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崇尚勤俭,反对浪费》(关于提倡勤俭的作文精选)

ashao 11-19 15:10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

第1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崇尚勤俭,反对浪费》(关于提倡勤俭的作文精选)

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包括努力工作和节约用度两个重要方面。我国自古就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勤俭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生活作风或治国方针,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许多的历史人物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把节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他在生活上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有一年,他被贬黄州,俸禄减少,这给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渡过困境,它不仅辞退了身边所有的仆人,而且自己更加节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详细的开支计划,把所有的收入和手边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将这些钱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这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度过了难关。“君子以俭德辟难”,苏东坡就是这样做的.。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第2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中办、国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非常及时,涉及到的问题,与以往相比,也有了进一步的细化。这对于各级部门的执行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要求。可以使各级政府机关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的各项支出。但笔者认为,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还应继续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财政预算绩效和透明的机制。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财政监督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落实不够和严惩不够的方面。要把财政资源发挥出效益,必须要加强落实制度和严惩制度,对于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要实行绩效监督,对于胆敢占用、挪用,以及铺张浪费的决不能轻饶。

另一方面,目前政府公务消费还缺乏有效的约束评价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评估。另外,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即使是预算内,行政成本也未见详细的数据公布,公费支出成了糊涂账。所以,要实现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民生领域,就必须通过制度和法律保障财政预算绩效和透明。如加大对预算编制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力度,建立健全合理的绩效预算和公用支出成本核算体系,并公布行政成本数据确保财政预算、执行透明。这是政府理财的前提。

事实上,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付诸实施。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和财政收支数字,以及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都属于县以上各级政府重点公开的范围。其实,财政信息原本就是归全体公民共享的东西,应清晰明了地反映活动的真相,应该让纳税人、媒体、分析人士便捷地获得相关信息,并易于理解这些信息。更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想真正把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落到实处,必须要首先构建起高效运转可监督可监管的透明财政体系。像过去公款超标准招待、公款旅游、公车浪费等“老毛病”久治不愈,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禁而不止等,其实都是财政信息透明、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的。

财政就其本质来说,是政府受公民之托履行公共服务的责任,因而政府的财政活动须以公众的集体需要为依据,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缺乏公众参与的财政预算必然缺乏民意基础。因此,预算问题不应只是预算监督部门所考虑的事情,也应随着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纳税人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厉行节约落到实处需要财政信息透明,还必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宏观监督、财政部门日常监督、审计部门事后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第3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小的时候我们常背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吧!但是,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字用的不太恰当:“滴”,我认为可以换成“流”。尽管不是很通顺,但这是事实,因为我父母就是农民。有一次,爸爸妈妈去地里干活,反正写完作业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地里帮爸爸妈妈干点儿活。

那是我第一次去地里干活,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啊。我刚干了不到30分钟,就累得满头发大汗,而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干活,并干24个“30分钟”,他们有要留多少汗呢?如果全世界的农民流下的汗加起来,会不会流成一条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长河呢?

现在,全国都在流行“节约”,如“光盘行动”啦,“打包”啦,总之,我们要节约粮食。酒店一年里浪费的粮食够两千五百万人吃一年的口粮。由此可知,酒店里是有多么的浪费!

作为一名高中生,不能只从嘴上说要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我们应从实际行动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韩凤杰说:“要不我们俩打一样的饭,比比谁吃得快。”我犹豫了一下,说:“不如,我们比谁吃得干净吧。”“好吧。”韩凤杰有些不愿意了。为了激起她的斗志,我说:“一粒米都不许剩哦。”韩凤杰激动地蹦了起来,“好!”

韩凤杰和我商量了一会儿,决定:一份米饭,两根香肠,一根肉串。一粒米也不剩下!由于韩凤杰吃得太慢,队急着走,盘子里还有几粒米,我到盘子时偷偷数了数,七粒米,也行。够省了。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你做到了吗?

