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的深情》(关于感恩故乡的作文精选)
第1篇:《思念故乡的深情》
李白的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中看出了游子们思念故乡的深情。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中,流露出身处异乡的伤感。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是吟出了其对家乡的思念。故乡,那孕育我生长的地方,在那里,留下了我多少欢声笑语!
家乡的土地是那么美丽,连空气里都散发着幸福的气息。站在那儿,我体会到真正的亲切与宁静。眺望广阔的田野,我仿佛在四季中穿梭。春天,多处充满了生机,被梨尖泛起的土地,重此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夏天是个充满欢笑的季节,白天人们望着茁壮成长的庄稼,开心的笑了,晚上,人们陈着凉,欣赏着皎洁的夜空,舒心的笑了;秋天,大地像披上了金装,秋风一吹,就像金色的海洋一样连绵起伏,人们的收割机不停忙活着:冬天,故乡的土地显得更加幽静与安宁,大地披上了厚厚的“棉被”,伫立在寒风呼啸的田垄上,体会到的不仅是刺骨的寒风,更多的是对来年的期盼与憧憬,“瑞雪兆丰年”正是故乡的人最喜爱的话。
感恩故乡,那里的土地让我体会到生的喜悦与四季的气息。
家乡的人们是好客的,他们用无比的热情去迎接外乡的人。在那儿,人们就像到了《社戏》里的平桥村一般。可以尽情的四处观赏。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油菜花漫山遍野,吸引了许多外乡的人前来做客。这时,村里人便会把客人邀到家中小憩一番,要是来了稀客,更是盛情款待,,客人临走时,主人还会踹给他一些特产,算是礼物,这些不求利益的场景,在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而且不仅大人么如此,孩子们也是如此。我一年去俩次,算是重客,每次去,邻家的孩子们总会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一起玩,一起用,大人们也总是允许。在那里,我可以真正的释放自己,无忧无虑的玩耍。孩子们本该有的天真与纯洁,在那儿都能看到。
感恩故乡,那里的人们让我学到了许多优秀品质。
家乡的生活是丰富快乐的。早晨起来,呼吸着最洁净的空气,让人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那时,我经常会同小伙伴去放牛。田垄间到处是杂草,牵着牛,散步其间,看着冉冉上升的红日,真是妙极了。但是,回老家第一盼望的还是干农活。大人们不会给重活,只是让我们体验下。那年春天,人们忙着种稻秧,我也便想干。可奶奶不让,说怕弄脏了衣服,还踩坏了秧,于是心里便很扫兴。邻居家的大伯却帮着我说,我难得来一次,他带我去。这我高兴坏了。来到田间,大伯手把手的教我如何插秧,还让我注意不要踩着秧苗。忙了一会儿,看着自己种的歪歪扭扭的秧,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感恩故乡,他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虽说如今已在城市居住多年,但“感恩故乡”这四个字我却会永远记在心里,因为他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第2篇:《思念故乡的深情》
生命伊始,源于最初的感动,对生活的执着,人生喜怒哀乐并存着,多我而言,人生就是一个休止符。一直以来,痛并自强着。有太多尘封了的记忆和超脱了的苦难史。刻骨铭心的记忆着那些逝去了的纪念。
在我的脑海里,很早就有了一个叫作‘家’的字眼,那个给过温存和温暖的天堂。年幼的记忆中,总有父亲的责骂和母亲严厉而无奈的眼神,而今我们都已经长大,兄妹几个都已经为各自的生活而奔走,岁月也就在这样的奔波中一天天的远去,痛得连伤痕的淡了。
数数日子,已经有好久没有踏足故乡的土地了,家乡那靓丽的.雪花是否堆满山林,邻家的大兄弟是不是继承了他父亲的遗愿,扛上犁耙,奔走在高山流水的黄土上,泥泞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
听那些去年回家的老乡说,去年家乡的雪景美得让人胆颤心惊,由开始人们的欣赏慢慢的变为害怕,最后是逃避。雪景最后成了雪灾。一路上倒塌的电线杆子成了人们最靓丽的风景。只可惜我们不能和故乡的父老一起度过这个难忘黑暗的岁月。
今年,门口的吗路上铺满了沥青,听人说是火车拉来的。突然间觉得,家离我们月来月遥远。是家遗弃了我们,还是我们在家的怀抱里越走越远。如今,坐上开往故乡的火车,开始了一段新的怀旧旅程,开始懂得,异乡毕竟不是我们的归宿,虽然他给予我们希望和理想,给了我们那捧生存的土壤,但他毕竟不是孕育我们的摇篮。我明白,根在哪里,梦在和方。
今年,回家过年了,带着对异乡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重新踏足和认识了这片土地。故乡和异乡,都是我难忘的家园。
