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冬至的风俗习惯》(关于冬至习俗的作文精选)

ashao 01-15 20:50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第1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冬至的风俗习惯》(关于冬至习俗的作文精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正所谓:冬至到,吃水饺。

过去,南宁人甚至把冬至提到了比年还重要的地步,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冬大过年”之说。每到冬至,各家各户就要做汤圆、包肉粽,还要准备“三牲”拜祭祖先,举家欢饮。而在乡下,除了家家户户要做汤圆、包粽子外,在冬至那天所有外出的人都要到村里祭祖宗祠,然后合家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以庆团圆。

据传,南宁之所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是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离春天已经不远了。冬至那天,各家杀鸡宰鸭,准备酒肉、果品、汤圆,而在外的亲人也赶着回来过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同时冬至对于农民而言,就意味着要对来年的生产、生活进行系统的安排和筹划,从这个角度上分析,确实是“冬至大过年”了。在民间还有“冬干年湿”一说,即如果在冬至那天天气晴好,在过年的时候则会遇上下雨天,十分应验。其中奥妙,也许是因为古人千年之总结,是经验之谈。

过冬节时,南宁人的餐桌上除了鸡鸭猪羊等佳肴外,还有一道特别的菜——鱼生。这是因为民间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讲法,也许是因为冬至时令气候较凉,切好的鱼生不易变质,入口时清凉爽滑美味。当然,南宁鱼生口感最好的要算横县的,横县鱼生还成功申报了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2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当雪花飘落在寂静无声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一个纯净的冬季已经来临?或许大多数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热的激情带走,而搬来了寒风和飘雪。但是,谁又注意过冬日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呢?

冬至,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在地理书上记过的日子,一个平淡的12月21日。但是在中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这一天却极为重视。

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过去,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该庆祝。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许多动物的形象,放入蒸笼,蒸好后将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后,亲戚们还要一同举杯畅饮,联络感情,称为食祖。

但是,冬至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没有被人们完整地保留下来,尤其在今天,冬至可以说是无影无踪了。而在上文中提到地九层糕也只能在史料中才能看见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从除夕春节,到元宵清明端午节,再到七夕重阳,冬至,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改革中的中国,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民俗节日也受到了外国洋节的猛烈冲击,正一步步走向社会的边缘。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而春节,冬至一类的节日正在淡出年轻人的视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冬至,寻找的不仅仅是冬至这个节日,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每个人时刻铭记着句话,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才不会中断。

第3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又到了冬至,虽然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样冷,但也够冷的了,冷的路上的行人边走边搓着手,冷的小麻雀把它那毛茸茸的小脑袋藏进了巢里,冷的一盆水放在外面,很快就结成了冰,冷的人们都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活像个大粽子。

昨天晚上,奶奶就已经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吃饺子啦!每到这一天,我总是兴奋不已。到了奶奶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向厨房,奶奶正在包饺子呢!看奶奶的手,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在中间捏一下,一个美妙绝伦的饺子就诞生了,咦,怎么这么像小老鼠呢?突然我大胆的想法插上了翅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来帮您吧!”奶奶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好,好,我们闹闹长大了,会帮大人干活了。”获得了奶奶的准许,我开始找材料,我顺手抓了一大把黑豆。拿出两颗将它们安在了饺子的两侧,天呐!这不就是小老鼠本鼠么?奶奶看了也赞不绝口。

光看不自己包多没意思啊,我对奶奶说:“奶奶让我也包一下吧”,奶奶欣然允许,一旁的姐姐说:“就你还包饺子?咱俩比一场吧!”我不甘示弱地说道:“比较比,谁怕谁!”

