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初中作文(《热闹的春节》)
第1篇:春节的来历初中作文
“新年”是我们中华***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的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里,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了大地。我和妈妈兴高采烈的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到了晚上8点钟,“新年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的我眼花缭乱。“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火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火,点燃了烟火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火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展开了的烟火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火又从烟火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火,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我爱新年,爱这热闹的新年!
第2篇:春节的来历初中作文
春节,想必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喜气腾腾的节日。一到春节,到处都张灯结彩。
春节一般从腊月初旬开始,腊八的时候家里还要熬腊八粥,就是用大米、绿豆、红豆和各种各样的干果,、熬制成的。腊八的时候还要泡腊八蒜,然后封起来,等过年吃饺子时再拿出来。到了那时,蒜有了漂亮的青绿色,也有了一点辣味儿,真是两全其美呀。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了。天才刚黑,鞭炮声就从四面八方传来,真热闹。这时,我们也要把准备好的糖都拿出来,感觉心里美滋滋的。
过了二十三,家里也就更忙了。爸爸妈妈都赶忙着把肉、鱼、鸡、菜什么的都准备好,因为店铺从正月初一到初五都是一直关着门的。
除夕就热闹多了。一大早就闻到了十足的菜香,原来是妈妈正在做年菜呀!这一天还要贴门联,我站着凳子,高高兴兴地贴上了喜庆的门联,虽然有点歪歪扭扭的,不过还算整齐,我自己还挺满意。除夕的时候还要守岁,守岁的意思就是熬夜,一直要等到12点的时候。本来我还自信满满地说一定要通宵,结果不到十点多就睡着了。
正月初一,爸爸在拜年啦,我在家帮妈妈接待客人。妈妈还做了好多好吃的,好香呀,看得我口水直流。刚想拿起筷子吃时,却被妈妈给打住了,唉,真的好想吃那一盘盘的菜呀。
没有多少天,正月十五就来了,要包饺子。我呢,也来帮忙,帮妈妈擀饺子皮,擀着擀着就不想弄了。不过,妈妈想了一个好玩儿的办法,比赛我擀得快,还是她包得快。这可就有意思了,这样,一下午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正月十七,我们也都开学了。虽然春节已经过去,但我还一直回想着,每次想到过年时的情景,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第3篇:春节的来历初中作文
传说春节有四种来历,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传说之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却说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个叫阿水,他俩是好伙伴,胆子都很大,常常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家里的人对他俩说:“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计,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
话虽这么说,他俩上山几次,幸喜都没有碰到年。转眼到了腊月三十日,天色黄昏。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真怪,牛儿惊慌得哞哞叫,挤成一团。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只年跑了!”
“真怪,年是凶兽,怎么看到我们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觉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断地说,“我们追过去看看。”
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
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乡亲们听了,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第4篇:春节的来历初中作文
压岁钱的来历,它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而且多用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个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习俗缘由何在,为什么要用连号的新纸币,恐怕很少有人知晓。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节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在宫内相互朝拜。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节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记载:"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与晚辈。***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予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到清代,才有儿童庆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曰“压岁钱”。至***,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以示“长命百岁”,建国后才用纸币,以示祝福。
第5篇:春节的来历初中作文
寒假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爬山、放鞭炮、打炮……但是最有趣的是放鞭炮。
每年春节,我都会放很多小鞭炮,今年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勇气也越来越大。记得小时候,我害怕听到鞭炮声。现在我可以自己放鞭炮了,有爸爸的帮助和监督。今年放鞭炮的时候也想出了各种玩法,很有意思。
那天,我和爸爸用鞭炮做了一件“好事”。事情是这样的:我和爸爸在爷爷家门口放鞭炮的时候,爸爸突然在阴沟里的砖头后面发现了一个洞。当我们走近一看,里面有一只大老鼠。想了想,我悄悄对爸爸说:“我们用鞭炮把这只大老鼠炸了怎么样?”爸爸欣然同意了。我赶紧把鞭炮拿来,点上火,扔进黑洞。扔进去之后很开心,想知道结果。过了一会儿,我只听到砰的一声。鞭炮爆炸了,一股烟从洞里冒出来,差点呛到我。我想:如果你没杀老鼠,你一定要抽。为了保证能把老鼠打死,我点了几个鞭炮扔了进去。我对父亲说:“现在老鼠必须死了!”爸爸笑着对我点点头。你看,我玩鞭炮能给大家打死一只老鼠,赶走一只害虫。是不是很神奇很有趣?
为了证明鞭炮的威力,我和爸爸瞒着爷爷偷偷从家里拿出一个好橘子,往橘子里塞了三个小鞭炮。过了一会儿,“嘣,嘣,嘣”的响了起来,再仔细一看,橘子皮裂开了,橘子肉像是很多“黑胡椒”,很有意思。这个游戏是瞒着爷爷的秘密,让爷爷知道我们浪费橘子,但是要挨批!
每年过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玩鞭炮。放小鞭炮很好玩,也很有趣,但是请记住鞭炮的威力很大,只能和大人玩,否则鞭炮是毫不留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