父亲看起来苍老了许多,尽管年纪不大,但看起来总觉得样子和年纪有些背道而驰。背尚且直,只是头发白了几根,也少了几许。眼光也没有先前那么严厉了,手明显的开始发抖,额头早爬上了皱纹。父亲真的老了。步履变得蹒跚起来。母亲比起父亲来,让我们做子女的安慰了许多。
父亲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回来了。
嗷,我轻轻的应了一声,算作是对多年不见的父亲的回答。
瞬间就觉得我们之间有了一些隔膜,一层无法穿越的高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举目四望,家乡确实变了好多,不夸张地说,是翻天覆地。多年以来,一直在农村在主导地位的茅草房首先被‘革命’,取而代之的是三四楼高的小洋房,凸凹不平的马路真的铺满了沥青,不过好像不是火车拉来的。世界的变化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顺着曾经走过的小马路走着,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华灯初上。远处没有了稀疏的灯光,只有那几声揪心的狗叫还和当年一样。琼音回环的响彻在山谷里。像胜利者的欢呼。
原来,我们离家真的太久,丢掉了太多不该丢弃的东西,包括对父母的感恩。今年,又过年了,真希望那些离家已久的兄弟可以回来。重拾这片土地的热忱,找回那些丢失的记忆。不要忘记,这里是家,这里有着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感动。
第3篇:《思念故乡的深情》
当时,家乡很贫穷,家里已经没有了过年的粮食。天还没有亮,父母就把我们叫醒。父亲领着我们上山挖野菜去,因为怕被村民瞧见,所以起得特别早。我迷迷糊糊地跟在父母后面。刚到村口,就碰见一位乡亲,他问我们去哪儿,父亲有点慌,想撒谎又不会,想说,又难以启齿。
还是母亲接过了话头,说:“我们去垦地,开春了,麦子还没有点呢!”那位乡亲见我们扛着锄头,背着背篓,有点疑惑,但还是没有吱声就走了。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灯火通明。小伙伴还放着了鞭炮,我们这才下了山。一到家门口,父母和我们全惊呆了:门口放着一篮鱼肉,一袋大米还有一些蔬菜。
父母呆呆站了好一会儿,才打开了门,让我们进去。父亲去找早上碰到的那位乡亲,问他是谁送的年货?他说不知道。父亲又家家户户地问了一遍,可谁也不承认送了年货。
那晚,我们依然吃挖回来的野菜,那一篮子好吃的,爸爸妈妈动都没让我们动。那时我还小,怎么也想不通,对着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鱼肉流口水,赌气不肯吃野菜。父母看着我,一言不发。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一醒来,父母就把家里唯一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给杀了,熬成汤分成20份。母亲要我把鸡汤挨家挨户地送给乡亲们。我有点不情愿,父亲说:“去吧,孩子,送完后我们吃乡亲们送来的东西。”
父亲这么说,我就去了。我捧着香喷喷的鸡汤,实在忍不住馋时,便用手指碰一下鸡汤,然后吮吸着手指,感到十分香甜。我挨家挨户地送着,村子里除我家之外,一共20户人家,没有一家因为我送的东西少而拒绝。
回到家后,沉默了一晚的父母开始说起话来。父亲在厨房里烧饭,母亲从篮子里割下一点肉炒了一大碗野菜,还煮了鱼头汤。
我高兴极了。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村民们陆续地走进我们家,他们夹起一点野菜,然后放下一大块鱼或肉。不一会儿,一大碗野菜没有了,留下来三大碗满满的鱼和肉。我高兴地大口大口吃着香甜美味的鱼肉,可父亲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
贫穷年代的爱,大而质朴。童年时乡亲们之间的情感像井水一般甘甜,值得久久回味。走出大山,我仍然没有忘记那年那个暖暖的春节,因为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教会了我爱与感恩。
第4篇:《思念故乡的深情》
那山,那树,那花,那草,那故乡的泥土,带着记忆的香气,在我心里蔓延成一片巨大的森林。我奔跑在四季的小山巅,留下光陰的倩影。
映山红和竹笋
小城里的春天美是美了,但总是那么规规矩矩地拘谨着。我的故乡黄塘岗的春天,却是充满了野性的蓬勃生机。
当县城绿化带上的迎春花颤巍巍地奉上小心翼翼的笑容,映山红已在故乡的山坡上绚烂得一塌糊涂了。从山崖上一枝枝地横斜下来,又有些慵懒地想要伸上天空去。艳得如同烈焰的杜鹃啊,每次见到都夺人心魄。母亲看了,便挪不开眼了,满心欢喜地同我去攀一枝。她身手灵敏得很,一脚踩在岩石上,手扯着细细的竹子,折下一大蓬映山红来。它们极伶俐地生长在枝头,花和叶子一般纤细美丽,风来了,就快活地摆动起来。我们把它带回家,插进大玻璃瓶里,一方角落就有了“空山静无人,纷纷开且落”的绚烂妖冶。
村口的阿婆已烧好了饭菜,硬是要拉我们去吃。老旧但干净的红漆木桌上,端正地摆着两菜一汤。
“吃吧!笋是早上刚挖来的,鱼是午前塘里刚捞的。鲜着呢!”
