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爱哭的孩子(3种方法助家长轻松应对)
01 “多大点事,别动不动就哭!”
聪聪正在做作业。妹妹走过去,扯扯哥哥的本子。
聪聪甩头一句“走开”,妹妹还以为在玩:聪聪护住本子,妹妹去揪铅笔;聪聪护住铅笔,妹妹去拿书……
两个回合下来,聪聪就开始哭叫:“哼嗯~你走开!讨厌鬼!妈妈,你看妹妹!”
等聪聪妈放下手里的活赶过去,看到的场景就是八岁的哥哥在哭着骂人,两岁的妹妹在笑着捣乱。
聪聪妈迅速把妹妹这个罪魁祸首提溜开,转头看到聪聪这哭唧唧的样子,也着实烦躁:“多大点事,男孩家家的,别动不动就哭!”
像聪聪妈一样,不少家长经常被孩子爱哭这个问题困扰着。主要是因为在面对很多不值一提的小事,或者按照孩子年龄,完全能自行处理的事情时,孩子总爱哭上一哭。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爱哭的脾性仍旧没改,家长们的担心也与日俱增。有些家长会大声呵斥,要求孩子马上停下来不再哭;有些家长会暗自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没有担当,没啥出息。
在我们通常的观念里,爱哭=脆弱。但事实上,不同的孩子爱哭的原因并不相同,有些是先天性格,也有些是环境使然,不能一概而论。
02 那么孩子爱哭,都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孩子爱哭,都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001、有些孩子先天镜像神经元比较活跃,情绪感知力强。
这样的描述可能不好理解,但如果提到“泪点低”,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其实不只是孩子,生活中有些大人也会经常性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点触动,忍不住泪流满面。
看到赛场上冉冉升起的国旗会流泪,看悲惨的新闻会流泪,听感人的故事会流泪,有些人甚至在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物品或场景,也会勾起回忆忍不住流泪。自己想控制都控制不了。以至于不少人在网上大声疾呼:“自己总是忍不住眼泪,别人都搞不懂泪点在哪,这是什么情况?”
网上关于“泪点低”的讨论
网上关于“泪点低”的讨论
那“泪点低”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20世纪末,意大利帕尔马大学利用猕猴开展着一项研究大脑的运动皮质的实验,记录了猕猴脑中个别神经元的活性。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当猕猴抓或者移动实物时,记录到猕猴脑中的一些大脑细胞会兴奋。当猕猴看到人拿着实物(比如冰激凌,花生等)送到人自己的嘴边时,猕猴脑中同样的大脑细胞也会兴奋,跟它们自己抓实物时一模一样。
研究人员把猕猴的这组大脑细胞命名为“镜像神经元”,后续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使得我们在看到或听到别人的事迹时,会感受到和我们自己是当事人一样的感受。
如果孩子先天的镜像神经元就比较活跃,他就会更快更多的感受到信息源所发出的微小的情感变化,然后这些情绪变动加诸到自己身上,就会出现所谓的“泪点低”。
涵涵就是个泪点低的孩子。爸爸因为她喜欢鱼,而特地买了一个放着五彩斑斓热带鱼的大水族箱。涵涵看到后开心得跳起来。然而,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当,没几天一条漂亮的红鱼就死了。涵涵就为此大哭了一场,爸爸来回劝都没用,每次路过水族箱,涵涵总是忍不住眼泛泪光。
002.孩子常被压制,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对要处理的问题着急,却束手无策
孩子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着急哭泣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有些孩子的爱哭,就如同塞利格曼的实验方法,是属于经过学习后的条件反射。他们经常性处于父母的强权压制之下,无法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在遇到问题时,孩子有着强烈的自主意愿,但根据过往的经验,自己的自主意愿肯定又会被家长压制。在这种自主与压制的强烈矛盾之下,就会出现“孩子刚遇到问题就情绪崩溃,哭起来”这种现象。
小光在网上练习下围棋,爸爸总喜欢在边上做指导:“你这一片赶紧做活呀”、“你这布局问题很大”……小光刚开始会提出来自己的意见,但每次自己提出的意见都被爸爸瞬间驳回,并要求他立刻按照自己的指导行棋。
孩子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着急哭泣
到后来,每次当爸爸提出意见,小光都会很激动的拖着哭腔争辩:“我不要听你的,你又不是我,你知道我的想法么?!”每次爸爸也总是更生气的教训:“下个棋有什么可哭的?你要是自己下,输了都不知道输哪里了!”
003、有些时候,孩子则是有意识地用哭博取家长关注,从而达到内心的实际目的
人常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当孩子在某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一哭,就更容易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妥协之后,他就会记住这次“成功”的经验,并大量复制。
如果家长没有刻意去堵上这个漏洞,那么长时间发展下去,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爱哭。
就像开篇故事中,和妹妹打闹的聪聪,他的大声哭叫,可以迅速吸引来妈妈,帮助他摆脱妹妹的纠缠。这样他大哭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把哭当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万能方法,就像阿拉丁的神灯,摩擦一下,就能实现愿望。所以他会一遇到问题就哭两声,希望问题就此得到解决。
03 那怎样区分孩子的爱哭属于哪一类型呢?
