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作文(《成长的故事》)
第1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一阵阵艾的奇异香味飘来,是那么香,那么诱人。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艾,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会给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做我最爱吃的豆沙粽子。奶奶总是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做馅儿料,煮熟、过滤、翻炒。时间很漫长,但奶奶做这些的时候依然是那么开心,而我则是在一旁手忙脚乱的给奶奶打下手。
奶奶总是一边给我讲着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一边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的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张着大嘴巴,一个接着一个的嘲笑我,没有任何一个能勉强的算上合格。直到这些粽子一个个的被奶奶请下锅,我才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时间很漫长,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小时,粽子还是没有出锅。此时的我就像等待千层面出炉的加菲猫一样,恨不得立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听到一声,粽子出锅了,话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个个的夹出来,泡到了凉水当中。随后,奶奶不紧不慢的将粽子夹到碗里。
我并没有像奶奶一样不紧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结果,我被烫得嗷嗷叫,手红得不得了,差一点就肿了。看样子,我还是得拿筷子去夹呀。我从粽子里挑了一个夹到我碗里,剥开一尝,一股甜甜的味道顿时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里不单单有着糯米和豆沙,还有着奶奶满满的爱。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买不到的,是独一无二的。我爱过端午节,也爱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为我做出这么好吃的粽子。
第2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端午是绿色的。
小时候,对端午最初的记忆,是和一篮碧绿的箬叶联系在一起的。
每逢端午,家里的方桌上总是摆满了琐碎的东西,就那样随意地搁置着,却总能让我心生欢喜。方桌的中央,是一篮箬叶,青翠碧绿,仿佛是天地间最明亮、纯粹的一抹绿。箬叶旁,是一瓷盘圆润雪白的糯米以及有些干皱却又鲜红的枣子。剪刀、大红或翠绿的丝线便零散地放在一边。
天微微地亮起地时候,母亲便会打上一盆清水,将箬叶放在水中轻轻地濯洗。干净、清澈的水浸着箬叶,似乎水也被染绿,大片大片地洇染开来。母亲用手轻轻地摇着箬叶,水边荡起一层又一层绿色的细纹。待洗净箬叶,母亲便虔诚地坐在桌前,仿佛在参加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祭祀。母亲先取出一片箬叶,箬叶上还沾着晶莹的小水珠,映射出母亲的面容。然后轻折,像是一个圆圆的,带着尖角的酒杯,用手洒进一把珍珠似的糯米,刚好填满“酒杯”的一半,再放上一两颗蜜枣,用糯米将“酒杯”填满,最后将箬叶翻折,覆在“酒杯”的杯口。紧接着便是不断地翻折,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裹起,再用丝线扎紧,轻系一个结。用手执起剪刀,手起刀落,随着丝线的剪断,便宣告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的诞生。幼时的我,乖巧地坐在一边,给母亲递箬叶、蜜枣、丝线、或剪刀。心随着丝线一圈圈的扎紧,也逐渐提起来,涌现出一点点的喜悦。
风从窗子吹进来,薄薄的阳光轻洒进来,映照着母亲认真的神情,和头上渗出的细汗。仿佛母亲正在做的不是粽子,而是绝美的艺术品,让幼时的我总是一脸崇拜。一个个三角、绿色的粽子在桌子上排列成行,慢慢地占据方桌,直至堆满。剪刀与方桌接触,发出一声轻响,母亲缓缓输出一口气,露出一个笑容。
