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longge 09-21 11:56 阅读 我爱育娃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告别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我们即将迎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仲夏六月天。 六月,蕉叶生,蝉始鸣;青稻多,树荫浓;芙蓉香,青蛙俏;梅雨过,晚风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告别了五月榴花照眼明,我们即将迎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仲夏六月天。

六月,蕉叶生,蝉始鸣;青稻多,树荫浓;芙蓉香,青蛙俏;梅雨过,晚风清。

此时,碎花裙与西瓜红相互映衬,烈日与浓颜争相斗艳,又是一度悠悠夏日长。

于是,我们向往凉风明月,更期待世间美好都能如期而至,甚至是不期而遇。

不如今日就跟随古人的笔墨,提前感受六月节日的惊喜,且歌且舞,且行且盼。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1.六月一日:儿童节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吕岩《牧童》

六月的第一个节日,属于所有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有童心未泯的成人。

就像吕岩笔下的牧童,清晨迎着朝阳而出,傍晚披星戴月而归。在广阔无垠的原野上,一个小小的身影随着晚风笛曲时隐时现,意蕴悠长。

牧童骑黄牛,晚风笛声鸣。这样的绿草如茵缓缓归,已经足以让人感觉到童趣与天真。

而牧童水足饭饱后,连蓑衣都来不及脱,就这样踏着黄昏日落里的云蒸霞蔚,闲卧看月明,将这份闲适与安宁演绎到极致。

这样的无拘无束、了无挂碍,是烂漫儿童的日常,也是忙碌成人的向往。

吕岩写下这首诗,就是以牧童为隐喻,劝说故友钟傅早日离开勾心斗角的官场,归隐田园。

正如黄庭坚的《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在这些淡泊明志的文人墨客眼里,倘若官场上怀才不遇,莫不如田园牧童的无忧无虑和无欲无求,来得惬意。

对于为了生活负重前行的成年人来说,不忘赤子之心,是艰难生活的一味良药,值得向往。

但对于稚气未脱的孩童来说,愿你们在自己的季节里永葆纯真,不必像黄庭坚如此早慧,七岁就能道出“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的机警之语。

愿你们更多的时候,单纯享受做孩子的纯真与快乐:

做一个采莲的孩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做一个追风的少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做一个钓鱼的稚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做一个追蝶的孩子,“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2.六月六日:芒种节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今年六月的第二个节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是草顶端的针状物,故而芒种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即是有芒的谷物在此时最适宜播种与收获。正是,南方种稻,北方收麦。

元稹的这首芒种诗,就以轻松愉悦的笔触写出了古人播种与收获的欣喜,还有莲开清池与暑风和畅,并将芒种节气的物候现象蕴含其中。

芒种有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螳螂应节生和鴳鸟往来声,正是对应了其中的两种物候现象,是指小螳螂破壳而生;喜阴的伯劳鸟感阴而鸣。

而不喜阴的反舌鸟,也叫百舌鸟,在这个绿树阴浓夏日长的时节,则感阴而默,不再啼鸣。不过,诗中没有提及。

但这并不妨碍元稹笔下芒种时节的美好,还有彩云纷飞影,清池莲花香,南风暑雨情。如此清新的夏日景象,足以令人沉醉。

但最令农民伯伯开心的,还是播种与收获的双重喜悦。熟人相见,最亲切的问候,莫过于养蚕如何,麦收怎样。

这样的芒种,有夏日风光,有农忙景象,更有千百年以来世代相传的民风淳朴,让人永远无法忘怀。

也愿我们的人生,时时有芒种,岁岁有今朝。尤其六月高考的学子,必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3.六月十八:父亲节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轼《洗儿戏作》

六月的第三个节日,是现代人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始于美国,如今早已风靡全球。

本来这里面就有商家助推的结果,再加上今年的父亲节是电商盛日6.18,想必又会如火如荼。

不管这个节日的起源或如今的用意何在,父亲节让家庭教育中很容易被忽视或缺席的角色,日渐被人重视了起来,也让父爱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

其实养不教,父之过,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父亲角色举足轻重。只不过,因为社会转型与历史发展,让父亲这个角色愈发隐匿了起来。

