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心情的诗词古句(南唐宰相一首惆怅词)
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中间是一段乱世。
但政治上的混乱,往往却意味着文学的兴起,这一次也不例外。
五代十国的混战之中,出了一位皇帝、一位宰相。两人用自己的文学成就,硬生生推着“词”这个文学体裁向前走了一大步。
皇帝当然是李煜,而宰相嘛,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冯延巳。
宋朝初期,《钓矶立谈》这本书里评价冯延巳,“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
这篇文章,就来欣赏一下冯延巳最著名的一首词,这首词选入了《宋词三百首》,也是各版本语文课本的常客。
但这首词又很特别,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少年时读到他的浪漫,被里面的词汇所吸引;
中年时读到他的“愁”,被他的人生经历打动;
晚年时,则读到他的平淡与隽永,有对其沧桑的感同身受。
【诗篇】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五代〕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诵析】
词起笔是一个反问句。
谁说,我心中的愁绪已经被抛掷了太久呢?
词人心中自有答案,那就是:愁绪在心中,从来没有被抛掷过。
很有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味道。
这第二句,便是词人给出的答案。每每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心里的惆怅还是依旧如是。
因为心里有那么多的惆怅,所以没日没夜的喝酒,对着春天烂漫开放的花儿,借酒浇愁,宣泄自己的愁绪。
都说愁能断肠,能让人形销骨立。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明白这种力量的恐怖。铜镜里的自己,不可自抑的消瘦下去,一天不如一天。
下阕,在家里待不住了。冯延巳从院子中出来,去到了近郊的一座小桥上。
河岸春草青青;堤上绿柳垂阴。
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不禁自问:
为什么?为什么每年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愁绪涌进来,萦绕在我的心头呢?
想问题想到深处,很容易就忘了时间。
独自站在小桥上,任微风拂面,钻进宽大的衣袖;苦思冥想,终究还是没有结果,于是就慢慢地踱步回家,愁眉紧锁。
就在这时,看到原本黑漆漆的地上泛起亮光,多么熟悉的亮光!
回首望去,一轮新月从如烟朦胧的林中升起,照耀着自己的回家的路,映出长长的影。
也照耀在自己曾长久伫立的小桥上。
这首词的下阕,有一处变化隐藏得很巧妙。
时间的变化。
词人去小桥时,还是白天的光景,所以能看到青草绿柳,缠绵河岸;等到他走,就已经是月出平林,夜色如漆了。
可以想象,词人承受着满袖满身的春寒料峭,在河上站立了多久。
由时间的变化,词人心绪之纷乱、愁绪之厚重,也就跃然纸上,无须言表。
- 上一篇:民间经典谚语大全摘抄(10句民间经典谚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