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longge 08-19 14:56 阅读 我爱育娃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在古典诗词里,燕子是报春使者,常常与旖旎春光一起走进大街小巷,见证百花丛中开,绿水人家绕。 它可以轻盈灵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在古典诗词里,燕子是报春使者,常常与旖旎春光一起走进大街小巷,见证百花丛中开,绿水人家绕。

它可以轻盈灵巧,“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也可以生机勃勃,“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还可以娇柔妩媚,“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故而赏春诗词里少不了这抹倩影,惜春、伤春诗词里更需要通过燕子翩飞来传情达意。

尤其燕子秋去春来,喜欢比翼双飞和栖居旧巢,在多情的文人墨客笔下,就有了不同意蕴。

除了象征春色如许,它还承载了人世离合聚散与爱恨情愁,甚至寄寓了兴亡慨叹与生命哲思。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1.微雨双燕,相思难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从古老的《诗经》开始,人们就对燕子寄寓了美好的想象。

到了《古诗十九首》里,更是将这种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渴望直白地表达出来,“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人们希望与心爱之人如同梁上燕,双宿双飞,朝朝暮暮,又岁岁年年。可一旦与爱人分离,在春日里看到双燕纷飞时,就无端勾起了离愁别恨,多想化为空中燕。

就像晏几道午夜梦回、人醉酒醒后,看到微雨燕双飞,本来借酒消愁压制下去的思念再次蔓延看来,只能独立濛濛细雨中,看着落英缤纷被潇潇暮雨雨打风吹去。

春愁又添离恨,落花人独立的寂寞与微雨燕双飞的旖旎形成对立又统一的参照,那是相思的味道,伤感又唯美,悲哀又迷离。

看着微雨双燕,晏几道不由地陷入往事的纠缠里,当初与小蘋初见的一见倾心是如此浪漫。小蘋深情款款地弹着琵琶,诉说着绵绵相思,宛如罗衫上的两重心字,暗把心意许。

那样的夜色是如此撩人,月光如水水如天,仿佛能将人的心思穿透。如今午夜梦回,明月还是当时那个明月,伊人已不在身旁。

晏几道只能不断注视着明月,回味着那夜小蘋踏着月色翩然归去的倩影,如同彩云追月。

这样的双燕比相思,晏几道的父亲晏殊也曾体会,“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2.春燕不归,故友何在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戴叔伦《苏溪亭》

在古人心里,燕子秋去春来,聚散有时,旧巢有意,比为了生存而颠沛流离的人类靠谱得多。

正如刘克庄所言,“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可在暮春时节为了赶赴湖南曹王李皋而开启幕府生涯的戴叔伦,在途径义乌的苏溪时,却发现一向准时的燕子居然失约了,旧巢仍旧空空。

旧燕是否真得未归后人已无法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诗人思念的故友还不曾归来,就像这只失约的燕子。

在这里,燕子不归可以看成是实写,也可以理解成是虚写,将故人比作失约的燕子。这也与第二句里的阑干十二曲,传递的情意相契合。

阑干十二曲是一首乐府古曲,倾诉了一位女子久等心上人不至而斜倚栏干独自悲伤的心情。

诗人站在苏溪亭上望着远方漫天无际的芳草,听着这样悲伤的曲子,想着那位像燕子一样失约的故友,茫茫心绪就像这江南烟雨笼罩下的一汀杏花,寒意入骨,又楚楚可怜。

这样的春燕不归,写出了一个诗人对远方故友诚挚的思念,也描摹出江南暮春的最美模样,“一汀烟雨杏花寒”,让无数人心向往之的杏花烟雨江南。

但愿此生我们都能有幸拥有这样的故友深情与江南春景: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3.燕子翩飞,倦客天涯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宋·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燕子作为一种候鸟,要随着季节变幻不断迁移,这种自然现象很容易勾起人的羁旅愁思。

就像张炎笔下的燕子,去年飞往海角天涯,今春归来又不知道该栖息何处,将巢筑在何方。

这只四处漂泊的燕子,正是词人自己的化身。公元1276年,元兵的铁骑踏破了临安的城门,张炎的祖父张炎被元兵残杀。南宋覆灭伴随着家破人亡,家财被抄没的张炎只能如同飞燕漂泊四方。

