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longge 05-09 15:56 阅读 我爱育娃
在中华古典文化中菊花与梅、兰、竹并列为四君子。 它性情恬淡,不在春光中与百花争艳,却在秋光中不惧苦难、凌寒独开,“置之玉堂而不俗,处之茅屋而有光。”进退有度,潇洒从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在中华古典文化中菊花与梅、兰、竹并列为四君子。

它性情恬淡,不在春光中与百花争艳,却在秋光中不惧苦难、凌寒独开,“置之玉堂而不俗,处之茅屋而有光。”进退有度,潇洒从容。

它的这份高洁品性和隐士的风格,把受难的精神,与恬静的心性完美融合,与中国文人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居庙堂之高,可退江湖之远。

比如范蠡,他陪着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功成之后又能退隐江湖,泛舟四海。

比如诸葛亮,原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士为知己者死,受刘备的知遇之恩,为了后蜀鞠躬尽瘁。

在文人心中菊花成了高士、国士的象征。而在陶渊明“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推崇下,菊花更是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代表。

分享十首菊花古诗,在翩翩诗意中品味秋菊的一抹坚忍、一抹孤高、一抹无欲无求,一抹勇于进取。

1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晋袁山松《菊》

擢颖:植物繁荣生长。

美好的菊花生长在幽静的山崖,它在秋风中傲霜怒放,不因为春天的朝露滋润自己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为秋天寒霜的摧残而改变它挺拔的枝条。

菊花的美不在于它的外形清雅,华润多姿,更是因为它“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的坚韧品性,历经风霜雨雪的顽强生命力。

屈原表达自己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曹升赞美秋菊也说,国士才情高士品,陶家美酒谢家诗。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写这首诗时42岁,经过12年的矛盾,终于彻底告别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退居田园之中。

诗中描写自己看透了世情,采菊于东篱下,与自然融入一体,悠然心会的画面,强调菊花的高士品性,也是表达自己恬淡如菊的品性。

他在《其四》中也有诗云,“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陶渊明在他的世界中饮酒赏菊,远离纷扰世俗,他的诗、他的酒、他的菊花、他的世外桃源,开拓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3

酒熟同招隐者看,饥来忍把落英餐。

春风无限闲桃李,不似黄花耐岁寒!

——元许有壬《种菊》

酒好了招呼隐士们一同来喝,饥饿时只能采花瓣充饥,桃李花得春风的眷顾,却比不得菊花能奈得了严寒。

这首诗也是追随了陶潜的脚步,表达对高士隐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隐士的生活离不开酒,忍饥挨饿,是常有之事,而坦然接受穷困,超脱于物质之外,才是隐士的真实生活状况。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4

采菊不盈把,意得自忘言。

谁知东篱下,即是桃花源。

——清管世铭《题渊明画像》

这一首还是称赞陶渊明,世人受陶渊明的影响,把采菊东篱下等于醉入桃花源,陶渊明的梦想,成为了古代文人的理想生活。

陶渊明的思想和庄子的思想有契合的地方,有同样的无欲无求,也生活在同样的气质类型中,就是率直和真性情。

唯一不同的是,庄子是早早地看清了这个世界,而陶渊明,在长久的忍耐之后,“觉今是而昨非”。才拿出自己的反叛精神,不妥协于这个世界。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5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题菊》

菊花除了代表隐士,也时常用来代表气节和操守。

就如郑思肖的这首诗,菊花不与百花为伍,独自疏立于篱笆旁也意趣无穷,宁可枯萎在枝头,也不愿意随风摇摆,吹落到风中。

郑思肖是南宋的遗民,南宋灭亡后,他不服从于元蒙的统治,发誓终身不仕元,这首诗就是借菊花表达自己不屈的***气节。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6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元稹以淡淡的几笔,勾勒了秋菊绕舍的田园景致,读完仿佛看到在夕阳西下摇曳的朵朵秋菊。

诗人流连其中,对菊的喜爱不言而喻,为什么如此喜爱菊花呢,是因为在它之后就没有别的盛开的花啦!

元稹爱菊,白居易也爱菊,元稹爱它不惧秋风萧瑟和白霜,独立枝头高风亮节,菊花如我,我如菊花。

白居易爱菊,“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同样歌咏菊花不惧霜雪飘逸清香的耐寒品性。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7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黄金甲,一语双关,既形容菊花的颜色灿烂,又暗喻起义军的盔甲。黄巢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在诗中把菊花比喻成起义军的战士。

他给菊花披上一身浩然正气,遍散黄金,大战西风,刚劲又洒脱,这也是菊花诗中最豪情激荡的一首。

明代的邓志谟在《花鸟争奇》一书中也写过一首类似的诗,同样也是冲天的豪情。

众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众花煞。

夜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浑是黄金甲。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

8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唐郑谷《菊》

王孙公子不要把菊苗和野生的杂草搞混了,待到九九重阳节,大家赏菊、饮菊花酒,登高望远,把一朵朵俏丽的菊花插入鬓发。

秋日里,菊花上沾满晶莹的露珠,沁香满池塘,从来不去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长得比它高。

这首诗没有写菊花的外形美,舍其貌而取其神,把菊花与高屋瓦松相比,一位幽香清雅,不吝芳扉,一个位居高位,却显无用。


文章评论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推荐八首秋菊古诗唯美)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