哎呦,米饭香糯,笋块甘美,鱼儿鲜嫩,吃得我抬不起头。我便想起竹叶间的晨光笋尖上占着的透明露水了。
“阿婆,什么时候带我去挖吧!”
“好啊!就带你去。”阿婆笑得眯起了眼。
野草莓和叶笛
夏日是缤纷的果味,所以不需要拿来“消磨”。五月的时候,野草莓就可以摘了。提上篮子,上山去“收割”野草莓。拨开带刺的叶片,看见一抹莹红时,最令人心跳加速。山坡上这样浅浅的植物底下,藏着多少宝藏啊!在篮子底下垫一层绿桑叶,红艳艳的野草莓就躺在上面了。最喜欢的是用野葱把草莓穿成一串串的“糖葫芦”。一到夏天,野葱的小白花谢了,结出了绿果实,好像一棵细细的茎干上长出了奇大无比的脑袋。正好,选其中细长些的,把野草莓一颗一颗串成串,做成项链挂在胸前,乘着夕陽归去。
夏天也不寂寞。除了聒噪的蝉儿,还有我们这群小小音乐家。最简易的是叶笛,用猪心草做的。拔了草的.芯再把叶片对折,就能吹出清亮亮的笛声。
小麦青了黄了的时候,我就去山坡上“顺”几根。截一段带麦节的麦秆,用指甲在靠近麦节的一端划拉一道长短适中的小口,一支麦笛就完工了。长短不一的麦笛可以吹出不同的音高和音色,一时间,笛音嘹亮,响彻山岗。
板栗和野菊花
整个秋天,故乡的山岗都是香的。板栗成熟了,青绿色的“刺猬果”咧开了小嘴。一只板栗里面一般有三颗个大饱满的果子,泛着红光。珍珠栗里面只有一颗圆溜溜的锥形果子,煞是好看。斗笠和长竹竿是基本装备,扛上长竹竿颤悠悠地往树上一碰,板栗球就“噗噜噗噜”地落下来,它全身是刺,不锋利但却坚韧。珍珠栗像蜷曲的莲瓣,又像开出的一朵花。从刺球里小心取出板栗果,入口又香又脆,存放些日子会更甜。糖炒栗子的滋味,伴随我从秋天到冬天。
整年在我梦乡萦绕的菊米枕的沁香。野菊花开时,故乡的山坡就是一场秋天的盛宴。那样满是诱人干草和灿金色的土地景象,成了塞进枕头的香气,在每个失落或欣喜的夜晚,承载起我的梦。
静谧的冬
冬天的黄塘岗是静谧的,是无比抒情的春节的诗。只需用耳朵,听寒风,听雪落。懒孩子用来睡觉,只觉得睡了几觉,冬天就过去了……
第5篇:《思念故乡的深情》
她,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座落在澎湃翻涌的长江流域,素有“河豚之乡”的美称,她就是我的家乡――扬中。在水波荡漾的长江之中,这样一座颇有江南韵味的小岛安然存于其中,这让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扬中人都发自肺腑的热爱与陶醉。那山,那水,那纯净的阳光,那淳朴的脸庞,无不潜藏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在静静的时光里,会悄悄浮上心头,幻化成无穷的勇气和力量,那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是我们的根。
这里的山有峻秀的仪表,这里的水柔柔的,泛起圈圈涟漪。大自然对这儿似乎情有独钟,把人间最美丽的杰作赋予给了她。
悠悠的流水载不走昨夜小楼的影子,沐浴了唐风宋雨的雕栏玉砌仍静静地守侯着天空那轮皓月,守侯着历史和岁月的积淀。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来不及遗忘的.惟恐就是这巧夺天工的结晶。家乡青石板铺成的路在脚下弯弯曲曲地从远方向未来延伸,似是在延续着一个未曾述完的故事。那拨弄着丝竹的纤纤玉手,那余音绕梁的乐声,令每个人的心禁不住要飞扬。乌蓬船载着家乡人的恬淡安静在江面上悠悠地行驶,惟恐击破了停泊在水中的青山的安静。那在水边凝思的人儿,不知凝思的是家乡如水流淌的过去,还是那闪耀着光芒的未来?
