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朵云》(关于故乡白云的作文精选)
第1篇:《故乡的那朵云》
故乡的云为什么如影随形伴随左右,常常升起在梦中飘落在枕边?
春天的云像一位纯洁的少女,腼腆而矜持,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点缀在瓦蓝明澈的天空,它静静地立着,浅浅地笑着。夏天的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时虎啸红日,龙舞碧空;有时天狗追月,骏马奔腾……秋天的云像一位俊俏的姑娘,太阳初升时像朵朵玫瑰,中午又变成了乳白色的云纱,仿佛是月宫里的嫦娥在翩翩起舞,又好像是王母瑶池中盛开的朵朵白莲。冬天的云是长着白胡子的老爷爷,端坐在岁月的深处,深深地思考,默默地打坐。
啊,故乡的云!云舒云卷演绎多少前尘往事,云来云去涌动几多思绪情愫。
故乡的四周是起伏的群山,群山之间是一道弯弯的溪流。每当放学以后,或徜徉田野割着兔草,或攀爬山冈拾着干柴,偶一抬头,就会看到碧空中那一朵朵白云,向我远远地凝眸,静静地问候。由于云势的跌宕,云图的变化,天上的云朵变幻着一幅幅奇异的画面,任你想象,任你穿越。坐在碧绿如毯的田野,或者鲜花开满的山坡,痴痴地仰望,呆呆地神游,去追赶白云幻成的骏马,去跨乘白云化作的仙鹤:蓝蓝天上有没有仙宫阆苑?悠悠白云是否载着来往的神仙?
由于常常走神贪玩,割的草或拾的柴,伙伴中最少的常常是我。每当夕阳西下百鸟归林,田野林间升起一阵轻烟似的暮霭,大家呼朋引伴地回转家门,我挎着半篮的兔草怅然地游荡在队伍的最后,这时那位叫云的女孩,把满篮的柴草往我面前一放,黄黄的头发有些散乱,红红的脸蛋比苹果还艳,亮亮的眼睛如宝石般闪烁。“太重了,放些在你篮里。”看着我犹豫不决的样子,她一把拎过我的篮子,把她满篮的兔草匀在我的篮中,我来不及有一点表示,她又挎上篮子蹬蹬蹬地赶往前面。快到村口我想赶上她,而她却走得比我还快,一会儿消失在卵石铺成的深巷,仿佛忘记了刚才匀给我的那些兔草。
大概是兔草刺激和男子自尊,我拔草拾柴比以前专心,而对她却有意冷淡疏远。后来她几次放下满满的篮子,几次要张嘴向我说些什么,我却避瘟神似地绕道而走。
小学开始我们就是同班同学,云除了家庭成分以外,什么都比我强。一次老师上面讲课我在下面看《欧阳海之歌》,直到老师站在身边我也没有发觉。结果自然是没收了小说,还在讲台边罚站。下课后我悄悄地哭了,哭的并不是有什么委屈,而是借来的书怎么归还?
“我可以要还那本书,但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不知什么时候云站在我的面前。
“只要能够还我,我什么都能答应。”我回答得信誓旦旦。
“上课不准看书,你做得到吗?”
