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作文 > 当前文章

作文

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美丽的家乡》)

sujunda 08-14 14:12 阅读 我爱育娃
第1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记忆就像一个调味盒,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脑海里,最让我回味无穷的味道,就是外婆家的饭菜香了。 外公外婆家住在娄底,每到寒暑假,爸爸妈妈

第1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美丽的家乡》)

记忆就像一个调味盒,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脑海里,最让我回味无穷的味道,就是外婆家的饭菜香了。

外公外婆家住在娄底,每到寒暑假,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回到这里。朝阳一路相随,等车驶近外婆家门口时,太阳正好挂上头顶。车一停稳,我立刻像兔子一样扑往外婆的怀抱,这时,迎接我的不仅是外婆慈祥的笑脸,还有那淡淡的油烟味,好似在偷偷地告诉我:她一定又在做好吃的了。

外婆炒菜从不用薄薄的碟子,每一道菜都满满的堆在大碗里,一碗又一碗的从厨房端过来,很快桌子上就放不下了。看,红的有红烧排骨,红菜苔;绿的有青椒炒牛肉,拍黄瓜;还有紫色的茄子,黄色的南瓜……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最让人期待的还是那一道专属于我这个小馋猫的神秘大菜了。这道菜的做法非常繁琐,但为了我这个小馋猫,外婆总是不厌其烦地忙碌着。

那一天,外婆领着我来到菜园里,直接把那只叫得最凶,长得最肥的大母鸡抓在手上。大母鸡好像知道“大事不妙”了,急得咯咯大叫,直叫得我都快要为了它求饶了。外婆偏头看了看我,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没过多久,外婆就像变魔术般把一只肉嘟嘟的整鸡,一个新鲜的猪肚和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洗净摆在面前。看着我期待的眼神,外婆的手更加麻利起来。三下五除二,大肥鸡被外婆塞进了猪肚里,在肥鸡猪肚衣上又立即包上一层荷叶衣。

我静静地看着,外婆时而咬咬牙,却始终微笑着,感觉像阳光那么温暖。细细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流下,外婆没有用手去擦,也没去拨开垂在眼前的花白的发丝。只见外婆顺手抓起一大把早已准备好的湿泥巴,严严实实裹在猪肚鸡的荷叶外衣上。这时,外婆终于说话了:“乖孙子,把这东西放进火堆里煨一煨,等扫熟了,就归你喽!”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在剥开泥巴荷叶的那一刻,真想大声说:“味道可真绝啊!”

好长一段时间没回外婆家了,好想念我的外婆,香喷喷的热腾腾的猪肚鸡,永远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

第2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家乡,是温暖的摇篮;家乡,是冬天的火炭;家乡,是记忆中的温暖……

家乡,带给了我很多回忆,比如:家乡的人、家乡的天、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当然,更少不了家乡的美食。

我的家乡在著名的黄山脚下,那里曾是“桃花源”,自太平猴魁销出市场以后,这里被称为“太平猴魁的原产地”,景色优美,家家户户热情好客,如果你到我的家乡去玩,就会品尝到各种美食。

家乡最好吃的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食物——面粉粑粑,听上去并不怎么“高大上”,但是对于我,听一声“面粉粑粑”,就已经要流出口水了。

面粉粑粑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就是先把一大团面粉和成大面团,然后从中揪一小部分下来,先搓成小球,然后从中用筷子捣个洞,再向外拨开形成一个凹球状。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做的面粉粑粑是全村最好吃的。因为母亲最喜往里面装“肉心”“芝麻心”。每到做面粉粑粑的时候,我的母亲总是起个大早,天蒙蒙亮面粉就和好了。和好的面粉,要放在一边醒一会,这样口感才好。而母亲也总是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趁着醒面的时候,挑拣准备下锅的芝麻,挑拣好放进锅里翻炒,炒着炒着,芝麻便变得愈发饱满浑圆了,个个挺着肚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们姐弟常常被这香味叫醒。现在想来,那满屋子热乎乎的香味竟是我最不能忘记的味道。我们几个孩子一闻到芝麻的香味,就会争着抢着跳下床,打着赤脚涌向厨房,守候在锅边。做好的粑粑,需放在锅上煎,煎到金黄就可以直接吃。轻轻一咬,香气四溢,芝麻和肉渣从中流淌出来,鲜香诱人。天蒙蒙亮,月光还未散尽。锅边捧着粑粑的我们吃着,看着母亲赞不绝口。母亲看我们吃得香,笑,笑得像一位月光女神。

小时候的我每次都要吃许多个面粉粑粑,所以,至今难忘,回味无穷。

每到太平猴魁采茶季,茶叶和面粉粑粑一起给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增添了几分新鲜与神秘。采摘茶叶的工人们赶清早起床,为了不浪费时间并且防止中途饿了,每人的茶篓里面几乎都有三四个面粉粑粑。

面粉粑粑,团团圆圆、精神饱满,纯洁的表皮内却包含着美味诱人的馅,让人精神焕发!

