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longge 10-18 10:14 阅读 我爱育娃
中元节有个古老而美丽的风俗,就是在夜晚,放河灯。流淌的河水上无数美丽的漂浮的人工灯盏,或是四方灯笼形,更多的是荷花的样子,如同天上的银河落在凡间,而灯火却是瑰丽温

中元节有个古老而美丽的风俗,就是在夜晚,放河灯。流淌的河水上无数美丽的漂浮的人工灯盏,或是四方灯笼形,更多的是荷花的样子,如同天上的银河落在凡间,而灯火却是瑰丽温暖的而流动的。而且这种河灯,在古代不仅有官方参与,还有寺庙主动施放,更奇特的是,人人都可以制作和放逐,在流水边点燃,让它随波逐流远去,在放逐的同时,许下对已故亲人的祈祷或者对未来的祝福。

中元节为什么会放河灯呢?起源于什么时候,或者有什么来历?

实际放河灯远远早于中元节这个节日之前。

在上古,生活在河流水域边上的人们,出于狩猎生存的需要和对自然以及水中生物的敬畏,会制作渔灯,以及用灯火祭祀水神和龙神。不过这种仪式是相当虔诚的。祭祀却不过多打扰水族,因为需要它们保佑你的平安。

晋朝的神话故事里,有个温峤的人,在路过武昌时,听到长江水底有响动,于是叫人点燃犀牛角,下水去看看有什么动静,结果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生物,被犀牛角的光照吸引,纷纷出现。到了夜晚,这个温峤做了梦,梦见有人对他怒斥,我和你是在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为什么你要扰乱我们的世界?不久温峤就得怪病死掉了。这是用灯火冲撞了水神。

那么中元节,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呢?因为在南宋,有中秋放河灯的风俗。在南宋首都杭州西湖,中秋节,官方会用万盏羊皮小灯笼装饰西湖水面,形成壮观的水上灯火。那么这样的做法,当时的周密给了答案,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美观,而是为了祭祀江河水神,因为这美丽吉祥的灯火,神仙会喜欢。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南宋官方为什么会如此祭祀水神呢?这不能不联系到南宋的前身北宋被金国灭亡,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是在长江以南登基,靠着长江天险和金国对峙周旋,保有南宋,而南宋军事积弱,不得不相信是诸神之保佑。

南宋第二任皇帝宋真宗,以宗教来巩固统治,自称接到天书,泰山封禅,大肆兴建道观佛寺,中下令中元节,各地举行盂兰盆法会,燃放河灯,演目连戏。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河灯作为中元节的一项重要项目,被官方加持推广流传。

佛教中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没有放河灯的传统呢?有,但是不是放在河水中的,是放在寺庙放生池中的莲花灯,具有象征意义。莲花灯象征清净光明慈悲。

但是正是这样看起来昌隆的南宋盛世,佛教七月十五的莲花灯和河灯逐渐合流。通常一个地方的河灯盛况,不是一家寺庙可以承载的。因为背后是官方主导,官方,佛寺,民间合力促成河灯盛况。

而普通的民众在美丽的灯火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寄托。那是对亡故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的祝福,和在美丽光影下感受到的灵魂的洗礼。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万里烟波接素秋,银缸耿耿泛中流。

自从一点光明后,逐浪随波未肯休。”南宋 · 释道冲《水灯 》

这是南宋僧人写的河灯。万里江上,正是早秋时节的中元节。

无数的河灯点亮,漂浮在江中。

那河灯点亮之后,一点光明就是它的生命它的信仰,在风浪中随波逐流,无限地去往远方。

这当然是有他身份决定的信仰意义。

那河中的河灯,象征莲花一样的心性,心有光明,勇往直前,无惧风浪。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谁把银河彻底倾,倒翻星斗著行明。

又疑笼道红栀子,隐隐鸣鞘出五更。” 南宋 · 洪咨夔 《荆州江浮水灯作佛事》

这是南宋荆州中元节放河灯的盛况。那时叫“水灯”

江中的河灯点亮,就像银河来到了人间,那河灯如同天上的星辰,落在人间。

又仿佛一个个红栀子样的灯笼,点亮了荆江碧水。

如此壮丽神奇,让他有了江山壮阔,慷慨有为之思。

那么这里荆江上漂浮的河灯,不都是莲花形状,因为栀子的果实,像传统的宫灯,可以想见各地放河灯,都因地制宜。

也说明,放河灯涵盖了佛教莲花灯,但是不限于莲花样式。

南宋的河灯盛况,已经是民俗风景。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

纷如列宿时时出,宛似流觞曲曲来。

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叹劫成灰。

凭君莫话然犀事,水底鱼龙或见猜。”明 · 李东阳《河灯》

到了明朝,放河灯和佛教的关系更为紧密。

《帝京景物略》: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这是明朝北京城的中元节

《熙朝乐事》中说:“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于西湖及塔上湖中,谓之照冥。”这是明朝杭州西湖的中元夜。尤其是杭州西湖,南宋的水灯风俗一直延续。

不过有人说了,放河灯不是佛教的专有,是汉朝祭祀太乙神的遗俗。

不过此时民众的参与性更强,那河水中的河灯,有着无数普通人亲手放置在流水中的莲花灯盏,那是寄托对祖先的缅怀,对离世亲人的思念。愿望小小漂浮的莲灯,照亮幽冥世界,灵魂得以向着光明前行,也照亮自己的心灵。

这首是写得很美,很有中元节的特色。

点亮的莲花灯在还有着荷花的水中,徘徊向前。

如同天上的星辰,又如同曲水流觞。

人生本来是空幻,但是人生却如同美丽的河灯点亮生命的璀璨。

生死,燃烧和熄灭,都在一夜莲灯的美好里。

此时最适合安静的观看领略,而不要喧哗,惊动了水下的水神。

河灯璀璨,浩瀚,流丽,让人沉静,让人灵魂遐想。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处处笙歌彻夜喧,香车宝马烂盈门。

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清 · 彭廷选《 盂兰竹枝词 其七 》

实际中元节虽以祭祀先祖和亡魂为主要内容,但是这早秋风物之美,加上河灯的美好璀璨,在民间,这个日子已经成为重要极具有生活气息的节日。

人们相约去佛寺,看河灯,许愿,聚会,什么都不耽误,且充满了早秋的喜乐。

比如这首清朝的民俗诗,就写了中元节的盛况。

到处是笙歌,彻夜喧嚣,到处是游人,宝马香车拥挤路上门口。

人们在河边欣赏万盏河灯带来的壮丽视觉享受,这哪里像中元节,这简直像正月十五的灯节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

这写的应该是都市的中元节,人们在早秋相约河边,看河灯,是难得的放松和休闲。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一村树合烟初暝,四面山高月未升。

隔岸闻钟知有寺,满川风浪放河灯。” 清初 · 查慎行《七月十五夜泊埂程》

而在清朝的乡村,河灯仪式更为辽阔肃穆。

当村落黄昏时,月亮还没有升起,在山村的人们,开始走向山外的河流边。

因为听见了寺庙黄昏的钟声,知道在山外的某一处河流边,必然会放河灯。

哪怕今夜风高浪大,也拦不住人们奔向美丽河灯的脚步。

因为那里的河灯,更代表淳朴劳苦山民内心的愿望。

关于灵魂的,祖先的,未来的,生活的,那水上的莲灯是心的希望。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

文章评论

中元节河灯美诗五首赏析(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