我严肃地点了点头。
果然,云向老师要回了那本书,只是多了一项条件:让我写下一份上课不看课外书的保证。
一年的端午节到了,教室里弥漫着阵阵芳香。很多同学的书包里放上了辟邪的香囊,香囊五花八门异香扑鼻。我发现我的抽屉里也放着两只香囊,一个是青色的,样子像个中国结,两面绣着两朵飘荡的彩云;一个是红色的,心字形状,两面绣着黄黄的“忠”字,忠字下面还有一朵朵金黄的葵花。这时我抬头搜寻着教室里的同学,只见云也正定定地注视着我,两人的目光相遇,她一下子飞红了脸,把头埋进书本里面。
云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劳动,我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一次生产队到山里砍瓦窑柴,所有青年男女早早出门,穿着草鞋带着干粮肩着冲担,步行到一个叫碇岭脚的地方寄上人力车。然后翻山越岭赶到砍柴的地方,一阵砍柴捆柴,等到开挑太阳已经当头。挑到一座山脚下,大伙儿才捎柴歇肩,纷纷拿出各自所带的干粮,开始席地而坐吃了起来。我打开我的蒲袋,发现里面除了玉米饼子,还有粽子和年糕。我记得出门时,母亲放进袋里的只有玉米饼子。吃过干粮喝过涧水,我们又重新上路,前面就是最难翻越的高山,很快我被抛在了队伍的后面。如果赶不上大家,就意味着搭不上人力车,我就得一路挑到家。我咬着牙蹬着腿一步步攀爬,不知什么时候云已经站在我的身边,轻声说着“我换你一肩”。虽然柴担如山,虽然汗湿衣衫,虽然筋疲力尽,但我不会答应。她看出我的自尊与倔强,就轻轻一笑说,“那我推你一把”,于是她钻进我的柴担底下,用力推着我的腰前进。奇怪,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轻松,脚步一下子变得轻快,我们俩很快就冲上了山冈。
山冈上清风徐来,山冈下群山绵延。由于刚才的剧烈运动,云通红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丰满的身躯一起一伏,也不说一句话,也不看我一眼,挑起自己的柴担去追赶前面的社员,我也紧紧地跟在她的后面,终于赶在最后挑到了马路边,把柴搁到了人力车上。我几次向云投去感谢的目光,她都装作没有看见。回到家里,向母亲问起今天所带的干粮。母亲明确告诉我,让我带的就是几块玉米饼子。那么是谁给了我粽子和年糕?想到云那躲闪的目光,我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温暖。
一天下午我们正在插秧,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劈头盖脸一场大雨浇了下来,逃得快的人躲进了远处的路廊,我就近奔向田边的石桥。等我下到涧中才看见桥下的云,我犹豫了一下走到了桥下,石桥两丈来长,云站在桥下的这头,我站在桥下的那头。我们俩互相飞快地看了一眼,机械地笑笑,算是打过了招呼。云在看着我,而我看着灰色天幕上的道道闪电,和被雨幕笼罩的田野山川。
第2篇:《故乡的那朵云》
在外久了,时常想家。想家乡的小河,小河边的杨柳,想杨柳顶上的蓝天,蓝天下的白云,白云……是的,故乡的白云,好怀念好怀念。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绿油油的小草遍地都是,各种各样的野花在草地里竟相开放着,万紫千红的。这时候,故乡的云像似一位羞涩的少女,披着一袭轻纱,羞答答,蒙胧胧的,似云非云,似雾非雾。有时候,她们压得很低很低,隐约在山间小道、农家院落……把整个村庄装点得尤如天上的仙景。迈步在云雾弥漫的乡间小道上,不知不觉中,你的头发湿了,你的眉毛湿了,你的衣裳也悄悄地被蒙上一层细细密密的小水珠,让你浑身湿漉漉的。直到太阳公公出来,她才慢慢退却了她的神奇。
夏天,故乡的云就更有个性了。要不,它们像是怕了火红的太阳似,躲得无影无踪,一丝儿也找寻不着,整个天空堪蓝堪蓝的,只剩下一个巨大的火球悬挂在天空中,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要不,它们一来就来一大片,此时天空中的云尤如一群脱缰的野马,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奔涌而来,你挤我我挤你的,各不相让,顿时,天空暗了下来,四周一片的寂静。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随之“啪啦”一声巨响,它们就像一群被宠坏了的孩子,彼此发了脾气,肆意地闹开了,变成了豆大的雨点,成千上万的从高空砸了下来,接着雨水尤如决堤的银河,直泻大地……等到它们尽情发泄完了,暮然回首,一道彩虹正在向阳处对着你笑。
