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故乡的春节》)
第1篇: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
在爆竹声之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日子,那就是——春节,家家都喜气洋洋的,贴上红红的春联,准备美味的杂食,包红红的利是等,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对我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快乐日子!以往,我是起得最晚的人,但那天,我却是最早的人,是为了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那一串串的鞭炮,在左邻右舍的手中点燃,那声音真大呀,四处飞溅,那鞭炮仿佛要把每一个温馨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接着,就要东家窜窜,西家逛逛了。路上可热闹了。在孩子的手上,有的拿着玩具,有的手上那着烟花,有的手上拿着食物,有的手上拿着......我们开开心心的去逛花街,拍拍那些美丽的花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话可真没说错,快乐的日子,是
过地最快的。很快,就到了除夕了,我和妈妈早早的来到了菜场,买新鲜的蔬菜,肉类,与面粉,在晚上,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围着桌子,团团圆圆地吃汤丸!
春节,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第2篇: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
原本静谧的家乡,在端午节到来的这一天,忽然的变得热闹了起来。
家乡里的小车,一辆接着一辆从外面驶了进来,这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们都回家来过端午节了呢。家乡里的人对端午节很重视,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都是家乡里最热闹的时间段之一。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家乡里的人会吃粽子,会划龙舟。
家乡有一条河,端午节的时候,河上是最热闹的,并且充满着欢快。每年端午节这天,河面上就会来上一场热烈的划龙舟比赛。河两岸的人们都在为参赛的划龙舟选手兴奋的加油,人们的欢呼、尖叫,还有各种加油全都融合在了一起,这一天里家乡的热闹是家乡里许多的人都期待的。
家乡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粽子,每户人家做的粽子的口味都是不同的,而且都很有新意。家乡里的人来往都很亲密,端午时各家做的粽子都还会相互赠送,我们会品尝到各户人家做的粽子的口味。家乡的端午节还是家乡里的人们相互表达善意的最佳时机呢。
今年的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临了,我的家人们都已经在讨论要在今年的端午节里做什么粽子好了。是做红豆的,还是做肉馅的,亦或豆沙的等等,可以供我们选择的粽子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我和我的家人都在纠结着到底做哪种口味的粽子来的好。
并且今年家乡划龙舟比赛也已经在筹备当中,我邻居家的一位哥哥就报名参加了这场划龙舟比赛,等到今年端午节到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去河边给他加油,并且我还会拉上我所有的朋友一起来为他加油。
距离今年的端午节越来越近了,我心里也越来越激动了起来,我在等待着今年端午节的来临。
第3篇: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
寒冷冬爷爷迈着沉重的步子到了,让人人都欢快的新年也随之来临了。
我喜欢新年,因为新年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代表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新年前,我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贴窗花、挂春联、买年货,家家都储备的有大鱼大肉,新年大家还可以一块儿吃团圆饭哩。大年初一时,我还可以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亲朋好友家拜年给他们送上新的一年的祝福。
新年不光热闹,还有一个古老故事呢!传说,从前有一个怪物叫年,它经常到村子里面危害人类,吃村子里的牛和羊。所以,人们非常想除掉它。可是,人们不用什么办法,“年”都不怕。最后,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着了一根竹子,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突然“年”惊恐万分,连忙逃走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高兴的日子,就在每年的这一天放鞭炮,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之后,这个日子就慢慢的演变成了“新年”这个节日。
