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美食的经典诗词(美食让人愉悦的诗句)
看苏轼吃东西,亦是一种享受。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一路被贬,一路吃。
被贬到黄州,爱上了那里的猪肉,被贬到惠州,爱上了农家的荔枝,被贬到遥远的海南,爱上了吃生蚝。
美食可以忘却人生的愁闷和坎坷,并化作了一首首千古绝唱的诗词,或许只有苏轼做到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食鉴赏家东坡先生吧。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宋·苏轼《猪肉颂》
看苏轼做美食,也是一种享受。
他先是做好烹调前的准备,洗干净锅,放少许的水,燃上柴木、杂草,控制一下火势什么的。
然后把猪肉放进锅里,盖上盖子。水必须放得不多不少,火要不大不小,这样煨炖,才能将肉烹得又烂又有滋味。
东坡先生告诉我们,具体实践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得稳妥,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
透过这一丝不苟的准备与实际操作,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烹调本身,而是与对待人生、修炼自身的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呀。
然后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醇厚,美不可言。或许这就是“自然美”吧。
东坡先生告诉我们,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时间的。好大喜功、气浮心躁,得到的可能有一时“战果”,其实是失败的结局。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
所以说,像猪肉这司空见惯的食物,人们并不觉得里边有什么奥秘可寻;像炖煮猪肉这样的家常之事,人们也容易忽略探讨其中精益求精的可能性。
东坡先生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物时,或不肯,或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并挖掘其潜力。其实真善美就在我们每日每时的生活当中,发现、创造美,乃是我们大有潜力可挖的人生使命与快乐呀。
清晨,阳光明媚,我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东坡先生仿佛早就料到了他人的议论与惊诧,他风趣地说,我吃猪肉,腹满心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界对我的褒贬,尽可至之度外。
东坡先生告诉我们,做人,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做事,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你有你做事的准则,他有他看人的标准。
生活是自己经营,日子是自己去过,不必活给别人看,只求自己活得心安。
人生不管是顺是逆,无不是一种体验,一种修炼,智者,随遇而安,随处喜乐。
在苏轼享受味觉美味后面,我朦胧地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在为人处世方面,永远追求更高远深刻的情味的,将日常生活与理性思考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理想的哲人,这非常值得我们一生去践行。
生活中,热爱美食的人,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会做美食的人,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丁公默送蝤蛑》
大家也知道,小溪小沟里的石蟹,是路人常常见到的,它形体很小,小得像一枚钱币。
然而,蝤蛑煮熟了,端上桌,它屈曲着,犹如一只赤红色超大号的盘子。
东坡先生忍不住打开蝤蛑的背壳,澄黄澄黄的,不由地酒兴就来了,斫出大螯雪白雪白的肉,不由地饭量都增加了,足见这蟹肉有多美味了。
南蛮之地,沿海一带,海汇万类,品种繁多,然而,对于蝤蛑这一款,却早就知道了,是一种珍品,是一种佳肴,如今品尝,名不虚传,的确为一款美味。看来,最佳美食测评家非东坡先生了。
诗人苏轼与他的好友丁公默,同科进土,友谊甚笃,又沾亲带故,交情更深,诗作往还本是平常之事。
这次,苏轼寄诗丁公默,丁却送来了蝤蛑,于是,诙谐幽默的苏轼竞说成了由于自己的“馋”,是用“诗”换来了“蝤蛑”。
苏轼走南闯北、奔东跑西,吃过不少方物,很多是他激赏的,比如江瑶柱、河豚鱼之类,却从未用过“馋”字。
唯对蝤蛑,竟自称馋太守、以诗换蝤蛑,可见,苏轼对蝤蛑之大、之美,食蟹之乐、之趣,倍加青睐,给予一份特别的评价。
苏轼反复说过,“我生涉世本为口”、“自笑生平为当然,他不是一个糊口充饥的人,而是一个口感如尺、秤的美食家。
于此,世问才有所谓东坡肉、东坡饼、东坡匀,经过他品评的蝤蛑、河豚也有了在食界不可动摇的地位,大家都说苏轼是个“开派”者,美食鉴赏家无疑了。
或许正是独特的美食,才让苏轼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正是独特的美食,让苏轼领悟到了生活的本真,正是独特的美食,让苏轼有了前进的动力,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浣溪沙·咏橘》
天气渐渐地转凉了,又经过一夜的霜冻,院子下的菊花开始凋残,池塘边的荷叶渐渐枯萎。
或许是太冷了,把橘子都冻黄了,橘子和橘子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我的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十分宁静。
剥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到身上;初尝新鲜的橘汁,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有点凉凉的,又有点酸酸的。
听说在吴地的一位女子的手剥橘后,三天后还有橘子那淡淡的香味,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在《文心雕龙·物色》中称赞这首词,“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或许正是苏轼对事物的细心观察,才能感悟到生活的乐趣,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不会大起大落,人生活得坦然自在,这样的人生就是知足常乐,常乐或许才是人生的真正快乐。
脯青苔,炙青蒲,
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
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苏轼入朝为官,被贬于黄州,在黄州这里,有一个姓杨的道士帮东坡酿蜜酒,因为东坡先生在南园养蜂,所以蜂蜜源源不断,所以蜜酒也不断酿成。
于是一有客人来,东坡就把蜜酒用来待客,他的二个侄儿以及后来成为苏辙女婿的王子立,都曾饮过。
这三人还写了东坡《蜜酒歌》的和诗。来赞美东坡先生蜜酒甜美。东坡读完这几首诗后大喜,又作此诗来答谢三位青年。
人们把青苔做得像干肉一样,青蒲做得像烤肉。用葫芦就能做成蒸烂的鹅鸭肉,似乎挺不错的。
然后把黄豆制成豆腐,把油脂制成蜡烛,点上这油做的烛,斟满这蜜酿的酒!
下层人家当初啥都没有,十分贫穷,古来能工巧匠全部出自百姓之首!
他们心灵手巧,搜罗百物精心制作,素菜制荤菜,把平常物变成珍品佳肴。
这首诗中,东坡以渊博的知识,精细的观察,丰富的生活经验,阐明了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真理:
“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苏轼被降职于这黄州,心里也很不好受,或许正是下到民间,经历里这些生活的考验,他才能寻到生活的本真。
或许是在农家当个“识字耕田夫”,亦或是酿酿蜜酒,喝喝茶,我觉得东坡先生也是很乐意满足的。
勤奋的人虽然很辛苦,但是他的人生命运却是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这天,毛毛细雨和微风向我袭来,天气微微转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呢。
不远处,定睛一看,只见清澈的洛涧水汇入淮河,水势浩大壮阔,茫茫一片,令人震撼不已。
正是美好的下午,我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着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看来,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林清玄说,苏轼的“清欢”,是生命的减法。
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并非来自别处,而是来自我们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愿我们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愿我们都能和苏轼一样,懂得给生活做减法,学会欣赏平常生活中的清淡欢愉,找回生命里最本真的滋味。
- 上一篇:劝酒经典诗词名句(描写劝酒经典的诗词大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