秋天到了,大地一片金黄,近山叠翠流金、层林尽染,瓜果飘香,到处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此时,白云却悠悠然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着,变幻着……它们一会儿像一群归林的小鸟,熙熙攘攘地从天空中快速掠过;一会儿又像似成千上万根羽毛,轻飘飘地浮在天空中;一会儿又像似奔腾的俊马,一眨眼的功夫,从天的这一边奔到了那一边;变着变着,它们什么都像,什么又都不像,让人充满了遐想。
而冬天的云就更像似受了委屈的孩子,阴沉着脸;一旦他们开心了,便乐开了嘴,露出灿烂的笑脸。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好温暖、好温暖。
哦,故乡的云哟,你叫我更想家。
第3篇:《故乡的那朵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我的心里就飘过一片片故乡的云。
我并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无锡城里人,10岁以前,我只是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里。那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难闻的废气,有的只是一河清粼粼的运河水和碧蓝的天上飘着的洁白的云。
我们都是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因此我们的老师总是带我们走出教室,去看水,看天,看云。秋日的午后,年轻的女老师带着我们像小鸟一般呼啦啦的奔向一大片草地。秋风柔柔地吹着,慵懒的我们躺倒在草地上,才发现湛蓝的天空上铺满了羊绒似的云。那云仿佛柳絮,薄薄的,透出点金黄的光。偶尔一阵风吹过,吹散了几朵云,露出一个圆圆的洞,洞中金光万丈,仿佛是天堂的入口。不一会儿,这金光闪闪的“天路”就合上了。我们指着天上一朵朵的云,天马行空地想象着。我们俨然成了艺术家,在脑海中把片片云彩塑造成了件件艺术品。我们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沉醉在丰富的想象里。直至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归去。女老师在走之前还说了一句话:“心里有结的话,就看看云吧!云飘过去,就能带走苦闷。”
我要转到城里读书前,班里的同学都为我送别。我们还是来到了那片草地上,可是时值初夏,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片云。我的同学不想让我失望难过,对我说:“总有一片云会飘到城里的,你看到了,就像看到了我们一样。”说话的时候,他们的眼里闪着点点晶莹。
后来,我在繁华的都市里,渐渐淡忘了在故乡的同学。直至我小学毕业,来到了新的学校,才在偶然中记起,故乡还有一群久未探望的同学。匆忙赶回去,已是物是人非。那片草地还在,天上的云也还在,只是我的同学已经不知何处去了。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云,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细数往日欢乐的记忆,我的眼里蒙上了一层薄雾。
后来,我爱上了看云,因为我忘不了故乡的云,更忘不了故乡的云里载着的浓浓的情。
第4篇:《故乡的那朵云》
我把天空拿下来看,它不是一快蓝色的桌布,也不是一款蓝色的连衣裙,它就是你努力张开双手却仍然攥不住的空气。如果不把大地或者天空挪走,那么无法克服的错觉总是让我误认为天空的深蓝色一直在向大地的尽头倾斜。那无边的辽阔与空旷和大地构成一种微妙的、不动声色的对抗与合作。
