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唯美古诗大全(刘长卿著名八首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大历十年(775)左右,刘长卿受人诬陷获罪贬官为睦州司马。本诗即作者遭贬后所作。
本诗通过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严冬寒夜的山村、一位逢雪者准备借宿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动人、意境深远的风雪夜归图。
“日暮苍山远”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诗人历经艰辛跋涉,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看到的情景。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顶风冒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听觉落墨,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全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画了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羁旅奔波的诗人在一个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悲凉、辛酸之中也饱含着温暖和慰藉。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遥望凝思,愁肠百结,表现了对朋友王十一的真挚情谊。全诗虽以“饯别”为题,却不着“别离”二字,唯写作别时的风光,将浓浓的愁绪寄于景中,曲折婉转,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首联即写目送朋友驾舟远去,孤帆消失在浩渺的水天之际,诗人远望着烟雾空茫的江面,久久伫立,频频挥手泪湿衣巾。“望”“挥手”“泪沾巾”等一系列动作,渲染了诗人饯别友人的惜别之情,笔墨凝练浓重,使人动容。颔联巧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一“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暗示了朋友茫茫不可预知的前途,倾注了诗人的无限关切和忧虑。当如黛青山切断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最后一帧画面,目无所依的诗人久久伫立原地,身旁也只有默默无言的青山做伴相对无言,徒添寂寞空虚。此处将青山拟人化,更凸显了朋友离去之后的落寞之感。颈联进而写诗人心中所想,交代了朋友此次远行的终点,一叶风帆沿江东去,渐行渐远,自己的心仿佛也随朋友一起上路,停泊于五湖之畔,欣赏着落日辉映下湖畔的美好春色。此种对友人行途的追赴,将诗境大大拓远,又将依依之情续得绵长动人。诗的最后再由想象回到眼前的现实,诗人驻足汀上,空对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难以归去,满腔愁思交织。全诗一反常态,不写送别时的依依惜别,只写别后秋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匠心独运。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傍晚时分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语言精练,古朴隽秀,体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情。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青葱浓密的竹林寺中,报时的撞钟声远远传来,在这山间悠悠回响。此句是诗人的联想之笔,浓重写景,为灵澈的归宿营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来不及与其阔别,灵澈就披着斗篷,头顶草帽,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而诗人久久伫立,望着友人的背影慢慢地隐没在夕阳的余晖里。此句只写行者,未写送者,但“独归远”一词却生动形象地描刻了诗人停驻原处,依依不舍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对灵澈深挚的情谊和淡雅的别情。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唐】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刘长卿遭人诬陷贬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于碧溪坞建“碧涧别墅”。当时皇甫曾亦由殿中侍御史贬官舒州(今安徽安庆)司马,由舒州来访并写下《过长卿碧涧别业》,本篇即为刘长卿写给朋友的赠答诗。
本诗写朋友来访时的欣喜感激之情,通过描写诗人居所环境的荒僻反衬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中前六句写景,简笔勾画了一幅夕阳返照、荒村落叶、山雨断桥的寂寥图景,通过对深山空旷寂寞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清落寞,并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前面环境氛围的铺垫反衬出好友到访的难得,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末句点题,谓朋友与自己同病相怜、互为知己,抒发对人生世态的感慨,余味悠长。
本诗借景抒情,含蓄蕴藉,既抒发了对朋友来访的欣喜之情,赞美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又含蓄表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在南溪游赏时所作。诗人虽然仕途上屡受磨难,但心性依然爽朗悠然。寻访友人不见,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眼前的方寸美景,描绘出一幅清新动人的山间画卷。
全诗描写景致以精描为主,不追求宏大辽阔,而是精练提取方寸之间的几处景观,锤炼字句,酝酿出典雅清新的气质。
诗句的铺陈是随着诗人的前行展开的,从“一路经行处”的山路,走到“春草闭闲门”的道观门前,无人在家,转向“随山到水源”的山水风光。莓苔、履痕、白云、沙渚、春草、门扉、细雨、松林、山路、流水,细微美景共同构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别有意趣。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尾联写溪花无心,但此刻似乎也有了禅意,虚实结合,相生相存,一片宁静中又多了几分空灵悠远的禅韵。联想到诗人此行是来寻访隐居的道士,那么真正存有禅意的当是诗人自己吧。寻人不得,无言静谧的环境不仅不让诗人无聊愁闷,反而让诗人更随心应物,尘垢全消,满眼所见都充满着自然之美。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谪后的伤怀之作。诗人仕途坎坷,两次被贬,此诗即作于第二次遭贬途中。看到好友与自己一样又要再次远行,诗人满心忧伤,写下此诗。
本诗开篇写景,“猿啼客散暮江头”,写日暮江畔旅人稀落,只闻得猿啼声声。猿啼凄厉,仿佛回应着离别之人悲伤的心境,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奠定了全诗凄楚哀婉的氛围。“人自伤心水自流”,两个“自”字,貌似写无关之人和无关之水,但看似无情反是情意深重,伤心的情绪就好像是流淌不息的江水。诗人笔力精练,将别离与流水搭配出别样的意境,离别的悲伤也在流水中变得缠绵隽永。“同作逐臣君更远”,同是遭受贬谪之人,好友去往更偏远的地方。船已前行良久,诗人目送好友行船离开,送别的情意甚是深重。尾句“青山万里一孤舟”,青山连绵,以眼前有限的景物想象前方万里的远途,寥寥孤舟在其间分外孤独微渺,诗人的情意却不断延伸,意境含蓄悠远。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初,诗人第一次被贬,在苏州行将赴任之际。
本诗叙说辞别故友,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物,感慨宦海沉浮,朋友伤别,感叹怀才不遇,前途渺茫。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首句中“倚棹”二字,说明友人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做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开头两句,写出诗人与友人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以春景衬托依依不舍的友谊,是写景佳句。诗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与友人座谈的身外景色,细雨闲花,融情于景,营造了舒适惬意的氛围。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夕阳西下时分,孤帆远去,友人别离,但愿湖南花红草翠能给予友人慰藉,平淡叙述中掺杂着浓浓的惜别情感。“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诗人自言,如若有朝一日他人问起我的境遇,就说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怀才不遇的苦闷心境显露无遗。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刚中进士不久,还没来得及释褐便逢上安史之乱,于是逃至江苏一带,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做了短暂的长洲尉和海盐令。这首诗大约作于这个时期。
这首诗看似写听琴,实际上是表达自己的心志。前两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诗人听到七弦琴演奏出清凉的曲调,这琴声就好像细滚滚的松涛声。诗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琴,逐渐在琴声中听出了清幽、凄清,将读者也引入了一个音乐的世界。这两句写出了琴音的美妙,营造出一种美丽高妙的境界,从而表现出弹琴人高超的技艺。后两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议论性的抒情,是说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刘长卿自己非常有才华,却因为被诬陷而数遭贬谪,虽然难免牢骚,但自己绝对坚持高洁的品质,绝对不与流俗相合。因此,这首诗极力赞扬高雅、高尚的琴声,抒发了他对不同流合污的坚持,向世人树立了一个清高的形象。
- 上一篇: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郑遨的十首经典古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