,就要给人以帮助。经过修饰的言辞,都是借以达到某种目的;被借用的东西,既有好也有坏。

70、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译文】要进行应酬和答对,必须掌握犀利谨慎的外交辞令;犀利谨慎的外交辞令,都是不实在的言论。要树立起信誉,就要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就是为了让人检验复核。凡是难于启齿的话,都是反面的议论;凡是反面的议论,都是诱导对方秘密的说辞。

十四、《本经阴符七术》之精要:

71、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译文】欲望多了,心神就会涣散,意志就会消沉。

十五、《持枢》之精要:

7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译文】掌握枢纽关键,就像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天地运行的法则,不可企图改变和违背这个规律,违背它,即使暂时成功,最后也会失败。

十六、《中经》之精要:

73、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者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

【译文】所谓守义,是说遵守人的义理,就是要探寻人们内心的想法以相符合。探察人的心灵深处就是要掌握其真正的意图。从外面来控制其内心,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随顺成功。

74、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

【译文】小人与君子相比,他们会采用旁门左道,会导致败家误国。

75、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译文】不是贤良智慧的人,不能用义行来守住家业,不能以道义守住邦国。圣人在于掌握道的微妙之处,确实可以转危为安、救亡图存。


文章评论

《鬼谷子》精华75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言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