一锅清水架在灶台上,“嘭”地一声,火焰便冒了起来,赤红的火焰舔着锅底,不停地跳跃着。然后水开始冒出小小的、晶莹剔透的小水泡附在锅底,随后越来越大,直至一个个浮上水面,“咕噜噜”地唱着欢快的歌谣。母亲将粽子拿起,像对待婴儿般小心翼翼的拿起,放入沸腾的水中,盖上锅盖。我就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粽子的香气飘起。一缕缕轻盈的白烟袅袅地从锅盖的边缘升起,在空中幻化成不同的形态。烟气越来越多,缭绕在灶台的四周,沾在我的发梢上,形成一个个小水珠。锅盖掀起时,锅中的水荡着丝丝的碧色,如阳春三月的春水般。
当粽子被母亲捞起,放在洁净的瓷盘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也顾不得是否烫手,便解下丝线,将箬叶一层层地剥开,露出泛着绿意的糯米。轻咬一口,箬叶的清香、糯米的软糯以及蜜枣的甜意便在唇齿间荡漾开来,成就了我幼时最大的欢喜。
端午的艾叶,是墨绿的。
端午的绿叶,不同于箬叶的翠绿,是一种浅浅的墨绿,散发着淡淡的艾香。邻近端午,大街小巷便卖起了艾叶。一张破旧的报纸或是一块粗布,随意地铺在地上,上面放置着一束束扎好的艾叶。买艾叶的婆婆就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淡然地笑着。偶尔有妇女停下来,打量着艾叶,婆婆便和蔼地问:“卖艾叶吗?新折的艾,好着呢!”“多少钱一把?”妇女们拿起艾叶,询问道。“不贵,两元一把。端午,插在门前辟邪,图个吉祥呢!”卖艾叶的婆婆笑着回答。艾叶就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沾着水珠,等着往来行人的挑选。
我家的艾叶,通常是和箬叶一起买回来的。母亲每买回来,我便争着将艾叶接过来,自告奋勇为家中插上艾叶。小时候,因为身高太矮,常常够不着窗子和门头。若是窗子,还可以踮起脚尖,努力地去够,但门头就不行了。母亲要插,我硬是拦着,倔着性子,坚持要自己插,常常弄得满头大汗。哥哥每次总看不下去,说:“我帮你。”然后将我高高地举起,我便举起艾叶往门头上插。“好了吗?”半晌,哥哥问道。“还没呢!哎,好了。”我通常这样回答。后来渐渐长大,便拿一个小板凳,踩在脚底下,插上去。一整天,家里都萦绕着艾叶的香气。
端午的酒,是浅绿的。
这雄黄酒。直至现在,我都未见过雄黄酒。但雄黄酒虽然没有,酒还是有的。端午喝的酒,都是母亲从卖酒店里的酒缸里舀来的米酒。母亲把酒倒进洗净的瓷坛里,将青梅和一些不知名的绿色药草放进去浸泡。待到端午启封的时候,将酒倒进瓷盏中,酒泛着淡淡的绿,还沾着青梅的香气。
这浸好的酒是不允许我喝的。因为我是小孩子,不能喝酒,母亲说。不过还好,不只是我一人不能饮酒,还有哥哥。如此一来,我便只好和哥哥一起吃着粽子和绿豆糕,喝着绿茶,嬉笑着打闹,听大人们说着趣闻。
如果,让我用一个颜色来形容端午,我一定会选择绿色。这深深浅浅的绿中,有箬叶的绿,艾叶的绿,以及酒的绿……
第3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端午的脚步悄然走近。早晨,一踏进厨房,一种箬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由想起糯米那黏软绵长的口感。我的馋虫立刻被勾起来了。
“妈妈,你是不是包粽子了?”
“我哪会啊!这是你外婆裹好了,给我们寄过来的。”
外婆做的粽子,我最爱吃了。此时岂能再多加等待?我立马从锅中捞出一个个头最大的粽子宝宝,三下两下剥去粽叶就吃起来。动作虽急,却不舍得囫囵吞枣。先对着它轻轻吹了两口气,又小心翼翼咬下一个角,开始心满意足地品尝起来。
粽子对我来说,有种特殊的意义。三年前那个端午,外婆一大清早就在厨房忙碌起来,我看在一遍遍地清洗着如芭蕉扇一般大的叶子,一脸不解,开口问道:“外婆,这是什么啊?”外婆乐呵呵地告诉我:“那就是包粽子的叶子。”一听这话,睡眼朦胧的我登时清醒了,拉着外婆的衣角恳求道:“我也要包粽子!”外婆笑着答应了。只见她熟练地将叶子卷成漏斗形,装进米,再放各种馅,最后用绳子一裹,胖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我跃跃欲试,却发现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
“怎么这么难!”我感到十分气愤,嘟起嘴到一旁生起闷气来。外婆把我搂到怀里安慰道:“宁宁,没事的,第一次包就是这样的。”最后,在外婆的手把手教导下,我包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鲜肉粽。此后,外婆成了我心中最厉害的人。
这份独特的记忆让我的心突然变得柔软,回味嘴里粽子的余香,眼眶不禁有些发热。好想念啊!远在家乡的外婆,你还好吗?我多想再和你一起过端午!