每次想到面粉粑粑,就会想起家乡,家乡的蓝天白云和土地,想到家乡的乡亲,勤劳、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亲人们。

如今,我背井离乡来到合肥上学和生活。为了我,我的父母付出了太多。清风一缕,请带走我对家乡的怀念,怀念飘着茶香和面粑粑的香味的童年;清风一缕,请带去我对乡亲们的祝愿,祝愿家乡的人儿过得好一点。

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美丽的家乡》)

第3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家乡的味道,有着独特的味道。

——题记

小时候,我很讨厌吃鱼,因为妈妈说那个鱼是鱼肉做的,我听后,就不想吃鱼肉了。妈妈就说:“鱼是用来吃的,鱼的鱼皮可以做衣物。”

从此,我就喜欢吃鱼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钓鱼,看到了一个鱼竿。爸爸拿出鱼竿,然后把鱼竿放了进去,然后再把鱼线甩了出去。鱼竿动了一下,我赶紧把鱼竿拉过去,发现了一个大鱼,而爸爸只钓了一半,我看着爸爸的样子,觉得他不会钓鱼的,便想跟爸爸学,看到爸爸钓了好久都没有动一下,我就把钓了一条又大又肥的鱼,把鱼放回了水桶里。

过了一会儿,爸爸看了说:“这么点小鱼你还是不会钓的,这可怎么办呀?”我想了想,说:“这可难不倒我,我可以钓到一条大鱼。”

爸爸听了我的话,便把钓了一条很大的鱼,然后把鱼放了进去,接着把鱼线甩了出去,爸爸又把鱼线甩了出去,我就赶紧把钓了上来。爸爸把钩子一放,就把鱼饵甩了出去。这一回钓了两条鱼,而我,只钓了一条小鱼,而爸爸,把钓了两条比自己大一点的鱼放进桶里。这两条鱼都没有钓上来,我想:这可怎么办呀!

我只钓了一条,爸爸就钓了两条,我想:这可难不倒我,钓了三条,而爸爸钓了两条大鱼,我就钓了两条,怎么办呢?爸爸说:“钓鱼要有耐心。”于是我就把钓了三条大鱼的线抛进了桶子里。我又把钓了一条大鱼的线扔进桶子里,然后再把鱼线甩出来,鱼儿就一条一条的上来了。我就把钓了两条鱼的线放进桶子里,然后再把鱼线扔进桶子里,就等着钓鱼了。我等呀等,等了半天鱼儿都没上来,我看到一条比我大的鱼在桶里游来游去,我把桶子一扔,一条又大又肥的鱼儿上来了,我赶紧把钓了上来,然后把钓了一条很大的鱼的线抛了出去,又一放,又一放,又是一条很大的鱼儿上来了,爸爸说:“这鱼儿可真大。”我听了,觉得钓鱼是一件好玩的事,而且还让我学会了一个很有趣的技能。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钓鱼,钓了一条又大又肥的鱼儿,而爸爸只钓了两条鱼,而我只钓了一条又肥又肥的鱼。

我们钓了好久,而爸爸只钓了二三条鱼,我觉得钓鱼太难了,就和爸爸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们看了两个多小时,而爸爸只钓了一条。我和爸爸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我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钓鱼吧。”“好啊!”爸爸爽快地答应了,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河边,爸爸拿出钓了两条很大的鱼,我们把它放了上去,爸爸说:“你们一条鱼就钓了一条鱼。”我和爸爸一共钓了四条鱼,我把鱼饵挂在钩子上,我们就开始钓鱼了,我把鱼饵挂在钩

第4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年,象征着旧一年的逝去,新一年的开始,它是一个辞旧迎新,承前启后的起点。年,是人们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的写照,是一个源远流长欢腾喜庆的节日。年,它寄托了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见证着人们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幸福,它是一个情意浓浓的亲情驿站。品一口茶,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赏一次春节联欢晚会,和亲朋好友们团聚在一起,年味莫过于此。

