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描写深秋的诗句大全(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longge 09-15 13:14 阅读 我爱育娃
更堪细雨新秋夜 ——咏初秋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长期蛰居越州山阴故居,一年初秋到了,诗人漫步山边溪旁,感受初秋风光,写下了这首《初秋》: 藉草沾衣露

描写深秋的诗句大全(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更堪细雨新秋夜

——咏初秋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长期蛰居越州山阴故居,一年初秋到了,诗人漫步山边溪旁,感受初秋风光,写下了这首《初秋》:

藉草沾衣露,沿溪掠面风。

桐凋无茂绿,莲老有疏红。

小彴欹危度,邻园曲折通。

新秋得强健,一笑莫匆匆。

首联“藉草沾衣露,沿溪掠面风”,写诗人早晨坐在山边草地上欣赏风景,身上沾上了露珠。随后就沿着溪水散步,秋风拂面,感到清新凉爽,十分惬意。

颔联“桐凋无茂绿,莲老有疏红”,描写所见景色。梧桐树叶逐渐变黄,已开始凋落;水塘里的莲花渐渐变老,只遗留稀疏的红色。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初秋景色的特点。

颈联“小彴欹危度,邻园曲折通”,“小彴(zhuó)”,独木桥。溪流上的独木桥又高又斜,不好过去,只好从相邻的院子里曲折穿过。

写出了诗人游玩的兴致。

尾联“新秋得强健,一笑莫匆匆”,诗人抒发感慨:在新秋要使身体强健,就得注意多运动,经常锻炼身体。碰到一些困难,也不要急躁,应微笑着面对。

在新秋到来之际,诗人坦然面对,欣赏秋景;适量运动,强健身体。

描写深秋的诗句大全(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南宋诗人方岳的《初秋》,描绘了初秋的景象,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方岳的这首诗,写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

明明夏已远去,残留的暑气还那么旺盛,中午走在太阳底下,你会以为自己在一个假的秋天里。

但早晚的凉风确确实实存在着。

躺在竹席上睡觉,不一会儿就觉得有些凉;清晨登高,也会碰到“清入骨”的秋气;漫步山林,晴朗的天气中仍有较重的湿气,不但湿了衣服,,还湿了山路;夜晚遥望星河,也是格外的清亮。

若家里院子中正好有棵梧桐树,到了晚上很难睡个安稳觉,“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新凉已至,初秋如诗。

描写深秋的诗句大全(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南宋诗人俞桂的《初秋》,文字清新,初秋在他的笔下显得那么含蓄,那么诗意:

火老金柔暑告残,乘凉正好望西山。

秋声来处无寻觅,只作窗前竹叶间。

诗的前两句写夏去秋来,暑残凉生。

“火老金柔暑告残”,古人将一年四时与五行相配,一一对应,便生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对应的是木、火、土、金、水,夏属火,秋属金。秋之初,秋气才生,尚轻柔;而夏气将尽,已老衰,故曰“火老金柔”。夏去秋来,用诗词来说就是“火老金柔”。“暑告残”,即暑气已在苟延残喘,再也嚣张不起来了。虽说如此,但残暑依旧不可小觑。烈日悬空,还须觅凉。

“乘凉正好望西山”,西山,并不一定特指某一座山,可以理解为太阳落下的西山。“望西山”,则表现出对晚凉的迫切期待。

后两句写秋声。

秋声,泛指秋天里的一切声音,比如雨声、风声、落叶声,更漏声、梵铃声、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等等。

但秋声未必都是凄凉的,比如窗前的竹声,细细碎碎,如龙吟凤哕[huì],动听得很。

不过,诗人的关注点并不在此处。“秋声来处无寻觅,只作窗前竹叶间”,秋声从何处而来呢?无处可寻觅。你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在窗前竹叶间萧萧作响了。秋声“来处无寻觅”的神秘感,才是吸引诗人的主要因素。

可以猜测,诗人带着好奇心去聆听秋声时,他一定不会感到凄凉,反而洋溢着意趣、妙趣。

描写深秋的诗句大全(咏初秋古诗词赏析)

南宋女诗人朱淑真的《秋夜有感》,表现了女主人公新秋之夜独守孤灯、苦度时光的悲凉心情: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哭坏了两只眼睛伤心又断肠,最怕到黄昏可偏偏天又昏黄。

怎能忍受细雨霏霏的初秋夜,一盏孤灯陪我苦熬夜的漫长。

这首诗在古代“断肠诗词”中可以算得上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集中了初秋夜里最能引人伤感的几种景物:黄昏、细雨、残灯,表现了主人公新秋之夜独守孤灯、苦度时光的悲凉心情。

短短一首诗,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态描写、心理描写、情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将凄苦的心情渲染到极致。全篇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词语哀婉,如泣如诉,塑造了一个由于婚姻或家庭生活不幸,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终日以泪洗面、伤心断肠的妇女形象。

文章评论

描写深秋的诗句大全(咏初秋古诗词赏析)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