自从那一次起,我每顿饭都一粒米也不剩下。我们来想想,如果我们学校一个人浪费一粒米,加起来一共三千八百多粒米,这仅仅没事一天,如果一年浪费的加起来,一共一百四十五万多粒米,等于等于让数百个农民白白干了一辈子活,如果你父母是农民,你会忍心吗?就算你父母不是农民,你也不该浪费粮食啊。

有些人请朋友吃饭,订了许多菜,吃得少,剩的多。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打包。而就因为他的不好意思,浪费了许多粮食!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他们知道农民有多累吗?不知道!我很想请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们去体验一下农民的苦,体验一下农民的累!!!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干活!夏天,烈日炎炎,把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冬天,寒风刺骨,让他们的膝盖承受不住,而患上关节炎。我爸爸的腰、腿、膝盖都不好,但他每天坚持干活,种出来的粮食却全被浪费了!

我问爸爸:“爸爸,你累吗?”爸爸擦了擦汗说:“不累!为人奉献嘛,值!”看着爸爸必须费很大劲儿才能直起来的腰,我不禁潸然泪下。

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们啊,你们摸摸良心,你们对得起农民,对得起农民流下的汗水吗?

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崇尚勤俭,反对浪费》(关于提倡勤俭的作文精选)

第4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我有一个勤俭节约的妈妈。平日里妈妈总是告诫我们要节约,并且要我把课本当中学过的格言“一粥一饭当处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写下来贴在墙壁上,说是可以时时提醒我们。

妈妈还经常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所以平时总是差我和姐姐做这做那的,说是体验生活。这不,今天妈妈就让姐姐安排饭菜,并且要我帮忙。

姐姐说要做她的拿手菜——鲜鱼豆腐汤。做这个菜要用白菜,于是姐姐拿起一株白菜“唰,唰,唰”三下五除二便把外边的菜叶剥去了,只留下菜心。我拿起扫帚刚要把这些菜叶扫掉,妈妈走过来了。她看见地上的菜叶,皱了皱眉头,二话不说把我们丢弃的菜叶捡了起来。她一边挑拣,一边心疼地说:“啧,啧,挺好的菜怎么就扔了呢?你们啊,‘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说着把挑拣出来的菜叶放进水池里冲洗干净,然后放在砧板上切开了,一边切一边又唠叨开了……我心里想:现在条件好了,又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妈妈还那样“小气”干吗?真是的!

开饭了。哇,好香啊!我一看,放在我面前的是一盘香喷喷的醋溜白菜,我不由地夹起一块放在嘴里品尝。恩!味道真好!我一个劲地吃着这碗菜,妈妈见了笑着说:“好吃吧?”我说:“恩,真是太好吃了。”我刚想再去盛饭,没想到妈妈严肃地对我们说:“你们看,这是刚才妈妈用你们丢掉的白菜叶做的,不是很好吃吗?如果丢掉了,那多可惜啊!”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由得红着脸低下了头,心想:对呀,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我们也应该学着像妈妈那样“小气”一些。老师不也经常这样教育我们吗?

第5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封建历史王朝的兴衰,就证明了这一点。像唐玄宗前期注重节约,就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可后期奢侈,导致了唐朝由盛入衰。像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候都很节约,节俭,可是到了后来就奢侈,导致了失败。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奢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腐化。

人人都应该懂得节约,学会节约。在学校,随处可见幼儿园小朋友天真,活泼的身影。他们很纯洁,善良,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吃饭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们“不能浪费粮食,掉在桌上的米粒要拾起来吃。”他们便小心翼翼的吃着每一粒饭,怕掉在地上。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中学生呢?在食堂,我们看到,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根本不把节约当回事,任由自己快活,把吃剩的饭菜倒的满桌都是。阿姨们带着扫帚来打扫,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节约这一点,根本没这个必要。”

有的人认为家里有钱、有权、有势,浪费一点没有什么。乡村办酒席,花上几万块,请许多的亲朋好友来吃饭。很是热闹,可几万块钱是一个小数吗?对有钱人家来说,几万块钱只是区区一点小钱而已,可对乡村百姓来说,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那是能帮助很多人救命的钱啊!