一场比赛开始了,我笨拙地包着,先拿了一张皮,用勺子挖了点儿馅儿,放进皮儿中,咦?怎么包不上?哦,原来是馅儿放多了呀,我赶紧用勺子挖走一点儿,拎起两边的皮捏合,大功告成!把这个饺子放入一堆饺子中,有点儿像丑小鸭,不管了,要包快些了,姐姐第二个都包完了,一看就是老手,没事儿!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继续包,我的手飞快地运转着,快赶上姐姐了,看看我包的饺子,大的大,小的小,像极了鼠爸爸、鼠妈妈、鼠宝宝。姐姐的一个个憨态可掬,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饺子终于做好了。虽然在包饺子时输给了姐姐,但吃饺子绝对不可以输,我端来一大盘饺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妙啊,韭菜鸡蛋馅儿的鲜嫩多汁,猪肉大葱馅儿的肥而不腻,我问妈妈,为什么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呢?妈妈告诉我:从前有一个叫张仲景的医生,因为看在寒冷冬天时,人们的耳朵经常冻烂,于是他就找了些药材之类,包了这些像耳朵一样的食物让人们预防冻伤。

其实,好吃的饺子不仅仅有猪肉大葱馅儿和韭菜鸡蛋馅儿,还有温暖的爱的味道!

《冬至的风俗习惯》(关于冬至习俗的作文精选)

第4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冬至,阴冷的风雨中,我又一次看见了你。

还是和以往一样,你蹲坐在车棚里的一辆电动车上,可因为淋了雨,也显得更加瘦弱。此时,你正用舌头舔着自己被淋湿的毛,在发现我后,便用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我。不到五秒的对视后,我们的目光交错又转移,我放下手中的食物,你试探着跳下车,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妈妈示意我走开,让你可以放心地享用晚餐。

上楼的时候,我又一次开始自己的念想:

假如我可以爱你,我会立即把你抱回家,给你洗个热水澡,再用妈妈的吹风机让你淋湿的毛重新蓬松起来。然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粉色的垫子,作为你的床铺。哦!我曾无数次地想,你躺在上面是多么惬意,现在终于实现了。等你休息好后,我还会端出你最爱的小鱼干,让你饱餐一顿。最后,我抱着你,你靠着我,我俩一起窝在沙发上发发呆,看看窗外的雨。

之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这样相依相伴。白天我上学,你在家里等着我。当然,也可能会发生些小意外,比如卫生间的巻纸莫名其妙地满地都是,爸爸心爱的书上多了几个梅花印,妈妈精心种的多肉居然自己跳下了架子。晚上,等我回家,我们一起受罚,你没了小鱼干,我默默收拾残局。但我还是会紧紧抱着你,一边说你是个坏家伙,一边告诉你,我依然爱你。

可是,现在我不能。过敏性的体质让我不能接触,像你这样的小动物,连朋友们都喜欢的毛绒玩具,我也要敬而远之。每次看见需要爱的你,我都想拥入怀中,用脸颊贴着你柔软的身体,让你感受那份渴望以久的爱。

没关系,医生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更加强健。到那一天,这就不会是假如,那时我可以好好地爱你。

第5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燕俗则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第6篇:《冬至的风俗习惯》

人们都说“冬至大过年”,说的是冬至,很热闹,就像过年一样。

在这一天,不管是上学的孩子,还是在工作的大人,在放了学,下了班后,都急匆匆地赶回,就是为了和家人团聚。

这个冬至,天气异常寒冷。就连路旁的小花小草都缩紧了身子。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怒嚎着,如咆哮的狮子。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的挣扎。我裹紧大衣,正快步往家赶。突然,这一幕撞进了我的眼球。

一位头发苍白的老爷爷站在公路的旁边,正四处张望着,好像在等人。正当我疑惑老爷爷为什么这么冷的天也出来等人时。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了过来,只听见他对老爷爷说一声:“爸,你怎么在这?不是让你和妈在家里等着吗?”

“你看,”老爷爷从袖子中拿出一袋热乎乎的饺子,“***说等你回来,饺子可能就凉了,让我拿这饺子,出来等你,我一直用手捂着,现在还是温的,快吃吧。是您最爱吃的馅。”老爷爷乐呵呵的笑着。男人接过饺子,咬了一口,很久才声音哽噎地说:“爸,我们回家吧,外面冷。”

看到这一幕,我明白了很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细致的,他们从来不要求我们回报,就像这个藏在袖子中的“冬至”。

文章评论

《冬至的风俗习惯》(关于冬至习俗的作文精选)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