远处的大地如果不是为了让地平线的存在变得更加令人瞩目而改变了自己的方向,那么属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将会变得更加广袤无垠。
天空带给我们感官上的获得完全是由我们所在的位置和我们接受有限的天文地理知识的暗示所决定的,比如太阳本来就不存在西落东升,而造成这种错觉的恰恰是我们本身。再比如,有人认为时间在流逝,有人却说,啊!不,时间常在,而是我们在流逝。这是我们无法顾及整体时所产生的貌似合理,但却极其缺乏理性的偏见和错觉。
每每目光掠过天空,我会说“天真蓝”或者说“怎么那么蓝”,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以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和天空或者倾向于自然的事物打招呼。
生活总是在变化,印象和感觉总是被反复地印证和修改。我这个年龄对于天为什么这么蓝或者事物为什么这样提醒我们已经不感兴趣。很多事物就是这样没等开始就已经结束。我只知道生命并不意味着能说明什么就可以了。我们不代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知之甚少都是我们致命的缺陷。就像我们不能解释谁都不喜欢沾染上证明自己贫穷的东西,包括各种眼神和自认为可靠的猜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闪亮的橘子皮剥开,轻轻撕去橘瓣表面网状的褶皱和纵横的脉络,吞下一瓣橘子,眼睛做着别的事。
走到那里或者再过多久我都会知道天是蓝的,故乡的云飘过故乡的天空。我爱晴朗无云的天空那空旷之美和白云飘过之美胜过被光线过滤的蓝色之美。甚至胜过我受用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溪水的循环往复,草木的花开花落,泥土的周而复始,劲石的不动声色这些日常的奇异之美。
第5篇:《故乡的那朵云》
记忆中,我无法理清故乡的云,就好像,现实中,我不曾拥有这里的一朵云。
曾经,每次每次,伤感之余,总会想起故乡的云,一种鼓舞在心底喷薄而出;然而,今天没了。
消沉了一切。
当人受到太大伤害而又不抱希望时,失望就会笼罩全身。只有梦中,才会有故土的清新,生命的光芒重新辉煌。这时,也只有梦可以梳理黯淡的思绪,任凭他们无所畏惧的飞翔,可以为我疲劳了一天的躯体和伤感了一天的心情带来一丝舒畅,只有梦中,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微笑。就好像,一个沦落繁华的乞者浪客,梦中情节一定有他的故里风情,萧瑟秋风中,必定绽放有他淡然的笑容。
于是,不管在现实中受到多少打击,遇到多少伤痛,梦永远是我舔舐伤口的归宿,用淡漠故事来点燃预示新一天征程的火焰——虽然这只是徒劳。
这几天,常做有关故乡的梦,梦到故乡的一草一木,虽然有别于现实,但那份神脉却注定是我故乡的,梦中的楼宇、街道,洒有我故乡惟有的气息,翻滚不绝。
我想,我已是一无所有了,在这个曾以为是天下第一风流的陌生城市。
云在陌生的城市上空漂泊,就好像古老的帆船在辽阔的大海中随风流浪,没有供我停歇的岛屿。我不属于这座城市,我注定漂泊,虽乡思阵痛,但只能义无返顾。就好像那看似无拘的云朵,虽然永远在流浪,永远在翻卷,心中却默默承受着思念故乡的凄美情愫。
说起流浪,我的故乡并不蕴有那种放逸的思想。干旱和黄沙交织,我的故乡是那种纯粹的北方小城,没有河流的滋润和教化,它不懂得流浪的意义,更无法选择流浪。固守原始的小城,容纳不下驿动的心。于是,云选择了漂泊;于是,我选择了流浪。
在这个没有故乡的云的城市,我选择了留驻。虽然故乡的云还在寻找,迷失已久的我。我知道,我不属于这个外表华丽的花花都市。我知道,心中永远有无可同化的单纯气质。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依附,选择了沦落,在灵魂外套上钢圈铁锁,驾驭我曾再所不惜追求自由的梦。
也许从一开始,我就走上了错路,在一个自以为潇洒的转身动作中告别了故乡,踏上了曾经期待的征程。虽然,至始至终,我的心依旧游荡在那些朴实的角落。
