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范例)
第1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第2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中华民族命脉传承了五千年,而作为传承的主线,却始终是孝。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其实质不都是在演孝吗?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为先”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课程教育了我们该如何去行孝“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首先,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更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今天,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志。
第一条就是我们需要做到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第3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自从今年2月6号开始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7个月了。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很受教育。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人必须孝敬父母。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所以孝是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这个人的品德可能就有问题。
我的父母对我们姐弟三人非常疼爱,从衣食住行到工作样样挂在心上,即使现在我们都成年了照样如此,好像我们总也长不大似的。反观自己,对照《弟子规》,那真是大不孝了。比如,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时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观点明明是错误的,可他们就是认为是对的,自己往往会不耐烦,甚至有时说话还很呛;再比如去地里干活,父亲很少歇一会,还好靠晌,春秋天还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岁的父亲累着,总是摧他歇会、别靠晌,可他就是不听,自己有时就着急;还有,虽然离家不算远,也不是经常回家,有时连个电话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对自己的爱相比真是连十分之一也没有,这些需要在今后认真加以改过
再一个体会,就是吃亏是福。我的父母非常淳朴,也很本分,很乐于助人。我小的时候,记得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就是自己的事不干,父亲也会去给别人帮忙。因为他干活实在,都愿意找他,没有帮不到的人家。盖屋这样的大活,过去都是找人帮忙,不想现在都花钱包出去。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院子里转圈。别人家盖屋请他去帮忙,母亲不愿意,因为吃饭有点热气都不行,那么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顾他。父亲就和母亲急,硬是忍着疼去了。有个远方叔叔,他父母去世的早,父亲就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别人都说父亲傻,可他不管别人怎么说,照样按他的想法去做。都说老实人吃亏,可也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去年父亲脑梗住院,正好赶上麦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别人帮忙收的,并且给运到家里。今年清明节前,给我爷爷奶奶迁坟,进料压了别人的麦子和春地,父亲给人家送去200块钱,人家说什么也不要,我又买了一箱酒,父亲给送去,第二天人家又给送回来了。迁坟这个活是包出去的,咱把钱给人家包工头,后来有的不要钱,有的少收点。我和父亲都过意不去,可人家就是不要。这个人情以后有机会再还吧。所以说,吃亏是福。
第4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xx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十二五”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并聆听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马晓雄老师关于《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市场经济佛更要金装》的专题报告。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马晓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马老师从当前传统文化现象谈起。并从以下切入点进行详尽分析:
1、认识现代教育之特点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因此务必要实现从培养劳动者、建设者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转身;
2、鼓励教师自由发展、自我提升,倡导依靠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
3、尊重、关爱教师而非强化约束和控制。
4、帮助教师享受职业乐趣而非增加职业和心理压力。
5、帮助教师塑造“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诋毁“师道尊严”。
6、帮助教师实现家庭文化的传承和提升。
马老师的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目的是要求教师要认真把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要认清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努力使“个性化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学生教育之成功重塑“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尊严”。马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同身受。现从下列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从传统文化中认清当前教育的弊端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采用小班化,个别化教育,并在教育中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培养。例如孔子在教育两个不同学生时针对同一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不仅说明个性培养之重要,更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高分低能”,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他们甚至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产品,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究其原因,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被引进到教育中,学校成了“智慧的工场”,而学生则成了批量生产、规格统一的标准件,教师则成了机械操作的教书匠。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我们长期“以知识和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指挥棒”有直接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分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创造精神的培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老师讲知识,下课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我国现在通行的“排名次”方法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的表现。其实,大量现实现象表明,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是他努力了,也确实进步了,或者是他在其他方面有了发展,这样的学生应该算好学生(虽然他对老师本人的教学评价确实没有好处)。我们只能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全面完美(根本不可能)。
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应当成为教育智者,教育的行家里手。切不可在教育中出现“病人不吃药,非病者反就医”之乱象。我们应当在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师道自悟与师道尊严”
马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的教育一方面正在被人们政治化、另一方面只重规范教师行为而不重教师发展。教师节来临,整个社会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还都是老师教过的学生,鲜花、掌声、恭维,扑面而来,叫我们这些教书匠们受宠若惊。不过,9月8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教师们的真实想法。这则新闻的标题是:《教师节,老师们更希望社会以维护师道尊严作为节日礼物》。这种节日效应正是一种政治主义。在人们心中,教师应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神”。为了让教师成为“完神”,诸如“名角可以收钱,名师不可提薪”之思潮随之而来。这一现象不但违背了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样是劳动,同样是职业,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如何维护教师的尊严可能更为教育从业人员所看重。毕竟,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教师并非如推销洋葱、白菜一样是知识销售员,“教书”、“育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无法短缺的两个车轮,而对于教师如我,也许“育人”常常比“教书”更为重要。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大学教授与一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聊天,谈到大学四年的教育,她说,所学知识已经全忘,所受教育感觉最重要在于世界观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对这个学生的说法,这位教授深以为然,他不由感叹:一个没有尊严的老师,如何谈得上“育人”二字呢?
第5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集说、唱、演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虽然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新鲜的表演方式,孩子们之前却从未见过听过。
20xx年2月5日下午,xx区xx幼儿园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第五传承人xx,为孩子们送上了一道特殊的文化大餐,让家长和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传统的民间艺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为两场进行,为孩子们带来了改编版的经典故事《西游记》片段、《金斧头》、《仙鹤与乌龟》等,李老师一人多角色的表演,幽默风趣的配音、巧手舞动百万兵。精彩的表演、生动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小观众们,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皮影道具,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鸣、时而欢呼雀跃。真实地感受着民间的艺术魅力,让孩子们格外兴奋。在表演中,传统的民间艺术又与时俱进地融合了现代的元素,让孩子参与到皮影戏的表演中,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xx幼儿园负责人xx说:“皮影戏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能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次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让孩子们从表演的故事中懂得了许多道理,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中华大地博大精深古老文明传承发扬的种子。
第6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通过这几天在学校崇德楼听老师们讲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老师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意义的故事,给我的启发很大。
在我4岁那年,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得了重感冒,不停地咳嗽,爸爸妈妈担心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匆匆忙忙地带我去医院。一路上,街道静悄悄的,人们都沉浸在睡梦中,爸爸妈妈不管自己有多困,只是在担心我。到了医院,爸爸妈妈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医生检查之后说:“发高烧了,40度,必须打一针,然后吃药,多注意喝水和休息,过几天就好了。”听了医生的话,爸爸妈妈才松了一口气,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我们按医生开的方子去药店抓药。回到家里,妈妈照顾我,爸爸去熬药。他们已经忙得汗流浃背却不辞辛苦,看着爸爸妈妈一副憔悴的样子,我非常心痛,也非常感动,因为我有这么关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要学会感恩父母,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是他们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是他们耐心地交道我们,给我们分析。他们不求一丝回报,从无怨言,默默奉献。难道我们不应该孝敬父母吗?难道我们不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老师,老师为了我们,无私奉献,每当进入深夜时,我们已经走进了甜美的梦乡,可是老师却在窗前为我们批改作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绝唱的诗句用来赞美老师是最适合不过了。
我们要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好好落实,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礼貌仁爱的人,将来为社会共享我们的一份小力量,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传承下去。
第7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第8篇:2022传统文化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就学一堂课、就看一本书后就回去激动几天以后就淡忘了,必须持续学习并从小事做起,找到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