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词著名金句(王维经典的12首五言律诗)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描摹山中秋日傍晚景色和感受的诗。
诗歌写道,一场新雨过后,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秋天的阵阵凉意,夜晚时分更觉得这份秋意是如此清爽。放眼望去,只见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流淌在山石之上。竹林中传来声声喧闹,那是洗衣的女子们归来的声音;莲叶旁的水波阵阵荡漾,那是夜间打渔的船舶正在顺流而下。生机勃勃的春天既然已经逝去,那就顺其自然吧,我依然能够在这浓郁的秋色中感受到美丽和生机。
这首诗首先展现了王维描写自然景物的高超语言功力。前四句是单纯的写景,同时展现动态和静态的意境效果。首联用简短的语言捕捉到了山中秋雨过后空气清新、暮景来临的即视感,充斥着动态的感受。颔联的两句则展现了静谧、深远的意境,作者用宁静愉悦的心情去细细感受月光、流水在松石之间缓慢移动的景致和意味。后四句融入了人的形象,洗衣的女子和打渔的船只在竹林和莲叶间若隐若现,人与自然真正形成了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情和景达到了完美的交融。最后两句中,“王孙”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代言表达了自己乐在其中的满足感,“随意春芳歇”一句更清晰地传达了作者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王维讲述他晚年在终南山的别业中隐居生活状态、感受的诗歌。
诗歌写到,自己人到中年之后就非常仰慕佛教的至理,但直到晚年才有机会在终南山的边陲安家闲居。这种独处的生活真叫人惬意,每当兴之所至,就能够随时随地一个人到处漫步;而且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快乐,只有自己静静体味才能乐在其中。我时而自己适意地到处游走,往往要走到流水尽头才兴尽而返;时而默默地坐在山中宁静地玄想,欣赏白云从山间飘起时的静谧温馨。有时候偶然遇见一位同在山中居住的老翁,就跟他坐在一起畅快地聊天,以至连回家的时间都忘了。
这首诗几乎没有直接写景,可以说通篇都在叙说自己的生活与心情状态,也因此包含着真实、深刻的哲思。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东南,曾是宋之问的别墅。王维晚年购得此处并隐居于此,经常与裴迪相互赋诗酬和。
这首诗描写了辋川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和裴迪的生活状态。秋天本应转向萧瑟,人的心情也应变凄凉,但辋川的山色和居住在这里的作者却并不是这样。尽管天气变凉,但是山里面的绿色却变得更加青翠,焕发着勃勃生机,山间的溪水也在每天都潺湲流淌,看不到干枯凝结的迹象。作者拄着手杖站在柴门之外,临着秋风静静地聆听秋蝉的声声啼叫。夕阳西下,遥望辋川的渡口,落日的残影还没有退散;再看山脚下的村落中,人间的烟火正在缓缓上升。这个时候,正遇上醉酒狂歌的裴迪翩翩赶到我的五柳门前,那神态就像《论语》里的接舆一样。
这首诗首联的两句十分精彩,既有精工的对仗,同时也为深秋的景象带来了新意和生机,由此呈现了作者乐观、洒脱的心情和状态。颔联的两句对仗并不精准,可能是盛唐律诗的句法轨范尚不够严格的缘故。颈联的两句源自真实的生活体验,而且能给与其他有类似生活经历的人带来共同的直观印象和心理感受。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为她开列的书单里最先列出的就是《王摩诘全集》中的一百首五言律,可知古人认为,王维的五律在写景、句法和抒情上都具有很突出的借鉴意义和文学教育价值。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抒写汉江景致的诗歌。诗歌以恢宏的气势开篇。楚地的苍茫边塞连接着三湘奔涌的流水,长江的九条浩瀚支流都在荆门一带彼此交通。看那滚滚而逝的江水,壮阔得好像流向天际之外,江岸上的群山都虚无缥缈,好像若隐若现。远处的城池,如同漂浮在江边,江水的波涛似乎使天空也为之撼动。襄阳一带的风光多么壮美啊,我愿陪伴像古时候山简那样的隐士,与他共赏此景,一醉方休。
这是王维诗歌中描写江水的杰作,展现了辽远、奔放的雄浑意境。颔联的两句用语简单、凝练,却将天、地、山等意象作为江水的参照,直观、鲜明地写出了长江的宽阔浩荡。不过,诗歌的五六两句却受到过纪昀的批评,说“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二句故也”,认为五六两句虽然写郡邑城池好像漂在水面,江水的波涛直冲天空,但是仍然用和前面类似的角度写汉江的壮丽,含义、意象都和三四两句构成了重复。在律诗当中,一般认为颈联要起变化,效果甚至要“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而不应该是对前面说过的内容做相似的承袭。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是王维抒写自己前往嵩山隐居途中状态、见闻和感受的诗。