一粥一饭都是来之不易的,一丝一缕都需要我们节约。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鲁迅先生,一条裤子穿好几年,是买不起吗?这肯定不是。是节约。

我们现在是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不可以从小就浪费,而应该努力尝试做些有益的事,学会节约。节约是美德!

第6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古人说的好:“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粮食,从一粒米开始。如果中国13亿人口都能做到节约一粒米,那将是数量和价值不菲的粮食。

而今时,我们从解决温饱问题到逐渐迈向小康生活,农民伯伯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国家献出多少力量。有些同学把剩下的饭菜一股脑的倒掉了。你可知,含在我们嘴里的已不再是一颗颗小饭粒,而是农民辛勤劳作而流下的汗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耙地、播种、插秧、浇水、杀虫、除草、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我们怎么忍心把那用汗水浇灌的粮食随手扔掉呢。你可知,这些饭菜消耗了农民伯伯多少精力,而现在我们竟不珍惜粮食,枉费了农民伯伯为我们流下的汗珠。想想吧,如果我们国家像一些边远山区和非洲的某些国家一样。人口多,粮食少甚至没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那种绝境下,我们还会浪费粮食吗?现在,人们抛弃了粮食,最终粮食也会离我们远去。在我们看来,极不好吃的饭菜,也许是对他们来说也是饕餮盛宴,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每当我看到一碗一碗的剩饭被倒掉,仿佛能听见那些米粒在我耳边哭泣,在痛斥,在抱怨……如果我们再不珍惜粮食,以后我们还有饭吃吗?到那时,想想当初,我们为什么浪费粮食?又有什么资格浪费粮食!先辈们为我们打下了让我们吃饱的基础,而我们现在浪费粮食。先辈们会想什么?如果现在让我们饿上一星期,让我们体会一下非洲人民的饥饿感,到那时,我会想浪费粮食的人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现代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丰裕,不应当成为我们浪费的理由。

节约粮食,从一粒米开始,正如我国对待钓鱼岛态度一样,中国绝不退让半步;节约粮食,从一粒米开始,正如不漏掉一个小数点,避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节约粮食,从一粒米开始,正如我们中学生节约每一分每一秒,学好每一门功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先辈之力,而不知其中之劳辛,是可耻的。同学们,节约粮食,从一粒米开始。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

第7篇:《崇尚勤俭,反对浪费》

看遍了历史上无数的有识之士、国家、家庭,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勤奋、节俭,而当他们奢侈腐败的时候,就是他们破败没落的时候。由此而得“成功来自勤俭,破败由于奢侈”,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节约,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但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节约的意识已经慢慢淡化。

许多人认为,做到节约,既不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金钱,也不能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物质上的享受;做到浪费,既不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损失,也不会给自己和亲人带来伤害。

殊不知,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经供养不起我们了,而我们仍在奢侈浪费。总有一天,地球会将我们抛弃,世界会将我们抛弃!

浪费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开灯不可,水龙头个个“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我们已经是“不知节俭何滋味”。

我们身旁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某一天的星期日,我写完作业后随手拿了一本《古代名人事例》:

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

我才知道,原来古代的人们这样注重节约。

不一会儿,朋友打电话说去她家玩,于是我骑自行车去了。到了她家,朋友还正在写作业,说先让我等等,马上就写完。我在她家客厅里无聊地转。忽然,眼尖的我发现她家电脑的灯一闪一闪的,于是好奇地走过去,一摸,竟然发烫。我便问她开了多长时间了,朋友漫不经心地答道:“昨天晚上忘关了,反正也费不了多少电。”“可那多浪费呀。”我反驳道。“好了好了,不要说教了。”朋友一边笑一边又扭过去写作业。我看着她那明显不在乎的样子,忽然想到了刚看过的尧、苏轼和赵匡胤的事例,有些伤心。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这应该成为悬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督促着我们打好厉行节约这一仗。在今天,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坚持从我做起。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作为一种生活作风,作为一种治国方针,是要大力提倡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文章评论

《崇尚勤俭,反对浪费》(关于提倡勤俭的作文精选)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