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句(四时田园杂兴古诗)
众所周知,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是在初唐武则天时期才形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诗人完成了各个体式格律的定型,到盛唐方才广为所用,大放异彩,成为一千年来诗坛最常用的诗体。
而在此之前,对格律诗的探索可追溯至南北朝的南齐。当时的诗人注重诗歌的音调和谐,提倡“声律说”。进而又提出对仗、押韵、粘连、回忌声病等说法,盛行于齐梁诗坛。
种种对诗歌的改进,让诗歌格律愈加成熟,终于在初唐沈、宋、杜等人手上完成了格律的定型。沈佺期的《独不见》就被誉为“唐代第一首七律”,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宋之问的《度大庾岭》等诗作也都是五言律诗的定型之作。
虽然格律的定型是在武则天时期,但比沈、宋、杜等人早六十余年的隋末唐初,就已经有一位诗人写出了很成熟的五言律诗。也就是下面这首王绩的《野望》: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是隋末唐初诗人,唐初曾应诏出仕,后辞官归隐,自号“东皋子”。王绩的诗多带有质朴清新的隐士之风,与陶渊明的诗风很接近。这首《野望》便是其中典型,可算是初唐最优秀的一首隐逸诗。
此诗所描写的是王绩隐居之地的山野秋景。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望”赋兴,表现出诗人“徙倚”无依的徘徊之态和彷徨的心情。
紧接着后几联开始具体描绘“薄暮”时所望之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举目所望,树林尽染秋色,山川披覆着落日余晖,此为所望之静景,荒寂而萧瑟。颈联则是所望之动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景象,在这秋色落日下显得生气可人,极富美感。
这两联一静一动,一远一近,有光有色,恰到好处,宛如一幅山川田园秋光图,读来令人身心随之静谧。仅此两联足以媲美陶渊明的田园诗了。然而诗人王绩并不如陶渊明那般在山林田园间自得其乐,而是有着难言的孤独和苦闷。
结尾一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便表达出其内心的孤独:所望之处无一相识之人,唯有自己长歌《采薇》聊以慰藉。《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其中有句曰:“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诗人“长歌怀采薇”所赋的便是苦无知音的苦闷!
唐初之际,诗坛尚且满是南北朝齐梁华靡艳丽的诗风,而这首《野望》却以朴素清新的语言鹤立鸡群,格调极为清雅,在当时实为罕见之作。同时,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首诗在格律上也极为成熟,相比宋之问、杜审言的五言律诗早了六十余年,可以说是唐代第一首五言律诗。
- 上一篇:关于白露的诗词大全(白露歌赋的诗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