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别人的好》(关于学会欣赏的作文精选)
第1篇:《懂得别人的好》
当你置身深山老林,耳听潺潺流水的时候,你的眼中是否只有穷山恶水;当你走在秋天的画卷中,身旁红叶美似彩霞的时候,你的眼中是否只有残风翻卷、落叶凋零;当你与别人相处时,你是否会把别人的缺点放大成他的全部;当你与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对手相向而行时,你是否会高昂起你的头,打心眼里对他不屑一顾?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要说,朋友,请你学会欣赏。
在生活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两个年轻妈妈在聊天,两人都夸耀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此刻,她们的心理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但都忘了自己也应该欣赏对方的孩子。一场演出刚结束,全体演员手拉手、排着队准备谢幕,可是,此时的观众已寥寥无几,剩下的几个也争先恐后的往外挤,只有一阵稀稀落落的掌声在空旷的演出厅回响。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可是,他们为什么不鼓掌呢?他们所希求的不就是观众能稍微慢点走,为演出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一下他们那小小的要求呢?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生怕别人占了便宜。
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鼓几下掌,说几句赞美的话,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别人就可以从你的欣赏中得到肯定,得到鼓舞,得到信心,得到力量,得到快乐……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么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涟漪,没有快乐,索然无味。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在这方面,伟大的毛主席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伟人毛泽东在给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信中,称赞徐老,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的人。有人会说,这是在欣赏自己的老师和长辈。那么请看郭沫若是怎样盛赞鲁迅的。这两位我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化巨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们虽然有过分歧,有过误会,有过意见,也有过争论。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鲁迅先生逝世后,郭沫若挽联,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钦敬: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逼招魂。挽联是说怀着欣赏的心情诵读鲁迅的《二心集》,遗憾终生未能与鲁迅会晤一次。
伟人如此,我们的凡人呢?记得一位语文老师在批阅一学生的作文后,写下了三个字:“真不错”。致使这位学生信心倍增,长大后当了作家。欣赏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
学会欣赏,可以使矛盾融化;学会欣赏,可以使我们温暖如春;学会欣赏,可以使我们信心倍增;可以使我们积极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生活中需要欣赏,一个普普通通的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或真挚热情,或含蓄委婉,或自然流露,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由于彼此的欣赏,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和乐融融。
第2篇:《懂得别人的好》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格言。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都能一心一意地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这确实很难。
莫言先生曾说:听说过一个故事,歌德和贝多芬一起在街上走,碰见了国王的车队,贝多芬昂着胸脯,不卑不亢地走了过去,而歌德却脱下帽子,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莫言先生对此说:“以前一直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像话了;但后来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并不困难,而像歌德那样摘下帽子,尊重世俗,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这种勇气,是书上学不来的。
我很不幸,没有歌德的勇气,更多的是虚荣心。受到夸奖与赞赏,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哇哦,看看谁比得上我!”受到批评与辱骂,表面上虚心接受,心里却桀骜不驯地喊着:“嘿,你不是也这样儿!”除此之外,我还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时,自己和别人是怎么想的呢?
某一天,我骑着妈妈的女式车出去,脚蹬时时发出刺耳的响声,好像在说:“注意呀,我马上要散架了!”对于我自己,这有多么尴尬呀!又是另外一天,我走在路边。看见一名中学生骑着一架“老爷车”缓缓驶过,如果我不认识他,我绝对注意不到那车上褪色地像白骨一样的手把,和锈色斑驳的链条。——这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欣赏是两个概念。
百合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为了让你闻到她的花香,然后富有诗意对她说:“天哪,香极了!”我们努力,是想为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事情,而不是数千年后,其他的人类扒开你的墓,对着你的尸体说“哇,这好值钱呀。”
所以,我在努力学会欣赏自己,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学习。学会任自己欣赏。
第3篇:《懂得别人的好》
我们总是欣赏着各种各样的人或物,比如说气势恢弘的万里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波涛汹涌的黄河,还有个个漂亮的人。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自然会有美的感受。但是很少有人会欣赏自己,或者说会正确的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的人不是没有,但是通常是太过于欣赏自己,这种人我们称之为自恋。一个懂得正确欣赏自己的人,我们将这种人身上所散发的气质称之为自信。自信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却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只要你懂得欣赏自己,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那么你便是一个充满了自信的人。
