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夏至节气经典诗句(咏夏至古诗词赏析)
一曲清歌倒酒莲
——咏夏至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夏至在宋代是重要的节日,在宋代诗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描绘夏至风俗的内容。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夏至二首》其一 ,描绘了夏至节祭祀祖先的情形: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一、二句“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交代了夏至节大人们祭祀的具体内容。大人们腰间挂着李核敬祖先,将缚粽的丝线系在手臂上求安康。“祝饐”,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此指祭祀祖先。
三、四句“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交代了夏至节老人孩子们欢快的场景。家家户户把应节的物品竞相随着风俗呈现,老人家慈祥地看着孩子们在祭祀现场打闹。
夏至日,自古以来都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风俗。在这首诗中,诗人勾勒出一幅乡村夏至祭祀的画卷。
南宋词人史浩的《卜算子·夏至》,对宋代夏至习俗做了一次全景描绘: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对宋代夏至习俗做了一次全景描绘。 炎热的夏至,在词人笔下展现出别样的风情。
上片一、二句“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符箓”,道教中的一种法术,认为佩戴身上,可驱鬼镇邪。玉搔头:指玉簪或美女。 艾虎:用艾草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夏至日,女子身佩着符箓,头上插着玉簪;儿童头上戴着艾虎。这两句交代了夏至的佩戴习俗,即佩符箓,戴艾虎。这是通过视觉从女人、孩子的角度来写夏至习俗。
三、四句“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蒲草。在这夏至日,听一曲悠扬的歌声,饮一杯醉人的莲花酒,看那出水碧绿的菖蒲,更加令人陶醉。这两句交代了词人如何过夏至。这是通过听觉来写夏至听歌饮酒、赏荷、观菖蒲的活动。
下片一、二句“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角簟”,细竹篾或白藤织成的席。室内隔着碧纱厨,词人躺在竹席上,摇着扇子消解夏天的烦闷。这两句由室外描写转入室内描写。屋子里挂上了帘子,铺上了凉席,词人不停挥动着扇子,以此消除暑气带来的烦闷。
末两句“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炎曦”,比喻高热。只有先生安然不动,心静自然凉,不怕炎热临近。夏至到了,意味着炎热盛夏真正到来了。词人告诉我们,在炎热的盛夏,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就能消除炎热,平安度过暑天。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生动地描绘了夏至时节天气炎热的情景: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节后,诗人一大清早就来登连天观,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家。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躲避炎炎夏日这火辣辣的太阳。回到家里,纳凉用的胡床挪来挪去,始终没有一个凉快的地方。手中的蒲扇不停扇动,偶尔会停下来,并不是因为凉快了,而是手酸了,需要休息一下。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诗人清早登观避暑,在家睡凉床,不停地摇扇子。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
北宋诗人张耒的《夏至》,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四季变换规律的认识: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前两联写大自然四季变化的因由。诗人认为,春天有化生万物、养护乾坤之功。养护到极盛的时候,即“长养功已极”,就产生卦变,春悄然转化为夏。但是对于天地间的时节变易、流年暗换等,人们常常是后知后觉的,当其事物初萌之时,浑然不觉,正如“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即人们还停留在春天的意识时,夏阴已经悄然出现了。只有善于体道而细心观照天地微妙变化之人,即尾联的“观化子”,才会对此有敏锐的觉察。(比如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这一句诗“杏花消息雨声中”,因春雨之温润,而隐约觉察杏花将开。对事物未萌将萌时的敏锐觉察,就已经接近于观化之人即观化子)。
中间两联具体写四季的变化。“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肃杀草木的冬天,随着北斗星斗柄的移位而转换季节,寒暑更替又是一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那些长得高大雄壮直冲云霄的树 ,哪里能长久地保持芬芳鲜润的状态,到了冬天叶子也要凋谢了。说明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结尾两联赞美那些善于观照天地变化的修道之人。“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说人们常忽视事物都是从微小征兆开始量变到质变的,之所以一叶落而知秋,是因为变化之道已寓其中,可用此理来推演一叶落之后将会怎样的渐进变化了。“韪哉观化子”,那些善于观照天地变化的修道之人是真的明智啊,凡事不会强求强争,因为他们洞悉时机变化,知道待机而动,顺势而为,不做多余的事,所谓“默坐付忘言”。知道坐而待机而动,无须多言。“付”是付诸,即付之于的意思。“付忘言”就是付之于不言说。这里不但用了《庄子》里的意思,也并用了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之意。
- 上一篇:夏至经典诗词古句(夏至古诗六首鉴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