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的风俗》(关于风俗习惯的作文精选)
第1篇:《除夕节的风俗》
盼啊盼,盼啊盼,终于盼到了我期待已久的除夕节,一大早,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衣服,有红的、有黄的……在院子里嘻笑着、玩耍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鲜艳的春联,门前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气氛。
到了除夕节晚上,我吃完年夜饭便跑到楼下大喊:“大家快来放烟花啦”。谁知话音刚落,就听“轰、轰、轰”的三声,天空中就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绿色的长蛇,有红色的龙,有银白色的大公鸡,真是美得无法形容,其中最显眼的是今年的属相――金黄色的可爱的小兔子,我正痴痴地看着眼前的美景,妹妹瞪了我一眼:“还不快把烟花拿出来放”。我回过神来,赶忙拿出那个最大的“降落伞”,别看我是个男子汉,胆子却很小,我哆嗦着拿出打火机,然后再用颤抖的手去点燃烟花,想到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恐怖了。再看看妹妹,早已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她已经跑得老远老远的,正用双手捂着耳朵,歪着脑袋朝我这里看。只听“轰隆”的一声巨响,五彩缤纷的烟花从“降落伞”里爬了出来,冲入云霄,放射出漂亮的光彩。
小伙伴们也纷纷拿出五花八门的烟花燃放起来,有“地鼠”;有“小飞机”;有“转转飞闪”……真是令人数不胜数。院子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和清脆的爆竹声,好象在谱写一曲美妙的除夕之歌。
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半夜,“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十二下,我该睡觉了,因为――好日子才刚开始。
第2篇:《除夕节的风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第3篇:《除夕节的风俗》
今天就是除夕了,一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今年的除夕我姐姐也要来和我们一块过除夕。
因为大姨在外地,一时间无法回来,就让我姐来我家和我们一起过除夕夜,吃“团圆”饭。
每年的除夕夜,最高兴的就是我了,因为不但可以收到许多的“钞票”,还能吃到我们家的特级厨师——我的爸爸做的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夜幕降临,一盘盘菜都端上了桌,可是我姐却还没回来,我们只能等她回来。这些“美味佳肴”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是被妈妈“盯‘得紧紧的,也无法可施。突然,我心生一计对全家人说:“你看看,菜都凉了,多可惜呀!一来我们必须要吃凉菜;二来吃凉菜又不好;三来……”我正要继续说,爸爸却戳穿了我的谎话:“你想吃就吃吧。”我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全家人却被我说得话给逗得捧腹大笑。正笑着,姐姐回来了。姐姐就问我们在笑什么,妈妈还没等我说话就把刚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姐姐。姐姐听完后,也笑得不亦乐乎。
笑过之后,大家就开始吃“团圆饭”,一边吃,一边讲着以前发生的事情,一家人其乐融融,兴高采烈地。
晚饭过后,奶奶就给我了应有的“压岁钱”。我兴高采烈地向奶奶道了谢,拜了年,就回我的屋里把钱藏好了。
我们在一起看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吃着好吃的零食,磕着美味的瓜子,喝着好喝的果汁。“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就开始“斗地主”。爸爸每次都抢到“地主”,不过爸爸的“牌技”还是很好的,“硬撑”了好几轮。不过还是老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最终,我“不负众望”和妈妈一起把爸爸这个“大地主”给推翻了。
这个除夕夜我真高兴,让人好想期待下一个除夕的到来。
第4篇:《除夕节的风俗》
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夜”、“年夜”、“大年三十”等。每家人会在此日庆团圆,吃年夜饭。
我家也不例外。吃完早饭,爸爸和妈妈就带我回老家过除夕了。经过大约1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老家。一回家,爸爸和妈妈就去帮忙打扫卫生和做饭了。我和姐姐妹妹就在院子里玩。
中午,我们吃完饭。洗个澡,换上新衣服,就去看电视了,等着吃年夜饭。可是,今天的太阳始终不回家,难道它也想尝尝美味的年夜饭吗?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太阳慢悠悠地回家。放完鞭炮后,年夜饭就隆重登场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牛肉、虾、鸡汤、烧鸡翅等,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更有各种饮料来助阵,可乐、橙汁“卧”在明晃晃的玻璃杯里,引得我食指大动。虽然这顿饭不是很特别,但是我却觉得它非常特别,因为这顿饭我吃得是开心,是团圆,是幸福。与姐姐妹妹一起抢菜,与爷爷奶奶一起团聚,大人们给红包,这些加起来就是幸福!
吃完饭,五彩缤纷的烟花像彩带似的冲上天空,又如花瓣般撒落在天空,美不胜收。看完烟花,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那场面可温馨了!
除夕,一个让人难忘的节日!我爱除夕!
第5篇:《除夕节的风俗》
盼望已久的除夕终于到了,一大清早,爸爸开车带我去接长辈们到我家,一起开开心心过团圆年。
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上联是“彩凤来仪迎大治”,下联是“金龙起舞庆新春”,横批是“平安吉祥”。因为今年是龙年,所以我们在大门上贴了一个金色的龙头福字,这不正如春联中的金龙起舞庆新春吗?
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吃过年夜饭,就开始准备包饺子。妈妈先把饺子陷拌好,里面有虾仁、猪肉、白菜和韭菜,然后我们开始包饺子。奶奶赶皮,妈妈和姥姥一起包饺子。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包饺子。”,妈妈说:“那你就跟姥姥学着包吧。”姥姥教我先拿一张饺子皮放在左手心里,再把饺子陷放在皮中央,然后用右手把饺子皮对折捏紧,再用两手把饺子皮的两边一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饺子就包好了。姥姥包得又快又好,象个小元宝,妈妈包得很仔细,两边一褶一褶的象梳着麻花辫一样,我包的陷最少,象个小陷饼趴在盖联上睡觉。很快,我们就把150个饺子包好了。
这时候,春节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妈妈泡了一壶香浓的茉莉花茶,准备了各种食品,有瓜子、葵花子、开心果、巧克力、水果等,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的沙发上一起高高兴兴地看春晚。晚会上有歌舞表演、杂技表演、小品、魔术等精彩的节目。
除夕,我们全家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团圆又快乐的时光。
第6篇:《除夕节的风俗》
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除夕守岁的习俗。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通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了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的美德,这种互敬互爱的美德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得到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一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通常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头,萝卜头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
在这一天当中,人们除了要吃团圆饭,还要做很多事,如:贴春联、燃爆竹、年祭祖等。
其实我们中国的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
- 上一篇:有关风俗意义的作文精选范例(《除夕的风俗习惯》)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