还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亲戚们欢聚一堂,围绕在餐桌边,有说有笑。菜陆陆续续的端了上来。热气腾腾的菜香里夹着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可半晌,没有一个人动筷子也没有一个人拿起碗。我正纳闷,只见两位忙得满头大汗的姨妈从厨房里走出来,见大家都不动筷子,忙说“大家怎么都不吃啊,别等我们了,菜都凉了”,说完她们擦了擦汗。爷爷讲话了:“今天是过年,都要上桌后才开始吃饭”。我忽然明白,年也是团圆。人到齐,围桌坐好后大家才开始动筷,空气中早已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年味。

吃饭时,菜要长辈,小孩先夹,其他人都会耐心的等待,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容。过年吃饭,敬酒是必不可少的,隔三差五地会有一个晚辈起身向长辈们敬酒,长辈们也祝福晚辈们,大家便不约而同的站起来,相互敬酒并发自内心、坦诚的送上温馨的祝福。可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轮到了我。开始,我面对大家的众目睽睽,有些内敛胆怯,但在热烈整齐的掌声中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勇敢的说出了一连串的祝福语,还参与到了觥筹交错的敬酒礼节之中。这次敬酒,我不仅收获了掌声,更收获了感动与幸福。吃着、吃着,做饭的姨妈把我最爱吃的牛肉夹到我碗里,还轻柔和缓地说“我听说你最爱吃牛肉,小心别烫着了”。其实这只是一块平凡普通的牛肉,却让我回味无穷。我更明白了,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也是晚辈们孝敬长辈,围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年味,就这样在亲人们的欢笑中四散开来…。

年夜饭吃完了,大家各自回家。家里虽然冷清了一些,但那股年味却经久不息,温暖着每一个人。

年味是家人之间相互体贴、关怀的温馨,是一大家人欢聚一堂的热闹红火,是在大家欢声笑语、互帮互助中的融洽和谐。其实,年味并不只有过年才有,只要我们和睦相处、相互陪伴,年就会是四季常在。

第5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在温州,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美食。有皮薄馅嫩的长人馄饨,有别具特色的矮人松糕,有名镇四方的永嘉麦饼,还有酱鸭舌美名扬。很多美味都值得品尝,但我还是喜欢那外焦里嫩的灯盏糕。

喧闹的老街上,各种各样的小吃摊都摆在路边。走了一会儿,一股香味便一个劲地往我鼻子里钻,一阵馋意像波浪似地涌进了嘴巴。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朝卖灯盏糕的小摊大步走去,用家乡话和小吃摊主攀谈起来。

只见那位摊主熟练地将黄豆大米浆倒进长柄圆勺中,接着在米糊上放了些白萝卜丝、鸡蛋、瘦肉,撒了一点调料粉末,又在上面倒了一大勺浆,就像埋宝藏似的盖住了那些馅料。所有的食材现在都被黄豆大米浆严严实实地包裹在了里面。

这时,摊主将长柄圆勺放进了沸腾的热油中,那热油不停地翻滚着大波浪,让刚有了雏形的灯盏糕,像个小宝宝似的很害怕,它紧紧依偎在长柄圆勺的怀抱中。慢慢地,“小宝宝”越来越好奇,终于玩性大发,“逃”出了长柄圆勺的怀抱,在沸油中翻着跟头。

不大一会儿,摊主就将炸熟的灯盏糕套上纸袋,递给了我。鼻子凑上前狠狠地吸了一大口气,忍不住一连咬了几口,那薄脆的外皮、晶亮的萝卜丝、美味的鸡蛋、鲜香的肉,真好吃!

也许,灯盏糕在别人眼中只是一样普通的食物,但是在我心中,它是家乡的味道!

第6篇: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

我随父母离家进城快十年了,今年回家乡过年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正在贴春联。农村的春联大部分是村里人写的,闻着一股墨香味,对联的内容有的随口即兴传创作的,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上午,我、爸爸、爷爷全家一起去祭祖,走过泥泞的田埂,我们终于到了,我们一起为祖先烧钱、磕头,爸爸对我说:“儿子,以后你不论到了哪里,你都一定要每年回来祭祖。”我不太明白爸爸的话,但我觉得爸爸想让我不论怎么出人头地,都不能忘了祖先,忘了自己的根。

晚上,我看见厨房有好多菜,我便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菜?吃几天也吃不完呀?”奶奶笑道:“因为有一个习俗,在大年初一到初三都不能用刀,只有三十晚上把所以菜烧好,而且放的炮竹,还有家里的卫生必须过了初三送完年才能打扫出去。”我点了点头,不一会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弥漫在各家各户,家乡的年味真独特。还有我更喜欢的是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原来,父母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其实,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文章评论

关于家乡的味道优秀作文(《美丽的家乡》)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