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荷花的诗句赏析(两首荷花诗词)
荷花是夏天的一道风景,炎热的天气,有了水中亭亭的荷叶荷花,好像也凉爽了许多。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君子之花,引来历朝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它作画写诗。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首荷花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们分别是汉乐府诗歌的《江南》和李璟的词作《摊破浣溪沙》。其中汉乐府属于民歌,是从民间搜集整理,集体不断修改定型,没有留下具体的作者。
这两首诗词写荷花,与众不同,采用比兴与象征的手法,虚虚实实,不即不离,似写非写,而又曲尽其妙,最终在情景交融中把诗词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的莲塘六七月份最为动人,那些小如铜钱的荷叶,都长得大如伞盖了。它们把莲塘遮盖得斑斑驳驳的,即使是是盛夏,那莲叶里的水也是清澈冰凉。
人们喜欢的荷花也开了,赶早的荷花甚至伸出了长竿,长竿顶端结出了饱满的莲蓬。“江南可采莲”,这正是采摘莲蓬的时候,采莲的青年男女划着小船来了。
但是诗歌中没有出现采莲人,而是回头去写水里的鱼儿。而且一气用了五个“鱼戏莲叶”的排比句。看起来写得有点啰嗦,实际上是在写鱼儿的自由快乐。
民歌就是要表现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表现青年男女的情感。诗歌的开头就指出“采莲”,可是诗歌自始至终没有出现采莲人,采莲不出现采莲人那还算是采莲吗?
这就是这首民歌的奥妙之处,似写非写,不即不离,以致曲尽其妙。其实“荷叶何田田”是起兴,写“鱼戏莲叶”是象征。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乐,正是比喻的采莲人。
我们仿佛看到,采莲的青年男女划着小船在莲叶之间穿梭,他们东躲西藏,互相追逐嬉戏。莲塘里人面荷花交相辉映,欢歌笑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它是在《浣溪沙》的基础上增加六字而成。共四十八字,上阕一共四句三个平韵,下阕也是四句,但只需两个平韵。
词的上阕着重写景。前两句写荷花荷叶,借荷花起兴,然后从荷花的枯萎凋零中写出看花人的失望和无奈。西风香销荷残,词作笼罩着一层零落萧瑟的气氛。
菡萏即荷花,荷花色艳花香,代表着美好。现在荷花枯萎荷叶残破,西风把水波还吹起层层皱纹,一切美好都变得伤心忧愁,看花之人还哪有心情。
所以词中说“还与韶光共憔悴”。一个“共”字,既是写春光变成萧瑟之秋,也是写荷花荷叶的由盛而衰,更是写看花人心情的感伤失落。总之就是三者合一,共憔悴。
词的下阕重点转入抒情。眼前是绵绵的秋雨,回想梦中的丈夫,那边塞又是何等的遥远。独倚小楼听完了一支笙箫曲子,那幽怨的调子更勾起她对远方的思念。
从“鸡塞远”和“玉笙寒”来看,一个是远方边塞的征夫,一个是独守闺房的思妇。可以想见,作者李璟虽然身为皇上,他却是在以一个思妇的角度在写离愁别恨。
当然词作中荷花的香销叶残和征夫思妇的离愁别恨,这些都是词人李璟的人生体验。南唐的大势已去,自己的锐气也是消磨殆尽,留恋和惋惜就是他当时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和上面《江南》诗一样,也是以荷花来起兴,创作手法仍然是虚虚实实,不即不离。从荷花的凋零生发出去,写征夫回归的遥遥无期,写思妇思念的永无止境。“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经典。读罢,令人不禁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