在新年里,还可以放炮呢。一声声花炮声,像打雷一样,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礼花吧整个天空装扮的美丽极了,漆黑的夜空开满了一朵朵漂亮的花。不光天上有“花”地上也有“花”一个个能在地上转的花炮也较量了起来,向同伴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就连那一串串鞭炮也不甘示弱,用自己的“啪啪,啪啪”声来帮人们迎来新的一年。
大年三十,大家都吃起了香喷喷的大饺子,到了晚上,人们都在电视机旁看着有趣的“新年联欢晚会”别提多高兴了。
这种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所以,我喜欢这个有响亮的炮声、欢乐的笑声、真诚的祝福声的新年。
第4篇: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
屠苏醉人暖长久,年岁为友;春风宴酒不入喉,入了心头。——题记
春节,一次春风里的盛大宴席。
也许是天公作美,虽说春寒未凋,天气倒是有了春意。我家的春节过得隆重。除夕的一早,顾不得吃顿像样的早饭,父亲便裁好红纸摊开笔墨,一笔一画写起了春联。这是惯例,每到这天,父亲必定如此,我们都不擅长毛笔,写起来十分费力。父亲手大,笔总是握不稳,写起字来颤颤巍巍摇摆不定,直到熟悉无误后再下笔。寥寥十几字的春联,用一个上午的时间都略显仓促。我也曾问过父亲为何对写春联如此执着,他的回答总包含两个字——传承。从父亲的回答中,仍是见到了答案。
去往奶奶家的路走了无数次,却还是会重拾那种孩提似的快乐与欣喜。奶奶的家在一小镇的偏远一隅,可群山把它攥在手里,蓝天把它拥在怀里。可如今只剩奶奶和邻居寥寥几家住户。沿途的景色,说不上多壮丽,没有远山现竹林芳草,没有墨色染江河嵌飞鸟,只有无垠田野广阔天宇,仍能嗅到麦浪翻滚的味道。车轮驶过田埂小路,远远便能望见奶奶的家。
木板大圆桌很快就被菜肴占据,亲朋好友也围坐跟前。人们动筷夹菜,入嘴的热情欢乐即咬即化。这个时候不论老少,自家酿的“春酒”无疑是最佳选择。就像绮君的春酒,我家的春酒也香甜入口,糯而不腻,小侄女吮一指甲盖,也会“扑哧”笑出了声。
大年初一,都是氤氲在饺子出锅的雾气里醒来的。在这个时候,我习惯信步乡间的小道。不多的矮房子里,我还是嗅到了浓浓的年味,一种不同于别处的,乡村独有的年味。远山脚下的小屋升起袅袅晨烟,回过神,对每一位来访的客人报以微笑。有时还是会发生叫不出称谓的尴尬,但这尴尬在淳朴的人之间,只会被爽朗的笑声代替。这种纯粹,我想,仅仅属于没有引擎发动的乡村。
这场春天的宴,是我们吃不尽的念。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消失不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它延续得久一点,再久一点。久到在每一个春天,在每一处春风拂过的地方,都能吃到,这无与伦比的春风宴。
第5篇: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
期盼中,寒假来了,春节就在眼前啦!在古代,春节就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那时候,人们从腊月开始忙到正月,庆祝新年的到来。现代的人们,在春节时贴福字、守岁、吃团圆饭、拜年,也过得热闹非凡,年味浓郁。春节是中华***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年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国宝。
听爸爸妈妈提及他们小时候的春节,“年味”和现在可不一样。那“年味”的前世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妈妈和我讲起了“年味”的前世故事:那是妈妈上小学的时候,腊月刚开始,外婆就做起了酱肉、酱鸭、腌鸡、咸鱼,挂在阳台上、挂在窗口。那一串串的酱货预示着春节快要到了。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聚到祖父祖母家,大人们忙着做各种菜,孩子们则在楼下的院子里放起了鞭炮。晚上大家济济一堂,围着圆桌吃起了团圆饭。那时的“年味”是腊月阳台里的酱货,是年三十饭桌上的春卷,是大街上声声的爆竹,是电视机里欢乐的春晚,也是在长辈声声祝福中拿到红包的满足,更是对新年新衣的期盼……
听着妈妈的讲述,我的心里满是好奇,那时候的“年味”和现在可真的不一样。当商场里布置起了各种新年装饰,小区里挂满了红灯笼,家门口贴上了“福”字,就预示着春节快要到了。虽然爆竹声是听不到了,但“年味”在今生变得高科技了:支付宝集五福、微信抢红包……虽然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过年方式,但团圆却始终是最重要的“年味”:外地工作的叔叔回家了,国外读书的表姐回家了,平时忙忙碌碌的大人孩子全都聚到了一起。饭店里围着大圆桌的团圆饭,祝福中从长辈手中接过的红包,还是依稀和妈妈小时候一样。
“年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国宝,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在不变的团圆中,经历着社会的变迁。“年味”不仅记录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反映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华夏儿女都是国宝“年味”的守护人,守护传承,守护团圆昌盛!
第6篇:描写春节的节日作文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