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longge 06-21 15:39 阅读 我爱育娃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66岁。上一年正月他被宁宗召见,力主征战。三月,调任镇江知府,积极备战,但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66岁。上一年正月他被宁宗召见,力主征战。三月,调任镇江知府,积极备战,但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词作开篇气象宏大,境界开阔,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有一种英雄气概,居高临下的站位赋予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开阔视野。此篇与苏东坡的《念奴娇》开篇仿佛英雄相惜,而结尾却大不相同。《念奴娇》归结于人生如梦,而《永遇乐》的结尾自拟廉颇,壮心不已,大有进取之意。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这是稼轩的代表作,最受争议的是它的用典。岳珂《程史》卷三“稼轩论词”中记载稼轩曾置酒召客,令歌伎唱词,自己击节配合,然后遍问坐客,让他们指摘词中的瑕疵。当时岳珂也在座中,年少敢言的他指出这阕《永遇乐》用事偏多。词人听后觉得岳珂一语中的,便着手修改词作,一天改动多达数十次,累月犹未完成。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后人也多嫌本词用事太多,如清谭献就说:“使事太多,宜为岳氏所议。”推崇者则认为本词极咏古之能事,且典故再多,一经稼轩之手便不患多。无可否认,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信息密度极大,说是堆砌史事也不为过,但关键在于其用事虽多而思路清晰,有或隐或显的脉络可循。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首先,词人选取的历史故事的主人公都与南朝、东吴有关,地理上集中于长江下游一带,紧扣京口怀古之题。其次,几个历史人物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先是南朝宋武帝,然后是他的继承者宋文帝,接着是与宋文帝交战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辛弃疾十分仰慕孙权,多次在词作中提到他。这首词便是以孙权开篇,正是孙权在丹徒县设置了京口镇,但这里引出孙权却是为了否定,作者想说的是如今已经无处寻觅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了。物是人非,当年的歌舞楼台已随风流人物一起被岁月抹去。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随后的三个典故,说的都是南朝刘宋时的事情。宋武帝刘裕和孙权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南朝英主,他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也曾居住在丹徒县的京口里。“斜阳草树”和“寻常巷陌”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是对起于草泽的英主的缅怀,也流露出如今“英雄无觅”的失望。继承武帝事业的宋文帝欲恢复中原,但准备不足,仓皇南逃,追击宋军至长江边的正是下一个典故的主角-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他在那一次战役中于长江北岸建立了行宫,也就是后来的佛狸祠。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词的上片追怀英雄,下片的意义则要隐晦许多。宋室南渡之后,唯求苟安,不思进取,令主战的词人愤懑不已,同样是南方的朝廷,南宋没有出现孙权、刘裕那样的英主。北魏军队饮马长江象征着金兵渡江南侵,可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词人听到的不是擂响的战鼓,而是春社时佛狸祠下喧天的社鼓。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辛弃疾并非盲目主战的冒进派,他反对草率用兵、仓皇北伐。这首词创作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是开禧元年韩倪胄定议伐金,这很像当年宋文帝听信王玄谟的北伐建议,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企图建立“封狼居胥”的功业。词人用文帝之事寓讽劝之意。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

本词堆叠史事而又风韵卓绝,词人对历史的描述虚实用、刚柔并济:“千古江山”的宏大境界之后有“舞榭歌台”的流风余韵;“斜阳草树”的安宁画后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将个人数十年的沧桑与历史的苍凉熔铸在一起,使词作富于变化,充满厚度和层次感。

文章评论

辛弃疾诗词大全(辛弃疾必背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