欣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根据调查显示,有76.5%的群众认为自己不够自信,而真正认为自己自信的人连20%都不到。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有很多人不会欣赏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是自卑,有很多人是本能的自卑,一旦有一点不如意,便会想着“我以后的人生肯定是黯淡的”,“我一定不会成功”之类的话。其实自卑并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收获,反而会使你意志消沉。倒不如学着欣赏自己,学着自信一点。
欣赏自己是一门艺术。当你失败的`时候,不妨微笑着握紧拳头,然后大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很自信,我在欣赏自己!”这样会让自己充满斗志,会让自己有一个目标。我们不仅仅是要学会欣赏他人,还要学会欣赏自己。一个不会欣赏自己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真正的欣赏他人的。学着欣赏自己对自己很有帮助,因为一个会欣赏自己的人,往往会欣赏别人,会帮别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的人不论到哪儿都很受欢迎和爱戴,因为人人都希望有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不光是要欣赏自己的长处,还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短处。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总是有的,总不可能有人会十全十美。当你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短处时,便要努力去改正,否则便会有“一时足成千古恨”的可能。优点与缺点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其实欣赏他人的同时也欣赏了自己,欣赏自己的人是自信的,拥有走向成功的资本。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第4篇:《懂得别人的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峦如此,人也如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一个人,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这个人。
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能因为某些地方的不足而否定这人的内在价值。就拿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小时候的一件事例来说,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劳动课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每个同学回家做一件手工作品,第二天带到学校来。第二天,每个同学都交给了老师一件别出心裁,做工精美的手工制品,而爱因斯坦交给了老师一个十分粗糙的木质板凳,当老师看到后,非常生气,大声喊道:“世界上没有比你做的小板凳更差的了”爱因斯坦却回答道:“不,老师,您说错了,这是我做的第三个板凳,还有两个比它更差的。”说着爱因斯坦便拿出了另外两个板凳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了之后,发现的确是第三个板凳要比第一个和第二个做的更好一些。这个事例就说明,尽管爱因斯坦不擅长做手工,这是他的不足之处,然而他有坚定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相信通过他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会做的一次比一次更好,也许正是他的执着使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不能因为爱因斯坦来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就认为他不可能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人有他的不足,也有它的长处,我们要学会多方面去欣赏他的优点、闪光点,不能因为他的短处而否定这个人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如此,老师们不要因为某些同学的成绩不高,而去否定他这个人的价值。比如说有些同学很擅长画画,但是数学学的不好,不擅长做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但是他可以当一个好画家,创作出许多精美的绘画,描绘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为世界增添亮丽的色彩。
每个同学都希望老师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好自身的优点,尽量的克服缺点。我希望老师们能发现同学们的长处,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各有特色的学生,不能因为他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做的好而去否定他们的价值。同学们也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要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这个世界不可能全部是奥数和国学,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太枯燥无味了。正是不同的人各自有自己不同的长处,才使得我们这个美妙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第5篇:《懂得别人的好》
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不起眼的人,我们班也不例外,同样有这么一个一一孟繁璐皮肤偏黑好像怎么洗也洗不干净一样,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平头,油的发光,常年穿着脏兮兮的校服混杂在穿的“衣着华丽”的同学中。
当在语文课上听到阵阵嘲笑声时,即使我在走神也知道这是孟繁璐没通过。每轮到他时,他便呆滞的站起来,像上了发条一样的重复着:“表表表,表现了,作作作者然后表表现了作者的思思思念故乡的的然后思念故乡的感情。这时班里总有那么阵嘲笑声,我们一笑他也跟着笑,傻乎乎的,也不知道他笑什么。
他总给我一种傻傻呆呆的感觉。下课后我迫切的下楼上体育,走到半路我便发现我钥匙没拿,当我匆匆忙忙的跑回教室时却发现孟繁璐像木头一样,呆呆的做在桌前低着头,发出好似上了发条的背书声:“世世有伯乐然然然后有千里马,千千千里马不常有…眼睛一直盯着书,像饿狼扑在面包上,丝毫没发现门口有个人正用无比敬佩的眼光看着这一切…第二天,凛列的寒风吹进袖筒,使我不自觉的收了收衣领,看到楼道墙上带着一块明显污渍,冰冷的瓷砖透出阵阵寒意,想到今天我还要用冰冷的抹布擦拭干净,我便不寒而栗。走进暖洋洋的教室,我就更不愿意吹着寒风去擦擦瓷砖了,温暖的教室早让我要干值日的心思抛到脑后。
当听到班长说:“今天会有检查员查卫生打扫情况。”我心想:这下完了,要扣分了。这时班主任走进来说:“我们要表扬韩宇同学,今天瓷砖擦的特别干净,为我们班争得了流动红旗,我们为她鼓掌。接着一阵刺耳的掌声让我不自觉的脸红。下课后,我和脱缰的野马一样冲出教室,发现瓷砖上那明显的污迹消失了,而且瓷砖特别得白,心想是那个好心人擦的啊!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中午放学,我故意滴上了一块墨水,下午早来看看那个好心人会不会再擦。下午我偷偷躲在楼道拐角处,没多久,我便看到一个人影在擦,仔细一看,居然是最不起眼的孟繁璐,看到他冻得红肿的手,心中涌上一种强烈的羞愧和歉意…是啊!