通过哭声判断法来判断孩子属于哪种爱哭型
通过上文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把爱哭分为三类:泪点低型,无助型,以及提要求型。
分辨这三种类型,最简单的方法——哭声判断法:
- 泪点低型:这部分孩子的爱哭是由目标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引发情绪共振,所以,哭声中会饱含着各种复杂情感,通常是克制而内敛的。
- 无助型:这部分孩子的爱哭是由强烈的有所求而无所得引发,所以,他们的哭声中会带有强烈的反抗和委屈,通常是爆发式的。
- 提要求型:这部分孩子的哭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哭声中通常是没有融入情感的。有些孩子甚至都不流眼泪,只是干嚎。但他的哭声中又是包含信息的:刚开始匀速发力,是在提醒家长快关注;如果还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用更急促大声地哭,来催促家长快行动;直到达到目的,再象征性的收个尾音结束。
04 家长在面对爱哭的孩子时,究竟该怎么做才好?
家长在面对爱哭的孩子时,究竟该怎么做才好?
1、面对泪点低的孩子,可以利用情绪管理三部曲,帮助孩子迅速排解负面情绪
孩子的镜像神经元活跃,泪点低,这是一个人的天生气质,不会因后天努力而改变。为了减少频繁的负面情绪对孩子身心的伤害,家长可以用“情绪管理三部曲”,引导孩子快速排解负面情绪。
借用上文中涵涵哭鱼的例子,我们来演示一下“情绪管理三部曲”的具体应用:
001 引导孩子体察自己的情绪——WHAT,我怎么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状态,认识到自己正处于某种情绪中,并给这种情绪准确定义名称。
比如,在涵涵为死去的金鱼哭泣时,爸爸可以这样表达:“宝贝,爸爸注意到你在哭。你看上去非常伤心。”这样,既引导了孩子去体察自己的情绪,又定义了这种情绪就是“伤心”。
002 鼓励孩子追寻情绪的来源——WHY,我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个环节,家长不要给孩子预设立场,而是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件事情,孩子的感受不同,情绪的来源就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是从孩子所表达的感受中,帮助孩子分析判断引发流泪的点。
比如涵涵在探究自己为什么会伤心时,可能会说:“我再也见不到我喜欢的那条红鱼了”,那这就是想念引发流泪;也可能会说:“旁边的小黑鱼没有朋友了”,那这就是同情引发流泪。
当然,如果孩子因为被情绪控制,无法用语言描述时,也可以鼓励孩子用图画,或者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003 通过行动来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HOW,我要怎么做?
家长已经明白了孩子的泪点所在,接下来就要安排有针对性的行动,可以是转移孩子的注意,也可以是升华感情,以此来排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果涵涵是因为想念流泪,那爸爸可以帮助孩子给小鱼安排一场葬礼来寄托思念,还可以通过绘本或者电影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死亡;而如果是因为同情流泪呢,爸爸可以通过编撰鱼儿之间的开心故事来吸引孩子,或者再买几条同样的鱼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
家长通过行动帮助孩子化解负面情绪
2、针对“无助型”的爱哭的孩子,需要识别并填补引发孩子习得性无助的育儿盲点
首先,家长需要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哭,这个易哭点就是孩子向家长求助,而家长没有意识到的盲点。然后再有针对性的给孩子提供有效帮助。
就如简尼尔森在在《正面管教》中所说:“如果你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将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归属感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
就像上文中小光下围棋老哭的例子,孩子就是通过哭来向爸爸求助:“我需要独立的空间来进行独立思考”。所以,这时爸爸就需要考量自己提供帮助的时机是不是不够成熟。那就尽量不在孩子没有提出帮助需求时实施自以为是的帮助行为。
再比如孩子总是在家长提要求时哭,那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自己的要求标准过高,而执行过程又过严,导致孩子陷入不得不去做,却做不到的两难境地。那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设置要求的依据:过于主观了,就要和孩子的能力结合得更紧;急于求成了,就要善于把要求阶梯化。
3、针对“提要求型”的爱哭的孩子,可以用“阳性强化法”,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提要求方式
家长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提要求方式
阳性强化法,主要是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来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想让孩子戒掉“提要求型”爱哭,家长要淡化“哭”的作用效果,同时,及时奖励正确的提要求方法。
001 忽视或淡化“哭”的作用
在孩子再次用哭来提要求时,明确而坚定的拒绝。比如当孩子哭着要买洋娃娃时,家长可以给与明确表达:“哭是没有用的,如果你能用三个理由说服我,就可以买。”
同时,要在实际行动上坚定意志,不要被孩子的哭声冲昏头脑,越哭越不能满足其要求。
002 及时奖励好的提要求方式
当孩子某次没有哭着要买东西,而是理智的归纳出自己想买的理由,家长要及时奖励。甚至可能原本没有购买计划,也可以临时改变。以期用这种激励方式,来鼓励孩子下次继续用正面方法来提出要求。
卢梭曾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孩子爱哭不一定是他的缺点,家长不必谈“哭”色变。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仔细甄别孩子的爱哭,是属于泪点低型,无助型,还是提要求型,再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
- 上一篇:如何教育爱哭的孩子(3个方法帮助父母轻松稳定孩子情绪)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