也许,我不能选择流浪。
也许,我只能像故乡的云,永不停歇地流浪。
第6篇:《故乡的那朵云》
天边飘飞的流云,一如风筝的引线,遥系着游子永不消逝的乡魂。在静静地怀念故乡的时候,你脑海里对故乡最深刻的印记或许是那棵古树,拟或是一片湖水、一座青山、一塘青荷、那条老街、那位慈祥无牙的老奶奶、铁匠铺那叮当的回响……我对故乡不可磨灭的记忆是长江边那块红沙礁石。
儿时,我家离长江50米远。江边有一块巨大的红砂礁石,像一只赤脚斜刺伸向江心100多米远,枯水季节露出水面与岸相连,多个浪漫无忧的鱼洞像礁石的眼睛,调皮无声地张望鱼鹰风帆白云,向往着跳跃和飞翔。冬天,礁石是我们疯颠戏水摸鱼捞虾捉迷藏的绝好去处,不时会有几只白色鱼鹰和我们争夺礁石领地,间或会有一群江豚在礁石湾里扑哧呼出水气和我们打招呼,感情好时,白暨豚也会露出长长的嘴巴给我们童心一阵欢喜。夏天,江水上涨,礁石形成江心岛直到完全淹没。在刚淹没和淹没不太深期间,水务部门会在岛上插上旗杆,给过往船只做出防撞警示。在水底,礁石不愿让人们忘记她的存在,涛涛江水在这里被她搅得更加汹涌澎湃。江流在水底被礁石撞晕头,形成阵阵暗流潜涌列队奔突,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涌冲出水面,发出哗啦啦剧烈冲击的混响,只见江面水流欢腾、波涛翻滚,伴随一串一串巨大充满动感的旋涡欢快起舞,一派波澜壮阔雄浑无边的景象,煞是扣人心弦。伫立在此,你会为大江如此东去发出不尽感叹。
满水时节,在礁石的作用下,江水在礁石下游形成100多米宽、300多米长的巨大椭圆形回流。在驳岸上向水面望去,虽然看不见水底的礁石,但可分辨出礁石南北两面明显的水线交界,礁石外侧是一道急流,流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只要稍不小心,瞬间就将人冲向江心,不下淌三四公里那性急的水流不会停歇,水性稍差就难有回天之力,我们叫它生死线。夏天,回流滩头总有百多号人游泳,老少爷们姑娘娃儿最乐的就是冲浪戏水,但谁都不敢越过急流半分。不少外乡人不识水性常被急流卷走,其中大多是一慌神呛几口水,就让自己喂了大鱼小虾。我亲眼见过很多次小划子追人的场景,尽管竭力追赶,那水中的黑点大多总是抢先消失在小划子前面,让人唏嘘。
入秋,江水慢慢退去,礁石再次形成江心岛。礁石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我们这帮还算识水性的总会冒险游向小岛,兴高采烈地做一会小岛的主人,与岸上的人们遥相呼应。寻求刺激的疯颠难免让我们一帮“小和尚”回家挨揍找骂,这是经常的。
如今,总有人经过曲折路径下到江底去领略礁石的苍老与风采,她给人的联想是浪漫而深远的。一群孩童在礁石上会重复我的过去;一双新人会在礁石上轻盈奔跑、情不自禁地将江水洒向爱人;一对老夫妻会携手坐在礁石顶端回望昨日的时光;我则沉默不语,有漫漫的回想,更有华发迎来江风的轻松自如,我想融进礁石的怀抱,不断吸吮故乡甜蜜的芬芳。
每次回阳逻古镇,我都要去亲近这块给我童年带来无穷乐趣的礁石。我的到来她总是无语,靠近她,我自信地告诉自己,她记得我。江流永无穷尽的冲刷,礁石凛然兀立,她永恒地向江心探寻着新奇和未知,使你联想到大江的远古和未来、唐古拉雪山和东边的大海、三峡大坝、鱼鹰水鸟、水的明天……更有对江豚、江鲷、白暨豚、中华鲟的怀想,是它们忘记了礁石的温情么?礁石下游那静静的港湾,泊过几多渔家小舟,礁石凉晒过多少年糕薯片多少峥嵘岁月,礁石以她宽厚情怀迎来送往了多少老少爷们娃儿媳妇?她对大江的澎湃温情以及咆哮无情保持着沉默,那么她对人世间的寒暑冷暖爱恨情仇又是如何定位的呢?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故乡原有的色调慢慢消褪,而礁石固守着自己粗砺浅红的本色,永恒地陪伴和守护着故乡的热土,忠实地代表着故乡曾经拥有的色彩和昨天。礁石最熟悉和最了解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总是无声温情的诉说着,更多的是她托天边的流云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