世界上并不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伯乐啊!
第6篇:《懂得别人的好》
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养育了忠厚的人儿,造就了值得人们欣赏的美丽心灵。
飞机上的我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安塞腰鼓的隆隆声,朦胧的睡眼前仿佛又浮现了黄土飞扬下载歌载舞的人儿。我,在飞往黄土高原的飞机上。
一下飞机,叔叔就说要带我去吃饭,我又被“装”到了叔叔的车上。一上车,我就扶着车门。极力睁大我那双小小的眼睛不停地张望。
"扑通!"一声巨响惊到了我,我急忙下车,一看,啊!车子掉进了一个大坑里!正当我和叔叔都手足无措时,“突突”的声音敲击了我的鼓膜,闻声望去,一位四五十岁的男子下了拖拉机,一边手脚麻利地从拖拉机上取下一根足足有婴儿手腕粗的麻绳,栓到拖拉机的一端,一边让叔叔把另一端栓到车上。当他低下头的时候,我第一次细细地打量他:和其他黄土高原的人们一样,他也是黑黑的皮肤,不同的是,他的皮肤,更加无光,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更深。他粗糙拉住把手,飞快地跳上了拖拉机,耳边又想起了“突突”的声音。一会儿,车子在震动中被拉了上来,而那根绳子,也在强力拉拽之下断了。他蹲下身去,拾起那根绳子,叹息道:“唉,又断了一根。”说完,转身就要走,叔叔一把拉住他,一边道谢,一边忙着从钱包里掏钱给他。可他却按住叔叔说:“大兄弟,你这是干啥?这种事儿有的是不足挂齿!”说完,跳上拖拉机,耳边再次响起了“突突”的声音。
望着哪位叔叔开着拖拉机远去的背影,眼前浮现的却是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和那双青筋突起的粗大的手,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心里浮现:他,竟是那么的美!
我欣赏他的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再别人遇到困难时毅然出手相救,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吗?
第7篇:《懂得别人的好》
我曾经是一个不会欣赏的人,眼中无美。许多显而易见的美,在我面前,都会暗淡无光,更别谈精细之美了。但是有一样东西,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学会欣赏美——摄影。
偶然一次来到摄影器材城,无聊地闲逛。随意走进一家店,信手翻开一本摄影相机指南。许多照片吸引了我。照片的主体只是生活中一些最平常的事物,可选个角度拍下来,它们竟如此美。看着照片,我来了兴趣,坐下来仔细研究它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激动。我见识到了真正的美,震撼无比。从此我迷上了摄影。在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后,我用成绩换来了一台单反相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变身成一个刚入门的摄影菜鸟。我不再宅在家里,沉溺于游戏。每天早早地起床,带好相机去“欣赏”那些“美”。
暑假里,我来到江苏省宝应县采风。当地有一个湿地公园,据说有许多珍稀的鸟类在公园里繁殖,是一个摄影的好地方。
进入公园,高大参天的水杉树在错综复杂的水道边耸立着。游览车一开过,惊起许多白鹭,赶紧抓拍。可由于角度不对,很多美好的瞬间都错过。我仔细欣赏着周围,思考着每一个景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只白鹭站在水里捕食。我悄悄走到它后面,拍了数张,可惜构图不好,画面都被它的屁股给占了。我想:得换个角度,趁它还未发觉,再拍几张吧!于是我又潜到白鹭的侧面,这个角度正好,可以很好地突现白鹭捕食的姿态。刚拿起相机准备拍,白鹭竟飞走了。辛辛苦苦地找对位置,美景竟流失了。看来我还得多加练习,学会怎样捕捉眼前的美景。
刚开始还是漫无边际地搜索,一个镜头要拍数张。拍完后仔细看,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渐渐地,我在“跌打滚爬”中摸索出一些方法,我的眼光开始独到起来。我从最基本的发现美,过度到剖析美,见微知著地窥视美中之美,到最后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这些“美”。就这样,我通过实践终于懂得欣赏美的全过程。
发现——分析——挖掘——欣赏。
我的眼睛从封闭转化为开启,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从熟视无睹到见微知著的转化过程。我发现,自从学会摄影,我看人,看物的眼光也成熟起来。将生活中细小之物通过镜头展现出不同的“另类”,吸引人的目光,给观赏者以惊喜。
万物之美,以迥异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美只有通过欣赏才能得到释放、升华,而欣赏的动力是来源于对美的不懈追求。所以只有具备了欣赏美的眼睛,生活才能多姿多彩,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