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诗人袁枚的9首诗词(清新灵动,锦心罗万象)
他天资聪慧,五岁识字,十二岁中举,二十三岁中进士,二十六岁便成为溧水、江宁等地的地方长官,正当仕途坦顺之时,他却于三十三岁辞官归隐。
辞官后,他买下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更名随园。
他爱吃,吃吃喝喝间就编写了一本美食界的“葵花宝典”——《随园食单》。
他还爱玩,近点的浙江天台、雁荡、四明,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远点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不拘一格,在礼教森严的年代,广招女弟子。
他重情重义,一篇《祭妹文》感人至深,读起令人潸然泪下。
他便是袁枚。
今天我们分享袁枚的九首小诗,看一看他诗中的灵动之韵和盎然生机。
所见
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作诗,讲求“性灵”。
性灵,一方面是指作诗要有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细微入致的观察。
辞官后,他隐居在江宁随园,不时出门赏玩。
夏天的傍晚,他乘着习习凉风,漫不经心的散步。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田埂上。
眼前,是绿油油的稻田,清风拂过,晒了一整天阳光的稻子,毫不吝啬的送来稻叶清新的香味。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正要好好的回味这种甜美的气味。突然间,一阵歌声伴着蝉鸣传到了他的耳边。
远远的树林里,摇头晃脑的走出一头老牛,一个小牧童骑在老牛的背上,欢快的唱着歌。
而他头上的树枝上,一只蝉似乎是在和他攀比一样,也唱起了歌来。
牧童有点生气,果断的唤停了老牛,静悄悄的打量着蝉的位置——他势必要把这个敢跟他比歌喉的蝉抓起来。
瞧瞧,这本是生活中极其寻常的画面,可在袁枚的笔下,却变得生趣十足。
他并没有直接描写风景,可通过牧童活灵活现的小动作,就把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闲适、自在和无忧无虑的隐居心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看起来快乐的是牧童,而比牧童更快乐的,是诗人。
苔
袁枚 〔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从不会放过生活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一丝清风、一朵幽兰、一只蜜蜂、一片树叶,他都会为它们作一首诗。
春季过后,院子里向阴的地面上,萌生出了一小片苔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们连成碧绿一片,甚是可爱。
而更可爱的是,在天稍暖的时候,它们竟然也开起了小花。
一朵朵,微小如米粒,如不细看,很容易便融化在一片绿色中。
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这就如同一个人出身不高,但只要坚定的生长,总有一天会找到生命的价值,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苔
袁枚 〔清代〕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秋天到了,袁枚的院子里,一片红叶缓缓落下。
它在地面上,结识了新的伙伴——青苔。它耐心的对青苔说它一生的故事。
它见过早春温和的暖阳、见过盛夏炽热的炎阳。
它见过绚丽的朝阳、见过强烈的午阳,见过昏黄的夕阳。
阳光,对于一直生活在阴暗之处的青苔来说是那么的新鲜,它充满好奇,忍不住怯生生的问红叶,什么是阳光。
红叶有点鄙夷的看着它,它不能理解,这世上居然还有人不知道阳光。
可它哪里知道,对于树叶来说,阳光是生存的必需品,而对于青苔,阳光则有可能会摧毁它们。
红叶喜暖,青苔爱凉,都出自它们内心的选择。
人要安于自己的选择,不必羡慕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自由。
正如作家杨绛所说那样:“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春风
袁枚 〔清代〕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人人都爱春天,春天一到,便是风和日丽、花红柳绿,万物复苏。
袁枚也是一样,在他看来,春风就像是贵客一样,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山上的雪也随着暖暖的春风融化了,春风还把世间所有的花儿都吹得绽放了,人见了都会心生欢喜。
春风真的是可爱的,成语“如沐春风”,意思是就像坐在春风的中间,表示和有文化有素质的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那样让人温暖。
和人相处,都要作一阵阵春风,吹拂朋友的心灵,送去温情和大爱。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一个冬天,夜深人静,更鼓声声,袁枚吹灯欲睡。
下了一整天的雪,窗外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十五的明月将光泽洒在雪地上,窗明如白昼。
如此雪月交辉的美景,岂能辜负,他瞬间没了睡意,起坐吹灯,临窗赏玩。
夜月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是如此的“幸甚至哉”,必须“歌以咏志”。
“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生活安定,心态安详,当不会放过任何一处美好的瞬间。
什么是生活的美好?韩寒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生活的美好就是时刻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袁枚一样,在内心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题画
袁枚 〔清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袁枚对生活的热爱,不止在于他愿意为小美好细致入微的描写,还在于他着力将这些小美好写的朴素动人。
比如这首《题画》诗,只有二十个字,便全貌的展现了一幅晚春牧归图。
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
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
最是寻常之处,最是容易动人心。
愿我们都能尽可能多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天微小而确切的幸福,尽量让美好占据自己生活的主旋律,充分享受平凡生活带来的幸福感,不负时光不负韶华,活出最好的自己,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偶步
袁枚 〔清代〕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有人说,快乐很简单,就是在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美好小事物而产生的满足感。
就像是袁枚,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一只小蜜蜂嗡嗡的围着花儿采蜜。
他不禁想到,是谁先把花开的消息传出去的呢?不然怎么会有蜜蜂比我早来?
往往那些偶然的瞬间,会成为生活中的小美好。每次与身边绚丽色彩的邂逅,都是在享受着大自然眷顾。
偶作五绝句
袁枚 〔清代〕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袁枚的“性灵说”,除了要有真性情、有个性,还提出要有才情。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才情何处来,是源自于生活的“灵犀一点”。
冬日里,踏雪寻梅是诗意,若是遇到一株含苞未开的梅花,是放弃它继续寻找已开放的花,还是回家几日再来,待它开放?
袁枚却是看到了它别样的美。
那半开的梅花,靠着一支竹,它们融为一体,梅花成了竹花。
梅竹之下,是两个稚气可爱的孩子,他们面对着地面上星星点点的绿色发愣,他们不知道春日已临,问草儿为何会长出绿芽。
是呀,何必去刻意寻找,保持一颗童心,生活处处有诗意。
快意生活的诀窍,是童心不泯。
夜立阶下
袁枚 〔清代〕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有人说,历史上最懂得生活的,除了苏轼,便是袁枚。
他总是在小小的诗作中,记录下有趣有爱的小画面。
他笔下,苔花、幽兰、春风、夜雪、红叶、梧桐,都有了人的灵魂,在窃窃私语,在缓缓倾诉,在悠悠攀谈。
也许他“格局”不大,但贵在捕捉刹那间的美妙。
秋天来了,在一片伤春悲秋中,他只看到了梧桐树叶在秋雨里说不完的话语。
如此清新,又如此委婉,读罢令人不禁莞尔一笑,似乎都可以跟着他怡然自得的心境,融入了大自然之中。
人生诚短暂,何必太深沉。生活简单点,快乐也多一点。
- 上一篇:赞美杏花唯美的诗词(风过江南,春意阑珊)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