就像苏轼贬谪黄州第三年,尽管自己处于穷途末路,但对刚刚满月的儿子仍然寄寓厚望。

只不过这厚望不是望子成龙,而是希望儿子能够守拙藏愚,无灾无难,平安喜乐过此生。

但这里面的拳拳父爱,不比任何父亲逊色,因为这里面饱含了他此生坎坷血泪相和的经验教训。

要不是自己一生锋芒毕露,也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如今潦倒沦落到黄州东坡,难以温饱。

当然这里面也不乏牢骚愤慨之语,如今朝堂之上亦有不学无术之人,竟也能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自己淋过雨,就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再饱经风雨,承受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的悲凉苦楚。

要不然,苏轼也不会为与爱妾王朝云生的这个爱子,取名为遁,隐匿也,正是惟愿孩儿愚且鲁的写照。

这种不露锋芒淡然此生的心境,一生备受主和派排挤的辛弃疾也曾慨叹,“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这些感悟,皆从庄子的“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脱胎而来,守拙藏愚,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苏遁不到一岁就不幸夭折,父亲苏轼的愿望这么早就落空,仿佛一语成谶。

而在如今这个内卷为王的时代,可怜天下父母心: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过此生。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4.六月二十一:夏至节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宋·史浩《永遇乐·夏至》

6月21日,又是夏至,盛夏的热烈与绚烂,将被渲染到极致,尤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最长。

彼时烈日炎炎,暑风烈烈,最让人盼望的就是:静坐片时消暑气,难得浮生一味凉。

而史浩笔下的夏至,写尽夏至习俗与风情,更添浮生一日凉。

古人到了夏至这一天,女子身佩符箓,儿童头戴艾虎,有去灾驱邪之意。尤其女人之间,还会互赠扇面脂粉,以此来消夏避伏。

而对于身为男子的史浩来说,夏至三天假期,好不惬意舒爽。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这三天,可以用来休假团聚,也可以用来祭神祀祖。

无事一身轻的史浩,在清歌美酒、凉簟纱帐和罗扇轻摇中,赏荷花,观香蒲,尽情享受节日的闲雅与舒适。

末句的“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大有心静自然凉的意趣,让人向往。

如此盛夏,愿我们都能心有静气与凉意: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5.六月二十二:端午节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六月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莫过于端午节,老少皆宜,普天同庆。

就像欧阳修笔下的端午节,榴花妖娆,杨柳带雨,家家户户忙着用五彩线包粽子,粽子包完金盘送,双凤画扇争相赠。

与此同时,人们还要兰草沐浴,菖蒲酿酒,在沐浴更衣与美酒清香中避邪祈福,祛邪健体。

如此节日盛况,就连树荫深处的黄鹂鸟也不时啼鸣,将欧阳修笔下的闺中女子惊扰清梦。

这样的端午时节,正是苏轼笔下的: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愿我们每个人在接下来的六月,都能端午安康,此生安康。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

6.六月你好,五月再见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如果要选择一首诗迎接悠悠夏日长,杨万里的这首西湖六月,私以为最为应景。

六月暑风吹,早已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夏清景,而是满载一船山色、平铺十里荷香的盛夏风光。

尤其这荷香,来自人间胜地西湖,芬芳了千年,萦绕了千年。

苏轼赞它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六月的盛夏,就是其最为浓艳热烈的时刻,处处张扬着生命的热忱与绚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白描手法,无需翻译,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明艳与动人。

红花配绿叶本是寻常之景,却在杨万里高超的笔法下,传递出超凡脱俗的美丽。任何事物,只要在自己最好的时节,绽放出最美的风采,就是人间绝色。

而这样的绝色,应该属于人间六月,属于人间盛景,属于生生不息的激情与活力。

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都能宛如这六月荷花:惟有绿荷红菡萏,此花此叶常相映。

六月你好,五月再见,愿每个人童心未泯,端午安康,芒种收获,夏至清凉。

愿此生,此花此叶常相映,此情此景暖人心。

文章评论

六月唯美古诗词(满载一湖山色,平铺十里荷香)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