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家乡的春节》)
第1篇: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喽!过年喽!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开始贴春联,妈妈说:春联会带来新年新气象。
我拿出事先买好的春联、透明胶、剪刀和板凳,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春联,只见红红的春联金黄的大字,一张写着:“好年好景好财运”;一张写着:“福地福家福盈门”。咦!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呢?怎么区别呢?妈妈告诉我:“最后字读声是四声的是上联,最后字读声是二声的是下联!”我根据妈妈说的又读了一遍,确认了“好年好景好财运”是上联,“福地福家福盈门”是下联。于是剪了几段透明胶,分别贴在春联上、中、下、左、右各两节。心想:不就是贴春联吗?太简单了。我跳上凳子,急急忙忙往左边门框上贴。没想到还是矮了,我叫妈妈来帮忙,妈妈看了对我说,“贴错了!”原来春联应该这样贴:面对门的时候,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门上方的中间,贴横批,从左往右读。原来我是自作聪明了!于是,妈妈站上凳子,抓着春联上面的两个角,在门框上比了比,然后问我:“这样行吗?”我马上后退看了看说:“行,高矮合适。”妈妈就贴上了,又用手把春联抹平贴牢。我一本正经地又把春联的下方抹抹最后,剩下横批“万事如意”又把透明胶贴在它的上方,交给妈妈贴好,这样一副贴龙门的春联就贴好了。我又拿出两个“福”字二话不说就贴上了门。妈妈说:“福”字应倒着贴,表示福到我家,我恍然大悟马上改正。
接着,我和妈妈又贴了堂屋、厨房的春联。
贴春联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感到了新联换旧符的快乐,我觉得这次贴春联很有意义!
第2篇: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就连我也要干许多活,贴春联、扫除,根本闲不下来,就在这忙忙碌碌之中,春节悄悄来临了。
第一个大日子是除夕。各家都在准备做年菜,城里多数人已换上新衣,使整个春节的气氛更加浓厚了;门外、窗前都贴上了对联和窗幅。除夕夜里,大家一般都会回家吃年夜饭,和大家谈论一年以来的收成以及趣事,在吃饭之前,还要先祭祖,听说是要祖宗先享用完年夜饭后,大家才可以用餐;到了午夜,大人们都要守岁,是为了第二年能强固身体、延年益寿;小孩子们睡觉时,大人要悄悄把压岁钱放在枕头底下,传说是为了辟除邪祟为目的,而在小孩衣兜或枕头下放压岁钱,还被称为"压祟钱"。
第二个大日子是元宵。又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挂满了花灯,像是办喜事似的,一到晚上,灯上烛了,场景更是壮丽,让人眼花缭乱,大街中心,耍起了龙灯,有六条舞龙在街上来回穿梭,让整条大街的节氛更加热闹。哦!对了!这天晚上大家还得吃汤圆呀!汤圆的谐音是"团圆",象征全家团圆,所以,每到元宵夜,一家子都会聚在一起吃汤圆,的确是个美好和谐的气氛啊。
一眨眼,就过完春节了,大家又得回到原来自己的岗位上了。
第3篇: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
每个地方的春节都不一样,都有很多的风俗,我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家乡的春节气氛很浓,到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很多的精彩。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我们还可以吃香甜可口的“祭灶糖”。同时,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窗花、对联、门神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将宅子里里外外装点一新。从这一天开始,家家要蒸我们家乡特有的高馍馍和各式各样的花糕,有石榴花的,有小鱼的,还有蝴蝶状的。还要蒸一个又大又圆的花糕用来祭奠先祖,这个花糕可是要等到过完春节才能吃得哦!虽然大家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感觉还是欢乐闪闪的烟花从烟花筒中瞬间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只剩下一条长长的小尾巴……
过了一会儿,爸爸“搭长城”回来了,我们便拿出了烟花筒,准备放烟花,爸爸先把烟花在木栏上,用打火机点燃一支烟,又用烟点燃了打火线,做完这一切,他迅速退到离烟花二米远的地方。我们家放的烟花虽只有一种颜色,但是也很美:还没等你看清楚,烟花便“嗖”地一下飞上了天空,忽然间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接着一下子消失不见。
接着我们吃了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吃完晚饭,我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的到来……
第4篇: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第5篇: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
给每一个日子绣上花边,让它沉浸在时光里,让它浸润在诗意里。——题记
读着古诗词,有时会突然怅惘。那些苍苍的蒹葭,那些桃花与流水,那些悠然飘逸的迁客,都去哪儿了?蓦然回首,原来诗意藏在角落里,藏在我们曾匆匆掠过的风景里。
“偷得浮生半日闲”,漫步校园,看树叶投下的斑驳碎影。清凉的绿荫铺满了小道,晃动的阳光,如柠檬汁一般流淌。任风吹过耳畔,撩起发梢,静静地站在树下,看那绿叶上清晰的叶脉,抚摸树干上岁月的痕迹。肩上有阳光,脚下有微风,心中有歌声,光阴缓缓流动,漫卷人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朗朗书声从一旁的教室里传来。文字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一个时代的情感传递。身旁仿佛已是江水滔滔,屈原身着宽袍大袖,行吟泽畔,渔父披蓑戴笠,怡然悠然。一场心灵的对话就此开始。当苦闷遇上宁静,当儒家遇上老庄,没有不解,没有争吵。那仿佛是一个生命在叩问另一个生命,是尘世的清高与隐世的淡然之间的惺惺相惜。千年的生命里,有一份悲壮,更有一份诗意,以至于穿越时空依旧余音袅袅,洗涤人心。
遥想远古,伏羲氏静坐于群山之中,突然醒悟,“世间唯阴阳者矣”;梦回春秋,孔子立于江边,看那奔流的江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李煜告别了雕栏玉砌,在悠悠的时光里感受着小楼的东风;苏轼放下沉重的仕途包袱,漫游赤壁,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环境的不凡带来内心的诗意,内心的诗意造就环境的不凡。而我们,何时能收拾好烦躁的心情,在行囊中放入一份静谧,在心灵中藏有一份诗意?
给生活加点诗意,去看文字的曼妙舞蹈,去感受阳光的妩媚亦或是细雨的惆怅。去学学古人,放缓脚步,张望一路的风景;去迎接未来,迎接更美的诗意。
第6篇:家乡的春节话题优秀作文
我们中国的节日是传统的节日,是我们的长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而在这其中最热闹的节日,也就是春节了。
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看春晚,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坐在一起。春节有个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在深山后面沉睡的怪兽。他叫做“年”这只怪兽只在冬天苏醒,他每天都来到村庄里吃人。一天,一个老人说:“这只怪兽怕红色和巨大的声音。”人们等到这些夜晚。在门上贴好了红红的对联,放起了鞭炮,于是这只怪兽听得头昏眼花给吓跑了。这一天人们高兴高兴兴的。又把这一天称为过年,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放鞭炮,开始贴春联。
等到正月初一,人们都去各家的亲戚家拜年,而小孩儿是去收自己的压岁钱,到了这一天,人们穿新衣,穿新鞋。头发也是要剪的,因为这天是新的一年,要重新开始。等过了正月初一,小孩子们都要买新玩具。大人们要买吃的,喝的,穿的。到了这一天,郑州都是人山人海,到处是车。每个人都大提小包,很兴奋,很高兴。
这一年中最兴奋,最高兴的时候,过了这几天,小孩子们都该上学了,大人也该上班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春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春节是一个高兴的节日,春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我爱家乡的春节。
- 上一篇:我的春节故事优秀作文(《家乡的春节》)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