桃花依旧年年笑,人何处?东风破尽烟雨,青影笑红尘。家乡过去婉约的美景许是只能在梦中相见,可如今的家乡或许更有无可匹敌的吸引力。现代化高楼林立交错,宽阔清洁的柏油马路条条纵横,优美独特的居民楼层层叠起……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也节节攀升。过去那个依山傍水的小岛正渐渐蜕变成一个新兴小城。这蓬勃向上的发展力,更让所有的扬中人民都期许着她的未来。
难道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已然让小城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不,并没有。让我们一同走进乡村去寻找她往日的倩影。柳叶青青,遮不住青瓦白墙;青青柳叶,映照着颀山秀水。雨珠嘀嗒,淋湿了满地落花;嘀嗒雨珠,滋润了一片心田。水路漫漫,丢不下红花绿草;漫漫水路,赶不上天边云朵。渔歌阵阵,唱出了丝丝情愫;阵阵渔歌,勾起了缕缕愁绪。鸽灰色的屋顶,布满青苔的墙壁,一条条清凉的石板路连缀于房宇之间。哦,原来家乡并没有变!她依然拥有昔日的潋滟水波、青葱翠蔓,这难道不更让人备感慰藉吗?
“扬中飘瑞气,笑迎八方客”。笑看家乡的巨变,心中感慨万千。望如今,这个小城已将古朴端庄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心怀感恩,衷心祝愿她,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第6篇:《思念故乡的深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是一年母亲节。
周末,早起晨练,同母亲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与母亲聊聊家常,听到母亲在电话那端爽朗的笑声,我的心里也感觉非常的轻快。这个母亲节,我与母亲山水相隔,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记得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貌似是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或许是我对母亲认识的一个启蒙,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慢慢的去了解我的母亲。前几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焦波老师拍的纪录片《俺爹俺娘》,感动的一塌糊涂。镜头里面,我看到的是焦老师的爹娘;镜头外面,我想到的是我的爹娘。
尽管长大了,每每踏上故乡的土地,总感觉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小牛犊子。特别是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而母亲呢?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是年轻的,三四十岁的年纪。当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母亲头上黑发换银丝,看到母亲被太阳晒黑的脸上岁月耕犁得痕迹……看一眼墙上泛黄的照片,看一眼面前依旧忙碌的母亲,眼前的这个小老太太,是我的母亲。
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母亲从来没有超过七点起床的时候。无论是寒冷的冬,还是酷热的`夏,母亲有着干不完的活,母亲从没有抱怨过生活的艰辛和劳累。小的时候,母亲在我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甚至始终都是微笑着在忙碌。慢慢的长大了,懂事了,开始明白母亲的不容易。记得有一次晚上在家和母亲聊天,母亲告诉我只要我和父亲都好好的,她就很高兴。听到母亲这么说,我的心中猛地被揪了一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天给母亲打个电话,也便成了一个习惯。
我还没有家庭,没有为人父母,我知道有些事情我现在理解的还没有那么透彻。但是人终归是自然的产物,我也明白“反哺”的道理。其实我们的父母需要的,并不是我们给他们多少东西,而是我们懂得他们对我们的爱。想想我们经历过的,我们的父母并不是喜欢啃骨头,而是要把肉留给他们的孩子吃;我们的父母并不是喜欢步行到很远的地方买农药,而是他们要省下那几块钱的路费给他们的孩子交学费;我们的父母并不是每一天都像电话中和我们讲的那么好,而是他们不想给他们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他们想让孩子能够不分心,好好的工作……
母亲节,我们需要安静下来,思考一下感恩,感恩我们的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