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秋天高级有质感的古诗句(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longge 09-15 13:14 阅读 我爱育娃
不觉初秋夜渐长 ——咏初秋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夏去秋来,季节更替,初秋的到来让诗人们充满了对于秋天的美好向往;而初秋之夜,则是引起诗人们无限的遐思。 唐代诗人孟浩

秋天高级有质感的古诗句(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不觉初秋夜渐长

——咏初秋古诗词赏析(四)

王传学

夏去秋来,季节更替,初秋的到来让诗人们充满了对于秋天的美好向往;而初秋之夜,则是引起诗人们无限的遐思。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初秋》,描绘了诗人在初秋夜晚生发的浓浓秋思: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孟浩然的这首初秋诗,不如说它是一首秋夜诗。秋夜,带给了诗人无限的秋思。

读懂这首诗的秋思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读懂“凄凉”二字,这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是这首诗最深情之处。

不知不觉,初秋夜色渐长,这是说时间,即秋夜。又一个秋夜的到来,诗人不经意间想起过去的数个秋夜,那些秋夜多么温馨,多么珍贵,充满了无限希望与深情。如今的秋夜,却早已尘埃落定,繁华落尽,曲终人散,空留他一人隐居山中,不过山水度日,清欢而已。秋夜秋思,可谓是“凄凉”其一。

炎炎暑热退去,茅斋静谧无声,这是说地点,即书斋。秋风来了,万物肃杀,往日的虫鸣听不见了,这使得秋夜的书斋倍显寂静凄清。夏天总是热闹的,而秋夜又重回凄凉。书斋寂寞,可谓是“凄凉”其二。

台阶下,一丛莎草间有露光闪烁。一个人到底该有多么寂寞,才会在秋夜盯着草丛的露光。这一处细节的描绘,恰恰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之光里,有着诗人的年华,有着诗人的壮志,更有着回不去的孤寂与落寞。丛莎露光,可谓是“凄凉”其三。

再加上清风习习,凉意倍增,更加重了这种凄凉之意。这种凄凉,不是消极的凄凉,相反则是诗人对于往事的一种深情回忆。因为回忆而生的凄凉,是甜蜜的,是寂静的,也是充满期待的。也许,在凄凉之下,诗人自有“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洒脱与率真。

秋天高级有质感的古诗句(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北宋诗人杨亿的《初秋夜坐》,描绘了秋夜看到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自己的愉快闲适的心情:

明河如练出城隅,朱火西流暑气徂。

顾兔一轮浮月桂,流萤数点入烟芜。

迢迢宫漏传银箭,淅淅天风下白榆。

岸帻微吟自忘寐,披衣闲起绕庭梧。

首联写夏去秋来,季节更替。初秋的夜晚,诗人独自夜坐,遥望夜空,看到银河如白练悬挂在城角的女墙之上,大火星渐渐向西下沉,暑气逐渐消退。

颔联描绘了一幅明月下流萤飞舞的画面。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填空,月中的桂树清晰可见。空中,几只萤火虫自由飞舞着,消失在烟雾迷茫的草地。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颈联写时间流逝,秋风渐起。诗人夜坐良久,兴致依然很高,远远传来宫中报时的鼓声,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夜已深,秋风渐起,刮得榆树叶淅淅作响。

尾联写诗人的闲适情怀。神情洒脱的诗人面对美好的秋夜景色,轻轻地吟诵着美妙的诗句,毫无睡意。于是,披衣起来,绕着庭院中的梧桐悠闲地散步。这一联生动地展示出诗人内心轻松愉快、洒脱闲适的情怀。

秋天高级有质感的古诗句(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南宋诗人黄公度的《初秋夜坐》,表现了诗人初秋夜晚乘凉见到的北窗景致:

纳凉北窗下,景象有余清。

林暝惟萤影,庭幽但竹声。

语阑惊坐久,露重觉衣轻。

不寐饶诗思,徘徊参斗横。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诗人夜晚乘凉见到的北窗景致。诗人夜晚在北边窗下乘凉,此时四周景色非常幽静。幽暗的林中只有微弱的萤火虫光在闪烁;院子静谧,只听到风吹竹叶的声音。诗人静静地坐在那儿,很少说话,突然觉得已坐了很久;夜露渐浓,沾湿了衣服,感觉衣衫轻飘飘的。

尾联表现了诗人夜坐时的精神状态。面对如此幽静的环境,诗人此时却陷入了无法入睡的状态,他的脑海中充满了诗意,思绪像参斗星一样在头脑中交替运行,不停徘徊。

黄公度是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后被秦桧诬陷,罢归。此诗或是罢归后所作。初秋夜坐,虽面对暗夜幽景,内心仍不免难于平静。结尾的“不寐饶诗思”,应是此心境的真实表现。

秋天高级有质感的古诗句(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元代诗人赵雍的《初秋夜坐》,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秋夜高僧打坐图:

月明如水侵衣湿,台榭沉沉秋夜长。

坐久高僧禅语罢,淡然相对玉簪香。

赵雍是元代画家,擅长山水人马,兼工正草书法,诗作亦卓然可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初秋夜坐》是首妙诗,也是一幅动人的秋夜高僧打坐图。

开头两句便引人入胜: 空中一轮金月,光华似水倾泻大地,若照人身上,衣裳也会被浸湿的。禅堂与平台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中,一片宁静,越发显得夜色浓重深沉、秋夜漫长。

诗的后两句更是情趣盎然: 在这沉沉秋夜里,一位手捻佛珠、口诵禅经的老僧,久久参禅打坐,睁眼出定后,他面对眼前娇艳芬芳的白色玉簪花,神态却平淡安适。多么醉人的景色!多么可敬的高僧!

诗中的“浸”、“湿”二字用得恰到好处,堪称绝妙。月光本来只能作用于视觉,不能感觉。作者拈此二字,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流动之势,而且令人真切地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觉到它的清冷和浓重。这是通感修辞方法的运用。

四句诗的内在联系与照应也很缜密。第一句写秋夜里月明如水,这当是夜半之时,因为月亮刚升起不会有那样浓重的月光。这就和第二句中的“沉沉秋夜长”相呼应。第三句中的“坐久”又与第二句中的“夜长”相勾连。玉簪花秋季开放,芳香袭人,末句暗中又同头两句季节特点相协调。即此可见这首诗句法精到、章法严整。

诗中前两句绘景,后两句写人,但从题目和全诗看,写人是主导,老僧居于诗中核心位置。全诗半写秋夜,半写高僧,起句清丽,结句意远,虚实相间,正侧结合,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好诗。

文章评论

秋天高级有质感的古诗句(咏初秋古诗词赏析)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