诗歌写道,嵩山脚下清澈的溪水连接着狭长的草泽,作者乘坐着马车在这一带悠闲地徜徉。逝去的流水好像也对我情深谊长,暮归的倦鸟更在我身边依依流连。荒凉的城池正对着古老的渡口,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撒满秋天的山峦。作者希望从此隐居在这高高的嵩山之下,回到家中后即就此闭门谢客,不再经受世俗的叨扰。
这首诗展现了清晰、丰富的叙述层次。前四句讲述途中所见之景,突出动态的效果和山间特有的生命气息。后四句抒写归家之后的见闻和心情,强化了静态景观的视觉效果和内心的平静安然。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是一首描摹终南山景致的诗歌。终南山在长安以南,也称南山,绵延八百多里,太乙峰是它的主峰。
诗歌写道,高峻的太乙峰既与现实的帝都长安相邻,它耸立的样子又好像直逼天帝的居所,连绵的山脉好像一直延伸到了大海的边缘。回头远望,云朵好像连成了一片,山中又好像雾气迷茫,而近观之后又好像一切都消失了。行至中峰,似乎觉得天地被从此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山谷中,阴晴的气象也都千差万别。不过,当我想要找一处人家借宿的时候,却只能隔着山间的溪水去询问远处砍柴的樵夫了。
这首诗极言终南山挺拔、巍峨的气势和呈现的丰富景象,将终南山高、深、远的特点都作了夸张而又传神的描摹。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诗。王维借这一特殊的语境,阐明了自己的情趣和心志。
王维说道,到了晚年之后,自己变得特别喜好安静,对一切事情都不再关心。想来想去,自己并没有什么长远的、现实的谋略,只知道返回旧日隐居的山林中去追求满足的乐趣。每天,我享受着松林间清风的吹拂,情不自禁地解开自己的衣带,夜晚在山间明月的映照下,在自己悠扬的琴声中自娱自乐。您问我如何领悟穷通的至理,我只想劝您在那远方水边的渔歌声中去慢慢领悟。
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意蕴。首先,它揭示了王维晚年的生活追求,作者放弃了对现实功名的期盼和忧虑,转而在山林隐居的快乐适意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元素。其次,它又表明了作者心中的不甘,“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这样的句子,都包含了一种无奈、自嘲的意味,作者的心境也处于看透与看不透之间。再次,最后两句对张少府“穷通理”的回答,是全诗的核心。如何才能阐明穷通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准确地诠释自己人生的选择以及它的原因,这些显然不是通过语言的描述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在对风景的欣赏、感受和由其引发的思考和灵感中去细细品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悟道的路径和方式,实际上体现了佛教的禅意。王维深厚的佛学兴趣和功力,也在这几句诗中体现了出来。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描摹香积寺景致的诗歌。香积寺在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南部。
诗歌写道,自己并不知道香积寺具体在什么地方,只是绕着高入云端的山峰行走了好几里路。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古木丛生的无人小径,又听到深山当中不知何处传来了悠远的佛寺钟声。原来香积寺就在这座山里!继续行走,只听得泉水流过高高的山石,发出幽咽的声响;在这深山茂密的松林中,照射进来的阳光竟也传来阵阵寒意。薄暮时分,远远望去,只见那空寂曲折的深潭边上,有僧人正在安禅打坐,想必他已经制伏了心中毒龙一般的各种欲念。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道,“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此诗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前四句写作者不知不觉地行走间“误入”香积寺,后四句则是作者明白香积寺就在附近之后对周边景物的欣赏以及对禅理的思索。听泉石的声音,看松日的光影,本身就是一个静静品味、慢慢领悟的过程。这种意境,自然地传达出佛门参禅的要义,也能够使自己心中的意念得到平息、化解。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是一首赠别诗。梓州在现在四川省的三台县。