多年后张炎回归故土,面对满目萧肃,不知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哪一站才是自己的容身之地。

如今又是暮春时节,潇潇夜雨吹起落红无数,采花姑娘也杳无踪影。纵有萋萋芳草也不忍相看,因为满怀离索,哪有心情将春赏。

最无情是这三月雨,潇潇夜雨断人肠,燕去春尽惹人愁。

在张炎笔下,人燕同命,都逃不过漂泊苦。而潘汾则另辟蹊径,以羁鸟返旧林来反衬自己的天涯倦客之苦,“旧巢稳,呢喃燕子,笑人漂泊。”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4.旧燕堂前,兴亡慨叹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六朝如梦,金粉成灰。在刘禹锡笔下,旧时飞燕,竟成了历史兴亡的见证者。

坐落在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因孙吴在此驻扎水军、身穿黑衣而得名。到了东晋,以王导、谢安为主导的贵族,在此定居繁衍,相继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还有谢灵运、谢眺这样的诗坛巨匠。

王家书法谢家诗,真正的风流富贵,真正的名门望族。《红楼梦里》贾府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用在此处也毫不违和。

在经历了吴国、东晋和宋、齐、梁、陈六朝的风云涌动之后,六朝如梦鸟空啼。

但刘禹锡没有直言兴衰,而是将笔触延伸到桥头巷口的景色描写里,荒凉冷落之意呼之欲出。

如今朱雀桥边只有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无声地笼罩在惨淡寂寥的斜阳之下。无车水马龙,无迎来送往,只留下一个历史褪去后的落寞背影。

最妙的是这抹背影,不来自斯人独憔悴,而是通过旧时飞燕,将这沧海桑田举重若轻地表达了出来。

曾经这些燕子飞入的是王谢堂前,如今归来旧巢,过去的富贵深院已变成了寻常百姓之家。

这一来一回,历史的沧桑之感,浓浓地扑面而来。燕本无情,旧宅新主,已是换了人间。

正如周邦彦所言,“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5.燕子楼空,人生如梦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历史上关于燕子的典故,与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能为掌上舞身轻如燕的赵飞燕,一个是幽居燕子楼十载的舞女关盼盼。

苏轼这首词就是出任徐州知州,夜宿燕子楼时的感发之作。他没有像白居易将侧重点放在张愔病逝徐州之后,关盼盼情深义重而独居守节的日夜相思: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而是借助这个典故,抒发人生如梦之感。此时的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无奈出京,先后辗转杭州、密州和徐州等地任职,难免有失意之感。

苏轼自诩为天涯倦客,将故土望眼欲穿,足见此时的困顿消沉。毕竟还没经历黄州烟雨的洗礼,苏轼一时难以消解。

此夜登楼远望,想到早已人去楼空的燕子楼,不由得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古今皆同,没有人能在梦中了悟,更没有人能摆脱这样的旧欢新怨,只能默默哀叹。

关盼盼就没有摆脱,最终为情所困,绝食而亡,让苏轼不由哀叹: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的徒弟秦观也曾书写,“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写尽女子深情大义。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

6.花落燕归,各安天命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同样是写落花燕飞,晏殊比儿子晏几道多了几分人生的哲理与深思。

面对暮春日落,晏殊也有伤春、惜春之情,只是没有将这份情意单纯地倾注在儿女情长里。

而是在独饮独吟里,一边无奈着春意阑珊、落红无数,一边接受着旧燕归来、久别重逢。

去年天气旧亭台,落花无数燕归来,晏殊终究明了,人生就是这样各安天命、喜忧参半。我们阻止不了美好的消亡,也逃避不了失去的怅惘,更左右不了另有一些美好会与我们久别重逢。

这些无可奈何,这些似曾相识,以各自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愁。

我们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是人生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永恒。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燕燕于飞,不管我们从燕子身上寄寓怎样的离愁悲欢与历史兴衰,最美的期盼还是与心爱的人,热爱的事,钟情的景: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文章评论

感悟诗词名句摘抄(燕子楼空春已晚,梨花雨落恨分明)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