每一年,我都买好了彩绳,可外婆又要到何时,才能来帮我编手链呢?
还记得那个宁静的午后,慈祥的外婆坐在阳台上,几根彩线在手中飞快穿梭,来来回回。阳光照在她的身上,他眯着眼,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消受莫大的欢愉。而小小的我趴在她的腿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眼里满是渴望。半小时过去,她打上了最后一个结,大功告成。我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过去,吵着要戴上。那串五彩手链在白嫩的小手上熠熠生辉,也装饰了我们的笑。光阴如梭,曾经合适的手链渐渐嫌小,却成了我最珍贵收藏。
记忆穿过岁月而来,时光在一年年的粽香中轮回,时光从一根根细线中穿过,时光从一个个端午中走过……一切都没变,只是外婆不在身边。我唯有静默独坐,回忆端午那些事儿。
第4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现在离我们最近的就是诗歌中描写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龙日、诗人节,小儿节等等。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他是在楚王身边做官的,他一心想让国家强大起来,但有一位奸臣在楚王面前编了些屈原的坏话,楚王就把屈原赶了出去。屈原在外听说楚国被敌人占领了,百姓受累受苦,心里难受极了!他就抱石投进了汨罗江自杀了。百姓知道了,拿粽子,鸡蛋往江里扔,拿雄黄酒往江中倒,就是为了不让鱼虾吃了他的尸体,谁让屈原如此高风亮节呢!
端午节有许多风俗,有包粽子,有戴香囊,有拴五色线,还有赛龙舟,而我们这儿最常见的就是包粽子了。每过端午节,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包粽子要准备好糯米、粽叶、馅料、漏勺。我先把粽叶选出来,卷出圆锥状;再把糯米放进去,接着放入馅料;然后裹上粽叶;最后捆上粽绳,放人锅中。我包的粽子可是有模有样呢!当粽子在煮的时候,我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
端午节是我最爱的节日,我最喜欢这个节日了!
第5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民俗节日不能忘不;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早晨,我和妈妈说着这首小诗,向着美丽的西山走去。
虽说那时刚刚4点多,但山脚下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声音就像瀑布一样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孩子们的欢叫声,小贩们的叫卖声。路上,不少人都在小路边采艾蒿,小贩们的推车上的小饰品也是琳琅满目:有他们精心编织的五彩绳,用玻璃纸做的纸葫芦、灯笼漂亮极了!还用那机灵可爱的小动物,香喷喷的糯米粽、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还有那煮熟的茶叶蛋等各种物品。我们也买了条五彩绳系在手腕上,因为这样才有节日气氛。
我不由得问妈妈:“为什么人们会在今天上山采艾蒿呢?”妈妈说:“那是人们为了纪念我们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春秋时期,屈原眼见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是他于5月5日写下《怀沙》抱石投汩罗江;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啄食他的尸体,向罗江中投掷米团,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粽子’”“哦!原来向江中投掷粽子、上山采艾蒿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呀!”“嗯!妈妈点点头。”
我爱端午节,因为我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得到乐趣。
第6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起了床(其实我是想吃粽子),端午节的来历,可是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屈原被放逐后,走到江边,独自一人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一个渔夫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保护屈原不会被鱼虾们吃掉,就定了一个日子,一到这一天就纷纷把粽子投到河下;为了屈原不受龙神伤害,就纷纷在船上敲锣打鼓。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叫为‘端午节’,到这一天,人们就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 上一篇:端午节的故事作文(《青春的故事》)
- 下一篇:没有了