诗歌的前四句是写景的。在万壑千山当中,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参天大树,耳边回响的是杜鹃不住的啼鸣。昨夜山中下了一夜的雨,因此树梢上积存的雨水倾泻而下,远远望去好比百重瀑布在那里奔涌。后面的四句转入与送别直接相关的内容,李使君将要前往的梓州既有向中原进贡织布的汉女,也有为了田亩而对簿公堂的农民;因此使君到了那个地方一定要效仿、翻新古时候文翁对当地百姓的教化,做出能和先贤媲美的贡献。
这首诗写给将要去梓州担任刺史的李使君,那么自然也就包含了对对方未来做出良好政绩的期待,也是一种道德、人格上的勉励。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描绘的是军中的一次射猎活动。在古代,将军打猎常常是一种战备演武的方式。在这首诗中诗人特意地选取了打猎过程中富有代表性的场面,以轻快舒展的笔法生动地表现了将军的武勇和部队的训练有素。
诗歌写道,北风呼啸,角弓在风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将军身着戎装,率领战士们在广阔的渭河平原上纵横驰猎。此时草木枯萎,藏不住飞禽走兽,猎鹰一眼便看准了搏击的目标;积雪已完全消融,骏马驰骋在原野上显得格外轻快。打猎队伍行踪轻快飘忽,刚才看见他们路过新丰取美酒而去,转瞬之间又回到了驻地细柳营。回到营地之时,将军得意地回望远方的围猎之处,已遥不可见,一切都淹没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之中。
全诗写得生动逼真,遣词造句很见功力。诗人描写的不是一般的打猎场面,而是以打猎进行战备演武。将军率领部队驰猎渭水河畔,其实正是演习如何加强京师长安的防卫,是卫戍京师活动的一部分,诗中用“细柳营”这一典故,就是借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保卫汉都长安一事,喻指这次大规模出猎的真实意图。从整首诗来看,打猎、回猎神速瞬变,一气呵成,气势雄健,只见弓马齐发,风驰电掣,捕捉目标如探囊取物,然后千里回还,像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似的。当日暮凯旋、回眸战场时,依然气冲霄汉。全诗自始至终洋溢着英雄豪情。此诗无论其内容风格和形式技巧,历来都受人称道,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所评论的那样:“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纪行诗,记述了诗人在去往边疆、慰问将士途中的所见所闻。
诗歌写道,诗人轻车前往边塞去慰问边关将士,千里迢迢,路过了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飞蓬飘出汉塞,大雁翱翔云天,实际上是以蓬草和孤雁自比,王维是说自己就像这蓬草和大雁一样,无依无靠,这就写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抑郁。在浩瀚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直冲云天,在无尽头的黄河上落日浑圆,这两句将塞外风光的那种奇特与壮美描绘了出来。走了那么久,终于到达了萧关,这时恰巧碰到了候人,他告诉诗人,守将还在前线呢。
这首诗一直被认为是王维的代表作,诗人将重点放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方面,他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其富有画面感,诗情与画意相统一。王维不仅能将山水田园风光写到极致,面对浩瀚辽阔的塞外风光,亦能将它们展现得淋漓尽致,真不愧为大师手笔。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这首即事诗是即事感慨,在诗法上不像其他作品那样严谨周到,四十个字内两次出现“落”字,而且“寂寞掩柴扉”“人访荜门稀”两句意义是有些重合的,但诗歌幽境自成,闲然清远,诗境既成,小疵则不显。
诗人即何事而作,今天已难以得知,但诗人的落寞感清晰地通过诗句传达出来:鹤鸟遍巢松树,贫门却无人问津;新粉悄然绽放,旧花黯然凋谢,盛者自盛,衰者自衰。诗人似乎在通过描写山景,隐喻一些山居以外的事情。诗歌末句却将笔锋转向渡头船家,他们唱着采菱曲,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一个人从热闹的京城来到清冷的山居,难免觉得寂寞,但未必要沉溺在惆怅之中,山间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又何尝不让人感到惬意呢?
- 上一篇: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10首荷花诗词治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